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业股票
赵薇 5亿买的什么股票
代码为1060。
买的是原始股。
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原始股”一向是赢利和发财的代名词。
在中国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级市场上以发行价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企业股票,投资者若购得数百股,日后上市,涨至数十元,可发一笔小财,若购得数千股,可发一笔大财,若是资金实力雄厚,购得数万股,数十万股,日后上市,利润便是数以百万计了。
这便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桶金。
赵薇股票愧四十亿是咋回事
真是一群听风就是雨的脑残,你家没炒股的吗?不知道股票卖了才算实际盈亏吗?赵薇去年年底根她老公以1.6港币一股,花30亿港币在香港购买的阿里影业,在3.9元套现10亿,以现在的股价,赵薇跟她老公拥有的阿里影业市值还有40多亿呢,你说这是亏了?市值近80亿的时候人家不打算卖,现在市值40多亿人家也不打算卖,这就叫亏?还有5月份赵薇跟老公以2元一股买入3.6亿股瑞东集团的股份,最高到25,现在股价15元左右,市值还有50多亿,跟最高比是少了30多亿,可你要知道人家是2元成本。
记者博眼球吸引脑残,就有那么多顺杆跑的。
人家30多亿的成本,不算之前套现的10亿,如今持有2只港股的市值近90亿,你自己算这是赔还是赚
刘青云帮了吴彦祖什么 窃听风云2 由其那个自买自卖500W股,刘青云...
1、在《窃听风云2》中,刘青云帮吴彦祖自买自卖500万股是帮他抬高他爸爸留下来的749股票。
刘青云之所以要帮他是因为他以为吴彦祖手上有他虚抬股票的证据,他爱他的老婆不愿意坐牢。
2、《窃听风云2》是博纳影业、银都机构联合出品的香港警匪电影,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兼编剧,尔冬升监制,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因一场车祸而引发的窃听事件,最终警察查出了一个名为“地主会”的神秘组织。
2011年8月18日在内地、香港同步上映。
《窃听风云2》是博纳影业、银都机构联合出品的香港警匪电影,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兼编剧,尔冬升监制,古天乐、刘青云、吴彦祖领衔主演。
这是张国荣的哪部电影
《流星语》的影片背景是众所周知的亚洲金融危机,张国荣饰演的“阿荣”原来是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在危机中由于判断失误而导致事业一败涂地,女友也离他而去。
在彻底的疲倦中阿荣回到了自己的游艇,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弃婴,原来婴儿的母亲已经丧失生活的勇气,希望孩子能够被有钱人所收养。
阿荣开始并不想收养孩子,因为他已经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此他把孩子放到了码头上。
但当半夜被雨声惊醒时,他惊觉地奔了出去,把雨中哭泣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也就是在这一刻,两个生命从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流露着市井温情、体现着清淡散漫的平民生活的一段影片也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
阿荣是一个失败的男人,但是他却成为一名称职的未婚爸爸。
他开始带着弃婴“明仔”混迹于市井之间,一方面打零工维持生活,另一方面与明仔享受着父子之间的浓浓情意,直到最终明仔的亲生母亲出现。
影片整体表达的是一种男人的父爱,一种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少有的温情,在终于剥去了金钱与世俗的面具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人与人之间还有另外一种真正的爱。
由此,那种在不经意之间、在阿荣哼着儿歌让明仔入睡、在二人一起嬉戏中所表现出的淡淡温情,使观众不由得为之心悸,也看到了市民生活的可爱一面。
最后,明仔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而龙sir也最终没有能够向明姐表白,因为明姐因为急病而离开了人世。
到这里,我已经分不清楚这究竟是一出人生喜剧还是悲剧,我所能够感受的只是一群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看完了这部影片,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象是品尝了一颗青涩的橄榄,带着丝丝的甜意。
我必须承认,这是近年来我看到的较好的文艺片,尤其是与有些台湾电影的无聊煽情与大陆情影片的近乎白描的情感表现手法相比较。
对于导演张之亮来说,这部作品诞生于1995年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香港市道低迷、影业严重滑坡的社会背景,也是他参与挽救香港电影的一项尝试。
影片体现出了张之亮在《笼民》,《飞越黄昏》中一贯的文艺片风格,也总使我想起几十年前《马路天使》那样的艺术表现技巧。
狄龙、吴家丽凭借出色的表演,双双获得2001年度香港金像奖最佳男、女配角奖,而张国荣也并因此获日本亚洲电影影迷会“最佳男演员”奖,为其巨星生涯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应当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还是张国荣居然能够把一个未婚父亲演绎得这么逼真、感人,正如有人评论说:《流星语》向我们解释了一个不可能是父亲形象的男星被导演脱胎换骨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该影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国荣的艺术转型。
