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公司的成长潜力选股技巧
1)抓住公司的成长潜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抓住公司的成长潜力选股技巧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①营业利润率不断上升
营业利润率逐年提高(最好结合半年报和季报,看是否逐季提高),说明其产品十分紧俏(价格上涨),费用却相应有所降低。营业利润率既涵盖了毛利率指标,毛利率不断增长,表明行业景气度高;也涵盖了费用指标,费用相应降低,表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一句话,无论是其所属行业还是单个企业,都处于强势。对于长线投资,持续稳定的收益率才是关键。因此,稳定成为巴菲特投资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条件。
②总资产出现较大增长
总资产增长的背后往往是产能扩张(或收购兼并,或新建项目),而产能扩张一般都会形成新的增长点。总资产增长有两种情形,一是年内发过新股或再融资的公司;二是并未在股票市场融资,主要依靠自筹资金,通常是增加银行贷款所得。相比之下更应看重后者(负债率必须处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③净资产值较高,最好3年不送股(含转增股本)这类公司往往有高送转的机会。
(2)发掘“不动股”
“不动股”是价值被低估、绝对股价偏低、市盈率在30倍以下而潜力又极大的股票,它具有如下诸种形态:
知识产权和行业垄断型:这类企业发明的专利能得到保护,且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譬如美国的微软等企业。
不可复制和模仿型:世界上最赚钱且无形资产最高的,不是高科技企业而是碳酸水加糖,可口可乐百年不衰之谜就在于那个秘而不宣的配方。而国内同样是卖水起家的娃哈哈,其无形资产就达几百亿。倘若我们生产民族饮料的上市公司,能够走出国门,前景将是多么广阔!而为可口可乐提供聚酯瓶的企业,生命周期会短吗?
资源不可再生型:
譬如江西铜业、宝钛股份、云南锡业等,其因资源短缺,将促使产品价格长期向上。
金融、保险、证券业型:其成长性都既稳定又持久。
国际名牌型:
譬如已经走向世界的格力电器、联想集团、青岛啤酒等。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将永葆青春活力。
地产行业型:人民币升值,地产业成为最大受益者,该行业龙头像万科、保利地产和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公司都是值得投资者选择的。
传媒教育型:
传媒教育业因进入门槛高,垄断性强而值得长线投资,譬如新华传媒、华闻传媒、歌华有线等。
公用事业、能源、物流、交通型:譬如机场、港口、集装箱、能源、供水、路桥等企业,此类企业因行业风险较小,一次投资大,持续成长周期长,而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长期投资。
现代农业型:
中国有广袤的耕地,有耕地就需要种子。同时,人天天要吃肉,要吃肉就得养猪,要养猪就得有饲料,像希望集团等饲料企业,就充满了“希望”。
变废为宝的清洁能源环保型:譬如像以垃圾发电的凯迪电力、深南电等。垃圾遍地都是,能让垃圾变成黄金,将会使投入和产出形成巨大的落差。
此外,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像湘电股份、天威保变、江苏阳光、赣能股份等,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中药为原料的生物工程型:我们已经上市的公司中,有的已经研制出抗癌药物和抑制艾滋病毒的药物,一旦形成市场规模和打入国际市场,其价值将超过美国辉瑞公司的万艾可。譬如有的股价还十分低廉的医药公司,已经生产出抗癌药“红宝太圣”。
投资基金型:投资基金以其专家理财的优势和持有大量的优质股票,净值成倍增长,具有高出银行利率数十倍的分红能力,是风险最小、长线投资回报极高的品种之一。
(3)捕捉龙头股
