定价模型可靠性的分析主要有哪些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众多,在B-S公式之前,人们只能就单个因素的影响做一个定性的分析,而B-S定价模型出现后,一举突破了以前的瓶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定价模型可靠性的分析,欢迎参阅。
定价模型可靠性的分析主要有哪些
B-S模型诞生以后,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这些争论也使人们对定价模型的认识日益深化。
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期权价值准不准,换言之,将实际交易中的期权价格和理论价格比较,误差有多大?因为这决定了模型的使用价值大小,如果误差太大,其实用价值肯定大打折扣。
金融理论界一直在对其准确性进行实现检验和探讨,得到了如下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1、模型对平值期权的估价令人满意,特别是对剩余有效期限超过两个月,且不支付红利者效果尤佳。
2、对于深度实值或深度虚值的期权,模型的估价有较大的偏差,通常会高估虚值期权而低估实值期权。
3、对临近到期日的估价存在较大的差误。
4、在标的证券离散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会低估离散度的买方期权。但总体而言,B-S模型仍是相当准确的,是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定价模型。
期权理论价实际就是预测价
按定价模型求出的价格称为“理论价”,千万不要被“理论”两字所迷惑,以为理论就是科学。在股票定价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执行价X、剩余时间长度T+t、标的指数S都是客观的,未来期间的利率r也是相对比较客观的,实际上是预测数据。
总而言之,期权定价模型的确存在种种缺陷,但尽管如此,他还是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工具。尽管它只是一支蜡烛,不可能照亮期权的每一个角落,但毕竟凭着这支蜡烛可以看出期权定价的概况。
如何构建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1973年,布莱克和舒尔斯(Black and Scholes)提出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期权进行定价。随后,罗斯开始研究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非正态分布的期权定价理论。1976年,罗斯和约翰·考科斯(John Cox)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另类随机过程的期权定价”,提出了风险中性定价理论。
1979年,罗斯、考科斯和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期权定价:一种简化的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对离散时间的期权的定价方法,被称为Cox-Ross-Rubinstein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推导比较简单,更适合说明期权定价的基本概念。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证券的价格运动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涨或者下跌。虽然这一假设非常简单,但由于可以把一个给定的时间段细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因而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适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期权。
随着要考虑的价格变动数目的增加,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分布函数就越来越趋向于正态分布,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相一致。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是简化了期权定价的计算并增加了直观性,因此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定价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二项期权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每一时期股价的变动方向只有两个,即上升或下降。BOPM的定价依据是在期权在第一次买进时,能建立起一个零风险套头交易,或者说可以使用一个证券组合来模拟期权的价值,该证券组合在没有套利机会时应等于买权的价 格;反之,如果存在套利机会,投资者则可以买两种产品种价格便宜者,卖出价格较高者,从而获得无风险收益,当然这种套利机会只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存在。这一 证券组合的主要功能是给出了买权的定价方法。与期货不同的是,期货的套头交易一旦建立就不用改变,而期权的套头交易则需不断调整,直至期权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