张国荣,这样一个名字已经和我们这代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无论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他。
从音乐角度来看,我是比较喜欢他的,陈百强与他两人的歌一直是我年少时的最爱。
如果仅有1978-1989,张国荣还只是《音像世界》所称“八十年代香港乐坛三巨子”之一,如同七十年代的许冠杰。
而在九十年代,张国荣有了更多值得追捧的成就,其中“追”和“今生今世”算是情歌的典范;“红颜白发”和“夜半歌声”也是极令人感动的。
在早期的《英雄本色》中,他给我的感觉只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有些自私而暴躁;而在《阿飞正传》里,我觉得开始有些读懂他了;直到《东邪西毒》与《白发魔女》,我想自己终于找到一个喜欢的影星,不仅仅是在影片中不断接触到我所喜欢的古龙和倪匡的语言风格,而且因为我看到了一种特有的人物表现风格与艺术感染力。
然而,我想对于所有喜欢和曾经喜欢张国荣的人来说,《霸王别姬》,《家有喜事》,《春光乍泄》给我们带来了极其不舒服的体验,我甚至希望他从未演过这类片子,在我的意识里,掺杂着对于他同志爱好的各种花边新闻,张国荣已经成为了王家卫镜头中的“堕落天使”,也因此产生了对他难以抑制的厌恶感。
看了《流星语》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对于张国荣、以及张国荣所饰演的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
也许我们不应当对于他本人苛求些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似乎应当把演员自身与演员饰演的角色区别开来。
因此,也许由于张国荣的性格因素,会使他不可能在今后演绎更多“很男人”的角色,也许他会有更多令人难受的新闻出来,但是,从《流星语》中这个父亲的角色来说,我觉得他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艺术转型,即使只有这样唯一一次转型,我也觉得是值得每一个张国荣的影迷所终身难忘的。
让我们一起在《流星语》中,体会小人物的温情与张国荣的影视世界吧。
怎么有那么多的逸夫楼阿
逸夫楼取名源于一个叫邵逸夫的人,香港的一个慈善家。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据悉,“邵逸夫奖”现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
第一届颁奖将于2004年举行。
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
且该成果对入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
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
邵氏世代以商为业。
其父邵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
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玉轩育有5男3女。
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
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
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
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
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
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
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
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
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
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州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打造“东方好莱坞”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
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
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
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
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
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
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
其中《江山美人》、《貂禅》、《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
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大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
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
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1980年,...
我是中国人,可以去马来西亚银行和大众银行开银行户口吗? 然后怎么...
