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分析法的优势与应用和盈余品质与竞争力

邓高分享 时间:

心理分析法的优势与应用

心理分析法是一种从“市场心理到价格”的分析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股市心理分析法的优势与应用和盈余品质与竞争力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其定义是,在市场方向即将逆转或维持原方向的临界点时,通过推测市场主导势力控制者的心理价格定位,以此为基础,分析主导资金的流向(资本流向)从而判断未来市场走向的方法。毋庸质疑,市场的大方向决定一切(也就是资本的流向)。在期货市场运用心理分析法意义重大,因为期货市场是一个人对人的市场,它的参与者是“人”以及受“人”控制的投资机构,而资本流向都是通过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反映出来的,所以市场方向是受人的心理因素控制的。换个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资本流向掌握在市场参与主体——“人”的手中。资本受人控制,所以大众的共同心理对市场走向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运用心理分析法完成一次操作的原理在于:价格波动始于公众心理价格的不统一,始于基本平衡态的打破。在市场混乱时建仓,价格会在一个新的公众心理“共识”的影响下受到追捧或打压,直到出现一个公众心理可以接受的大众价格。在这个价格上,多空双方的势力再一次基本均衡,市场才又开始基本维持盘整态势,一个上涨(下跌)行情由此结束。我们获利了结,一次操作完成。我们所要把握的就是,公众心理达成新“共识”时的市场方向。

  

  市场方向的控制者“人”本身就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态。在参与市场的行为中,投资者总会凭借他们的主观判断和客观基本面因素做出买卖决定,投资者便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态来对待市场。由于单纯地运用客观操作或者主观操作,投资者们各持己见,不可能达成市场方向预期的完全统一。笔者时常看到,投资者由于单纯运用一种分析法操作,在下单的一瞬间,脸上仍带有迷茫的神色。这可以从侧面看出,市场参与者在下单的时候心态很不稳定,而这正是因为前两种分析法“偶有冲突”造成的。价格波动的原因也可以因此说成:同时具有两种情态的投资者,依据他们不同的心理预期,不断磨合的过程。

  

  心理分析法的优势正是因为,它既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是介于客观和主观之间,感性和理性之间的“模糊”分析法。

  

  因同时具备技术面分析法(主观)、基本面分析法(客观)的特点,所以从理论上讲,心理分析法更好地融合了两者的优势,以投资者心理预期为基础,以一个更中立、更平和的态度预测市场方向,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

  

  心理分析法的优势

  

  1.它打破期市的三个传统理论依据,抛开旧策略、旧思路

  

  (1)它打破古典经济学中的平衡概念。

  

  价值不完全决定期市价格,价值规律在期市交易中不为实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平衡”说的是一种资源配置和盈利的平衡,但是这个理论在期货市场中不实用。首先,期货是个零和游戏,“平衡”虽然在理论上说的通,但是这种“平衡”的前提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期货市场中出现过,这个理论也就不适宜在期货市场中应用。由于买方和卖方都想从市场参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就必然对市场价格施加影响。再加上期货市场含有较多的投机成分,必然会加剧其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这样,频繁的大幅度波动往往会歪曲供求曲线,使得以供求曲线做判断依据的投资者做出歪曲的理解和盲目的市场行为,造成对市场方向判断失误的增多。

  

  因这种“平衡”在现实的期货市场中不存在,那么“等价交换”所依据的价值量就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所以价格就不完全由价值来决定。期货市场中常常可以看到价格长期飚升不回落,也就是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周期太长,价格长期偏离价值。投资者一次次在自己认为的高点沽出,但总被不断创出的新高一次次挫败。期货市场真正的“顶”只有一个,凭价值规律为预测基础的成功几率很小。在期货市场中运用价值规律作为分析价格的基础是不牢靠的,也是不很实用的。

  

  所以,古典经济学里的平衡概念在期货市场中是行不通的,期市价格不完全由价值决定,价值规律在期货交易中不为实用(短线尤为突出)。

  

  (2)承认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供求关系。

  

  以往的经济学体系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对供求关系有一定的反作用”似乎已成为真理。但是在期货市场由于其特殊性,运作结构不应该以一般的商品买卖来定论。经济学体系里的所谓“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反作用”在期货市场理应升级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对供求关系起决定作用”。因为如果一个市场搀杂了较多的投机成分,那么这个市场暂时就不会是一个仅仅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的市场。相反,随着投机势力的强大,价格越来越倾向于决定供求关系。一旦市场价格到了一个关键的点位,人们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然后依据自己的判断或听取分析师的建议做出买卖决定。

  

  如果更多的投机者倾向于做空某种商品,那么此种商品的价格会不断下降,而价格下降本身也会刺激更多的参与者一起做空,由失望型地抛售变为恐慌型地抛售,价格暴跌,从而形成一个不间断的自我践踏式的下跌。从市场参与者单纯地依据价格做出做空决定,可以侧面地反映价格在影响供求。如果更多的人抛开了一切其他因素,跟随市场大方向盲目疯狂地做空,那么,价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供求关系。因为那时侯,部分小散户的跟进对市场也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促使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单纯地根据价格的高低做出买卖决定。价格由此决定供求(因为那时影响价格的更多的是非理性的人为因素)。

