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加速,利好哪些个股
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负极材料在2021年受制于石墨化产能紧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短期供需矛盾叠加对下游新能源市场的乐观预判,负极材料厂纷纷加入扩产大军。据不完全统计,行业规划产能超过600万吨,单从数字来看远超市场需求,但扩产落地进展仍需持续观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加速,利好哪些个股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市场普遍认为,负极材料短期仍将呈现紧平衡状态,供需拐点或将延迟到来。供应的短板不在负极材料本身,而在于石墨化产能能否及时跟上,以及原材料涨价压力能否化解。目前负极环节尚未走出绝对龙头,在多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中,降本成为竞争关键,掌握石墨化及先进工艺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扩产潮迭起
锂电材料在需求拉动下迈上新量级,负极材料也不例外。2021年以来,业内厂商频频抛出扩产计划。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发现,仅行业第一、第二梯队的8家公司,合计产能规划已经达到230万吨,几乎是2021年全球出货量的3倍。
若将更多厂商纳入进来,产能规模更为惊人。鑫椤资讯统计2024年负极材料产能规划超过600万吨;隆众资讯统计的数字约644万吨。
在需求侧,高工锂电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等场景合计将产生1800GWh电池需求。按照1GWh电池需要0.12万吨负极材料估算,负极材料需求量为216万吨。这意味着上述产能规模已经远超2025年的需求量。
“单从各家企业规划的产能数字来看,确实有产能过剩风险,但如果从有效产能来看,是否会出现过剩还有待商榷。”湖南镕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双才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有上下游资源、团队做支撑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是相对理性的;而对于一些没有资源积累的盲目进入者,他们扩建的产能大概率是无效的,后续出现闲置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
因此,负极材料产能更可能体现为结构性过剩。一位头部负极厂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市场上能够生产中高端产品的只有第一梯队的贝特瑞、璞泰来和杉杉股份,而新进入者更多集中在低端产品。
对市场和政策的预期会促使厂商抛出超前规划。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整个行业对市场前景预期较为乐观,为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产能规划会适当超前,具体落地时则会视市场情况进行分期建设,“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王双才也表示,在项目报批过程中,由于目前各地能评指标卡得较紧,为了避免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规划项目时,一般会考虑未来3-5年的布局,尽量把能评一次性拿下,省去后续的审批成本。
此外,统计数据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负极材料涵盖多道工序,前端和后端工序有时不会在一个地方完成,市场在计算产能的时候可能会简单地将各地产能叠加,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重复计算,无形中放大了产能规模。”王双才称。
就今年情况来看,负极材料供应仍将维持相对紧张的局面。上述头部负极厂商人士透露,下游客户反馈的需求量依然远超今年能够达到的产量。
“预计今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约120万吨,需求约105万吨,到2023年负极材料本身的产能不会有太大瓶颈,短板在于石墨化和原材料。”鑫椤资讯国内部总经理程玲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成本抬升毛利承压
负极材料厂商正在享受旺盛需求带来的甜蜜,但石墨化缺口和原材料涨价的挑战不容忽视。成本压力已经在部分厂商的毛利率中有所体现,随着价格传导,压力将由上下游环节共同承担。
负极材料厂商当前普遍产能紧缺,的确存在扩产需求。王双才表示,去年以来,真正能够投产的负极厂产能利用率还是非常高的,平均在90%以上。有的负极厂在产能紧缺的情况下,还会以OEM的形式去外面找代工厂生产,以扩大供货量。这种情况在2017-2018年电动汽车受政策驱动大幅放量的时候也曾出现,主要由于负极材料端对行业需求的预判不足。
隆众资讯负极材料分析师梁淑婷表示,2021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约为71.76万吨,行业整体产能为78.4万吨,据此测算,产能利用率达91.5%。而据公开资料,行业中个别上市公司如贝特瑞、翔丰华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甚至超出100%,分别为117.6%、111.63%;尚太科技2021年1-6月产能利用率也达到115.95%。
供不应求让负极厂商销路大开,但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同时袭来。在负极材料成本构成中,原材料针状焦、石油焦和石墨化加工占比达90%左右,去年下半年以来,前述原料及工序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在能耗双控背景下,石墨化产能释放受阻,负极材料陷入“等米下锅”的窘境。
“去年年中,针状焦的价格才6000元/吨左右,现在已经超1万元了;石油焦当时的价格还不足4000元/吨,现在直逼8000元/吨,接近翻番;石墨化委外加工费之前也才16000多元/吨,目前长协价格已经涨到25000元/吨,小规模散单报价甚至高达28000元/吨。”王双才表示,目前来看,成本上涨的压力可以传导一部分,但比例还是比较小,大概也就在30%-40%。
科达制造也在年报中表示,相对石墨化加工,人造石墨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成本上涨的压力向下游传导尚未充分。
在王双才看来,负极材料价格目前还是大厂在主导,一些自备石墨化产能的厂家可以把价格做到很低,无形中压制了行业的整体价格。
翻阅主要负极厂商已公布的年报,多数公司毛利率呈下行趋势。2021年贝特瑞产品均价呈现一定幅度下降,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为 31.3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翔丰华石墨负极材料毛利率26.11%,同比下降2.66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负极材料面对上游的议价能力也在逐步下降,现金流面临一定压力。华东地区一位锂电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原材料及外协石墨化的整体付款信用期较短,部分供应商开始采取款到发货的结算政策;为了锁定石墨化产能,负极材料厂会向石墨化加工企业支付长期合作履约金,从而占用部分流动资金。