邵逸夫香港“娱乐业大王”一、影坛杰出老兵数十年来,在东南亚一带的影展,电影奖颁奖大会以及一切与电影有关的场合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位个子瘦小但精力充沛的老人。
他就是影坛杰出制片人邵逸夫。
不管是东南亚影展、亚洲影展、亚太影展以及金马奖的颁奖大会,人们几乎每一次都能见到这位“电影王国”的大老板。
早年,他都是亲自以代表团团长身份参加,这些年来,因为年岁已高,不再担任代表团团长,但仍以香港地区贵宾身份与会,大会主办人士能见到这位影坛元老与会,无不感到愉快。
邵逸夫从事电影业数十年,制作影片1000多部,在海峡两岸资深影人中,他算是硕果仅存的制片元老之一。
可以说,在中国电影史上,邵逸夫及其一家是拓荒英雄。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演变都有邵逸夫及其一家献出的心血。
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过中国电影的成长,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二、邵氏兄弟与天一公司邵逸夫祖辈原是浙江宁波的富商,从父辈开始向上海发展。
20年代初,邵逸夫的父亲在上海经营漂染业,膝下4男2女,都已长大成人。
这4兄弟排名是仁杰、仁棣、仁枚、仁愣。
4兄弟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都投进了娱乐圈,并将本名弃而不用,全都改成别号,分别叫做,醉翁、(屯阝)人、山客、逸夫。
4兄弟中的大哥邵醉翁,20年代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开始大展拳脚。
中国电影在1921年以前,都是拍纪录性的短片,制作化验室曾有多家,但没有人敢尝试拍剧情长片(1个半小时),直到1922年,影坛才出现剧情片,开始拍摄剧情片的公司有“明星公司”、“联华公司”,“天一”是第3家公司。
20年代初,这3家成了上海拍剧情片的“三大”。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的家族班,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屯阝)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善搞发行,老四邵逸夫,擅长摄影。
“天一”创业初期,都是由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为了省钱,很多电影都是则大嫂陈玉梅领衔主演。
这样一个家族班搞电影,不必求助于外人成本少。
容易支持下去。
“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卖座率极高,两千大洋的成本不仅很快收回,而且像一个雪球般滚起来,越滚越大,这意想不到的成功使邵氏兄弟欣喜若狂,更加雄心勃勃,坚定不移于电影事业,大量新影片接二连三地从“天一”影片公司推出,也就在这时,年仅17岁的邵逸夫,对电影开始入迷了。
“天一”的事业兴旺了,但仍无法跟当时的“明星”、“联华”等大公司对抗,面对业务上的竞争与生存需要。
身为“天一”公司营业经理的邵仁枚,深谋远虑,看准了南洋一带华人众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国产片市场,他决心将邵氏事业向南洋发展。
三、向南洋发展1925年,邵仁枚带着3部“天一”公司拍摄的影片,只身南下来到新加坡,他在马来半岛上到处看了一遍发现这半岛上一家电影院都没有,惊喜之余,他立即着手租借戏院,开始了在新加坡的电影事业。
由于邵仁枚具有生意头脑,善于经营,很快在新加坡打开局面,当年就获得利非浅,于是,邵仁枚立即通知当时远在上海的六弟邵逸夫,前来新加坡共同大展鸿图。
1926年,年仅19岁的邵逸夫离开上海,南下新加坡,从此,邵氏兄弟二人通力合作,致力电影带来,为日后驰名世界的邵氏电影王国 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段时间,邵仁枚和邵逸夫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片放映机和数十卷“天一”出口的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国外开拓市场。
他们走遍了星马的穷乡僻壤,巡回放映影片,备尝辛酸劳碌,在邵逸夫和邵仁枚的努力下,“天一”在南洋站稳了脚跟,不但获得戏院的放映权,若干年后,还购地建戏院,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成为南洋和香港的电影巨擘。
在购地建戏院上,邵逸夫有他独到的考虑。
他不但购地建戏院,而且还常购进毗连的地皮,善价而沽或供日后发展。
邵逸夫认为,戏院总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附近的土地亦将因此而涨价。
1930年,美国和欧洲出现有声电影,邵逸夫看准了默片已没前途,有声电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拍出有声电影。
邵逸夫循着有声片的发源地去了美国,经过一个月艰苦的航程才到达。
他在美国购进了大批器材设备,又经过昏天黑地的一个月才回到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他立即着手寻找合作者,合作拍有声电影。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成了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
到1937年,兄弟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州等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游乐场9家,游乐场设有舞台、剧场,每晚可娱乐观众数万人,几乎雄霸了东南亚影业市场。
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新加坡,形成犄角之势,同舟共济,造成了邵氏家族影业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四、邵氏影城1959年,邵逸夫将新加坡的业务交给了邵仁枚,来到香港开始创立他自己的电影事业,他一边在钻石山租借片场拍摄影片,一边与香港政府接洽买地事宜。
30多年的影业生涯使邵逸夫认识到,没有一个配套完整的拍摄场地——...
