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股票下跌分析
23日股市为什么大跌
一、宏观分析1. 宏观经济变量(1)利率实际生活中的利率有很多种,与企业经营和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目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控制的是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之大。
最近的一次变动是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通常认为利率的提高对股市起到负面作用。
首先,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存款收益更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倾向于从股市撤出资金进行储蓄(要理解在银行存款也属于投资,安全性高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成本,增加了公司偿债的难度,盈利就相应减少;另外,房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股市上把资金撤出来用于偿还房贷。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造成股市资金的分流,股市资金的供给下降,如果将股票视为产品的话,对股票这种产品的需求就下降,根据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促使股价下降的压力很大。
1993年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两度提高利率,上证指数受到打压从1000跌落到几百点,股民损失惨重,而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度降低利率的结果则刺激股市急速上升。
但是上面这种传统的利率与股价的关系也要结合经济周期进行分析。
3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并没有使得股市应声而跌,反而在震荡整理中小幅上升,加息也不可能彻底扭转当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
究其原因,在经济处于繁荣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增长很快,甚至完全抵消利率上升所造成的融资成本增加;在繁荣期,投资者对股市也强力看好,存款利率的小幅增加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转向。
尤其我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的亮点,10%左右的增长率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眼光。
资金面始终充足,小幅加息必然难以抑制股市的走强。
反观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十几年的经济衰退中,利率降到极低也难以振兴股市。
对于经济景气,一国居民深处其中必然有所体会。
在经济相对不稳时,加息或减息就会起到重大的利空或利好作用,而当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间取得共识时,利率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2)汇率(人民币汇率)汇率对原材料或产品涉及到贸易的上市公司影响很大,同时汇率也会引导国际资金的流向。
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目前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从直观上理解就是1美元只能换到更少的人民币。
我国在2006年7月21日宣布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汇率一直停留在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附近,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汇率弹性加大,波动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币汇率大约为1美元兑换7.8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还在持续。
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有如下几种情形:①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而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则当本国货币升值时,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本国产品的销售,而原材料成本不变,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呈上升趋势。
②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而原材料依赖于进口,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不受影响,而原材料成本下降,盈利上升,股价上升。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下降。
③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原材料也不依赖于进口,那么汇率对销售收入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都比较小。
④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原材料也依赖于进口,这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中"两头在外"的情形,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产品销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两种力量的互相抵消,最终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3)货币供应量/信贷资金的控制 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三种M0,M1和M2。
M0仅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单位其他存款之和。
央行对M1和M2高度关注,监测经济运行。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这三大政策工具来操作。
法定准备金率是近期比较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账户的资金,它占存款的一定比率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该比率的提高将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从而间接地控制了流向股市的资金总量。
需要说明的是,政策上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但是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在信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打算购买住房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贷,从而将自有资金投入股市,而一旦信贷资金收紧,房贷难以获得或贷款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富余资金投入股市,减少了股市上的资金总量。
政府每次彻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消息通常会导致股市的小幅下挫。
(4)通货膨胀率/加息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一国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率越高表明物价上涨得越厉害。
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视情况而定。
① 温和的...