实际上,成本压力在不同环节的分担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程玲表示,负极材料厂商的利润相对较好,相比于正极厂商15%左右的利润,负极厂商有些能达到30%。产业链上会有一个约定的线,如果成本涨幅没有超过这条线,就由负极厂商承担,超过了就由电池厂一同承担,“去年年初有一些中小厂家涨价,到三四季度基本是整个行业都在涨价。”
以目前占比最高的人造石墨为例,鑫椤锂电数据显示,4月初低端、中端人造石墨分别报价3.6万元/吨、5万元/吨,相比2021年初上涨64%和20%;高端动力类和高端数码类报价分别为6.8万元/吨和7.6万元/吨,涨幅分别为20%和5%。
梁淑婷表示,负极材料市场基本上没有中间贸易商,相对正极材料价格相对持稳,目前虽然成本承压,整体利润应该还是能够保障的。但随着电价市场化改革步伐的推进,负极材料成本或将持续攀升,后续不排除提价的可能性。
一体化布局提速
长期以来,多数负极厂商一般将投入较大、污染较高的石墨化环节进行外包,而在当前石墨化产能紧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负极厂开始自建石墨化产线,布局一体化项目,在降低整体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保障供应链安全。
石墨化占负极材料成本的50%左右,而一吨石墨化产能耗电量达1.4万-1.6万度电,电费成本占比超6成。据业内人士测算,电价上涨一毛钱,石墨化的成本就要上涨1400元/吨。
现有的石墨化产能持有方仍以第三方加工企业为主,格局小而分散。程玲表示,在纳入统计的80多个石墨化项目中,去年以前的产能中枢集中在1万-2万吨,现在提升至3万-5万吨规模。前些年负极材料厂本身的体量都不大,一年做1万吨就相当可观,因此投资石墨化不具备经济性。
随着扩产推进,负极厂商自建石墨化产能逐渐具备规模效应。例如贝特瑞近期公告的云南大理、宁夏石嘴山、山西阳泉等扩产项目均为一体化产线;杉杉股份在四川眉山、内蒙古包头的新建项目也配备石墨化产能;这些负极材料项目大多是10万吨以上的量级。按照中科电气规划,未来负极材料产能将具备34万-35万吨/年,而石墨化加工产能将达29.5万吨/年。
王双才表示,目前石墨化产线万吨投资规模在1亿元左右,年产值能达到2.5亿元,据此测算,含建设期在内,两年左右,至多三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
自供石墨化带来的利润提升非常明显。华安证券测算,负极厂商石墨化自供率每提升25个百分点,单吨毛利率将提升8个百分点左右。
起步于石墨化加工的尚太科技由于已实现石墨化完全自给,2020年毛利率高达38.02%,稳居行业前列。璞泰来自供率也较为领先,年报显示,2021年末公司具备15万吨以上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包括11万吨石墨化产能,以此估算自供率约70%。公司还具备世界最大规模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单体产能达5万吨。2021年璞泰来负极产品售价因动力类出货量提升而下降,但负极材料毛利率仍然增加4.18个百分点至29.49%。
石墨化项目在去年下半年因能耗双控受阻,近期审批难度已有所放松。程玲表示,由于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而石墨化瓶颈制约了整个锂电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地方政策对此有所调整,不再“一刀切”,只要是合理的、在当地总控范围内的项目一般都能通过审批。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为应对能耗总量控制,部分厂商在去年会将项目拆散申报,不触及总量红线;而如今政策调整为不控总量控强度,主要考核指标为单吨煤耗贡献的GDP,即综合考量项目的经济效益,负极一体化项目因投入产出比更高而受到欢迎。
不过,审批进度仍然存在地方差异。业内人士反映,冬奥会期间环京津冀石墨化产能管控较严格。内蒙、新疆等西北地区以及云贵川等西南地区风光水能丰富,吸引了大批石墨化项目,但也因此出现审批拥挤的情况。翔丰华证券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公司在四川遂宁的负极一体化项目尚未拿到能评,“因为那边企业集中度比较高,批复的时间会慢一点。”
中科电气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来说,自建石墨化和新增委外石墨化厂家的合作,两者都很重要。
随着新建产能释放,石墨化加工价格有望下调。程玲预计,今年石墨化建成产能将达170万-190万吨,但新增产能是陆续投放,爬坡周期较长,因此当前石墨化产能供应仍趋紧。当下行业整体开工率在80%左右,预计到今年四季度石墨化供应紧张的状况将有所缓解。
梁淑婷亦表示,随着贵州、云南、四川、山西等地的石墨化代工厂扩建,预计4-5月份石墨化产能会陆续释放,石墨化价格年内有望降至1.7万-1.8 万元/吨。
锂电池负极材料概念股有:
杉杉股份:资金流向数据方面,3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流入2520.59万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入2061.35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入459.2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2145.35万元。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2.16亿,同比去年增长-5.35%,近4年复合增长-3.67%;毛利率18.42%。
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产品售价有相应提升。鹏辉能源成功研发出6C快充电池产品,该款动力电池电芯具备6C持续充电能力,充电10分钟可基本充满电,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200Wh/kg),电芯循环寿命可达4000周以上。
中国宝安:3月29日该股主力净流出6304.85万元,超大单净流出7266.57万元,大单净流入961.72万元,中单净流入2108.73万元,散户净流入4196.13万元。
2020年报显示,中国宝安实现营业收入106.64亿,同比去年增长-11.17%,近5年复合增长14.68%;毛利率34.11%。
子公司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已形成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负极材料领域形成了从天然石墨矿、石墨加工品到成品负极材料的闭环;现阶段负极材料的产能达到4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1.7万吨/年。
中科电气:3月29日消息,中科电气3月29日主力净流入842.06万元,超大单净流入1047.48万元,大单净流出205.42万元,散户净流出4922.81万元。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同比去年增长4.79%,近3年复合增长4.79%;毛利率37.08%。
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签订了《关于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拟投资“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