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
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绝密档案徐峥为什么不用黄勃和王宝强,他要告诉我们是电影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电影,换了你电影票房依旧,公司做生意也是一样,是公司成就了个人,而不是你成就了公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同舟共济,平台成就了个人以后,大部分人不知道珍视平台,反而开始找时机和平台讲条件,平台只能放弃他,机会确留给了“新人”最大的赢家是坚持和平台走下去的人,比如徐峥,港囧没上映,他已经赚1.5亿了,上映后首天票房破纪录,10.1当天10亿,黄勃拍完泰囧后曾说合约没谈好,下次要谈票房分成,结果就没有下次!人最大的智慧不是在平台上争取最好的条件,而是要保证永远在这个平台上!对于管理,管理者应该不要在任何动摇的人身上浪费时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深信离开是你的损失,感觉不对就赶紧卷铺盖走人,留下就同舟共济,共创新篇章!如今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过,需要团队的力量,在你耍个性的时候,思考一下团队是否真缺你不可。
再来看看徐峥的华丽转身,如今的《港囧》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处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
通过这场游戏,徐峥会理财了。
《港囧》首周末上映三天,票房累计6.8亿。
如果按此走势,将很快破10亿,再到15亿,甚至破20亿也不是没可能。
那这么多的钱,到底让谁赚了?这次,徐峥不再像《泰囧》时候只拿导演费,以及光线老板王长田赏赐的10%利润分成。
他以47.5%的票房净收入(扣除发行成本)成为大老板,而他自己的公司真乐道既是制作方也是第一出品方。
就在《港囧》上映前,徐峥把自己的票房占比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获利1.5亿元。
而这家公司将更名为欢喜传媒,徐峥和宁浩分别持股19%,为第二大股东。
按照21控股接近90亿港元的最新市值,徐峥个人持股价值接近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
正因为如此,《港囧》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处资本界和影视界的借力游戏。
通过这场游戏,徐峥会理财了。
泰囧:10多亿票房 徐峥赚的不多首部《泰囧》,徐峥那时候还是个新导演,多次被拒绝后,找到了光线投资,制作成本约3000万,最终票房12.5466亿。
按照光线传媒的官方公告,该片的票房收入截止2013年1月22日约12.4亿,分账收入约4.65亿,占票房额的37.5%。
成本方面光线声称3000多万仅包含投资成本,未算上广告宣传费用,假设其他费用跟投资成本相同,即总成本6000万。
这样粗略测算光线在《泰囧》上净赚4亿左右。
一部电影是怎么分账的呢?根据行业惯例,通常是电影专项基金扣5%,3.3%营业税,剩下的院线分约57%,投资方拿43%(其中要扣除中影数字的管理费)。
在《泰囧》这部电影中,光线集制片、投资、发行方于一身,最后分到37.5%,说明剩下的投资方北京真乐道(徐峥和陶虹的公司)和黄渤工作室虽然挂名,但基本没投资什么钱,当然也没分到多少。
当时黄渤也说了,就是拿点闲钱玩玩,算不上是投资。
而光线老板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会给徐峥10%的利润分成,也就是4000万左右。
加上导演费,他的总收入可能超过4000万。
另外,两位主演黄渤、王宝强会收到红包,具体多少不知。
港囧:变身资本大佬,徐峥会玩了《泰囧》大获成功,于是有了《港囧》。
这一次,影片的第一投资方、制片方变成了徐峥和陶虹的真乐道公司。
光线是第二大投资方兼发行方。
资本游戏来了。
今年5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发布公告称,将向9名认购方发行约17亿股,认购价总额约6.8亿港元。
其中,导演宁浩和导演(演员)徐峥将分别以1.75亿港元认购21控股扩大股本后的各19%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同时出任非执行董事。
21控股背后,是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其合计持有21控股2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董平之前为多部知名电影的投资人、制作人和联合制作人,包括《卧虎藏龙》、《亲爱的》和《心花路放》等。
此次发行完成后,21控股主业将转向娱乐及媒体相关领域,并更名为“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1控股表示,此次认购完成后公司将得到6.77亿港元资金,其中5.2亿港元将用于制作6部电影,当中3部由宁浩或徐峥完成,另有1.5亿港元用于3-4部电视剧的制作。
可是,《港囧》早在去年底就开拍了,21控股已无缘投资,如何才能让这部电影为这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产生作用?对资本玩家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
9月18日,21控股发布公告,将更名为欢喜传媒,宁浩和徐峥任非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