贸易战对股票影响多大
展开全部 中美爆发的贸易战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贸易战会直接影响到和关税改革相关的公司,尽管有的公司声明并不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是还是间接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导致股票下跌。
这就让人很困惑,不知道贸易战对股价到底有什么关系。
贸易战是如何影响股价的?贸易战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解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达6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今早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
A股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钢铁、船舶、半导体、有色行业跌幅居前,猪肉、农林牧渔、黄金则逆势上涨。
多家上市公司23日回应称,整体上基本不受美国贸易政策波动的影响。
全球股市普跌,沪指跌破3200点受中美贸易战打响影响,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美股出现2月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纳指、标普500三大股指纷纷收跌超2%。
欧洲股市同样受到较大冲击,富时100跌1.23%,法国CAC40跌1.38%,德国DAX跌1.70%。
亚太股市大跌,日经225指数午盘收跌3.54%,刷新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低;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29%。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同样大幅下挫,午盘大跌近3%,蓝筹股全线飘绿,腾讯控股跌幅超5%。
沪深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
截至发稿时间,两市股指下挫再度刷新今日低点,沪指报3146.85点,跌3.57%,深证成指报10405.84点,跌4.33%,创业板指报1741.07点,跌4.19%。
两市涨停个股30个,跌停个股达60个,1800多个股跌幅超5%。
板块方面,船舶、钢铁、半导体、矿物制品、煤炭、造纸跌幅居前。
猪肉、农林牧渔、黄金板块逆势上涨。
中信证券分析,特朗普此次开展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有出于为其换取政治和经济筹码的考量。
历史上美日之间曾爆发激烈的贸易摩擦,美国的主要目的是扭转贸易赤字、迫使日本开放市场。
美国对日本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种类繁多,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爆发,统计显示,美国贸易代表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
通过301条款,美国成功地打开了日本的钢铁、电信、医药、半导体等市场。
首先,贸易战影响的还是市场投资者预期,短期看股市大跌属于市场反应过度。
因为此次贸易摩擦的事件规模并不大,对中美双方都是试探性的。
从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备忘录,将对6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且将针对对华技术转移和中资收购美国公司施加限制,以及中国“反击”举措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等情况是可以看出的。
对中国而言,有2.2万亿美元出口和1.6万亿美元的进口,目前所涉及到600亿美元出口和30亿美元的进口就是几乎可以忽略的。
但市场所担忧的并不只是针对该事件本身,而是担忧贸易争端进一步扩大,甚至进一步担忧对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股票市场已经在体现这种预期,特别是从贸易战爆发后市场热点有所转向上得到体现。
换句话说,当前股价已经反应了一部分贸易战升级的风险。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此次试探性的征收关税后将有一段时间的协商、谈判,而不会立刻升级。
而从受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全球股市暴跌来看,投资者对贸易战升级的预期已有所反应,因此这种预期在短期来看肯定是过于悲观了。
从中期来看,可能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正在迎来边际上的拐点。
其中长期具体影响程度还要视后续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来判断,但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应该不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
其次,从历史上贸易战和相似的跳空大跌走势来分析后市。
上次贸易战要追溯至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将对从欧洲、亚洲和南美进口的大部分钢铁施加8%到30%的进口关税,期限为3年。
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欧盟向世贸组织投诉,并采取报复式的保护措施,日本、韩国、中国、巴西等国家随后也加入到抗议浪潮之中。
一直到2003年3月,WTO在裁决中称,美国的钢铁关税措施违反了WTO贸易原则,并于11月公布最终裁决方案,随后美国总统布什总统在12月3日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
在关税实行后的一年中,全球股市遭遇猛烈打压,标普500指数一度大跌超30%,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超50%,美指暴跌超20%;虽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钢铁占比较小,但期间上证指数同样高位下跌近28%。
从历史表现来看,贸易冲突一旦爆发,往往容易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
而且回顾过去15年里市场大约六次主要贸易风险事件,在贸易冲突期间避险资产黄金及强势货币往往表现较好,这也是上周黄金板块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
不过,相关机构对中美贸易战的情景进行了推演,认为市场不必过度解读和悲观,并列举了三种可能...
股票的SAR指标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这是一个大赔小赚的指标,如果你以指标发出买入信号的次日买入,持股20天,股票上涨10%作为一个标准的话,从2000年1月1日到2008年11月23日止,(股票总量1571只),共发出买入信号115435次,成功48009次,失败67244次,未完成182次,总的成功率为41.66%,也就是说如果发出信号你买入100次,只有41.66次能成功,其余的58.34次会发生亏损,还不包括手续费等等,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的好指标,实际上是一个废指标,建议还是不要使用。
...
