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只股票产生的时代背景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

中国股票发展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

20世纪初的历史背景??

展开全部 一、 20年代的英国、法国1.英国经济的衰退和政党政治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地位衰退表现在:其一,债务激增,从1914年的6.5亿英镑(314900万美元)1920年增至78.28亿英镑(3804408万美元),英国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变成美国的债务国。

其二,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原来在国际市场上起着共同货币作用的英镑受到美元的冲击,利用英镑对世界进行财政剥削的支配地位削弱。

战后的经济困难导致英国的政党政治发生变化,工党取代了保守党,开始同自由党轮流执政。

随着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位的削弱和垄断组织在经济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自由党和它所奉行的自由主义原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

自由党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战后的英国工党是以工人为主要成分奉行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左翼政党。

工党领袖关于通过议会民主实行社会改革和建立财产公有制的词句,对于希望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人群众颇具吸引力。

工党执政期间,在资产阶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改革。

2.爱尔兰和英帝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增加了近260万平方公里,但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瓦解的趋势。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21年爱尔兰南部26个郡脱离英国,成立自由邦。

当时对于英帝国殖民体系变化影响最大的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

随着自治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脱离英帝国完全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

宗主国英国在自身实力衰落的情况下也无法维持原来的殖民统治,被迫在1926年的帝国会议上作出决议,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完全独立的地位,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自治领与宗主国靠“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这一信条被维系在英帝国内。

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将上述演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英国已经失去对自治领的实质性政治控制,仅存留松散的政治联系,各自治领都可以以独立国家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威斯敏斯特法是英国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史趋势的法律文件。

3.法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政策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大战给法国造成约2000亿法郎的巨大物质损失,这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已由债权国变成外债高筑的债务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

但是,在相对稳定时期,法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法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一是得益于战胜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萨尔煤矿的开采权,使法国的冶金工业生产能力增加了75%;德国的赔款和拥有比本土大20倍的殖民地,也是法国经济复苏的有利条件。

二是法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方面,实行减支增收的财政改革,广征赋税,降低公务员薪金,限制粮食消费,调整币制,稳定法郎,使财政状况好转;另一方面为缓解社会下层的不满,实施了社会福利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是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没有达到彻底肢解德国的目的,会后又没有得到英美两国以条约形式保障法德边界,因此,寻求在欧洲大陆的安全保障成为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重心。

1920至1927年法国先后与德国周围的中小国家比、波、罗、捷、南等国缔约,在欧洲大陆建立起主要针对德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国拒绝了法国的结盟建议,继续对欧洲大陆奉行均势政策。

二、 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意大利是帝国主义列强中实力最弱的一个。

战后初期,意大利又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工业凋蔽、农业荒芜、失业人数日益增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工农革命运动高涨,工人奋起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地主土地,资产阶级统治机构陷于瘫痪状态。

为了镇压工农运动,巩固统治地位,意大利大资产阶级决定实行极权统治。

另外,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当年英法为换取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许诺的扩张领土的要求未能兑现。

大资产阶级期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铁腕人物来扭转意大利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以武力实现领土要求。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组织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工农运动,帮助资本家和地主夺回工厂和土地,从而赢得大资产阶级的欢心和金钱、武器支持,发展为拥有武装并控制意大利北部、中部许多地区地方政权的全国第一大党。

1922年秋,墨索里尼率党徒进军罗马,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了墨索里尼全面强化法西斯统治的措施。

法西斯的上台表明意大利资产阶级在稳定统治秩序时选择了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同的道路。

三、 20年代的美国、日本1.美国的经济繁荣和金元外交美国是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典型国家。

经济繁荣突出表现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特别是汽车业、电气业、建筑业和钢铁业。

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有:第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美国经济繁荣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战后,欧洲各国恢复...

请介绍中国股票交易所的历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

中国当今的发展状况?

