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原股票发行方案的处理
新股IPO网上发行制度有哪些修改?
展开全部 2016年1月5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本次IPO网上发行制度修改为以下几点:1、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确定中签数量后再缴款;2、投资者应自主表达申购意向,不得全权委托证券公司申购;3、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纳认购资金情形的,将被列入限制申购名单,自其最近一次放弃认购次日起的180日(含次日)内不得参与网上新股申购;4、因投资者资金不足而放弃认购的股份,由主承销商包销或根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事先确定的其他方式处理;5、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份转让计划的,应当直接定价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
...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对于扩大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支持更多的企业发行上市,支持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但作为证券市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改革,注册制涉及到企业、中介机构、投资者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是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的放开,对股票指数有直接影响,关系到中小投资者利益。
今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审议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草案时,一些委员建议,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在法治轨道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才是长远之策。
继续推进证券法全面修改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明确要求,也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实施的重要任务。
基于此,证券法修改列入本届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修改的核心内容就是注册制。
“这次的授权决定可以解决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证券法关于股票公开发行核准制有关规定的法律障碍问题,但授权后国务院实施方案中不可能设定高于证券法等法律规定的罚则。
”李盛霖委员说,完善信息披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确保注册制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需要继续修改证券法才能够保证。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作出授权决定的同时,继续推进证券法的全面修改工作。
尹中卿委员建议将授权决定实施过程变为证券法修订的推进过程。
股票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推行注册制改革不仅仅是发行制度改革,还要涉及到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监管制度,不可能孤军深入。
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要用比较快一点的节奏推出注册制度,尽快把成熟经验和可行做法上升为法律。
“注册制单独拿出来先做试验探索的话,不要影响整个证券法修订过程。
”彭森委员建议,证券法修订工作应坚持原来的方向和节奏,特别是在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重大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应尽快作一些补充和调整,要坚定不移地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推进证券法修改工作。
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注册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简化股票公开发行条件,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支持中小企业发行上市。
在前端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杜黎明委员举例说,现行证券法对欺诈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仅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证券法修订草案已将罚款金额提高到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建议在证券法尚未完成修改的情况下,应增加加大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处罚力度的内容。
同时,证监会应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欺诈上市的公司实施强制退市。
王万宾委员认为,上市公司注册制应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完备的法律能够管住上市公司和为它上市做中介的公司行为;二是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现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得很快,但从总体上说,法律法规还不够严密。
建议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要有完备的注册制规范和明晰的法律责任。
”王万宾说。
苏泽林委员认为,用市场调节上市股票,可以减少审批过程中的寻租,遏制腐败,改革方向是对的。
建议国务院要加强改革的谋划和监督,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条件要向社会公开,防止注册制改革以后把股市变成了“超市”,良莠不齐的企业都去圈钱,要让股市健康发展。
优化新板块中投资者结构 范徐丽泰委员说,注册制本身是更加市场化的制度,让投资者自己来判断发行股票的价值质素,承担投资风险。
投资就会有风险,投资者应该对市场有一定认识才去投资。
“有了一个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们能够明白这一制度,理解自己的责任。
如何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范徐丽泰说。
“与欧美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以散户为主,美国市场95%以上是机构投资者,而我国刚好相反,95%以上是个人投资者,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与欧美发达市场有较大区别。
”杜黎明分析,投资者定价能力较弱、市场投机的炒作气氛较浓,二级市场定价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明显偏高。
二级市场价格高企,导致发行上市本身利益巨大,正常的企业融资行为被扭曲。
因此,证监会和证交所在设置市场板块和上市条件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发行上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在新的市场板块中优化投资者结构。
几种方式换股的会计处理
展开全部 一、换股的一般概念、具体方式和主体资格认定(一)“股权”、“股份”及“换股”“换股”,即股权交换,是指一个企业以企业自己发行的股份或其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交换另一个企业股权的交易行为。
“股”,包括股权和股份。
股权,对投资人而言,是一种财产,其表现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包括上市股票和非上市股票,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股票和出资证明书又统称权益性证券;股份,对被投资单位而言,是一种义务,是其应记录在“股本”或“实收资本”的金额,发行股票、签发出资证明书和记录股份,又统称为发行权益性证券。
(二)换股的具体方式1.一般换股。
是指不因之构成企业合并的股权交换。
