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之中千万不能碰的四类高危股
1:在大宗交易平台直接以低于市场价格最少一个跌停价格以外进行减持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往往说明大小非离场意愿坚决,这和上市公司发展前景不被大小非看好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大小非就是上市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它们自身对行业发展机会以及企业赢利是最知情和熟悉者,它们不看好的东西,其他人更不要盲目轻信和乐观。其次,“幕后”减持的品种,与二级市场存在一定的差价,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大宗交易买家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变现,因此,所隐藏的抛售压力不是一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弱市之中千万不能碰的四类高危股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2:企业高官纷纷离职不干的上市公司,这样的高官往往是上市公司的技术骨干和管理核心人物,有的带走了技术,有的带走了企业成果……一个再优秀的企业脱离了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必然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上遇到毁灭性打击。
3:没有大牛市,彻底别做大盘股。大盘股不管其业绩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大盘股的炒做必须依靠资金的联合拉抬才行,在现在的弱市里,谈发动大盘股行情显然是痴人说梦。特别是大盘股的战略配售股和大小非解禁股压力,特别巨大,市场压力非常沉重。
4:股价存在继续被腰斩的个股。大盘继续腰斩的可能性不是那样大,但是,市场中很多个股即使按照现在的价格仍然存在继续被腰斩的可能。原因有三个:
A:大小非解禁使股票供求关系失去平衡,很多解禁股是目前实际流通股的数倍以上,个股需重新估值。
B:业绩成长性的降低,无法支撑股价。
C:战略资金的持续撤退,使个股价格空间崩塌。
应该这样讲,在大小非解禁压力没有完全释放前,买进以上4种股的风险是十分巨大的。
2001年之后,一批拥有西方经济学知识和制度观念的学者型官员执掌中国证券市场,并喊出了“把市场的事情交由市场来办”的口号,大量从西方学来的制度相继实施。但中国股市却从此时开始陷入持续低迷的深渊,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2003年,新一任证监会领导推出三大措施意图健全新股发行制度。但调查发现,IPO新政之后的上市公司同样具有原来上市公司的一切问题。
为什么已有的制度改革不能建立起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教授许成钢用“不完备法律的移植”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则提出了人大、法院和证监会各施其责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部分地方和中央权力机构从最初的谨慎观望到后来的积极加入,中国股市已经从草根阶层的游戏演变成了权力资本之间的博弈。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蓄的都是脏水,印的都是真钞”的市场,如何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口号落到实处还是一个难题。
三如何正确利用宏观经济政策
从中国股市16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总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股市从1000点上涨到接近3000点的狂飙后,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调控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从1000点涨到接近3000点的上涨行情,主导和控制行情的超级主力机构,是中央政府手中的两大超级主力:财政部的汇金公司和国资委,而这一变化明确地说明中央政府的战略意图,在中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央政府如何在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完全开放后,还能保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绝对控制权,只有让中央政府控制的合法超级机构,提前进入证券市场,控制证券市场,只有这样未来完全开放的中国证券市场才可能不被国外金融财团控制。可以肯定未来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控制权只能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两大主力机构:汇金公司和国资委手中,这是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的大事。当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这种深层质变后,中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调控能力和管理能力就会不断强化,政府的政策就会让证券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中国机构或不守法、不思进取的上市公司开始被“边缘化”,不适应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思想开始被“边缘化”,证券市场的政策将会逐步出现引导中国股市走出持续10年大牛市,让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国富民强的场所,这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大方向。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市职业高手——股市狙击手,必须在进行股市狙击之前深入地研判中国的宏观政策大势。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