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四院 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 待遇和以后发展状况

四部是固体地地导弹的抓总单位,总体发展不错的。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简称:CASI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

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

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先后培养两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为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顾问,并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知名专家和学者。

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1余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精、作风形象好、敬业精神强的科研生产与经营管理队伍;拥有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

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第一名;是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中央企业首家质量管理创新基地;同年获得年度中国管理大会"具价值企业"荣誉等。

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待遇和以后发展状况是什么?

展开全部 四部是固体地地导弹的抓总单位,总体发展不错的。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简称:CASI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

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

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先后培养两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为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顾问,并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知名专家和学者。

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1余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精、作风形象好、敬业精神强的科研生产与经营管理队伍;拥有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现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8名。

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百强第一名;是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中央企业首家质量管理创新基地;同年获得年度中国管理大会"具价值企业"荣誉等。

...

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在哪?就业待遇怎样?

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北京研发基地一期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正式通过了有关方面的评审验收,院总部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正式启用。

这是随着四院总部及京区单位部分部门提前搬迁至北京研发基地,该院信息化建设借机提速,服务科研生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一家年轻的研究院,四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该院通过做好顶层策划、明确工作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保证资金投入并落实到位等措施,使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五个历史性转变,即由谋划当前向谋划长远转变,由“被动信息化”向“主动信息化”转变,由“信息化需求”向“需求信息化”转变,由增强信息化本身的能力向增强研究院的核心能力转变,由支撑研究院的各项业务工作和活动向直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转变。

在较短时间里建成了一个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到四院再到院属基层单位、从内部单位到核心协作圈的立体化运行网络,这是四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早在2005年,四院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就从研究院生存发展的高度,积极谋划、描绘出建设数字化研究院的蓝图,计划在几年时间里,打通从设计、试验到生产制造的数据流和过程流;通过建设“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试验”和“数字化生产”四大支撑环境,提升“集成管理”、“快速研发”、“敏捷总装”和“仿真试验及数据集成”四种能力。

随后,该院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

与此同时,该院每年都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研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从而使该院的信息化建设一年上一个台阶,最终跻身于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先进行列。

围绕中心,把信息化建设与研究院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紧密结合起来,是四院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近年来,该院开展了管理体制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体系规划、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和产品数据管理(即PDM)推广等多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研究院信息化发展与型号科研生产能力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年,四院不断深化PDM应用,企业间异地协同成效显著;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工程进展顺利;集成研制应用示范平台工作按阶段完成,型号信息化示范项目稳步开展;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得到加强,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基础规范逐渐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日臻健全;信息安全体系规划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建设得到加强。

突出重点,以提高管控力为目的,把信息化建设与研究院的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特别是流程再造及工程化应用结合起来,是四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特点。

过去几年,该院重点加强院级PDM集成系统建设,通过信息集成技术牵引型号管理需求,推动型号管理流程优化和重组,改变了型号管理基于文档方式的现状,使之向基于技术状态变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实施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攻克型号总装过程的三维工艺、库房配套、混流装配线计划与调度、快速重组等关键技术,提高型号生产制造数字化水平。

完成异地试验视频协作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达到了减少异地出差、降低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的目的。

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升级、项目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实施、财务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统一应用等,提升了精细化管理能力。

将日常行政审批、综合管理、出差报销等业务流程全面电子化,提高了办公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此外,该院还针对北京研发基地建设的信息化需求,采取先进、安全的设计理念,保证网络骨干带宽达到万兆,线路实现冗余和备份,为后续设计研发生产提供了基础平台。

近期,该院从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效果、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等多方面实际需求出发,完成了对院属各单位信息化水平的信息采集和评价,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航天四院 是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嘛 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原来航天系统是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在1998年以前,国防科工委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的机构,既带有军队性质,又是政府部分,1998-1999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的军队职能划给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成为了一个纯政府部门。

这样,航天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军队系统和非军队系统。

军队部分的航天系统主要包括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和各航天测控中心(北京、西安、远望等等),以及一些航天事业和航天工程的领导机构,比如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等。

各单位的职能从名称上就一目了然,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负责卫星发射的,如此等等。