一般换股按换出股权的性质不同,还可分为:(1)股份换股,即一个企业以自身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换取另一企业的股权,而换入股权可能是对方自己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也可能是对方持有的第三方企业的股权;(2)股权换股,即一个企业以其持有的第三方企业的股权,换取另一企业的股权,而换入股权可能是对方自己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也可能是对方持有的第三方企业的股权。
2.企业合并换股。
所谓企业合并换股,是指企业通过换股即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持有的其他企业股权为对价,取得另一方的控制权或实现对另一方的吸收合并。
按照换股时情况不同,企业合并换股还分为:(1)按换股合并时换股双方的关系为标志,合并换股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换股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换股;(2)按换股合并后新的控股关系为标志,合并控股可分为正常购买换股和反向购买换股;(3)按换股后是否导致合并中一方存续、另一方解散为标志,合并换股可分为控股合并换股和吸收合并换股。
吸收合并换股,是指合并中解散的企业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解散企业的股权,通过换股,转为合并后存续的企业的股权。
3.工商、税务机关对换股业务不同称谓和具体要求。
(1)在工商登记方面,《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换股业务称为股权出资,但仅限于企业以其持有境内其他企业的股权向对方投资、换取对方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行为,其他情况下的换股,似乎不属于《管理办法》的规范范围;(2)在所得税税务处理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财税[2009]59号)中,将换股业务分别包含在股权收购和企业合并中,股权收购指的是企业控股合并,不包含上述一般换股、吸收合并和不涉及控制权一般购股;企业合并则专指企业的吸收合并。
企业作为合并对价的换出股权,在财税[2009]59号文件中称为股份支付,但换出股权则限于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不包含企业所持其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股权。
(三)换股的条件和主体资格的认定1.换股条件。
《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用于出资的股权,是其持有的境内其他企业的股权,因此企业以自己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对外出资,现行制度尚不能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认可。
但企业不可用自己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对外出资,既不存在禁止性规定,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具体方法就是准备与换股价值等额的现金,如先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投资,再由乙公司向甲公司投资。
2.主体资格认定。
为叙述方便,本文参照《管理办法》的规范,将换股涉及的各方作如下定位:(1)凡以股权换股权不涉及自己股份的企业,应认定为投资企业;(2)凡以自己发行权益性证券为对价,取得对方原持有的股权的企业,应认定为被投资单位;(3)投资企业用于换股的股权发行单位,则为股权公司;(4)如果换股双方支付的对价中都不涉及自己发行的股份,则均按投资企业进行处理。
二、一般换股的账务处理(一)投资企业的账务处理一般换股,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按换入股权的约定价格或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权益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等科目,按换出股权的账面价值,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科目,贷(或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被投资单位的账务处理按换入股权协议作价或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等科目,按定向发行用于换股的股票面值总额或约定计入实收资本的金额,贷记“股本”或“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科目;如果为借方差额,则依次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本文中,“依次借记……”的含义是:(1)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盈余公积”几个科目中,前一个科目未冲减完,不冲减后—个...
股票发行有哪些方式?如何核算
展开全部 (一)现金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采取两种设立方式,即发起式和筹集式。
在这两种设立方式下,其会计处理是不同的。
(1)发起式设立公司股票发行的核算。
以发行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发行的股份后,应立即缴纳全部股款。
企业收到发起人的认股款时,按所发行股票的面值作为股本。
即应按股票的面值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股本"账户。
同时,由于发起式设立情况下股东是固定的,无需聘请证券商向社会发行,因此其筹资费用较低,一般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募集式设立股票发行的核算。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采用募集式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其余股份应向社会公开募集。
股票的发行可以按面值发行,也可以按高于面值的价格发行。
在面值发行的情况下,企业应在实际收到发起人和认股人的认股款时,按发行股票的面值作为股本;在溢价发行(股票按高于面值的价格发行)的情况下,股票发行收入超过所发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股本溢价。
即在股票按面值发行的情况下,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股款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股票的面值贷记"股本"账户;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应按实际所收到的股款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股票的面值贷记"股本"账户,其差额作为股本溢价记入"资本公积"账户。
向社会发行股票,需要由发起人聘请证券商发行股票,发行费用一般较高。
所谓发行费用是指与股票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一般包括股票承销费用、注册会计师费用(包括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等)、评估费用、律师费用、公关及广告费用、印刷费用等。
因此,在面值发行时,发行费用一般应作为股票发行当期的费用;如果发行费用数额较大,也可以记入"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在溢价发行时,发行费用从本次股票发行的溢价收人中扣除。
股票按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折价发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投资者,但食业一旦无力偿付债务,股东需按股票面值对债权人承担责任,因此,折价发行在许多国家(包括在我国)都是不允许的。
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收到股款时,应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股票面值与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贷记"股本"账户,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
(二)非现金发行股票的非现金发行一般是针对发起人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发起人可以用货币资金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为股份,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
