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和管理机制是什么
1、分散信用模式。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的资金或股票不足时;向金融市场融通或通过标借取得相应的资金和股票。这种模式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基础上,不存在专门从事信用交易融资的机构。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香港市场也采用类似的模式。
2、集中信用模式。券商对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同时设立半官方性质的、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证券金融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以此来调控流人和流出证券市场的信用资金和证券量,对证券市场信用交易活动进行机动灵活的管理。这种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3、双轨制信用模式。在证券公司中,只有一部分拥有直接融资融券的许可证的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然后再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而没有许可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理客户的融资融券申请,由证券金融公司来完成直接融资融券的服务。这种模式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上述各具特色的三种模式,在各国(地区)的信用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择哪种信用交易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水平等因素。在我国证券信用交易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即应采取证券金融公司主导的集中信用模式作为过渡,专门向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加强对信用交易的监管与控制。
融资融券的管理机制
各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一套管理机制来控制信用交易中的各种风险。
证券资格认定。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信用交易证券选择的主要标准是股价波动性较小、流动性较好,因此应选择主营业务稳定、行业波动性较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流通股本较大的股票。在实际操作上,我国可以上证50或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作必要调整来确定信用交易股票,开由交易所定期公布。
保证金比例。保证金比例是影响证券融资融券交易信用扩张程度最为重要的参数,包括最低初始保证金比例和维持保证金比例。美国规定的初始保证金比例为50%,融资的维持保证金比例为25%,融券的维持保证金比例则根据融券的股价而有所不同。台湾地区规定初始保证金比例为50%,融资的维持保证金比例为28.6%,融券的维持保证金比例为28%。预计我国初始保证金比例将确定为50%,融资与融券的维持保证金比例在30%左右。
对融资融券的限额管理。规定券商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总额不应该超过净资本的一定限度,规定券商在单个证券上的融资和融券额度与其净资本的比率,规定券商对单个客户的融资和融券额度与其净资本的比率。如台湾地区规定,单个证券公司对单个证券的融资不应该超过10%,融券不应该超过5%,对客户的融资融券总额不能超过其资本金的250%。我国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单个客户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分别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对所有客户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分别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
单只股票的信用额度管理制度。对个股的信用额度管理是为了防止股票被过度融资融券而导致风险增加或被操纵。参照海外市场的经验,当一只股票的融资融券额达到其流通股本25%时,交易所应停止融资买进或融券卖出,当比率下降到18%.以下时再恢复交易,当融券额超过融资额时,应停止融券交易,直到恢复平衡后再重新开始交易。
融资融券有什么技巧?1.利用融资效应这样收益就会变多。就比如说你拥有100万元的资金,你认为股票不错,就拿出你手里的资金买入这个股票,然后就可以把手里的股票抵押给那些券商了,再一次融资入手该股,假如股价涨高,就可以获取到额外部分的收益了。拿刚才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假如股票往上变化了5%,素来只有带来5万元的收益,但也有可能赚到更多,那就是通过融资融券操作,而因为无法保证是否判断正确,所以当失误时,亏损的也就更多。
2.如果你认为你适合稳健价值型投资,觉得中长期后市表现优秀,然后向券商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也就是将股票抵押给券商,抵押给券商的股票是你做价值投资长线持有的股票,用不到追加资金也能够进场,然后再把部分利息支付给券商即可,就能获取更丰富战果。3.使用融券功能,下跌也是可以盈利。就好比说,例如某股现在价钱为二十元。通过很多剖析,能预测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股有可能会下跌到十元附近。接着你就可以向证券公司融券,并且去向券商借一千股该股,然后以二十元的价钱在市面上去卖出,取得资金两万元,一旦股价下跌到10左右,你将可以以每股10元的价格,再买入1千股该股还给证券公司,花费费用1万元。这中间的前后操作,价格差意味着盈利部分。自然还要支出一些融券费用。这种操作如果未来股价没有下跌,而是上涨了,那么合约到期后,就要花费更多的资金,买回证券还给证券公司,然而酿成亏损。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