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家数比分析法和传媒产业分析框架

邓高分享 时间:

怎样的市场可以操作?有没有一个简单分析就能得到结论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涨跌家数比分析法和传媒产业分析框架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该问题笔者已总结出一条较简单的判断方法:对比个股涨跌家数和看个股涨幅幅度,作为是否可入市的参考依据!

指数短期涨跌常因机构拉抬或打压指标股而出现失真。盘中或盘后个股的涨跌家数和涨跌幅度,这最能真正反映出当前市场真实情况。实践中如股指下跌,但个股上升家数远多于下跌家数,那么当前市场具有可操作性。往往此时是大盘指标股在调整中小盘股表现活跃。股指是明显上升的,但此时个股下跌家数远比上升家数多,那么当前市场就不具可操作性。往往此时的股指上升是大盘指标股拉升造成的,中小盘股表现弱势。这种现象是大家常说的“二八效应”。

当前市场可不可操作,实践中并不仅仅看股指升跌作为唯一标准。可不可操作?看市场个股涨跌家数之比,和看个股涨幅幅度大小更实际。那么这两种分析方法具体应如何分析?下面就先讲个股涨跌家数之比分析法。

个股涨跌家数比分析法

个股涨跌家数比,有两种比对法:

①以A股市场全部个股为标的比较,盘中实时或盘后计算红盘上升与绿盘下跌个股家数之比。

②以每个独立市场个股为标的比较,如(中小板,创业板)每个自独市场,盘中实时或盘后计算红盘上升与绿盘下跌家数之比。

由于还没有某指数能直接反映出A股市场全部股票的升跌家数,要了解盘中实时或者当天A股全部股票升跌家数就要手工统计。在大部分行情软件中输入数字“67”回车键后是A股全部股票的涨跌幅排行榜。通过该涨跌幅排行榜可以轻松计算出个股涨跌家数的数量。

传媒产业分析框架

【传媒产业分析框架】    

  基本上所有的传媒股都可以用下面的框架来进行分析,无论是影视内容制作、游戏产业,还是平面媒体广告分发……

  1)产业链分析基本框架:供需决定产品价格走势,进入门槛+竞争格局决定产业环节和利润率;    

  2)产业链不同环节(上、中、下游)的主要看点:上游看价格周期走势,中游看毛利率趋势,下游(分发平台、销售终端)看市场需求;   

  3)产业链中存在需求传导效应:从下游(C端终端需求、分发平台)=》中游=》上游(资源、内容)    

  4)和一般的制造业相比,文化传媒行业产业链有两个特点:(1)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可持续性存疑);(2)上游、中游参与下游终端销售的分成比例比较大;

【需求端怎么看?】    

  文化消费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消费者需要耗费时间去体验、使用。因此,对于文化消费品的需求观察,本质上就是用户时间的争夺。    

  比如游戏行业,这十年的投资逻辑,就可以以用户时间时长的转移进行分析(单机游戏=》端游=》页游=》手游=》VR?AR?……)。    

  个人经验,文化消费品的终端需求,大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观察追踪:

  1)消费人群流量的扩张。    

  这个扩张可能来自于人口绝对数额的增加(视频网站用户数量增加、观影人数增加)、相对人口人数的增加(亚文化人群比例提升,背后原因可能是经济层面上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媒体形态(报纸=》户外=》广播=》电视=》新媒体=》……)、转化率的提高(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数量渗透率提高)等。    

  2)消费人群支付能力的提高。    

  这点可能来自于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为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意愿提高(视频网站增值服务、付费视频)、商业模式的改变(免费+广告模式/普通服务+增值服务模式)等。

【认清楚传媒行业真实盈利能力】    

  在各类的卖方报告里,研究员们都在鼓吹传媒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业绩将高速增长,但作为买方研究员,必须对传媒行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用一个行业前辈的话说就是:”相对于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贡献了大量税收的重资产产业而言,轻资产的创意产业在社会地位和地方经济影响力上其实远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光鲜。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