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同盾科技增效
助力银行数字化
对于银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一个可选项,更像是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大型中心银行凭借前瞻的战略预研、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卓越的人才团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过去以线下深耕为主,风控方面仍然偏重抵押担保物,缺乏新型的风控措施和研发能力,数字化能力方面跟头部银行拉开了差距。
在未来,客户远程化、服务场景化、交易实时化、决策智能化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顺应客户需求变化,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所有中小银行的不二选择。
不过,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现状来看,中小银行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决策转型仍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中小银行之间未形成数据归集共享,导致信息孤岛严重;同时不同的业务系统数据没有打通,数据口径不一致;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各类风控策略、模型等产品,但不同金融科技公司输出的产品在逻辑、标准上存在差异,难有统一标准。
二是业务组织不契合。众多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从互联网风控产品的角度设计,与区域性银行的信贷产品、业务流程契合度较低。
三是技术应用不深入。中小银行往往存在风控、科技人才不足且信息技术系统落后的情况,缺乏构建智能化决策体系规划,数据的应用仅限于报表/大屏展现,无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用于风控、营销等场景,对业务价值不大,也缺乏有效提升效率、易用的工具。
同盾科技副总裁、分析咨询部总经理余旭鑫认为,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中,驾驭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决策这“三驾马车”尤为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客户画像,更可靠的信贷风险评估;云计算为银行提高效率,最大化利用资源提供了可靠基础;智能决策可以帮助银行将量化分析和经验相结合,更好地进行全方位决策。
科技赋能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仅靠银行自身恐难完成。在业内看来,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小银行突出重围的一个“杀手锏”。
赋能中小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有着不低的要求,需要金融科技公司从人员、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都深度匹配银行的需求。人员层面,需要有对中小银行的区域性业务足够熟悉的专家可以提供业务咨询诊断,提供整体的方案设计和规划,才能避免过去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的情况;技术和产品层面,需要对平台建设和风控能力都有充分的实施经验,才能避免前期规划落不了地的情况。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小区域性银行对新技术、新手段的掌握,通过咨询+平台+基础服务的模式,打通前中后台业务和数据链条,通过与专家联合工作,在实战中传授经验、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构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生态。”余旭鑫表示。
事实上,目前众多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已深度介入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以金融科技深度赋能中小银行,帮助中小银行解决或加强客户洞察、数据分析与积累、IT建设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作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员,同盾科技的智能运营、智能反欺诈和智能信贷风控等服务有助于简化银行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审核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以申请贷款为例,过去客户需要到银行网点提交申请,并填写大量材料,然后等待银行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系统,再经过后台审批才可以得知最终的结果,整个流程非常冗长。在客户不断习惯线上化的便利之后,线上申请、审批有助于银行留存和拉新,这就必然需要线上的智能反欺诈和智能风控系统。
同盾科技通过决策引擎、反欺诈评分、设备指纹等手段有效防范欺诈风险,量化评分、行为模型、知识图谱等技术识别信用风险,提前全面识别风险,快速采取风险缓释措施,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和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损失。
此外,随着客户和监管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关注不断加强,中小银行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路上前进的同时,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同盾科技研发出一系列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可以发挥数据挖掘能力的相关算法和技术,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在行业内提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联邦”理论框架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数据使用方式中存在的信息泄露、数据泄露、法务合规、驻场建模工作繁重、模型使用时的隐私忧患等五大安全痛点,真正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知识共创可共享”。近日,同盾人工智能研究院还提出了数据安全交换(FLEX)协议,该协议约定了联邦过程中参与方之间数据交换顺序,以及在交换前后采用的数据加解密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约定,只要遵守这些约定,参与方就可以安全地加入到联邦中,无需担心数据隐私会有泄露风险,全面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为人工智能3.0时代奠定重要的基础。
助力小微
释放普惠金融新动能
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小微业务往往是突破口。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有其天然的劣势。首先,小微企业融资额较小,融资周期较短,对银行来说潜在收益有限;其次,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征信困难;此外,小微企业本身抵抗风险能力弱,据不完整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这些因素导致大型银行对小微市场积极性不足,而中小银行又没有高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在同盾科技看来,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需要集中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审批、风控流程,减少人力提高效率;二是如何实现小微企业在没有资产质押的条件下负债;三是如何建立起广泛的信用评级体系,为批量化授信提供依据。
针对解决上述问题,同盾科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技术融入金融服务和管理流程,进一步巩固银行线上化经营模式,构建开放式服务平台,能大幅提升获客能力,优化风险水平,降低融资成本,通过线上的企业信用评估和实力评分能快速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评估信息、全面风险扫描和企业风险量化,并给出决策的辅助建议,协助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
例如同盾科技推出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以政府为主体,联手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利用政府共享的数据和科技公司的智能工具,建设的一种“政府搭平台、科技公司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服务生态。
从效果来看,同盾科技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可实现多方共赢。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能获得更多融资渠道,更多融资产品,在准备融资材料和融资流程上获得协助、高效的办理及反馈流程;对金融机构而言,能获得更多融资客户,降低获客成本,提供精准的信贷服务,节省贷审时间,控制贷款的不良率,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对政府部门而言,能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破除企业发展困局。
数字化浪潮之下,金融科技公司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接入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前中后台全过程中,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