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识别拉升的空头坑形和林园炒股规避风险(2)

邓高分享 时间:

四招识别拉升的空头坑形构筑整理平台

1、击穿箱底后迅速回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招识别拉升的空头坑形和林园炒股规避风险(2)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特别是在一些中、大盘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个股中这是主力惯用的手法。

2、击穿上升通道下轨后企稳回升

通过研究发现:每次在犹豫中诞生的行情往往在初起阶段会有非常多的个股采用这种手段延长吸筹时间,增加吸取低价筹码的量

3、大肆打压击穿成本位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手法,主力在建仓后完成后,往往利用大势转弱或利空消息,疯狂打压股价,有时候甚至不惜击穿自己的建仓成本。以此震慑中小投资者,获取更多的廉价筹码,为今后的拉升清除障碍。当今盘中主力比如最重要的市场主力:新基金在对过去这种手法的运用上更加娴熟,又有了发扬光大。主要表现在:步调更趋一致,时间更长,幅度更大,反技术倾向更加明显。并在拉升前更多地采用与震荡摊底成本相结合的复合手法。

4、跌破平台整理区

在大盘见底后,悄然建仓,小幅走高后构筑大型整理平台。但正当场内投资者进一步看好该股,期待收益时却突然用一根或几根大阴线迅速击穿平台区,当大家措手不及、仓皇出逃,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时又迅速拉起,进入主升浪。

事实上,成功的投资大师都不认同“有效市场理论”,以下是一些投资大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看法:

格雷厄姆说:“我很难把有效市场理论教授们的研究和实际投资效果联系起来。”

菲雪说:“我不相信对于勤奋、知识丰富的长期投资人来说,股市非常有效。”

巴菲特说:“如果股票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

彼得林奇说:“很显然,在投资方面,沃顿商学院那些信奉定量分析和随机漫步理论的教授们远远没有我在富达基金管理公司的同事做得好,因此,面对理论和实践,我选择了后者。”

罗杰斯说:“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对我而言和其他市场没什么两样。研究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市场,你会发现市场总是相同的,因为我们人类是有共性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不管你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历史上各时期的市场都是一样的,人们犯可怕的错误,做愚蠢的事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的成功秘诀。”

显然,根据股票的价格的相对波动程度(β值)来确定投资风险的大小,这正是“有效市场理论”对风险认识的误区之一。

3. 警惕“兼并与收购”

证券市场总是倾向于欢呼每一次并购,因为并购似乎总能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作为一个投资者,准确地说是作为拥有上市公司一部分股权的所有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清醒地分析每一次的并购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市场去欢呼。在这一点上,巴菲特的分析异常的精彩:

巴菲特将渴望收购的经理们比喻为受《青蛙王子》故事深度影响的人,他们只记住了公主的成功,为了获得与被收购公司这只癞蛤蟆亲吻的权利,他们常常付出了过分昂贵的代价。在他们热切的一吻之下,癞蛤蟆没有变成王子,癞蛤蟆还是那只癞蛤蟆,而初吻得到的令人沮丧的结果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围捕新癞蛤蟆的渴望,直到有一天,当收购经理们陷入癞蛤蟆堆里不得不宣布收购整合失败时,往往是公司的CEO接受了教训,而股东则只有付学费的份了。当然,更加惨不忍睹的是有的公司在被收购的时候还是王子,而在CEO的一吻之下,却变成了癞蛤蟆。

以下是问题发生的部分原因:

① CEO们多数具有乐观主义的倾向,他们常常自信在自己的一吻之下,癞蛤蟆必定会变成王子,因此他们常常为收购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价格。

② 很多公司是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酬报它们的经理,而如《财富》 500强企业的排名等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让公司经理们知道他们按照销售额来排名的位置,而经理们对按照盈利能力来排名的位置可能从来就不知道。

③ 管理人员经常更热衷于扩大统治范围而不是关心公司所有者财富的增长,完全站在所有者的立场去看待兼并收购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

④ 很多兼并与收购着眼于短期的会计报表上的报告数字的最大化,或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交易是否会立即对每股收益产生稀释作用。

⑤ 友善的投资银行家总有办法使CEO们相信收购行动是合理而稳妥的,就像一个顾客问理发师:“我是否需要理发。”如果CEO 对收购志在必得,其下属和财务顾问很快就能提供必要的预测以使任何收购价格合理化。

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对被收购公司的股东来说,兼并与收购是一座富矿,兼并与收购同时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地位,对兼并收购双方的财务顾问和中介机构来说,也是个大蜜罐,但通常对收购方的股东来说,常常意味着股权内在价值的大幅度减少。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19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