股市应丁蟹效应 开始暴跌了 是吗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指的是从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等,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
“丁蟹效应”属于“自我应验预言”的一种,由于部分投资者相信这特殊股坛现象,生怕相关效应必定灵验,从而导致他们手中的证券投资将会下挫,于是部分投资者便进行非理性的减仓,使证券市场出现暴跌。
从科学分析,当今社会财经理论并无客观的证据显示丁蟹效应”能左右到主流投资界的选择或偏好。
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
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借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
因此得名“丁蟹效应”。
郑少秋饰演丁蟹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电影或节目播出时,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郑少秋与“股患”画上了等号。
据不完全统计,郑少秋的电视剧、节目播出后股市有明显下挫记录的达到了32次。
最厉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侠传》一经播出,恒生指数 跌破一万点。
事有凑巧,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2000年的科网股泡沫爆破之时,郑少秋都有电视剧上演,“丁蟹效应”之说因此不胫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泻”,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广为传播。
郑少秋女儿郑欣宜也被指与爸爸郑少秋同样,有剧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泻。
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剧《毕打自己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诉说该剧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数再次呈现每一日下滑的趋势,网友称郑欣宜是“丁蟹效应2.0加强版”。
揭秘:股票什么时候买卖,看分时图的形态就足够了
分时图详解一:早盘冲高回落的分时走势在分时走势中,可以看到很多主力意图的表现,无论是多么娴熟的操作技巧,多么天衣无缝的事前策划,在股市中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给投资者判断主力的真实想法创造了机会,但是在看盘过程中,如果非常专注于分时走势,再加上自己先入为主的心理,很容易被一些细小的非主要因素误导。
每天的分时走势组成了股价的短线、中线和长线趋势,中长线趋势无法左右,但短线的以及当日的走势是很容易受到大资金或大筹码的拥有者的影响,对这种短线行为的分析有助于对中长线走势的把握,不过,这种走势很容易让人忽视对全局的认识。
散户投资者大多数都会受到股价涨跌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一般情况,股价在明显上涨之后,涨势才会明朗,投资者看清这种趋势时才会考虑买进,这样就形成了分时走势中投资者的先入为主,再分析股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分析建立在本身已涨的基础之上,这时感情是主导,而当涨的基调深入投资者心中后,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会引导投资者作出向上涨的可能判断,对此是非常难控制的,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会先入为主,就像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目光只会跟着风景走,判断更多的只能是凭直觉了。
例如2001年11月23日的南风化工(000737),当日股价高开高走,一刻钟后涨停,很快涨停板打开,之后震荡回落。
因为开盘涨势很猛,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如此弱势里,有股票强劲上涨,属强势股无疑,在这种大致和最初简单的判断下,继续观察盘面,该股盘面出现了回调后又上涨的反复,对于持有者来说,涨后的回调是正常的,对于想买的人来说,回调正好给了买入的机会,于是股价继续着回调和上涨的交错,人们在涨的基调之下,对盘面点点滴滴的变化统统作出善意的理解,在分时走势中,是不断的期待和对自己自圆其说的安慰,没有人想到回调是有人出货。
但翻看日k线图,结合大势,这种冲高后的回落的确是有人派发,在分时走势里也可以看清楚,最简单的,该股股价虽然上涨了,但全天大部分时间里是在不明显的下跌之中,许多投资者只是看到了前面的上涨,再也不愿看到后面的下跌了。
忽视了这种更长时间的下跌,是因为在分时走势中,回调之后总有反弹,尽管反弹力度不断减弱,可先入为主的投资者是可以对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
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事实的真相就摆在我们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细心者,但如果将看盘的重点放在小的方面,就没有时间看清大方向,就洞察不到影响股价未来趋势的本质因素了。