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实物或无形资产作价出资的,应于办理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后,按出资财产折合的股票的面值作为股本,出资财产作价高于折合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作为股本溢价。
(1)固定资产出资。
股份有限公司接受发起人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抵缴股款时,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作价折合的股票的面值,贷记"股本"账户,差额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2)无形资产出资。
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企业应在依法办理了财产转移手续后,按发起人所投的无形资产折合的股票面值作为股本,财产作价高于折合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作为股本溢价。
即企业确认价值借记"无形资产"账户,按无形资产折合的股票面值贷记"股本"账户,确认价值高于股票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后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
股票发行制度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展开全部 从各国证券市场的实践来看,股票发行监管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
上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属于审批制,通道制和保荐制则属于核准制。
1、审批制: 从“额度管理”到“指标管理” 审批制的行政干预程度最高,适用于刚起步的资本市场,由于在监管机构审核前已经经过了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选拔”,因此审批制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只需作一般性的信息披露,其发行定价也体现了很强的行政干预特征。
在资本市场建立之初,股票发行是一项试点性工作,哪些公司可以发行股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和整体计划,也需要由政府对企业加以初步遴选。
一是可以对企业有个基本把握,二是为了循序渐进培育市场,平衡复杂的社会关系。
再者,当时的市场参与各方还很不成熟,缺乏对资本市场规则、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的深刻认识,因此,实行额度管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为了扩大上市公司的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1996年新股发行改为“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指标管理办法。
同时,为了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股票,改革后的监管政策明确要求,股票发行要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1000家特别是其中的300家重点企业,以及100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56家试点企业集团,并鼓励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
2、核准制: 从“指标管理”到“通道制”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审批制的弊端显得愈来愈明显。
第一,在审批制下,企业选择行政化,资源按行政原则配置。
上市企业往往是利益平衡的产物,担负着为地方或部门内其他企业脱贫解困的任务,这使他们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无法实现股东的愿望。
第二,企业规模小,二级市场容易被操纵。
第三,证券中介机构职能错位、责任不清,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
第四,一些非经济部门也获得额度,存在买卖额度的现象。
第五,行政化的审批在制度上存在较大的寻租行为。
由于审批制明显阻碍了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因此,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对发行监管制度作了改革,其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证券管理机构依照法定条件负责核准股票发行申请。
”2000年3月6日,《股票发行核准程序》颁布实施,标志着核准制的正式施行。
核准制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对按市场原则推选出的公司的发行资格进行审核,并做出核准与否决定的制度。
核准制取消了由行政方法分配指标的做法,改为由主承销商推荐、发行审核委员会表决、证监会核准的办法。
核准制最初的实现形式是通道制。
核准制取代审批制,反映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规律,表明一家企业能否上市,已经不再取决于这家公司能否从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计划和指标,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自身的质量。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转变,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证券监管思路的变化,表明中国的证券市场监管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束缚。
因此,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绝不仅仅是从计划分配制向委员会举手的形式上的突破。
” 3、核准制的优化: “保荐制”代替“通道制” 通道制下股票发行“名额有限”的特点未变,但通道制改变了过去行政机制遴选和推荐发行人的做法,使得主承销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股票发行风险,并且获得了遴选和推荐股票发行的权力。
通道制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第一,通道制本身并不能真正解决有限的上市资源与庞大的上市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根本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第二,通道制带有平均主义的色彩。
只要具有主承销资格,实力再强,手中项目再多,也只有8个通道,规模再小,也不少于2个通道。
这种状况下,大小券商的投行业务有分散化的倾向,这导致投行业务中的优胜劣汰机制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作用,不利于业务的有效整合和向深度、广度发展。
第三,通道制对主承销商的风险约束仍然较弱,不能有效地敦促主承销商勤勉尽责。
因此,通道制只能是中国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初期的过渡性措施和阶段性产物,它依然带有计划干预的影子。
核准制下的实质性审核主要是考察发行人目前的经营状况,但据此并不能保证其未来的经营业绩,也不能保证其募集资金不改变投向,更不能在改变投向的情况下保证其收益率。
中国有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当年,或者上市后一年内出现亏损或业绩大幅下滑(即媒体所称的“变脸”)、募集资金变更等现象,有些上市公司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存在比较多的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为了在现有框架内最大程度地发挥核准制的作用,系统提高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增强中介机构对于发行人的筛选把关和外部督导责任,促使中介机构能够把质量好、规范运作的公司推荐给证券市场,中国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引入保荐代表人制度,变“关口式监管”为“管道式监管”。
保荐人制度的引入将试图通过连带责任机制把发行人质量和保荐人的利益直接挂钩,使其收益和承担的风险相对应。
保荐人对于行业和公司价值判断的专业水平及工作作风,将对其保荐绩效和业务收益形成直接影响,并最...
