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十倍牛股
今天和你们分享一位投资高手的炒股成长编年史。投资股市的故事,有欢乐也有悲伤,有痛苦也有欣慰,有汗水也有收获。一次次的试错,一次次的认错,一次次的总结,又一次次的在摔倒的地方爬起来。
分享者 股市成长中,抓住了10倍的隆基股份,10倍的启源装备,10倍的如意集团......
故事的真假没必要去纠结,你相不相信都无所谓,我只是陈诉我的故事。你认为故事是假的,那么它就真不了。
其实我和很多股民一样,尤其是2015年新来的股民朋友,都是80后。我还是一枚比较靠后的80后。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劳苦。常常听别人说,办公室最好用的就是80后。60后架子太大,90后太浮夸,脏活累活交给80后最好办。吃苦,肯干,不怕累,这是我们80后的真实写照。从小竞争压力就大,也碰上了改革开放后该发财的都发财了、没发财的没路子发财了的时代。
作为一个80后,时常在想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才能改变生活?我在真正参与股市投资之前,做过某宝,半夜1,2点还守在电脑前期待有没有客户下单。做过服装,一个人去邮局扛200多斤的衣服包裹,走几公里路回家。
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思考,哪怕再忙,再累,都没停止过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赚钱?
我很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开始了解股市。06年,在朋友的怂恿下,投资了一些钱,不多,万元以内,到朋友父亲的账户中由他操作买入紫金矿业,赚了1-2千。虽然那时未满18岁,我自己并未开户,但是也开始做做模拟盘,研究研究股市的基本技术之类,可以说我真正的做韭菜的时段是幸福的,因为我并未亏损,而是用模拟盘度过了这一段,并且朋友的父亲也给我带来了股市的第一桶金。
2013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上证指数从两千上方,摇摇晃晃跌到了1开头,但凡股市见底,必然一片死寂。我去了好几家营业部,看了一个上午,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节奏。我感觉机会来了。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决定投资1万元参与股市。带着必胜的心态和激昂的斗志杀入A股。1个月后,腰斩。
腰斩以后,我认为不是投资方向出了问题,而是方法。于是我用了2个月,花费大量时间,每天复盘到凌晨2点,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洗把脸继续看。就看一件事:这些涨停的股票有什么共同点?
2个月后,我看明白了一些东西,涨停原因大概分为:补涨,技术图形涨停,资金前期介入后拉升,热点出现,概念题材拉升,版块拉升,以及利好。于是我再追加投资4万元,开启了我短线之旅。一开始做还是有些失误,有时错误的判断了热点版块的龙头,有时追到了烂板,有时过度高估了利好属性,但是随着经验的累计,越做越好,直到2013年大热点--上海自贸区的出现,我抓住了陆家嘴与上港集团,股票账户开始出现大跨步的盈利。
做短线那一年的时间,我总结到的经验就是:短线好做,也不好做。好做是指操作上简单,逻辑上几乎没有,纯粹的资金短期流入。不好做是指获取市场信息需求庞大,判断真伪难,追涨止损难以跨过心里贪婪与恐惧的那关。
虽然我做短线盈利不少,但是我认为如若不是抓住上海自贸区的大热点,未必能有如此战绩。无论做对还是做错的股,我都至少会做一次经验总结,闭上眼睛思考一番其中操作与判断的对错。所以在2013年年底,我做出了最终判断:我认为短线运气成分较大,持续盈利概率较低,风险较大,容易回撤。
短线常常伴随着割肉,逃顶,抄底,追涨,踏空。其实道理也简单,多做多错,有一句话叫“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年做上百次的操作,次次都对的概率太低,有80%的胜率就算大神了,而大多数人只能达到50%甚至更低。而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1年100次,10年1000次,总有那么几次会错的很惨。
而资本复利会导致资产累计的越来越多,前面的100次正确会被后面的1次错误抹杀。打个比方,1万元进场,花5年时间炒到了100万,错了1次腰斩,只剩50万了。而这100万或许你花费了大量时间,积累了几百次正确,却被一次错误抹杀掉了全部心血的一半,这是我绝对接受不了的。
我进入股市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是长久的赚钱,不是捞一笔外快。所以长久的赚钱我必须考虑资本的增长。几万块的时候可以完全不考虑资本的问题,但是几百万上千万以后呢?还能肆无忌惮的做短线吗?抛开风险不谈,监管能合规吗?