股市里,一定要深入其中后,适时和及时的站出来,粗中要有细,更重要的是还要细中有粗,才不会模糊了大方向。
分时图详解二:尾盘急速拉升从收盘价看,股票的变化只有两种,一是涨,二是跌,但仅以此判断未来股价的走势远远不够,要想更多了解盘面具体的变化,一定要看分时走势的变化,最普通的比如拉升的时间上就有很多文章,在此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在尾市时急速拉升的案例。
尾盘急拉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收盘最后一分钟时股价出现异常的放量拉升,股价的变动呈跳跃波动,这种尾市拉升的手法只是市场投资者短时间的需要,有时可能是为了粉饰帐面利润,有时是为了引起市场关注,多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
这种手法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前一般不会出现,在股价主趋势完成以后才比较常见。
第二种,量价配合非常完美,出现正常的价涨量增,此时股价流畅上扬,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让人赏心悦目的上涨,成交量也呈现极有规律的持续放大,因为主力要在有限的资金量下实现股价涨幅的最大化,所以在时间上多选择收市前半小时内完成整个拉升,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涨势非常强劲,上涨已迫不及待。
这种尾市的急升主要是主力为了吸引市场投资者参与,集中资金和筹码在短时间里交易,做出极具实力的股价形态。
这种结论基于两点:第一,主力并不想增大持仓量,在分时走势的交易中,股价一口气上涨,并不是主力拼命想要货,而是在大量交易下利用投资者心理喜好的变化有效抑制抛盘,上方看起来很大的抛盘实际上是在主力的预期中;第二,主力想要做高股价的幅度已经有限,所以选择尾市,否则完全可以开盘后拉升,就可以买到更多筹码,尾市拉升说明主力已无心恋战;第三,尾市拉升不会给投资者充分的时间思考,一般会依据追涨心理行动,可见主力是想让市场持有者持有,观望者买进。
例如,2001年12月3日的浦东不锈(600748),该股已连续拉升数日,在这段仅是拉升的运行过程中,主力完成了拉高吸货、拉升洗盘以及拉高出货,从当日的分时走势看,股价在全天大部分时间里窄幅波动,下午两点后开始震荡上涨,临收盘前半小时,股价开始发力上涨,呈现流畅上扬的态势,成交量也成倍放大,在没有任何回档的情况下从5%至涨停,显而易见,主力急切想推高股价并希望市场都来关注该股的上涨,再依照前面的分析,该股主力是不想付出太大成本而尽量在高位派发筹码。
能在尾市急速拉升的股票一定是控盘程度很高的股票,主力已不怕被散户发现,完全是通过...
历史上黄金价格暴涨暴跌的例子有哪些?
展开全部 回答如下——1、黄金的供求关系 由于黄金兼具商品、货币和金融属性,又是资产的象征,因此黄金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对经济、政治的变动也非常敏感,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等都会引起黄金价格的暴涨暴跌。
此外,投资需求对黄金价格的变动也有重大影响。
国际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长期走势。
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黄金价格基本比较稳定,波动不大。
国际黄金的大幅波动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才发生的事情。
例如:1900年美国实行金本位,当时一盎司20.67美元,金本位制保持到大萧条时期,1934年罗斯福将金价提高至一盎司35美元。
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由于这种货币体系能给战后经济重建带来一定积极影响,金价保持在35美元,一直持续到1970年。
近30年来,黄金价格波动剧烈,黄金价格最低253.8美元/盎司(1999年7月20日),最高850美元/盎司(1980年1月18日)。
1979年低至1980年初是黄金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阶段。
1979年11月26日(据NYMEX期货价格)价格为390美元/盎司,而不到2个月,1980年1月18日,黄金价格已涨到850美元/盎司,成为30年来的最高点。
而随后在一年半时间内,价格又跌回400美元之下,并且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价格基本都在400美元以下,尤其是300-200美元之间维持了相当长时间,300美元以下的价格就持续了4年,从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
从2002年3月底黄金价格恢复到300美元之上,2003年12月1日重新回到400美元,2005年12月1日价格突破500美元/盎司,2006年4月10日突破600美元/盎司,2006年5月11日达到近期的最高点723美元。
造成黄金价格剧烈波动的诱因是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73年,尼克松政府宣布不再承诺美元可兑换黄金,金价彻底和美元脱钩并开始自由浮动。
从此,黄金价格的波动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黄金货币和商品属性的均衡影响。
