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股票
文房四宝有哪些?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 ?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 【笔】是指毛笔,古代汉族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
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
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
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 ?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
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
从“李墨”名满天下。
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 ? 【纸】是汉族的一个伟大发明,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
? ? 【砚】俗称砚台,是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
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
古代汉族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 ? 一般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由湖南籍宦官蔡伦发明的,但从西汉的墓中就曾经发现有纸的存在。
西汉的纸,是把纤维都混合在一起,再制成厚纸,蔡伦大概是改进西汉的造纸术,将厚纸改良成较薄的纸。
? ? 纸的别称很多,有楮先生、楮如白、楮待制、楮园公、好畴侯、剡溪遗老、不二冤家、文庙、云肪等。
汉代造纸原料主要是嘛和楮,后来发展到桑皮、藤皮,隋唐五代时,竹纸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造纸中心:安徽泾县以产"宣纸"著称,纸张名目繁多,质地精良,尤以"薛涛笺"名满天下。
宣纸为书法用纸,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擅用宣纸。
历史上第一位赞美宣纸的帝王是南唐后主李煜。
明清以后,相继出现了麻纸、皮纸、棉纸、二层纸等,但仍以安徽泾县宣纸在纸坛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 ? 当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大都是清朝以后的产品。
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
这种彩色以笺纸传到乾隆时,乾隆十分喜爱,因而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
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产有三公尺以上的描有花纹的纸笺。
所绘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现在这种乾隆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 ? 我国的造纸业颇为发达,而且还将纸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新星映亮了纸苑。
所谓的冷金笺、泥金笺、洒金笺等纸,一直在清朝享有"纸王"之美誉。
故现在的珍贵史料和名家书画真迹,大多用此类好纸。
书杯--诗笺,是清朝的另一类名贵纸。
此种纸张应用在写诗稿或书信上,以水印技法木版印刷而成。
通常是请当时的著名画家绘图,再予以彩色印刷。
另外有的诗笺上面印有商周的青铜器,或以双钩法将铭文、古碑上的字句描绘出来。
上述诗笺,现在已难寻觅,只有少许清末或国民的清笺留存了下来,但其售价特贵。
? ? 清末"露皇宣"为宣纸之王,人们称之为"国宝"。
该宣纸属特大净皮宣纸类,质白如玉,色泽美雅、纹理清晰、文藤精细、拉力强、抗老化、不易破碎、宜保存、防腐蚀、吸墨适中、墨韵清晰等优点,深受国内外书画家的赞美。
? ? 浅说中国古砚 ? ?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颜色、绘制图案。
至西汉时,制砚有了显著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等。
汉至魏晋的石砚,盛行圆形三足式、四足式,雕刻风格浑朴,造型生动。
汉代陶砚有龟形、山形、圆形、方形等。
魏晋时,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砚,砚堂无釉,以利研磨,其形多为圆莆蹄足。
? ? 隋唐以后,由于制墨工艺的发展,墨质渐优,可不用研石,对砚的要求相应提高。
唐时砚质、砚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盛行龟式、箕式、山峰多足式砚。
名砚石相继出现,如广东的端砚、山东的红丝砚、甘肃的洮砚等。
这些砚材坚实、细腻、滋润、发墨,并具有各种研美的纹理,如端砚有鱼脑冻、蕉叶白、冰纹等。
至宋代,士人更重石砚,尤其珍爱端石。
当时石砚的只要式样是"抄手砚",将砚背部分挖空,便于挪移,既轻且稳。
陶砚渐为石砚所取代,但澄泥砚仍有发展。
宋砚朴素大方,实用...
开个笔庄或者文房四宝店需要投资多少钱?