从以往的行情发展分析,凡是能够发动一轮富有上攻力度行情的龙头板块,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①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和资金凝聚力,并且能有效激发和带动市场人气。
②行情具有向纵深发展的动能和可持续上涨的潜力。
③龙头股是一波上升行情里最先启动的股票。
④龙头股是一波上升行情里涨幅最大的股票。
⑤运作龙头股的主力资金实力非常雄厚,并且对政策面、消息面保持高度的敏感。
⑥龙头板块具有便于大规模主流资金进出的流通容量。
⑦龙头板块的持续时间长,不会过早地分化和频繁地切换。
(4)淘金重组股
①要精选可能被重组的个股。
目前重组股在公布某重组内容之时,其股价已上升到一定的高位,介入则担心已经到顶而被套,不介入则只能眼看着股价一天一个高位。
因此如能成功地预测或发现哪只个股将会被重组,提前介入,就可尽享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这也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从目前公布的情况看,一般重组的个股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股本较小;行业前景不明朗;主业不突出;股东结构分散,最大股东也仅占10%左右;股本结构集中,大股东占35%以上;业绩连续两年亏损较多;有两年配股资格,业绩又下滑的个股;“三无”板块;保配或保上市资格个股。
另外,还可以通过技术上的表现来判断某只个股是否会重组,特别是一些个股莫名其妙地走强,往往预示着机会的到来。还可结合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均相当重视本地的上市公司,为此会出台一些措施支持本地的上市公司重组,以改善业绩,从而达到融资发展的目的。
②要遵循“利好出台是利空”的策略。
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在公司公布重组消息时,其股价已离开低位上升了很多。尽管禁止内幕交易,但是总有一些先知先觉者提前买入。
当重组消息公布,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时,先期买入者就会趁机出货或打压,因此在消息一旦公布之时,应出局或观望,等股价回稳之时再行介入往往效果较好,而消息公布后便介入,往往就会被套。因此炒作重组股时,应见利好就采取相反策略。
③应结合公布消息时的相对价位。
一般说一只个股有重组题材,则其股价相对于其最低价至少有3??9倍的升幅。因此如果公布消息时,其股价在9??15元时,后市应还有机会,介入相对安全。再高一些,介入相对风险较大。
④要注意那些可以不受大盘影响的个股。
重组股由于事先已制订好重组计划和二级市场炒作计划,因此市场主力就必须安预先计划进行,即使大盘变现欠佳,它也会尽力进行推高,以便充分利用题材,这与炒作一般主流热点有极大区别。主要热点炒作时受龙头股影响较大,而重组股重点是体现个股特色,可免受大盘影响。
⑤应适时了结。
因为重组股炒作重点是“重组题材”,因此一旦没有连续重组动作之后,就应准备退出,这与炒作长线绩优股很不一样。炒作绩优股是因为有重要业绩支撑,可做长线投资,而重组题材,也有失败的可能。因此应适时获利了结。
⑥对发生两次以上的更换大股东的重组股,尽量少碰。
被重组个股可能由于内在原因,较难有效地进行资产整合,若第一次重组已失败,则第二次失败的机会也比较大。此时这家重组股公司仅有投机价值,不要抱长期打算,除非后来介入的新大股东确实特别突出。
1、投资最重要的原则
通过研究自己和他人的长期投资记录后认为,投资想赚大钱,必须有耐性。换句话说,预测股价会达到什么水准,往往比预测多久才会达到那种水准容易。而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股票市场本质上具有欺骗投资人的特性,跟随其他每个人当时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内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后往往证明是错的。
2、投资赚钱的逻辑