由于黄金有国际储备功能,黄金被当作具有长期储备价值的资产广泛应用于公共以及私人资产的储备中。
其中黄金的官方储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全球已经开采出来的黄金约15万吨,各国央行的储备金就约有4万吨,个人储备的有3万多吨。
因此,国际上黄金官方储备量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变动。
上个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度登上历史舞台之后,黄金的货币性职能受到削弱,作为储备资产的功能得到加强。
各国官方黄金储备量增加,直接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国际黄金价格大幅度上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中央银行开始重新看待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日渐独立以及日益市场化,使其更加强调储备资产组合的收益。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任何利息收入的黄金(除了参与借贷市场能够得到一点收益外)地位有所下降。
部分中央银行决定减少黄金储备,结果1999年比1980年的黄金储备量减少了10%,正是由于主要国家抛售黄金,导致当时黄金价格处于低迷状态。
近年来,由于主要西方国家对黄金抛售量达成售金协议——《华盛顿协议(CBGA1)》,规定CBGA成员每年售金量不超过400吨,对投放市场的黄金总量奢定了上限,同时还有一些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在调整它们的外汇储备——增加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
2、其他影响因素 (1)世界主要货币汇率 美元汇率是影响金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黄金市场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元升值会促使黄金价格下跌,而美元贬值又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美元强弱在黄金价格方面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但在某些特殊时段,尤其是黄金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的时期,黄金价格也会摆脱美元影响,走出独自的趋势。
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者竞相追捧,黄金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黄金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黄金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
1971年8月和1973年2月,美国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在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作用下,1980年初黄金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突破800美元/盎司。
回顾过去20年历史,美元对其他西方货币坚挺,则国际市场上金价下跌,如果美元小幅贬值,则金价就会逐渐回升。
过去十年金价与美元走势存在80%的逆相关性。
(2)石油供求关系 由于世界主要石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价格都以美元标价,石油价格的涨落一方面反映了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元汇率的变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石油价格与黄金价格间接相互影响。
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黄金价格走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际黄金价格与原油期货价格的涨跌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时间较多。
(3)国际政局动荡、战争 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金价。
政府为战争或为维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而大量支出,政局动荡大量投资者转向黄金保值投资,等等,都会扩大黄金的需求,刺激金价上扬。
如二次大战、美越战争、1976年泰国政变、1986年“伊朗门”事件,都使金价有...
在均线理论中经常听说股价和均线的关系,请问是不是在大智慧的技术...
在技术分析中,市场成本原理非常重要,它是趋势产生的基础,市场中的趋势之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市场成本的推动力,例如:在上升趋势里,市场的成本是逐渐上升的,下降趋势里,市场的成本是逐渐下移的。
成本的变化导致了趋势的沿续。
均线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平均成本变化,我非常看重均线,本人在多年的实战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市场成本变化规律----均线理论。