非军队系统包括政府部分的国家航天局,国家航天局国防科工委下属的一个部分,管理民用航天事业、对外代表国家。

真正的航天科研体系已经改组为了企业体制,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两个集团下属的各研究院/所/事业部,是中国航天的主要科研力量。

也就是说,航天大部分型号产品都是他们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体制,下设7个大型研制实体: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运载火箭与战略导弹2)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卫星与飞船4)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5)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 运载火箭、导弹、卫星、飞船6)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院合并重组而成 电子技术、导航技术7)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实行事业部体制,下设四个事业部和六个研究院,在六个研究院中,有四个研究院与四个事业部是一体的,还有两个研究院没有编入事业部体制1)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航天科工一院) 宇航与信息技术2)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二事业部(航天科工二院) 防空、防天技术3)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事业部 (航天科工三院) 飞航导弹技术4)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集团第四事业部(航天科工四院)运载技术与特种地面车辆5)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六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6)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科工集团七院 北京 建筑设计补充:1)航天科技集团和科工集团在研究院编号上已经有了重复,科工集团一院的说法还很少出现,所以现在提到一院基本上都是CAL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2)科技集团没有二院和三院,而科工集团的二、三事业部(二、三院)是以原来的二院、三院为主组建的,所以提到二院、三院,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二院和三院。

3)原航天总公司四院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总部在陕西,有一个大的科研基地在内蒙,就是四院驻内蒙指挥部,又叫河西公司;99年分家的时候,四院给了科技集团,但河西公司属于科工集团,科工集团将河西公司重命名为六院,这样从事固体发动机研制的就有了两家,科技集团四院和科工集团六院,代表产品分别是载人航天逃逸发动机和EPKM。

4)科技集团将067基地改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067基地在中国航天史上功不可没,其液体发动机是长征火箭的动力之源。

这样六院也有了两个,需要注意区分。

5)科技集团共有13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职工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包括6800多名高级工程师,1200多名研究员,3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工集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有哪位前辈在航天科工四院四部,能否说一下硕士的待遇,发展,以及...

展开全部 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天二院)是集科研、开发、试验、生产为一体,以电子、光学、机械、声学专业为基础,以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为主导,以飞行器、雷达、计算机、精密机械、无线电测量、仿真技术、目标环境与特性为特色,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整体优势的综合性研究院。

拥有一个民用产业集团公司(航天长峰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航天三院)成立于1961年9月1日,是我国研发设计和生产航天及军用飞行器的高技术科研企业。

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62年,在西安建成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现有设计部(研发中心)、研究所、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16个,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了70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我国成功发射的60余颗卫星中,有40多颗运用了我院研制的固体发动机。

航天【五院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所属单位介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卫星、飞船主要研制基地。

建院38年来,已成功发射各类卫星70余颗及6艘飞船。

2003年10月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兰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又名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

1965年1月,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同年北上,搬迁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978年10月,改称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工业局;1981年5月,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驻内蒙指挥部;1999年7月,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成立,内蒙基地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

(内蒙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航天7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是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是航天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承担着国定多种航天型号产品的生产任务。

(四川成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简称八院)是一家承担着我国大量的航天产品研制任务的综合研究院。

承担了不同航天产品的各类研制任务,形成了以应用卫星、运载火箭、战术型号为中心的三个总体所和相应的总装厂以及多家从事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是在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基础上组建的航天高科技研究院,九院主要承制国家重点航天高科技产品,承担相关高科技产品的系列化预研、研究与试制。

同时,作为国内知名的重型越野车及底盘设计与制造单位,为市场提供满足越野条件下载重运输需求的系列产品。

九院积极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研发生产的多种民用产品行销国内外。

由九院控股的三产公司涉足金融、房地产、通信与信息服务、物流、贸易、物业管理、旅游、新农村建设等行业,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湖北武汉) 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

2001年7月28日成立。

航天时代仪器公司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从事惯性系统研制和生产的主要专业厂所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各类导航仪器、制导设备、惯性系统与仪表、光电产品、电机电器、精密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北京)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更名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单位代号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2007年4月。

十一院及其前身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北京)

10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