这一个问题我一直在犹豫,直到私募一哥入狱,我才坚定了我的看法:大笔资金快速的进出一只股票是可能违反《证券法》的,做的好是可能被某种力量绑架的,是可能无法再轻松的,简单的为自己投资的。而无论短线长线,投资必然要做的好,所以我觉得这其中的矛盾我一个平民老百姓绝对无法化解。短线,我没法做。
在做出了以上判断后,我开始尝试尽早脱离短线的套路。因为脱离的越晚,我临阵换将的代价越重。也幸亏我在2014年之前切换了风格,否则随之而来的牛市我也赚不到那些钱了,这是后话。
初次切换中长线,是痛苦的。腰斩,是必然的。这是我对第一次做中长线的评价,初夜永远伴着痛、血、泪...什么股就不说了,反正我在我认为很仔细的研究了它的基本面、政策扶持、技术图形以及热点之后,大举买入,结果腰斩。总结以后,两个原因:1.买入时市值200亿。2.同上...
所以我现在对大盘股真心是提不起兴趣,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这之后,我收拾收拾情绪,整理整理心情,大举建仓,买入了人生中第一只10倍股,也是成名股--金运激光!
对于金运激光,很多人都清楚我的做法,几乎把主力与管理层的想法拔了个皮,完完整整的预判到了收购,高转送,压力,震荡区间,支撑。我当时买入时,不少朋友跟我一起买入,收益达到100%后他们又卖出了,因为牛市尚未开启,大多数人对100%的收益非常满意。然而我并未卖出,我依旧持股,并且喊出10倍的口号。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确实10倍...
在持有金运激光的过程中,随着账户资金不断的上升,也有不少追加投资进来,包括亲人的,朋友的。面对大量的资金,我不可能继续追涨金运激光,自己给自己抬轿(这是我最厌恶的行为,就是抬轿,无论给谁)。
于是我又抓住了10倍的隆基股份,10倍的启源装备,10倍的如意集团...
今天确实是标题党,但做标题党的不是通哥,而是东吴证券的一个研究员,看完文章你就知道原因了。虽然有标题党嫌疑,但依然有值得看一看的价值,对于如何挖掘到下一个十倍股还是有启发意义的。
是这样的,去年东吴证券的一个研究员搞了一个A股10倍股研究专题,研究A股从2000年至今曾创下十倍涨幅,而且至2020年6月30日,依然表现优秀的十倍股,然后针对这些10倍股进行集中研究,分析它们存在的共同特征,最后依据这些特征筛选出了一批未来的10倍潜力股。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研究内容。
据作者的研究:筛选 2000 年至2020年6月曾创十倍涨幅且至今表现优秀的十倍股 120 只,占全 A3.3%,作为 A 股十倍股样本。
这120个十倍股中:
1)自起始日以来最大涨幅均值 45 倍,至2020年6月涨幅均值 32 倍;
2)十倍股牛市中涨幅更高,熊市中回撤更小,具备足够安全垫;
3)创十倍股价,用时均值 8 年,60%十倍股用时在 30-120 个月;
4)每涨 50%成为十倍股概率提升,五倍股成为十倍股概率 43%;
5)十倍股前后期每涨 50%用时 18 个月,中期涨 50% 14 个月。
利用这120个十倍股的样本,他们继续拆解了十倍股的一些共性特征。
特征一:牛市涨的多,熊市跌的少
东吴证券的研究发现:十倍股的股价走势跟市场有比较高的关联性,也就是牛市涨的多,熊市跌的少。这个还是比较符合优质股的特征的,牛市里进攻性更强,熊市里有内在价值充当了足够的安全垫,跌幅也会明显小。
特征二:平均8年走成十倍股,中间可以大胆追涨
以十倍股上市后一年作为起始日,以股价涨幅达到十倍作为终点,十倍股平均用时100个月,大概8年左右,大部分个股集中在即3-10年。
而且十倍股的数据,解决了那个普遍的问题:已经涨了N倍能否追涨?