他用于判断大趋势是很有效果的。
内容包括: 1,均线回补。
2,均线收敛。
3,均线修复。
4,均线发散。
5,均线平行。
6,均线脉冲。
7,均线背离。
8,均线助推。
9,均线扭转。
10,均线服从。
11,均线穿越。
12,均线角度。
首先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均线回补和均线收敛,希望在和大家交流中得到完善和补充。
一,均线回补。
均线反应了市场在均线时期内的市场成本,例如:30日均线反应了30日内的市场平均成本。
股价始终围绕均线波动,当股价偏离均线太远时,由于成本偏离,将导致股价向均线回补(回抽),在牛市里表现为上升中的回调,在熊市里表现为下跌中的反弹。
例如:大盘在99年5.19行情时,由于短期内的,导致股价远远偏离了中长期均线,在大盘冲到1756点时,30周均线处于1212点,60周均线处于1249点,当股价在高位放出天量出现剧烈震荡时,已经明确的表明:大盘见顶,指数将向均线回归。
2002年年初,当大盘暴跌到1400点以下时,30周均线在1763点,60周线在1931点,股价偏离均线的距离很大,30周的偏离达到400多点,60周的偏离达到近600点。
当大盘在1400点以下出现剧烈震荡时,表明:大盘见底,将向均线回补。
2002年年初的1339点见底时,我当时在中财论坛曾经发过两个帖子提醒网友抢反弹。
一个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千万多头千万军”,在里面提出:1400点以下是空头坟墓。
另一个是“我爱低价股”,指出了超跌的低价股是反弹的主流。
本次大盘从2002年7月的1748点跌到前期的1311点时,我虽然感觉到大盘下跌动力不足,但我还是看错了,没想到大盘会提前出现强劲反弹,我之所以没有在1300多点进场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30周线和60周线处于1556点和1584点,而且每周匀速下行6个点左右,指数仅仅偏离了均线200多点,并且大盘在下跌时不断的出现抵抗行为,产生大级别反弹的可能性小,60周线是熊市生命线,被突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也就在空间上限制了反弹的高度,我的判断是:200多点的空间太小,不能有效的吸引场外主力大资金进场做大行情,因为200多点对于主力大资金来说,回旋余地太小。
如果在1311点时,大盘不反弹,而是采取继续暴跌的话,如果跌到1200点以下或者更低时,则大盘就有了产生大级别反弹的基础!但是,市场永远也无法让人看透,这就是它的媚力所在!反过来说,正是因为这次反弹的均线偏离程度太低,所以在技术上,我认为行情的高度和参与的价值也将注定有限。
二,均线收敛。
均线的状态是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当多条均线出现收敛迹象时,表明:市场的成本趋于一致,此时是市场的关建时刻,因为将会出现变盘!大盘将重新选择方向。
例如:99年519行情前,5周,10周,30周,60周等多条重要的均线由过去的发散状态趋于收敛状态,在技术上表明:大盘将要出现重大的变盘选择。
2002年8月末9月初时,大盘的5周,10周,30周,60周等多条均线也是趋于收敛状态,表明:大盘将变盘选择方向,后来大盘从1683点一路下跌到前期的1311点。
当均线出现收敛时大家都能看出来,这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在变盘前,如何来判断变盘的方向呢?判断均线收敛后将要变盘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他是投资成败的关建,判断的准,就能领先别人一步。
判断变盘方向时,应该把握另外的两条原则:均线服从原理和均线扭转扭转原理。
均线服从原理是:短期均线要服从长期均线,变盘的方向将会按长期均线的方向进行,长期均线向上则向上变盘,长期均线向下则向下变盘。
日线要服从周线,短期要服从长期。
短期服从长期:99年5.19前的5周10周30周均线的方向都是向下的,但60周线走平,而120周线却仍然强劲上行,因此,此时变盘的方向要服从长期的120周线的方向,长期均线的上行是牛市存在的基础,当利好政策配合时,大盘在1043点产生了无比的暴发力。
2002年8月末9月初时,5,10,30,60周线处于收敛,30周线是向上的,而60周线是下降的,因此,要服从60周线的方向,向下变盘。
日线服从周线:2002年5月初,大盘的日线来看,5日,10日,30日,60日,120日线发生收敛,30日向下60日强劲向上,120日走平,此时,从日线得出的变盘结论是向上,大盘应该向上突破。
但当时的周线5周,10周,30周线收敛,5周走平,10走向上,30周却向下,此时周线得出的变盘结论恰恰相反,是向下的,因此,当大盘跌破1600点反抽无力后,应出局止损,大盘将向下变盘。
利用均线服从原理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一定正确的,它只是一种最大的可能性,而且他还存在一个重要确陷:也就是迟钝性,不能用来判断最高点和最底点,只能用来判断总体大方向。
另外...
最近股票市场怎么样?
1、大方向上,国家货币政策趋紧,开始收紧流动性,通胀已悄然到来2、由于朝韩摩擦导致美元与黄金同期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股市向下调整3、目前大盘趋于年线位置争夺,而向下缺口仍然对其有吸引力,个人认为必将回补前期跳空缺口,4、接近年底,年报炒作将到来,未来热点将以中小板股为主
求:运用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对任意一只股票进行分析,提出投...