文房四宝,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典出:“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拓展资料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大都在安徽。
。
。
。
。
。
。
。
。
。
。
。
。
。
宣纸---产于中国安徽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
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潺潺。
为手工制造宣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檀皮、草料、调料、溪水等等。
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手工技艺制作宣纸,以为生计。
从古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把安徽泾县宣纸列为“贡品”。
宣笔,毛笔---为文房四宝之一,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
到唐朝时,泾县便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笔,毛笔。
歙砚---我国四大名砚,歙砚始于唐代开元之初,用歙石制成。
歙石产于安徽古歙州龙山,得名为歙砚。
用歙石制成的砚台纹理丰富、维妙维肖、华美绝伦、且石质坚润、纹理缜密、发墨如油、称誉于世界。
歙砚/砚台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有绝佳的艺术品投资收藏价值。
徽墨---我国著名的国画书法用墨,采用动、植物油炼烟末,拌以皮胶、麝香、冰片、金箔等珍贵材料制成,香味浓郁,书画自如,掭笔不胶,历久不退。
产品分为数十大类,有近千个品种。
“文房四宝”是哪四宝?
“文房”之名起源于南北朝。
当时所谓“文房”,是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处。
唐宋以后,文房则专指文人书房。
南唐后主李煜,喜好文学,收藏甚丰,今见其所藏的书画皆押有“建业文房之印”。
北宋雍熙年间,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撰《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纸、墨各一卷。
各卷分述:叙事、制造、杂说、辞赋诸事,博收约取,内容详赡。
故文房从此有“四谱”之名。
南宋初,叶梦得撰《避署录话》谓“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宝”,故《文房四谱》又称《文房四宝谱》,以笔、墨、纸、砚为文房之宝用。
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
长期以来,浙江湖州之湖笔,广东肇庆(隋唐时为端州)之端砚,安徽泾县(旧属宣城郡)之宣纸,安徽歙县(旧为徽州府治)之徽墨,至今仍负盛名,被说成是“四宝”代表。
文房四宝历史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仅这四样宝,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
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
”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先说笔(毛笔)。
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
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这里称笔为“管”。
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
”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
”此传问世后,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
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陆游则称笔为“毛锥”,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此外,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次说墨。
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传》云:“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
”易水盛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
墨系用松烟制成,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
这样,“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
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称“玄圭”,如杨万里《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另外,墨还有“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雅号,语出唐冯贽《云个杂记·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 再说纸。
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产生于东汉。
《文房四谱·纸谱》引文嵩《好畤侯传》云:“楮之白,字守玄,华阴人,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贡于天子,封好畤侯。
”楮皮白,可造纸,故称为“楮知白”,亦称“楮先生”,简化为“楮生”。
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 后说砚。
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
《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
”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
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
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苏轼则称砚为“黑白月”,其《龙尾石月砚铭》云:“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
”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称。
http://yh.sz185.com/ReadNews.asp?NewsID=151&BigClassName=%C0%D6%CF%E7%C8%CB%CE%C4&SmallClassName=%CE%C4%BB%AA%DC%F6%DD%CD&SpecialID=0
文房四宝的简介?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纸】 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右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砚】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
文房四宝有哪些?