展开全部 21世纪的中国注定要进入一个经济空前发展、体制全面转型、国家和平崛起的新时代。

资本的潮流波翻浪涌: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经济高速成长等多重因素汇合,催生了中国股市这一轮空前绝后的大牛市。

牛市的发展不仅引发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催生了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资本时代。

资本时代是资产变资本、技术变资本、资金变资本、资信变资本的时代,是市场机制重置、市场理念重塑、市场功能重建的时代。

中国进入资本时代,意味着经济体制与机制的全面转变。

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资本时代,其最主要与最核心的标志是资本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资本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资本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掘,资本的机制得到充分发展。

这是一个成长模式重大转型的时代。

制度维护资本的利益与边界,资本推动经济的运行与发展--社会经济就这样在资本与市场、市场与制度的共振中走向良性循环。

资本时代是全民投资的时代。

全民投资、全民创业、全民创富将成为资本时代的主流,整个社会的金融意识也将在发展中得到空前提升。

此时,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态将不都是实物而是价值,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将使社会资本的运动得到加速。

资金变资本、技术变资本、资产变资本、资信变资本的过程既是社会经济高度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高度文明化的过程。

中国经济能不能从大国经济走向强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的资本时代能不能加速到来。

资本时代是发展升级的时代。

在资本时代,投资意识、投机意识、利率意识、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汇合起来的资本意识将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意识;资本的生成机制、组合机制、竞争机制与增值机制融合而成的资本机制,将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导机制。

企业的成长将经历从“行政宠儿”到“市场宠儿”再到“资本宠儿”的转变过程。

企业竞争将经历从产品竞争到市场竞争再到资本竞争的蜕变过程。

企业创新将经历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创新再到资本创新的升华过程。

资本市场将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辐射力、扩张力与驱动力承载起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功能,并且有效地引导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向、流量、流速与流程。

中国正在进入的资本时代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与社会良性互动并给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与动力的时代,是人民群众的资本意识与金融意识空前觉醒并且以投资方式参与国家发展与财富创造的时代,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从凑合、组合走向整合并且全面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时代,是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成果与财富效应并促进经济发展从投资拉动转向需求拉动的时代。

让无产者拥有财富,让有产者获得发展——这一重大而又崭新的命题将在这样的发展与演进中成为21世纪中国资本时代的发展主题。

资本时代将从微观到宏观改变中国经济。

从银行作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转向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与机制的质变。

资本时代的到来既是千载良机也是重大挑战。

全面进入资本时代不是局部与表层的变革,而是从理念到发展机制的深层变革。

中国进入资本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从主体上解决了中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以后,银行制度的变革就成为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重点与焦点。

实践已经证明并且还在继续证明,由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分配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不利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与发展,也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本转换,而由资本市场来取代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与资源配置的主机制,其效率与效用是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储蓄向股市的大规模迁移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的自然反应,是社会资源与资金资本化的必然取向,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不仅要乐见这样的资金大转移,而且更要促进并且推动这个过程的更快发展。

这是解决中国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中国进入资本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行政权机构的行政理念。

服从于市场的权威是资本与资本机制的主要特点。

资本时代的到来会在市场中内在地形成对行政命令的抗逆机制,这就会反过来促进行政机制的自我收缩与行为转变。

现阶段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一是行政层次所掌握的经济资源,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正是由于商业银行所掌握的巨额信贷资金,才使得政府的行政意志能够不断地得以体现并且迟迟不能转换管理机制与行政理念。

而商业银行的行为机制与行为理念不改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与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支配能力就不会被挤缩,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评价机制与市场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就难以形成并有效运转。

而在资本时代,这种局面将会彻底改变。

解决中国现实经济中的问题实际上有两种视角:一是把股市的发展视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消极因素,以此为依据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出现失误走偏;二是把股市的发展视为化解中国经济内在矛盾、引导中国经济走向更高阶段的重大机遇,以此为依据的宏观...

如何分析一只股票的未来涨幅空间

展开全部 中国股市十大操盘手排行榜 全天下第一条好汉 韩军 中国股市人才辈出,各领风骚三五载,而韩军则是常青树,他很少出现过困境,不像 处于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东、肖建华那样险些被大熊市灭掉。

然而业内公认韩军为群 雄之首的重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韩军是高干家庭出身,做人做事霸道有贵族风范, 比如说有多家敢于单日暴涨的股票由其创造,甚至敢倾其全部资金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买 上涨停,这种气度可不是一般机构能够具备的;第二个原因是韩军敢于逆势发动行情,比如 说在2007年6月5日,沪深股市五天跌将近1000点,其中不少基金参与抄底都扭转不了大盘的 继续跌势,而韩军在6月5日中午投入两个亿在跌停板位置买进100只股票,市场立刻出现强 劲反弹;第三个原因是韩军的门下还出现了两个大鳄,其中一个是在其边防部队当过部下的 张爱国,在业内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还有曾为其军师的花荣,在业内排行榜中名列第六。