买股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润。因此,投资者应该回顾一下美国的股票市场史,看看人们累计财富的方法。费雪指出:有一种人,即便在早年,找到真正杰出的公司,抱牢它们的股票,度过市场的波动起伏,不为所动,也远比买低卖高的做法赚得多。
因此,大部分投资人终其一生,依靠有限的几支股票,长时间的持有,就为自己或子女奠下成为巨富的基础。这些机会不见得必须在大恐慌底部的某一天买股票。这些公司股价年复一年都能让人赚到很高的利润,投资者需要的能力,是能区辩提供绝佳投资机会的少数公司。
3、股票长期投资收益优于债券
他指出,在1946年-1956年的10年间,全球货币贬值情况非常严重,其中美元贬值了29%,每年的贬值率是3.4%。即便在利率较高的1957年,投资者购买公债长期看都仍是亏损的。通货膨胀大幅攀升源于总体信用扩增,而此事又是政府庞大的赤字使得信用体系的货币供给大增造成的。
因此,正常经济周期下,企业营运保持不错,股票表现优于债券。如果是经济严重衰退,债券表现也许短期优于股票,但接下来政府大幅制造赤字的行动,必将导致债券投资真正的购买力再度大跌。经济萧条几乎肯定会制造另一次通货膨胀的急升,这样的情况下,股票的吸引力又会超过债券。所以,综合长期来看,股票投资仍是最佳的选择。
4、“幸运且能干”和“能干所以幸运”
分析一家成长型企业,不应拿某一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因为即使最出色的成长型公司,也不能期望每年的营业额都高于前一年。因此应以好几年为单位判断公司营业额有无成长。
而这些优秀的成长企业有两个特征:“幸运且能干”和“能干所以幸运”。两者都要求管理层很能干。个人理解,后者类型的企业更令人心仪:即处在不利的行业竞争发展格局之中,但仍能保持出色的竞争优势,并转化为超越行业的业绩增长。
5、利润率和边际公司
利润率是分析公司的好指标,而边际公司就是利润率低下的公司。投资者不应该只考虑经济景气下的利润率,因为经济向好时,边际公司利润率的成长幅度远高于成本较低的公司,后者的利润率也在提升,但幅度并不会太大。因此,年景好时,体质疲弱的公司盈余成长率往往高于同行中体质强健者,但也必须记住,一旦年景不好,边际公司的盈余也会急剧下降。
这些观点在现代看来,似乎不足以反映真实现状。例如零售业的利润率(净利润率)是非常低的,但很多优秀的零售企业却往往是绝佳的投资对象。利润率低于对手,但却保持强大竞争力的企业,能够通过薄利多销或提供优质低价的产品争取消费者。
6、管理层是否报喜不报忧
即使是经营管理最好的公司,有时也会出乎意外碰到困难。最成功的企业,也无法避免这种叫人失望的事情。坦诚面对,加上良好的判断力,会知道它们只是最后成功的代价之一,这往往是公司强势的迹象,而非弱势的特征。
而管理层面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是投资人十分宝贵的线索。那种遇到好事侃侃而谈,遇到难题则三缄其口的公司领导层,投资者应该回避。
7、选择大公司还是成长型小企业
相对于大公司,规模较小的公司股价更容易上涨。因为市值规模小,盈余的增长会更快的反应到股价当中,因此十年内可以上涨数十倍。提醒投资者:投资这样的小型成长股,技巧娴熟的人都难免偶尔犯错。而要是投资这样的普通股犯错,丢出去的每一块钱可能就消失了。因此,投资者应该选择那种历史悠久、根基较稳固的成长型股票。
而年轻高风险公司由于自身不断发展成熟,可能进步到机构投资者开始购买的地步,投资者这个时候倒可以投资这样的公司。这种公司未来增值的潜力不似以往那么大了,但仍能取得较好的回报。
8、买进成长股的时机
不主张投资者一定要在市场崩溃后寻找买入时机,他认为在1929年股市崩溃后的两年内有勇气买入并持有几支股票的投资者收益率固然可观,但在50年代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成长股的投资者也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他坚决反对投资者去预测所谓经济景气高点和低点,以作为买入或卖出的根据。他辛辣讽刺说,如果投资者有耐心查询下每年在商业周刊上刊登的经济学家对未来的预测就会发现,他们成功的概率极低。经济学家们花费在经济预测上的时间如果拿去思考如何提升生产力可能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几乎所有投资大师,都对依赖经济景气预测作为投资判断的观点嗤之以鼻,彼得林奇说: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却没有一个人预测到1987年的股市灾难。巴菲特也说华尔街的经济学家都睡大觉,可能是投资者的好消息。
