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粮价暴跌

小龙分享 时间:

题记: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是富裕地区,外出务工和经商机遇也遇到很多困难。

三大粮价暴跌:谷贱伤农还是地少伤农?

年,小麦、玉米、水稻的收购价突降,比年下降幅度平均达到20%以上,最高跌幅达30%。这不是好消息。谷贱伤农。并且,这种原粮收购价的下跌,也不会给城市居民带来什么好处。城市人买粮,价格不会比过去便宜。问题其实在中间环节。由于粮食进口增加,全国粮食供需平衡被打破,粮食加工企业和中间商由于粮食积压导致库存成本直线上升,收购意愿降低,农民利益直接受损。

这样的状况在人多地少的富裕地区影响不太。那里的农村的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和经商。但主要产粮区和种粮大会,会由于收入大幅减少而让许多农民陷入困境。种粮一直是微利行业,又要看天吃饭,粮价低了,粮食更加卖不出去,接下来一年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粮食产量在来年很可能大幅下降,结果此后的粮价又有可能暴涨。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就是富裕地区,外出务工和经商机遇也遇到很多困难。粮价与这些问题叠加起来,中国农村问题就比较严峻了。

在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在传统庄园经济、农场主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已经变成现代工厂化农村经济模式。那些庄园主、农场主,也就是地主、富农。他们的生活和收入状态,高于一般城市人。在农庄、农场工作的农民,也已经产业工人化。由于农村劳作辛苦些,他们收入与福利,也比城市产业工人稍好些。产业工人化的农民与城市工人之间没有界线,可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随意流动与转换。在欧美农村,农业机构化的程度相当高了。在德国,收割葡萄、玉米、草莓等,都已经机械化了。

农业经济与工业生产有比较优势,关键是规模化经营。首先就是要有地主、富农的存在,然后变成工厂化经营,农民产业工人化。在我国,地主、富农很久以来看作是一种不义的存在。这是农业社会思维形成的苦果,以为农民平均拥有土地就是他们的福音。中国人口比较多,拥有大量农民。看起来,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将生活无着。可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推进,生产制造、金融和信息化经济的比较优势逐渐明显。农民拥有小块土地非但不是他们福祉,反而变成他们贫困的根源。一个家庭拥有几亩到几十亩土地,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反而让他们处于长期的相对贫困状态。谷贱伤农的另一边,是地少伤农。

国家现在推动农村城镇化,加快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但一方面这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需要经济更有活力,能让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如果城市经济强劲,城市劳动力长期供不应求,大量农民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从事农业生活的人大幅减少了,中国的农村面貌便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平均可以耕作三五亩土地和平均可以耕作三五百亩土地,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产业具有延展性,原本100万的盘子甚至可以做到100万亿元。最明显的就是计算机和信息产业。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能够做到这么大。但有些产业具有内敛性,100万的盘子再怎么投入,最多也就能做成150万元,成长潜力有限。粮食生产就是这样。水稻从亩产几百斤上升到1000多斤,用了很多年时间。现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超级稻”,目标2000斤,用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仍没有真正实现目标。转基因有争议,转基因研究也有巨额花费。即便转基稻可以合法生产,也没有传说中的高产。转基稻也就在生活管理时轻松一些。“超级稻”如果亩产达到2000斤,可实现量产,每亩增产也就500斤上下。每亩500斤,按现价,农民也就每亩增收一千元左右,10亩地才1万元上下。而现在一二线城市家庭,一年增收一两万元根本没有什么感觉。如果规模经营,你有100亩地,一年增收10万元,倒不一样了。农业的盘子就那么大,大量减少农业人口,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但中国农民转化为非农的前提,还是工商业有能力吸收几亿农民就业,再则就是免谈。

媒体测算,今天三大主粮价格暴跌,全国农民整体上将减收一千亿元以上。一千亿元,某个城市的某项大型工程或几幢摩天大楼,即是此数。中国却还有7亿农民。就算他们今年不损失这一千亿,再给他们一万亿收入,平均每人也不过1400多元。这就是当前农民的真正生活状态。

谷贱伤农,不少人担心的是明年农民不愿意种粮了。但是,社会却一直对地少伤农缺少正确的认识。真正的困难太多农民窝在土地里,不能形成规模化、工厂化农业生产。若不对这根本性问题拿出逐步并稍快一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为稳定粮食收购价就帮助农民了,实际上却有点虚伪。解决地少伤农,增加耕种土地面积不太现实。转移农村劳动力无非是看城市的容纳能力。但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又有一定的规律,太猛了会引发社会更大的问题。可是,如果不努力,永远如此。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粗暴地将农民赶紧城市却又在机会上不做较好的安排。当真比较难。

还有一个议题,是一些人担心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后,粮食产量下降,13.6亿人的吃饭成为大问题。但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却表明,农村人口大幅下降后,整体粮食产量却不会下降。粮食规模化生产后,农民收入大增,生产积极性高,再加上农业科技可以较好运用,粮食产量反而可以逐年提高。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却是粮食输出国。国际贸易中,美国等一些国家反而要求他国取消农业补贴,以让美国等国的粮食可以畅销到其他国家。日本整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湖北省,不及云南省,农业从业者不过260万人,但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70%,加入小部分进口,并没有影响1.27亿日本人的吃饭问题。

有些问题,就是似是而非。每年关心粮价,为粮价每斤增加两三角钱欢呼,为每斤减少两三角钱忧伤,可这不是解决农业根本问题的出路与重点。大树的根本是根和树干,你在枝叶上做出多大的文章,帮得大树什么?只有解决了地少伤农的难题,农民规模经营的种粮年收入与城市中产以上家庭收入持平了,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到那时,农民有积余,对粮价时涨时跌也有足够的能力处变不惊。

2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