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股票暴涨
92年股票认购证
股票认购证,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上海,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1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在唱独角戏,且因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价无市局面,因此市场扩容成了当务之急。
记得“兴业房产”发行新股时,发售地的上海江湾体育场已出现提前2天排队的情况,而发行时差点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也同样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面对1992年尚有10多个新股要发行的现状,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完全能载入史册的主意—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于是中国的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
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出现了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
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但错过机会的人们,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本来轻而易举到手的财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认购证成为了许多失去机遇的投资者心中之痛楚。
此后股票认购证在各地发行新股时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壮大了股票认购证家族。
不过随着电脑互联网发展,早期那种通过认购证发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渐被淘汰。
1995年后股票发行改用全电脑上网定价发行方式,股票发行也实行了无纸化,从此股票认购证成了绝版的“断代现代文物”。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中出现的股票认购证,其包括以下种类:认购证、认购申请表、抽签表、号码单、定额定期存单、预缴款凭证等,形式有单联、横三联、小本三联、小本册、大版张等,种类与品种繁多。
但属于正规的认购证约170余种,这些股票认购证均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如荧光、水印、暗记、碳印、金属细丝、羊毛纸等,每张认购证都像人民币一样打印有流水编号,形成唯一特征。
集藏者可以发现认购证是股证收藏大家庭中最丰富的一族,不仅种类多,而且还存在着错、特、漏、奇等现象,加上组号、中签单、非中签单、使用、非使用、配营业部磁卡、配上市公告书、配票样、配债券、集名人、集公司、集题词等等形式,其趣味性与集藏性比股票实物券还要多姿多彩,赏玩其中乐趣无穷。
为什么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大涨105%?难道没有10%的涨停限...
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大涨105%,因为当时没有10%的涨停限制。
因为10%的涨跌幅限制是从1996年12月16日起。
涨跌幅限制: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自1996年12月16日起,分别对上市交易的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即在一个交易日内,除首日上市的证券外,上述证券的交易价格相对于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
计算公式为: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10%)。
计算结果四舍五入至0.01元,超过涨跌幅限制的委托为无效委托,交易所作自动撤单处理。
1为什么从1992年到现在沪指才涨了2倍不到?2GDP年平均10%左右的...
这么给你说3和4的问题吧,中国的股市还很不健全,包括法律法规、监管制度、上市公司制度都还很落后,存在漏洞,我们股市才多少年,人家美国经过了多少年,所以健康的中国股市还是需要我们一代代完善下去,我们真的没法和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都是代表全美最优秀的公司和美国的晴雨表,不像我们的公司经常出虚假信息甚至更严重的。
美国的证监会的法律系统是相当完善的,监管也是很严格的,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股民普遍还是投机心态很少投资的再加上我们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问题,所以我们的股市是不能做长线的(除非你经过很系统的风险调查)在美国大多数的机构和股民都是在做长线的,所以美国长线较好。
你刚说我们GDP涨这么厉害为什么股市没涨,只能告诉“国富”并不等于“民富”,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一直是以GDP 为纲领的一味追求GDP,看似国家很强大但是我们老百姓很穷,另外我们的上市公司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蓬勃发展,现在到了瓶颈期,改革开放的经济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我们的经济模式的改变,不可能一直依靠投资来拉动)。
给你举个例子,到今天你也看到了,由于我们前些年的巨大投资而造就了中国相当强悍的钢铁制造业,但是经过金融危机后,我们国家对钢铁的投资有所减少,甚至打压,我们的钢铁公司便不能自保,出现严重的问题。
92年股票认购证
展开全部股票认购证,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上海,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1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在唱独角戏,且因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价无市局面,因此市场扩容成了当务之急。
记得“兴业房产”发行新股时,发售地的上海江湾体育场已出现提前2天排队的情况,而发行时差点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也同样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面对1992年尚有10多个新股要发行的现状,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完全能载入史册的主意—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于是中国的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
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出现了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
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但错过机会的人们,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本来轻而易举到手的财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认购证成为了许多失去机遇的投资者心中之痛楚。
此后股票认购证在各地发行新股时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壮大了股票认购证家族。
不过随着电脑互联网发展,早期那种通过认购证发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渐被淘汰。
1995年后股票发行改用全电脑上网定价发行方式,股票发行也实行了无纸化,从此股票认购证成了绝版的“断代现代文物”。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中出现的股票认购证,其包括以下种类:认购证、认购申请表、抽签表、号码单、定额定期存单、预缴款凭证等,形式有单联、横三联、小本三联、小本册、大版张等,种类与品种繁多。
但属于正规的认购证约170余种,这些股票认购证均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如荧光、水印、暗记、碳印、金属细丝、羊毛纸等,每张认购证都像人民币一样打印有流水编号,形成唯一特征。