这一点应该是可以验证的,在2007年中国经济景气高点时,几乎没有经济学家对未来抱有悲观观点,狂热乐观的倒是太多。
主张投资者应选择在非常能干的管理层领导下的公司,他们偶尔也会遭遇到始料不及的问题,之后才能否极泰来。投资者应该知晓这些问题都属于暂时性质,不会永远存在。如果这些问题引发股价重挫,但可望在几个月内解决问题,而不是拖上好几年,那么此时买入股票可能相当安全。
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完全不理会经济萧条带来的问题。但诸如1929年那样的投机极度炙热导致的股价崩盘和后续经济大萧条外,投资者并不应该对股价的大幅下跌感到惊慌失措。当确定某家公司值得投资,放手去投资就是,因为推测产生的恐惧或者希望不应该令投资者却步。
9、卖出以及何时卖出
卖出的三个理由之一,就是当初买进行为犯下错误,某特定公司的实际状况显著不如原先设想那么美好。在某种程度上,要看投资者能否坦诚面对自己。另外,就是当成长股成长潜力消耗殆尽,股票与持有原则严重脱节时,就应该卖出。最后一个理由就是有更加前景远大的成长股可以选择。
投资者不应该因为空头市场的担忧而卖出股票(恐惧熊市的到来)。他认为这样做无异于要求投资者知道空头市场何时出现,以及何时结束(在空头市场底部买回股票)。但通常情况是投资者卖出后,空头市场并未出现,市场继续上扬。
等到空头市场真的来临时,却从来没有见过比卖出价格更低的位置买回相同股票的投资者。通常的情况是,股价并没有跌回卖出价,但投资者仍苦苦等待,或者股价真的一路下挫跌过卖出价,他们却又忧虑别的事情而不敢买回。
提醒投资者,不应该因为手上的股票涨幅过大就卖出股票。因为,“涨幅过大”、“估值过高”,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没有证据表明多高的估值或者涨幅才是最高。
他进而推论出这个观点:如果当初买进普通股时,事情做得很正确,则卖出时机是——几乎永远不会到来。
当然,阅读费雪的此书,必须考虑到所处的美国50年代,正是美国国力蒸蒸日上成为全球霸主的时期。美国股市经过长期的萎靡(1932年-1947年)正好处于恢复上升周期,百业兴旺。而今的美国已经大不如昔了。例如如果你上市就买入花旗银行,并长期持有至今,收益率非常可怜,远远低于通货膨胀。尽管花旗银行长期被认为是美国繁荣的标志,是全球银行业的冠军。
10、投资者的“五不原则”
原则一: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
费雪认为创业阶段的公司,投资者只能看到它的运作蓝图,并猜测它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或可能拥有什么优点,这事做起来困难的多,做出错误结论的几率也高出很多。投资者应该坚守原则,绝不买进创业阶段的公司,不管它看起来多有魅力。而老公司里面多的是绝佳投资机会。
原则二:不要因为一支好股票在“店头市场”交易就弃之不顾。(这个原则没有太大借鉴意义)
原则三:不要因为你喜欢某公司年报的“格调”就去买该公司股票。
原则四:不要以为一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来的盈余成长已大致反映在价格上。
真正优秀的成长企业能不断开发新的盈利来源,而且所处行业具有相近的成长动力,那5-10年后的本益比肯定高于一般普通股票。这种股票的本益比(PE)反映未来的程度,往往远低于许多投资者所相信的。
当然,费雪和格雷厄姆相比,在逻辑和推理上是显得不足的,费雪更加相信自己选择优秀成长企业的能力,而格雷厄姆怀疑任何人具有对未来预测的能力,并且对任何高出平均水平的价格敬而远之。两者各有侧重,只有后面巴菲特集两者长处于一体后,才取得了两人所远不能及的惊人成就。但归根到底,巴菲特是以格雷厄姆安全边际理论为根基的,费雪的成长股长期投资理论开阔了他的眼界(还有查理芒格的协助)。
原则五:不要锱铢必较。指投资者不必为了中意股票的些许价格差异而错过了投资时机。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