  

多数参与者参与市场是因为价格不断地下跌,才做出卖出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没有太多关联。例如,在外汇期货市场中,1997年12月7日的美元兑日元合约遭到史无前例的疯狂抛售,3小时内从131.53泻至125.80,狂跌573点!虽当时日元有基本面的重大消息支撑——日本政府决定实施一次性动用2万亿日元的特别减税方案,但是,凭借这条利好消息并不足以让日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涨幅。这是因为,美元兑日元接近价格的强阻力位,由久攻阻力位不破的“失望型抛售”到接下来在利好消息作用下的“跟进型抛售”,最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恐慌型抛售”,导致美元兑日元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由于对价格的恐慌心理市场参与者不由自主地统一行动起来,不间断地对美元进行打压,所以,恐慌型抛售最终使投资者对美元彻底失去了信心。美元兑日元不断暴跌的价格引发了参与者的投机行为,决定了供求,假如是单纯的“供求决定价格”,则不可能产生这种自我践踏式的打压。

股市心理分析法的优势与应用和盈余品质与竞争力

2004年8月19日,美国网络搜索引擎的领导者Google,第一次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创造了网络泡沫化之后最亮眼的股价表现。Google初上市的承销价为每股85美元,它由资本市场总共筹措到16.7亿美元。Google在2006年第三季相对于去年同期获利倍增,大幅超越了分析师所预估的20%的增长率。这种卓越的经营成果大大地刺激了股价,使该公司的市场价值突破1400亿美元,超过了更早上市的网络股老大哥雅虎与亚马逊书店,甚至也超过了IT产业的龙头英特尔及IBM的市值。

市盈率高达62倍(2006年第3季股价约480美元,而预估每股收益约7.7美元)的Google,会是另一个泡沫吗?

没有人敢如此断言,因为Google和其他先前狂飙的网络公司不同,它的确有惊人的获利增长。2003年,Google的营收是14.7亿美元,净利达1.06亿美元;2004年,营收增长到31.9亿美元,净利达3.99亿美元;2005年,营收增长到61.4亿美元,增长了92.48%,净利达14.65亿美元,增长了2.7倍;到了2006年第三季,仅仅9个月的时间,Google营收已经达到74亿美元,净利达20.47亿美元,至今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不少华尔街分析师对Google的商业模式极为欣赏,这些分析师认为,Google在线广告的收费方式是近50年来广告界最大的革命。举例来说,如果你上了美国Google的网站,在搜索栏位打上折价汽车保险业龙头“Geico”(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汽车保险公司),Google的搜索引擎一面找寻与Geico有关的资讯,一面搜索与Google签订广告合约的其他汽车保险公司。当搜索结果出来时,页面左边将显示“Geico”的资讯,右边则是其他保险公司的建议链接。每当你点选任何一个建议的链接,Google就赚进1.53美元的广告收入;当合约期满后,广告商必须通过竞标,以决定下回每次点选的广告费用。当你使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网络版的搜索引擎时,背后使用的也是Google提供的技术。若你在《纽约时报》网页通过搜索引擎点选任何广告链接,Google也同样赚进一笔广告收入,当然这时必须和《纽约时报》拆账。

更令华尔街分析师振奋的是,在2005年当中,Google的广告收入有52%是直接由自己网页所创造,这代表Google的品牌力量极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中,Google与数目众多的公司签订这种广告合约,当使用者免费享受威力巨大的搜索服务时,也同时让Google赚进大把钞票。目前《财富》杂志前100名的大型公司,在线广告业务大多交给Google。但问题是,这种快速的营收及获利增长究竟能维持多久?

随着Google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司后,一连串诉讼案件也接踵而来,判决结果将影响Google的未来营收,也将影响获利增长的持续性,而过去几年Google已经为诉讼付出高额成本。例如,2006年比利时法院要求Google停止转载未获授权或未付费的比利时报纸新闻头条。法新社也控告Google擅自采用法新社头条、照片和部分新闻内容,侵犯著作权,该案件目前正由美国华盛顿联邦法院审理。2005年2月,法国精品大厂路易威登(LVMH)对Google提出的侵权诉讼,巴黎地方法院初审判决成立。Google必须赔偿路易威登20万欧元,因为与路易威登搜索资料并列的广告链接,大多贩卖它的仿冒商品,法官认为路易威登的经济利益的确遭受损害。这个赔偿金额虽然不大,但在法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类似诉讼案件目前已大排长龙,挑战Google商业模式的合法性。

然而,对Google威胁最大的并不是这些诉讼案,而是四周虎视眈眈的超级竞争对手。2004年12月,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Steve Ballmer)接受《福布斯》(Forbes)专访时,不服气地宣称:“我们的网络搜索服务,目前虽暂时落后于Google,但是一定会后来居上。”2005年2月1日,微软终于摆脱对雅虎的技术依赖,推出属于自己的MSN搜索引擎。此外,雅虎、易趣、亚马逊等其他顶尖网络公司,也都大力加强自己搜索引擎的威力,企图瓜分日益重要的网络广告市场。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股市心理分析法的优势与应用和盈余品质与竞争力


19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