集藏者可以发现认购证是股证收藏大家庭中最丰富的一族,不仅种类多,而且还存在着错、特、漏、奇等现象,加上组号、中签单、非中签单、使用、非使用、配营业部磁卡、配上市公告书、配票样、配债券、集名人、集公司、集题词等等形式,其趣味性与集藏性比股票实物券还要多姿多彩,赏玩其中乐趣无穷。
中国股市20年有几次大涨
展开全部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95.79-1429.01点 涨幅: 1391.8% 深成指: 396.52点 涨幅:635.9% > 行情特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
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指数涨幅 沪 指:386.85-1558.95点 涨幅: 301% 深成指:1529.21-3422.22点 涨幅: 123.8% > 行情特点 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
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指数涨幅 沪 指: 325.89-1052.94点 涨幅: 224.4% 深成指: 944.02-2162.75点 涨幅: 129.1% > 行情特点 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
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
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82.89-926.41点 涨幅: 60.5% 深成指: 1042.71-1473.29点 涨幅: 42.7% > 行情特点 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
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指数涨幅 沪 指:512.03-1510.18点 涨幅: 194.5% 深成指:924.33-6103.62点 涨幅: 560.3% > 行情特点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
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047.83-2245.44点 涨幅: 114.3% 深成指:2521.08-5091.46点 涨幅: 102% > 行情特点 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
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指数涨幅 沪 指:998.23-6124.04点 涨幅: 513.5% 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 涨幅: 656.6% > 行情特点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
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指数涨幅 沪 指:1664.93-3478.01点 涨幅: 108.9% 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 涨幅: 150% > 行情特点 件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
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
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429(1992.5.25)–386(1992.11.17) 跌幅: 73% 深成指: 2918 – 1529 跌幅: 40% > 行情特点 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指数跌幅 沪 指: 1558 (1993.2.16) – 325 (1994.7.29) 跌幅: 79% 深成指: 3422 – 944 跌幅: 69% > 行情特点 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
股票到中国多少年了?
展开全部“坚决地试”中国股市发轫之端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综述 1990年12月19日,位于上海浦江饭店的远东最大玻璃天棚舞厅经过4个月的装修,变更为证券交易大厅,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此开张。
从1990年市值几十亿到今年3月突破5万亿,从几十家上市公司发展到今年7月的1367家,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证券市场之一。
中国资本市场能迎来今日的姹紫嫣红,其发轫始于小平同志南巡时一场中国股市可“坚决地试”的讲话。
那种“不争论,大胆试”的务实态度让处于争议旋涡中心的中国新生证券市场起死回生。
在中国证券发展历程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建构了中国股市基本的发展框架,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启动,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随之诞生。
在“坚决地试”的鼓舞下,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迎来了雨后春笋般的大发展。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年轻,又处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中,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包装上市、内幕交易、虚假信息、做庄操纵等有损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屡禁不止。
在这种情势下,2001年,有人提出了将资本市场“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等论调。
改革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理论中的改革创新,依法治市指导思想仍在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国务院今年2月发布了各证券媒体、专家学者、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都给予高度评价的《九条意见》,正本清源,再一次统一了资本市场各方的思想认识,中国的资本市场必将实现再一次跨越。
近日业间传出消息,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某外资投行有望“提前”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酝酿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余的精巧运筹,终于导出一个引入外资市场化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创举,中国证券业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即将来临。
“大胆地闯、坚决地试”,邓小平理论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中仍将熠熠生辉。
见证 浦江饭店上海证交所“摇篮”浦江饭店位于上海市黄浦路,原名理查饭店,由英国人于1846年创建,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12月19日至1997年12月18日,这里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驻地,见证了上海证券市场从出生到发展的过程。
8月4日,记者来到浦江饭店,烈日曝晒下的这座石头建筑显得古老安静,只有不多的人进出。
朱镕基带队选中“浦江” 浦江饭店营业部副经理蔡冬弟曾参与了证交所选址、装修和开张后的种种事务。
蔡冬弟回忆,最初上海的证券交易试点是在西康路101号营业部。
1990年上半年,上海市长朱镕基带队考察选择证交所地址,看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中了浦江饭店,原因一个是这幢古老的建筑有一定象征性,二是饭店有一个可容纳500多人同时用餐的孔雀厅(曾是远东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厅),可用作交易大厅。
“当时餐厅的生意不好,政府看中,双方很快成交”。
上交所共租用浦江饭店3300平方米面积,租用期7年。
