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本基金的误区有哪些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震荡调整,保本型基金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投资者青睐。投资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走出投资误区。
误区一,保本期内保本是最大收益。不能因为保本型基金的字面理解,而忽略其增值性。如成立于2004年11月10日的国泰金象保本型基金,在第一个保本期内就实现了97.14%的投资收益。可见,保本型基金也能够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
误区二,任何时期都能够保本。只有投资者在避险期内持满基金产品,才能够保证本金的安全,不能寄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达到保本目的。投资者至少应当有3年以上的投资打算。
误区三,保本型基金可持续保本。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出现保本型基金“变身”的情形,即到期后会转化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基金产品。如成立于2004年9月28日的天同保本增值基金,在到期后转化成天同债券基金。
误区四,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只能管理一只保本型基金产品。如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等旗下发行多只保本型基金产品,即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与南方恒元保本型基金。
误区五,保本等于保收益。保本型基金产品的投资收益,涉及到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不同环境下运作的保本型基金产品的收益会存在很大不同。如成立于2004年11月10日的国泰金象保本型基金,在第一个保本期内就实现了97.14%的投资收益,但另一只成立于2007年8月15日的保本基金,在第一保本期内收益只有3.44%。
误区六,保本型基金产品适合所有投资者。任何一种类型的基金产品,都有其适合的投资对象。由于存在着保本功能,投资者只要持满避险期,就可以保证本金安全,因此保本型基金是一种低风险产品,比较适合于老年人或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但由于保本的设计,保本型基金通常会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而很少投资于其它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如股票金融衍生证券等,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本型基金产品的收益空间,对于激进型的投资者来讲,并不合适。
毕竟保本基金的保本期限一般较长,普遍在2-3年,仅有个别几只缩短期限为1.5年,国金鑫安保本是唯一一只运作周期为1年的保本基金。
为何要重点提及运作周期,因为一般来说,持有保本基金的第一年赎回费用较高,基金君统计后发现,赎回费多在2%,即使是最低的惩罚也有1.5%,这已超过持有股票型基金7日以内的惩罚性赎回费用。
但基金君发现,现在多数保本基金在成立后规模都会出现一定的缩水,这势必会造成两方面影响。
一、对赎回的投资者来说,保本条约破裂,盈亏将会自己承受,而截至2月17日的数据来看,今年来仍有76只保本基金出现亏损,而加上1.5%的赎回费,则全军覆没。
二、对坚守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赎回规模较小,则部分赎回费用计入基金资产后会出现净值上浮,但一旦比例过大则会出现仓位过重降不下来,若持续碰上下跌行情,持有的基金将难以保证收益。
在过去一年中,有多只保本基金因参与打新后出现的大规模赎回使得净值单日暴涨百分之数十左右,但这背后仍难抵挡风险。
面值线下申购收益不高
当然在最近,随着市场下跌,20只保本基金纷纷跌破面值,国泰金鹿已跌至0.911元,交银荣祥保本也在0.95元以下。
有部分投资者大呼抄底时机来临,认为保本基金在周期运作结束后净值无疑会回到1元面值以上,那么此时申购将会获得一部分无风险收益。
基金君采访了多名保本基金经理,其均对此表示嗤之以鼻.
国投瑞银瑞祥保本拟任基金经理刘兴旺表示,此情况下存在投资价值,但不能称为无风险收益,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本周期到期后,通常只对认购期内认购(或过渡期内申购)的客户免收赎回费,对于中途申购进来的客户,还是要扣除费用的,因此想套取净值线至本金之间的差额,还要考虑到费用的因素。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保本基金经理表示,短期套利的摩擦成本较高,基本无利可套,并且在非保本状态下,投机行为的风险较大。
“理论上,在保本基金净值跌破0.95元之后,已经接近僵尸基金,本身安全线的跌破将会使其需要卖出所有股票仓位,仅用持有的债券票息收益一点点垒回1元净值。这样对套利的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参与了一点票息的收益,还不如直接购买中长期债券基金。”
对于投资者来说,若想参与这部分保本基金的收益,至少要首先扣除2%赎回费后计算,即净值需在0.98元以下,并且尽量空间越大越好,目前来看,除了国泰金鹿、交银荣祥和交银荣和外余下多只低于面值的基金难以做到,即使是交银荣和,此时申购持有到运作结束也仅能取得0.9%的收益。
但若想获得超过纯债基金的收益,4-5%是必须的,必须保本基金净值无限接近于0.9元,但这对保本基金来说难以做到,
刘兴旺解释道,保本基金指的是在整个保本周期结束时达到既定的保本要求,中间是允许净值波动的,并非在整个保本周期内的每一天净值都在面值以上。“目前保本基金多按照cppi策略操作,如果做得比较激进,风险资产仓位很高加上比如赶上1月初的暴跌,使得安全垫有较大损失那就有可能要按照纯债基金来操作了,这类情况应该占比极低。”
文中观点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