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的结构?
股票的结构是什么?
谁都知道,河水怎么流,不是河水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河床的结构来决定河水怎么流的,每支股票都有其根本结构,而根本结构是股票在某一阶段的涨跌模式,是其最根本的形态,它决定着一支股票的涨跌幅大小,而这个形态一定会根据它的内在规律而最终完成。
问题的核心是:虽然每支股票都有根本结构,但并非每支股票的根本结构都能展示出来,只有动力强的个股才能充分展示出它的根本结构。
因此,市场的主流股往往是根本结构展示的最完美的个股。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介绍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怎样
中国股市现状如何?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投资高涨的投资热情,然而,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普遍,投资者为了博得差价,获取收益,转手率较高,从而出现了投机过剩的行为,这是最明显的中国股市现状之一。
2、股权分置改革,影响股票的定价机制。
定价机制是股票市场的核心机制,市场主要依靠价格的作用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由于股票市场设置了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市场机制运行极度的扭曲,价格机制无法在股票市场发挥作用,造成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导致上市公司流通股规模小,投机性强,股价波动大,定价机制扭曲。
3、更高收益承受更高的风险。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中国股市现状,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能清楚的认识自身投资动机和资金实力,缺乏股票的投资知识和阅历,于是冒然进入股票市场,由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股票市场的波动和冲击,从而退出了市场,收益并不客观,可能出现收益的负增长。
股秀才-股市行情分析,股票知识,炒股技巧分享,专注社交投资理财!4、股票市场的结构存在缺陷,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有:由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因此,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不相协调,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市的发展。
政府对股市的干涉也影响到整个股市的发展,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
股票市场的介绍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
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
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
股票市场是投机者和投资者双双活跃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金融活动的寒暑表,股票市场的不良现象例如无货沽空等等,可以导致股灾等各种危害的产生。
股票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都是变化的。
中国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交易市场。
中国股市是由什么构成的
1.中国股票市场也称为中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2.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
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
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中国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交易市场。
3.股票流通市场包含了股票流通的一切活动。
股票流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股票发行者创造了有利的筹资环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计划和市场变动情况,随时买卖股票。
由于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它们可以放心地参加股票发行市场的认购活动,有利于公司筹措长期资金、股票流通的顺畅也为股票发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股票流通市场的活动,可以使长期投资短期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随时转换,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股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是反映经济动向的晴雨表,它能灵敏地反映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供求,行业前景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是进行预测和分析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来说,股权的转移和股票行市的涨落是其经营状况的指示器,还能为企业及时提供大量信息,有助于它们的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可见,股票流通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2、股票交易方式转让股票进行买卖的方法和形式称为交易方式,它是股票流通交易的基本环节。
现代股票流通市场的买卖交易方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
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
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
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
在这种双方竞争中,买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卖方,卖方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买方,使交易比较公平,产生的价格也比较合理。
竞价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中买卖股票的主要方式。
(2)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
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
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3)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按交割期限不同,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以后,马上办理交割清算手续,当场钱货两清,期货交易则是股票成交后按合同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过若干时期再进行交割清算的交易方式。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是进入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不够正确,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有人把股票市场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优质企业、最有潜力的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选择上市公司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化装上市,去欺骗投资者。
以解困、扶贫为上市目的。
这种思路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先天不足的问题。
发展股票市场固然应当考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当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市场化制度建设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结果重新回归政策市,最终还是不利于更多的实体经济的。
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严格遵照法律规定,保证公开公正,保护公平交易,促进资金融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保护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因为最终只有投资者信得过,对市场又信心,认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资者才会去买股票。
第二是信息公开不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当前,加强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及其贯彻实施,对于增强信心、提振股市至关重要。
《证券法》规定的“三公”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条文上。
信息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是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市场存在的“三不公”(公开、公平、公正)问题严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象。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股市、黑庄操作、买卖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庄家冒用他人身份证和帐号坐庄炒股都禁不了。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严肃、信息披露不主动等问题,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三是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的自律机制,五是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股市监督队伍。
第三是证监会现在的定位,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还要正确定位监管机构的职责。
证监会现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场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证监会本身。
证监会本来的功能是监督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对外部投资者提供保护。
证监会的唯一、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不受企业经理的欺骗。
但是我们国家的证监会的职能是审核公司上市,帮助国有企业解困。
发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实名审核制,审核制实质仍然是审批制,要明确监管单位不是审批单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机构。
准确定位以后,还需要严格执法,完善监管,公正监管,以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是投资的质量,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的质量高低,是看投资人是不是真正承担风险。
如果投资者用自己的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也享有权利的话,风险与权利一致,就是高质量的投资。
相反,如果完全用别人的钱投资,亏了是人家的,赢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质量的投资。
在我们国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着低质量的投资者。
低质量的投资者只负盈不负亏,必然对股市形成一种高估的压力。
为此,必须改革发行制度。
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健全,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国有企业上市之后实际上控制权仍在国家手里,形式上有一个董事会,但实际上董事会、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
董事会很难起很大作用,因为是国家持大股。
2009年5月《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以后,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后,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望情况有所变化。
第五是对中小股东保护乏力。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得越好,股票市场越健全,人们就越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股票股市就越活跃。
目前,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差。
在保护弱小的外部投资者方面,一是对企业关联交易作出限制。
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对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作出限制,办法是关联交易原则上由企业的中小股东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
二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济方面,建议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引入集团诉讼制度。
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荐人在企业不景气时的高额薪酬。
四是投资基金的收益应当与其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不是现在的旱涝保收。
第六是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信用是股市的支柱。
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短,对信用的认识肤浅,因此在信用体制的建设上步履缓慢。
建立股市信用的关键在于信息流通畅快,信息披露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
但是...
中国股票发展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符合“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由于有效市场假说奠定了研究资本市场中证券价格形成机制与预期收益变动的基础,所以该理论也就成为了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它成为了金融工程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尽管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像欧美等成熟的证券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标准,所以该假说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有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的理解我建议你参阅: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作者首先简要地叙述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特别指出该假说的种种假设性条件,然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统计结构进行检验,之后提出有效市场假说描述市场的不足,最后引入分形市场假说,说明分形市场假说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自然的推广,也是一个更加接近真实市场的一个推广。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及其影响
一般在股票市场的散户都是投机者(基本国情) 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股票是有价证券的一种 说得浅显点就是你凭这股票(以前是书面证明形式,科学发展了电子形式)可以取得股息收入.最典型的就是东印度公司.要明白投资,就要明白投机.很简单假设A企业理论股票价格是8块(分析财务报表等一系列手段得出),而市场价格是10块,年底分红是2块,那你就该把他卖点赚到2块,不需要等到年底分红,你就可以拿这你的本和利息再投资.这就是钱时间价值.假设B企业他每年都会盈利而且固定分红派息,今年他发明了新东西或者接到了天量大定单,那么他未来盈利会大增长,那么作为公司的拥有者股东就有权享受多出来的利润.假设他股票价格是8块.年底分红是4块,那么你做为投资者就可以考虑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到年底. 说白了投资就是做了一大堆研究,包括财务等 分析出这股票会涨转而持有,而投机只是赚取股价波动的钱.甚至不需要做分析.众人抬就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