由于时间很紧张,经过四个月的装修,上交所正式开业。
蔡冬弟带记者参观了曾经的交易大厅,现在这里上了锁,正在等待改造,黑暗的大厅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块大电子显示屏在提示这里的过去。
查阅资料得知,该交易厅面积为477平方米,这块显示屏长4.7米,宽2.7米。
记者看到,饭店走廊里的几张放大照片,向人们显示当时的交易盛况。
由于当时扩印技术不过关,记者看到这些照片显得相当模糊。
曾经飞涨的“上海老八股” 蔡冬弟回忆,证交所开张之前,股票经历过跌价,开张之初,股票价格猛涨,由于股票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没有解决,证交所业务保守,只发行“上海老八股”,包括飞乐音响、兴业房产、延中实业、豫园商城等,每天成交量很小,在股价上涨方面控制很严格。
蔡冬弟说,比如豫园商城,证券交易所为控制股票上涨,限定一天只能涨1元,后放宽为一天涨7元,成交量需在5手以上才能涨价。
但当时的成交量每天只有一手,没有人愿意卖。
证券公司只好采用“对倒”方式,造成虚假的成交量,以使股票获准涨价。
虽然这样,股票仍然涨得很猛,如豫园商城原始股为100元一股,后来涨到一万多元一股。
当时交易方式也很原始,必须由身穿红马甲的交易员进场报单,最初有40多个“红马甲”。
后来股票多了,证券公司也多了,黄浦到青浦一条街上都是穿着红马甲的交易小姐、先生,共有1000多人。
小平南巡后“场地不够了” 小平南巡后,股票全面放开,证交所场地不够了,就把浦江饭店一层全部吃下,作为第二交易大厅,交易席位由100多发展到400多。
后又租用了东海舰队的一个办公楼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仓库等地,总共搞了11个交易厅。
浦东开发之后,上海证交所迁往陆家嘴,浦江饭店此后有几家证券公司入驻,又相继退出。
浦江饭店的管理者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准备全面装修,恢复饭店...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展开全部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
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
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
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
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
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
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
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
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
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
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
中国股票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展开全部 中国股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的沪深股市是从一个地方股市发展而成为全国性的股市的。
在1990年12月正式营业时,上市的股票数量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只,其规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异地股票。
在其后股市的发展中,由于缺乏战略性的考虑,造成了资金的扩容与股票的扩容不同步,特别是资金扩容,其速度远远快于股票扩容。
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间,股票营业部从数十家扩展到现在的近3000家,入市资金从10多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亿元,而上市公司却只从当年的近20家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亿股。
股市的供求关系极不平衡,这样就造成了股价在最初两年出现暴涨的局面。
上海股市从1990年12月开始计点,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点,平均年涨幅达到179%;深圳股市从1991年4月开始计点,1992年底也涨到了241点,年均涨幅也有68.5%。
由于股价在开始两年涨幅过度,伴随着股票的扩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价达到历史性的高度以后,股价就停步不前,沪深股市就进入艰难的调整阶段。
1993年沪深股市收盘指数分别为833点和238点,1994年收盘指数分别为647和140点,1995年的收盘指数分别为555点和113点。
根据国外股票指数的上涨速度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股市这种调整估计还要相当时日。
如国家不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上证综合指数若要在1000点站稳,大概还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9.2 股票供不应求 我国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资金额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现出明显的股票供不应求局面,据初步统计,到1996年10月底,沪深股市登记在册的股民约有1800万,而同期沪深股市的流通股规模约为300亿股,平均每个股民拥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
据初步估算,我国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税后利润不到0.30元,平摊下来,股民人均收益最多只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资金2 元计算,股票投资的收益率(不计交易税、费)只有2.5%,只相当于活期储蓄利率。
而由于股民在股市中频繁交易,其上缴的手续费及交易税之总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之和还要多。
9.3 股市交投过旺 由于我国股民投机性较强,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搏差价为主,所以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
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
如国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如美国纽约股市从开办到现在的200年间,日涨跌幅度超过3%的只有10次,而沪深股市涨跌幅超过3%的时间却要占整个交易日的20%以上。
交投过旺的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达1.3万亿,股民上交的交易税、手续费近200亿,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税后利润估计只有近100亿。
收入与支出相比,支出多100亿,这样就使整个股民成为亏损一族。
请教迄今为止中国股市行情的几个大转折点的分析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
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
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
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
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7日至2007年10月16日 2005.4月底,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
05.6.6上证综指破1000点心理底限后,市场开始一轮基于价值回归的反转行情,至2007.10.16上证综指最高升至6124点。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中石油A股上市拉开了本轮熊市的帷幕,大小非,国内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等等问题,伴随着A股从6124点跌到最低1664点。
股票的实际价值该怎么计算呢?