三者形成了中国证券中最强悍的股市狼群,韩军有期货背景,张爱国有外资背景,花荣有民 企背景,此铁三角在指数期货出来后,将成为中国投机市场最强大的力量,将极大地威胁和 影响其他中小投机者的命运。

不过,韩军的最大弱点是好色,一次一个著名的模特问韩买什 么股票,韩反问你目前持有的是什么股票,结果模特持有的股票随后连续涨停。

另韩军与普 京一样,持有飞机驾照。

全天下第二条好汉 魏东 魏东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同年进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工 作。

1995年创建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

现任国金证券董事、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九 芝堂集团董事、湖南涌金董事长。

在国金证券借壳工作完成后,成都建投将拥有国金证券51. 76%的股权,这也是国金证券实际控制人魏东在九芝堂(000989)后掌控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在 06年新财富中国富豪榜,魏东名列第473名。

尽管二级市场操盘业界并不认为涌金集团拥有超人的财技和制胜秘诀,但仅用8年时间 ,非常年轻的魏东及其家族还是积累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并在资本市场博得了颇为响亮的" 涌金系"名号。

涌金系的最重要利润来源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向战略投资者配售新股和定向增 发股创造,其公关手段非一般目光过于狭窄的业内机构能比。

尽管其盈利手段不如韩军那样 具有力量凶悍性,也不如花荣那样以小胜多的精巧传奇性,但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全天下第三条好汉 肖建华 肖建华,1986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任北京大学团委干部、北京牡丹电视机厂车间书 记、河北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师。

1993年,肖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依托北大和高科技概念在证 券市场上广泛出击,造成了一股"明天旋风"。

1998年,肖27岁,已是上市公司华资实业总经 理。

3年时间,肖领导"明天系"先后入主了6家上市公司,并控制了其中的两家。

肖的"明天系"和"北大"扯上关系,是因为其控制性公司和自然人,与北大资源集团合资 成立了一个"北京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北大资源集团仅持有这家公司20%股权 ,但却使肖在资本运作中拥有了"北大概念"和"高科技概念",别小看这点,这可是肖氏驰骋 资本市场的杀手锏。

明天系极为重视金融资产的积累,旗下有多家证券公司,如远东证券、太平洋证券、新 时代证券等,2006年其系的二级市场是深发展,而深发展也是以只金融股。

人的命运甚至比 财技还要重要,20005年就在明天系即将灭忙的前夜,沪深股市出现了大行情,因为勉强多 支撑了一个月的明天系,其旗下的多家金融机构反而成为了香饽饽。

业内在公认前三条好汉 时并不是看重他们的战术层面,而是战略思想层面。

全天下第四条好汉 王龙 当大陆的机构向台湾的一些著名大老板介绍王龙在大陆成功抄1000点大底赚大钱的时候 ,许多台湾商人都不知道这么一个新冒出来的台湾私募大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小人物,依靠原来的台湾股灾经验在大陆一年从一个一名不闻的小人物变成了资本大鳄。

这种奇迹过去曾经发生过另外一个台湾的小公司乾隆软件身上,王龙只不过是简单的复制了 一下,据说王龙的主要私募客户是台湾商人的太太和小姐。

更让人惊奇的是,一般人如果因为股市发了大财,不可能在这个行业中能够收手,而王 龙竟然做到了,在沪市涨到4000点的时候,在07年5月份他竟然解散了客户达到高潮的私募 基金,而充当寓公。

与韩军一样,王龙也十分好色,业内传闻其有大陆、越南、泰国、印度 、伊拉克、俄罗斯、朝鲜、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多种国籍的太太。

其在加拿大的豪宅也是最 有皇帝特色的。

全天下第五条好汉 张爱国 与韩军一样,张爱国也有过军旅生涯,也有高干背景。

看着韩的巨大成功,他不可能久 甘于人下。

去年在五粮液权证、今年在中化国际权证的巨大成功,再依靠部分ST股的成功操 作,使得张爱国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年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25倍。

这个事实让其朋友韩军 与花荣也瞠目结舌,而且这是在借韩的朋友资源,借花的智力完成的。

张的成功充分说明了 小富靠勤,大富由命。

全天下第六条好汉 花...