答案是可以追涨,在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行业地位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达成十倍股的速度会加快,时间会缩短。
特征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少;质押少;定增重组更多。
十倍股样本中民营企业 53 只,占比 44%,国企 47只,占比 39%,国企和民企平分秋色,这倒是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在一般的认知中,都会觉得国企的经营效率更差一些的。
另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略低于全部 A 股,但大股东持股波动更大,稳定性更低,且第一大股东累计质押数占持股数比例明显低于全部A股,说明十倍股大股东资金诉求及压力更小。
不过公司的并购扩张则明显高于全部A股,这个也好理解,对于企业,尤其是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除了公司的内生增长,外延式并购扩张也是非常重要的业绩成长模式。
特征四:管理层薪酬更高,但占利润比重更小
十倍股管理层的薪酬普遍更高,但占利润比重更小,颇有点高薪养廉的感觉。
特征五:高研发投入、高专利产出
10倍股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明显高于全部A股,同时,它的专利产出也是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
这一点倒是比较好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舍得在研发上砸钱的企业,才有机会建立比较强的竞争力。
特征六:业绩稳定,净利润年化增速23%,高毛利,高ROE
股价归根到底是价值的体现,10倍股绝大多数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业绩支撑。
从东吴证券的统计,十倍股从起始日至2019年归母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的中位数为23.1%,明显高于全部A股的9.3%,而且很稳定。毛利率的中位数均值为30%,也是明显高于全部公司的。
另外,十倍股ROE过去20年均值的中位数12.8%, 明显高于全部 A 股的 6.6%,主要原因是净利率比较高,加上资产周转率也比较高。
特征七:现金流充足
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企业可以不赚钱,但是不能没有现金流,这在高科技行业中上是最明显的。
高科技企业发展早期虽然有现金流,但在快速做大用户和业务规模时,需要大量投入,很难赚钱,但资本市场对它们未来的预期非常高,往往股价方面也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特征八:起步小市值,高估值、长期高α低β、高股息
十倍股起步主要集中于 30 亿元以下小市值。这倒是很好理解,毕竟30亿涨10倍也就300多亿,不过这是过去的市场风格了,这两年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市场对小票是越来越不看好了,相反,这两年从几百亿飙到几千亿的股票也不少,所以小市值这个逻辑值得商榷了。
高估值方面倒是很有意思,十倍股起步 47 倍 PE 高估值,往后逐步消化为低估值,这应该给我们一个启发,对于高估值应该有适当的容忍性,核心还是看公司业务长期的发展潜力。
特征九:科技、消费是主阵营,行业轮动服从产业更迭
十倍股主要分布于消费和科技行业。另外也服从产业周期轮动规律,比如1990-2000 年的消费制造时代,2000-2010 年的工业制造时代和2010年至今的智能制造时代,十倍股行业往往集中于产业周期中的主导产业。
这也挺好理解的,科技主要是爆发力惊人,消费则是永恒的需求,而且产业周期轮动,也正常,尤其A股这种炒作色彩明显的市场。
20只未来的10倍股
分析了A股过去20年的120个十倍股典型特征后,东吴证券的研究团队也给了20个未来可能的十倍股。
先别着急激动,通哥说明一下:东吴证券的这个说法,明显标题党了,他们这里说的10倍股,是从2010 年 1 月 1 日开始算涨幅的,也就是上面很多标的,很可能距离10倍涨幅没多少距离了,或者已经超过了。
不过考虑上面对十倍股的特征剖析,平均涨幅超过35倍,所以即使距离十倍涨幅距离很小,或者超过了,都没有关系,也值得继续关注一下。
最后,通哥想说:可以努力去追寻十倍股,但不能走火入魔,毕竟在十倍股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如果降低一下预期,比如翻倍,比如翻50%,确定性会高很多,积少成多,跟押中一个十倍股效果也是一样的,但难度就是直线下降了。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