股市和任何其他市场一样,是由买卖双方构成的,有的人想买,有的人想卖,这样就有可能达成交易,才能成其为市场。
和其他市场不同的是,在这个市场上同一个人往往又买又卖,每一个手持现金和股票的人,只是因为对后市的发展看法不同,才有时买入股票,有时卖出股票。
为了要说明是买入股票的人多,还是卖出股票的人多,就对这两种人加以区别,分别称之为多头和空头:多头:指看好后市的人,他们现在买入股票以待日后股价上涨时抛出。
空头:指看坏(淡)后市的人,他们现在售出投票以待日后股价下跌时再行买入。
而把对之有利和不利的消息分别称之为利多和利空:利多(利好):指对多头有利,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
利空:指对空头有利,刺激股价下降的消息。
股市就是多头和空头这两种人斗争的结果。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多头占了上风,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多,于是有更多的人买入股票,而卖出的人少,股价就逐步上升了。
但是多头和空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股价的上升,多头也会成空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逐渐减少,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增加,直到股价涨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上升了,他们都准备卖出自己的股票,我们就说空头占了上风,股价也就随之开始下降了。
随着股价的下降,空头也会变成多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又逐渐增加,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减少,直到股价跌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下降了,他们准备买入股票,也就是说多头又重新占上风了,股价又开始逐步上升。
这样就完成了股市的一个循环,或者说是股市中的一个波浪。
我们把股市中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分别叫做牛市和熊市: 牛市:指股票市场前景看好,股价不断向下跌,像牛抬着头向前冲顶。
也叫多头市场。
当然,这里牛市和熊市都是就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说的,至少也要有几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用来描述一种长期趋势。
而在股价上升的牛市中,特别是上升了一段时间后,也同样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下跌,人们称之为回档;而在股票下跌的熊市中,经过一段下跌之后,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上升,人们称之为反弹。
如果在长期牛市或者长期熊市之后,这种回档或者反弹达到一定的强度,使得股价从多头转入空头市场或者从空头转入多头市场,人们就称之为反转。
也有时,股价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趋势不明显,看不出股价是要往上还是往下走,而是停在某个小区间内上下波动,人们管这种时候叫做盘整(盘局)。
一旦股份从盘整转入多头或空头市场,就称之为突破。
当多空双方分歧大时,成交的数量就大,说明斗争激烈。
多方力量大,股价上升就快,空方力量大,股价下降就快。
在股市上人们常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来称呼买卖股票:吸货:指买入股票。
出货:指卖出股票。
建仓:指买入股票。
持仓:指手持股票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斩仓:指将股票赔本卖出。
空仓:指将股票全部抛出。
人们用“人气”这个词来形容买卖股票市场的兴旺程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意参与买卖股票的人的多少以及买进股票的意愿强烈与否。
股市的每一次较大或较长时间的升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它的反向运行。
也就是说,原来上涨的股市要下跌,而原来下跌的股市要上涨。
或者整个股市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某一只股票也会从原来股价上升变为股价下跌,或者从股价下跌变为股价上升。
这样每一次当股价从最高点向下落时,都会有人手持股票而无法以原价或比原价高的价格卖出;而当股价从最低点向上涨时,也会有人手持资金而无法买到价格较低的股票。
我们把前面一种现象称为套牢,后面这种现象称之为踏空: 套牢:指买入股票后股价下跌,如卖出将会赔本,这时持股人便不愿认赔卖出,而是持股等候股价再次下升。
踏空:指由于股价上扬而使持币者未能买到低价股。
有时也称资金在手而未能买到低价的股票为空头套牢或资金套牢,而把前一种套牢称为多头套牢或股票套牢。
解套:股价回升而使被套牢的人能将股票不赔本卖出。
股市虽说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股价的高低反映了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股价就下跌,反之就上升。
但是它又有着极强的人为色彩,这是因为股市上存在着不同的客户,而每个客户又同时进行买卖两种行为,所以这个上的供求关系中常常有着很大的虚假因素。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股民进行区分: 散户:资金少,小量买卖股票的普通投资者。
大户:手中有较大量资金,对股市大量投资,大批买卖股票的投资者。
机构:从事股票交易的法人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类。
庄家:指有强大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某种股票而影响其价格的大户。
主力:指有极强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股票而影响整个股市的股价的特大户。
但实际上主力往往是若干庄家的联合行动,由其合力造成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股市上的各种力量理解为两方,一方是企图操纵股市波动的庄家或主力,常常由某些机构组成;另一方则是跟风的普通股民。
庄家或者主力买卖股票时的方法和我们普通股民完全不同,因为同是搏取差价,而他们手持的是成千万、上亿的资金,如果他们买入某种股票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