股票一开始上市时有几个股票

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分别为: 1.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600653,申华控股 2.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园商城 3.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飞乐股份 4.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广电电子 5.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飞乐音响 7.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爱使股份 8.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附加 内容补充: 老八股是一种历史遗产,也是利用或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来推进我国产权改革的破冰之作。

它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不仅影响了中国股市早期的试点和后来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开了当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页,又预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发展。

中国股市,可以说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为抢眼的成果之一。

那些存留在人们记忆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队买股票、用麻袋装股票交易凭据、从纸质股票到今天的电子交易,从老八股到上千家企业上市,股市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开启中国股市发展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中国股市早期发展时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渐渐淡漠。

中国股市发展经历了18个年头,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问世与前身今生的故事却依然让人感怀。

从收藏品市场中传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纸质股票全套价值已经上升。

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点财富似乎并不算什么,但“老八股”的身价增值本身却说明了这是人们对一个逝去的股市早期发展阶段的一份记忆。

老八股的问世,这是一种历史遗产。

由于远去的时光,才让我们感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价值,曾经发挥过的作用,曾经留给我们尚未开化的市场经济的朦胧记忆。

这八只早期最令人关注的股票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八家企业有些比较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模不大、一是多是集体性质企业、还有的地处城市郊区。

譬如,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区的第一家发行股票企业,而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庙商场,是一家集体企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现必然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以后,如何搞活企业成了改革中的头等大事。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证券交易所曾于1950年重新开张,但天津和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继关门。

这表明,此后几十年中,我们的经济体在股权问题上只有两种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企业,另一是集体企业。

改革开放要搞活城市企业,第一道坎便是产权问题。

10年前,笔者曾采访过证券界老人龚浩成,他回忆说,当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从小到大展开是有历史原因的。

笔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股份制改造的全过程,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和北京市体改委对于天桥百货的设计方案中,争议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权的划分,是不是一定要设计国家股、企业股和职工股,这些股权又如何体现国有企业的性质。

天桥百货商场比那些集体企业又进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业。

但是,也还是一家比较靠北京城边的商业企业,规模也无法与王府井相比较。

如果说,北京的股份制企业为何会出现在那里,笔者只能用亲身感受的事实来说,当时那家企业的经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计想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做点事情,让天桥百货商场有个大发展。

中国改革初期的社会,有两个条件具备就会在起跑时领先。

一是机遇,一是能人。

也就是有想法敢于和传统体制叫板的人,机遇当然是际遇了改革的大好时光。

所以,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就成了我国股市的北方代表,继老八股之后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中国股市在不断试错中寻求快速发展 回顾解放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在解放之初关闭股票市场的。

此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股市远离了我们的经济生活。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都是改革的产物。

与其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国股市发展也带有很强的试探性。

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谈会上说,我们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不得已采取的一些方式。

由于这些方式都对旧有体制和规范形成了冲击,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时间里也最为明显。

当然,以现在的视角看,这必然也为后来我们经济与国际接轨留下了新的挑战。

老八股连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当时人们都很难用“规范”两个字去评价。

尽管我们在操作中总是要求企业按照规范去做,但实际我们手里并不没有规范的成功范式,因若只有依靠创造性思维和发明取寻求发展基于。

据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强纪英撰文回忆,当时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临时发动职工想办法设计出来的方案,从每日从用麻袋装交易票据,到后来的记账式交易,那个记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展开全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了沉重打击。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这次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这大大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而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而且持续了五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危机”来形容这场危机。

法西斯势力崛起192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

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极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

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1926年日本基本上建立起法西斯统治,1940年大政翼赞会的成立,标志着法西斯主义体制的形成。

在世界上,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法国的火十字团、英国的法西斯联盟、美国的自由联盟和黑色军团等法西斯团体也兴盛一时。

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由于希特勒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意大利在一战后经济衰落;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同时,美英等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战略物资,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政治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此前,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兰。

在这份条约的秘密备忘录中,双方约定沿维斯瓦河、纳列夫河和桑河一线瓜分波兰。

除此之外,芬兰、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共和国以及罗马尼亚也进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德国和波兰政治上的交锋在1939年春天就开始了,那是因为德国要求波兰将分割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余领土的丹齐克走廊拱手相让。

为制造借口挑起战端,德国特种部门组织特工乔装波兰军,对西里西亚地区戈列维茨市的电台发动了进攻。

英国和法国承诺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完整,并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宣战。

10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