笔、墨、纸、砚 我国书法使用毛笔是一个特点,它与汉字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历史文物查证,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
又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残留的朱书或墨书而未经契刻的文字。
看它的笔画圆润爽利,都是用毛笔书写的。
甲骨文有"聿"字(笔字的古体),字的形状象一只手握笔的样子,由此可知约在3千年前就有毛笔了。
到了秦代,笔的作法有所改进。
它将笔杆的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放在窝里粘住。
套笔也用竹管装入,又在两侧各凿一小孔,以便取笔。
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蒙恬可能对于毛笔的制作有所改进,但怎样改进的也没有记载。
秦时始用兔毫竹管而有"笔"的名称。
这种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成的笔,能刚柔相济,便于书写,实为一大进步。
在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中期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芯出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裼色的毛,正和《古今注》的说法相同。
这支笔可以看作是经过蒙恬改进后的毛笔。
据山东沂南东汉时期一座画像石墓的前室壁上,刻有祭祀图,图上持笏的祭祀人,冠上都簪着一支笔。
根据《历记·滑嵇传》"西门豹笔磐折",以及秦笔一端削尖的情况看,可能早就有簪笔的作法了。
魏晋以后的笔杆较短,或者由于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高腿桌椅,写字的人是跪坐在席子上的。
面前摆的矮几案,所以要悬肘书写,因而对笔头的要求是"锋齐腰强",也就是柳公权所说的"圆如锥"的形状。
据说,欧阳询对于毛笔也很讲究,使用的笔是以狸毛为芯,覆以秋兔的毛做成。
东晋至唐的笔有"鼠须"、"鸡距"等名。
《笔经》说:世传钟繇、张芝、王羲之皆用鼠须笔。
鸡距为形容短锋笔的形状,白居易有《鸡距笔赋》即为描述笔毫坚挺的。
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唐笔,毛颖短促,笔头几乎成三角形,据说就是鸡距笔的一类。
因为它和白居易所描写的形状相似。
这种短而硬的笔头,对唐代书法有相当大的影响。
唐时的毛笔以安徽宣城诸葛所制的宣笔最有名。
宋代有了高桌,人们坐在椅上写字,对于笔锋硬度当与以前不同,但制笔原料,大体与唐人相似。
元代湖州笔工,采用山羊毛制作羊毫笔,或用羊毛与兔毛、狼毛配制兼毫笔。
明代制笔以尖、齐、圆、健为四要。
要求笔头浑圆饱满,弹性适度。
这种笔垂下时,自然收拢成锋,用起来挥洒自如。
它虽然比宣笔柔软,但正是由于这样就代替了宣笔,成为最著名的品种。
明清两代,湖州都是制笔业的中心。
至于笔杆的材料,除竹管外,还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或花梨等制作的,无非表示贵重,与书写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笔和过去差不多,湖笔还是最有名的。
以性能论,有软毫、硬毫、兼毫三种。
羊毫性软,鸡毫最软。
软毫性柔,它的长处是,能多摄墨,圆转如意;短处是,不善用时笔画无力,字体臃肿。
狼毫、紫毫(即兔毛)为硬毫。
硬毫性刚,长处是,锋利劲峭;短处是瘠薄多角。
兼毫是半软半硬,刚柔折衷。
因其配合的成分不同,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三紫七羊……。
书法家多爱用兼毫,又以各人习惯定制某种性能的笔种,当属例外。
古人将案头装置笔、墨、纸、砚、印等文具的匣子戏称“笔墨伺候”。
这种器具起源于何时,未做考证。
但从文献及图片资料记载,唐以后比较多见,明、清时成为书案的必备之物。
至近代自来水笔产生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笔墨伺候”多数为匣状,有的类似托盘,有的为手提式。
平时放置案头或书房某一角落,作书画时提挪过来。
笔 江郎昨夜梦生花 文章风骨冠京华 纤纤弱质书青史 潇潇劲节涂桑麻 神风轻送腾王阁 扁舟斜荡泛桃花 太白挥洒传千古 草圣风流万古夸 墨 黛石经锻世无伦 厮磨清水抵万金 诗家凭汝标青简 画工无彼酒空醺 悲鸿九马无颜色 板桥竹节缺骨筋 山石本是无情客 水黛相濡万古存 纸 蔡伦无事造纸张 惹得后世费思量 秦砖汉瓦借传世 唐诗宋词走华章 小女一篇奇趣文 洛阳一度成空巷 三川草苇成佳品 万物皆靠纸传扬 砚 半尺方塘天鉴开 清水偕墨舞徘徊 问渠哪得风云影 源头绿柳朱子栽 奇山奇石出奇砚 清格清骨共清白 俗人常将束高阁 唯从风雅肯出台
文房四宝是什么?
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文房四宝有关资料
文 房 四 宝 笔 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
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
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文 房 四 宝 墨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
"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
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文房四宝 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幺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 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嫌帛上。
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
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
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文 房 四 宝 砚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
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
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幺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