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的区别是什么????
展开全部 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 仔细读完你就是专家了股票发行是指符合条件的发行人以筹资或实施股利分配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者或原股东发行股份或无偿提供股份的行为。
股票在上市发行前,上市公司与股票的代理发行证券商签定代理发行合同,确定股票发行的方式,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股票代理发行的方式按发行承担的风险不同,一般分为包销发行方式和代理发行方式两种。
包销发行方式 是由代理股票发行的证券商一次性将上市公司所新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购下来,并垫支相当股票发行价格的全部资本。
代销发行方式 是由上市公司自己发行,中间只委托证券公司代 股票发行为推销,证券公司代销证券只向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
发行时机 另外,为了股票一上市就给公众一个大有潜力、蒸蒸日上的深刻印象,上市公司在选择股票上市的时机时,经常会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在筹备的当时及可预计的未来一段时间内, 股市行情看好。
(2)要在为未来一年的业务做好充分铺垫,使公众普遍能预计到企业来年比今年会更好的情况下上市;不要在公司达到顶峰,又看不出未来会有大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下上市,或给公众一个成长公司的印象。
(3)要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派息、分红制度,职工内部分配制度已 股票发行确定,未来发展大政方针已明确以后上市,这样会给交易所及公众一个稳定的感觉,否则,上市后的变动不仅会影响股市,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暂停上市。
投资者在考察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时,看一看并分析一下它的发行方式以及上市时间的成熟与否,有时也能让我们看出一些比读它的上市公告书所能了解的更深一层的信息。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件》对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增资发行股票及定向募集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分别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发行条件 (一)公司的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公司发行的普通股只限一种,同股同权; (三)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 (四)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公司职工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证监会按照规定可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的 部分的比例,但是,最低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五; (六)发行人在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 (七)证券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节选股票的发行部分) 第二章 股票的发行 第七条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具有股票发行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
前款所称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已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经批准拟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其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其发行普通股限于一种,同股同权; (三)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 (四)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中,发起人认购的部分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但是国 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向社会公众发行部分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公司 职工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拟发行社会公众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公司拟发行的股本 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酌情降低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的比例,但 是最低不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 (六)发起人在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 (七)证券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司发行股票,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八条所 列条件外还,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无形资产在净资 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百分之二十,但是证券委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近三年连续盈利。
国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国家拥有的股份在公司拟发行的股本 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规定。
第十条 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申请公开发行股票,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八条和第九条所列条 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前一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得资金的使用与其招股说明书所述的用途相符,并且资金 使用效益良好; (二)距前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时间不少于十二个月; (三)从前一次公开发行股票到本次申请期间没有重大违法行为; (四)证券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定向募集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除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八条和第九条所列条件 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定向募集所得资金的使用与其招股说明书所述的用途相符,并且资金使用效益良 好; (二)距最近一次定向募集股份的时间不少于十二个月; (三)从...
股票发行的方式有哪些
展开全部 股票的发行有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两种。
一、公开发行也称公募是指股票发行人向社会公开出售股票的方式; 二、非公开发行也秫私募或内部发行,是指股票发行人向公司内部职工或特定投资者出售股票的方式。
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都可以采用直接发行或间接发行的方式。
1、直接发行也称自蕾发行,是指股票发行人自己办理股票发行手续。
这种方式下,一般是发行人在投资银行或证券机构的协助下,通过私下接诗的方法直接将股票出售给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
一旦到期.募集不到原定的股份,拉行人将不足部分自行认购。
2、间接发行也称委托代理发行.是指股票发行人不直接办理股票发行手续,而是委托证券经营机构代理盅行,招募投资者。
间接发行,根据受托责任不同分为代销发行和包销发行。
(1)代销发行,是指发行人委托有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代办销售股票的方式。
在此方式下,代销机构只是同意按照发行人委托的价格尽可能地销售股票,只收取手续费和其他有关费甩,发行风险由发行人承担,到期销售不完的股票退给发行人。
(2)包销发行,是指发行人与代理发行机构签订合同,委托其发行股票.并且规定在承销期内如果不能足额发行,尚未销售的股票由受托方收贿,然后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接市价出售。
包销发行下。
股票发行的风险性实际上转移给了包锖发行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