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在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
基金定投也需择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金定投在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基金的定期定投,是指与销售机构一次性签订定投协议后,销售机构将投资者每月指定的日期,按照其指定的金额,自动申购指定的基金品种。基金定期定投的最大优势是通过长期投资来平滑市场波动的风险,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定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管理。相反,越是长期投资,越需要关注市场,基金定投同样需要选择时机。
与其他投资方式不同的是,基金定投的择时,重点并不在于选择具体买入与卖出的时点,而在于选择定投持有的时间段。按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惯例,一个市场周期为3-5年左右。只有经历了至少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定投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因此,一般专家建议定投时间在5年以上为宜。
同时,投资者开始和结束基金定投的时点也都是有条件的。如果定投计划能够在市场处于长期低点时开始,并在市场处于长期相对高点时结束,获利效应较为理想。如果市场处于长期低点,整个基金定投计划处于亏损状态,投资者尽量不要终止定投计划。在下跌市场中坚持定投,可以用相同的资金获得更多的基金份额,在牛市到来时即可获得更多收益。通常来讲,跨越牛熊循环周期越多,定投计划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
股市虽然已经过一年多的上涨,但从长期来看,目前股指与估值均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内,随着经济复苏趋势的确立和企业盈利状况的不断好转,市场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在适合开始基金定投计划的较好时机。
相比一次性购买基金,基金定投由于期限较长,基金产品的表现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大,因此投资者在决定定期定投时,更要谨慎选择基金。以储备养老金为目标的长期定投投资者,应该选择在整个市场的周期循环中,能够提供较高的长期回报的基金;以储备子女教育金为目标的中期定投投资者来说,应选择波动较小的稳定增值基金产品;以储备安家置业资金为目标的短期定投投资者,可以选择追求在风险可控情况下获得最大回报的基金产品。
在资本市场中准备操作之前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择时,这样在市场上涨时可以博一个上涨的收益,所以基金定投时也就自然的也会想到择时的问题。
但是,现实中的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总是天随人愿的,所以往往资本市场的表现是,你以为市场上涨,可是你一上车市场的上涨动力不足,反而下跌了; 你以为现在不是一个好时点,上车可能会遭遇被套,可是市场偏偏罕见地上涨,出乎意料,择时的这个“时”总是踏不到点上,那么怎么办呢?
时机总是投资者纠心的地方,也代表投资者入场的某种犹豫,但是如果使用基金定投是不是也会遭遇这样的问题?
肯定的,基金定投作为一种工具是人来使用的,人的情绪,判断不是工具本身来支配的,人有犹豫也不是基金定投本身决定的,这就像驾驶员开车,车走走停停往往不是车造成的,而是驾驶员犹豫不知道走哪条路才有了工具的表现混乱。
但是我们要知道基金定投的出现是基于大数据发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那就是人们发现,中长期趋势必须坚持右侧交易,短期趋势才坚持左侧交易,而且中长期投资可以有效的避规短期择时带来的风险,既然择时总不一定正确,那就弱化择时,以中长期投资的办法来博一个未来,通过定投+更长的时间来收获时间的玫瑰。
A股熊长牛短,那我们就把大多数市场的表现视为熊市表现,在熊市没有明确的底部出现之时,我们把所有的上涨都视为反弹,我们通过不断的摊平成本来换取更低的筹码,一旦牛市迹象出现,市场牛市的观点增多,那我们的筹码就会连续不断地出现增值。
说到这里,我们得出一个观点,市场任何一次回调都是我们介入的好时机,这就是基金定投在时点选择上适合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始基金定投时,逢一个低点上车即是我们基金定投的开始,而不用刻意地寻找更恰当的入场时机。
另外,基金定投不是一次性基金投资,后者更强调时点和赎回,因为它决定着是否盈利,但是基金定投是分批投入,长期投资,低点和高点之差就形成了互补的效果,也正是通过这种互补使我们在市场的风险弱化,用辩证法来讲,我们的基金定投就是利用波动来熨平波动,无论高点入场还是低点入场,我们都坚持定投,直到止盈点的出现,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基金定投的计划目标。
注意,弱化择时不是不讲择时,也正是因为一把梭哈的好时点不好把握,盈利的保证就不好下,所以不如弱化它,也不费力去研究择时,市场一把梭哈的信号不明确,还要用一把下注这种办法自然不行,面对市场震荡波动,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那我们利用定投这种能有效驾驭波动的工具 ,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有个震荡的低点进就可以,而且大部分入场时机也都是适合的,正因如此,定投入场的择时无须太过讲究,你只要打算使用基金定投这种方式了,那么请弱化择时,犹豫的地方不用过于犹豫,上车便是。
文中观点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更多股票、基金投资技巧以及当下热点题材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股市投资技巧学堂】(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