股票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有价值。
从本质上讲,股票仅是一个拥有某一种所有权的凭证。
股票之所以能够有价,是因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东,不但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还享有参与分红与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同理,凭借某一单位数量的股票,其持有人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股票的价格相应的也就越高。
股票市价的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对于股份制公司来说,其每年的每股收益应全部以股利的形式返还给股票持有者,也就是股东,这就是所谓的分红。
当然,在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收益可以转为资产的形式继续投资,这就有了所谓的配送股,或者,经股东大会决定,收益暂不做分红,即可以存在每股未分配收益(通常以该国的货币作为单位,如我国就以元作为单位)。
假设,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并且按照约定,全部作为股利给股东分红,则持有者每年都可以凭借手中股权获得每股1元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应该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一旦持有,这笔财富将是无限期享有的。
但是,货币并不是黄金,更不是可以使用的实物,其本身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在现实中,货币总是通过与实物的不断交换而增值的。
比如,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1块钱买了块铁矿(投资),花1年时间加工成刀片后以1.1元卖出(资产增值),一年后你就拥有了1.1元的货币,可以买1.1块的铁矿。
也就是说,现在的1元=1年后的1.1元。
换言之,如果你没有将现在的1元货币作出投资,一年后,它仍只有1元,还是只能买1块的铁矿,实际上货币是贬值了。
因此,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
对于股票也一样,虽然每年每股分红都是1元,但是一年后分得的1元股利在现在的价值就会按一定的比率变小,这个比率就是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1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约为0.91元,而两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1+10%),约为0.83元,注意到,这个地方的每股分红的当前价值是个等比数列,按之前假设,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这些分红的当前价值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和,这个和是收敛的,收敛于每股分红/(1+社会平均利润率)/(1-1/(1+社会平均利润率))=每股分红/社会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说每年如果分红1元,而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该股票的当前价值就是每股10元,不同的投资者就会以一直10元的价格不断交换手中的股权,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是不会变的。
但是,为什么市场上的股价会不断变化呢?原因很简单,投资者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不同导致。
比如,A投资者认为股票从下一个年度起,每年的分红会达到1.2元,并且会长期持续,那么,他就愿意花1.2/10%=12元的价格购买这只股票,B投资者没有这样的预期,只要他觉得每年的分红不到1.2元,他自然会很乐意以12元的价格将手中股权转让给B。
再比如,A投资者认为在当前宏观形势下,社会平均利润率将不会有10%,只会有5%,并且长期保持在5%,即他如果投资铁矿加工,1元钱买的铁矿加工一年后只会以1.05元的价格卖出刀片,那么他不投资铁矿而转而投资股票(长期获利1元)的话,他愿意花1/5%,也就是20元的价格购买这只股票。
或许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社会平均利润率降低了股票价格反而会升高,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了,货币的贬值速度就下降了,而股票价格作为对于未来价值的预期自然就升高了。
因此,股票的价格是公司盈利能力和社会宏观经济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濒临破产的公司股票将一文不值,朝阳产业的股票会一路攀升,通胀预期会助推股价上扬,以上情况都是通过影响上述两个因素而间接影响了股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