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独立走势
中国股市的股票为什么走势都一样?很少有自己独立走势的股票?
除权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进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进行除权。
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股东,股价就要除息。
除权产生系因为投资人在除权之前与当天购买者,两者买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内含的权益不同,显然相当不公平。
因此,必须在除权当天向下调整股价,成为除权参考价。
我们可以看到,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在除权当日确实出现了与大盘独立的下跌走势。
进一步观察其全天的市场交易价格,我们还可发现,从与两个交易所的除权价相比来看,除了深康 除权佳和东大阿派两个交易所未作除权处理,在 10家进行除权处理的公司中除了上海医药情况比较特殊,高于除权价外,其余9 家均较交易所除权价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即出现比正常除权缺口更大的下跌缺口。
从与老股东持股成本相比来看,情况基本也是这样(详见附表一)。
而且,在此后的一段交易时间里,绝大部分股票股价也是一蹶不振,处于低位徘徊。
而从未进行除权处理的深康佳和东大阿派来看,深康佳在新股上市当日、东大阿派在复牌当日也均出现下跌走势,出现“跳空”下降缺口。
这说明无论是按照交易所的除权方法,还是采用市场上计算老股东持股成本的方法来除权,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公司股价下跌、老股东持有股票价值“缩水”这一情况。
由以上结果,可初步判断,上市公司增发新股除权后股价下迭,与其股价除权方法并无必然联系,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事实上,交易所提供的除权价只不过是个参考价格,并不能对投资者实际买卖价格进行强行控制。
对投资者来说,交易所的除权价可能最多是起了个心理导向的作用。
关键要问为什么有人愿意在这样的价位上抛售股票。
如果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平均成本比较高,纵使交易所的除权价比较低,但只要大家都不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市场价格是不会低于交易所除权价的,也就不会有老股东持有股票价值“缩水”情况的发生。
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容易发现,除了深康佳和真空电子外,几乎所有实施增发新股的公 除权司股票在增发方案公布前,极少数是在实施前,股价已提前启动上涨。
特别是,那些最先实施增发新股方案的那批公司,其累积涨幅十分惊人,远远超过了同期大盘的涨幅。
详见附表三。
加之,中国投资者素有“见利好出货”的操作定式,其结果必然会使除权后的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
深康佳之所以除权前不涨反跌,主要是其方案比较复杂、模糊,迟迟不明确,以及不对老股东配售造成的。
真空电子下跌,则是前期公司股价在高位已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最后终因增发价格偏高、与市场预期差距较大,以及方案实施时间过于紧张、投资者缺少配售资金等引起。
增发方案是造成除权后股价大幅下跌的另一重要实质性因素。
从附表四可以看到,由于绝大多数公司增发方案,特别是最早一批增发公司,其增发价格折扣非常大,一般在50%至83%之间不等,而其对老股东配售的绝对数量却比较少,大大少于新股东持有的数量,最多的是新钢钒、上菱电器和中关村,比例1:1至1.5, 其他的比例均在1:0.4至0.6之间,深康佳和东大阿派则不向老股东配售, 其直接后果必然是使新股东成本大大低于老股东持股成本,也大大低于交易所除权价,从而在除权上市后形成大量的低成本筹码。
这些大量的低成本筹码,在市场主力获利了结行为带动下,必然选择抛售股票,加重抛售力量,结果可想而知,老股东必然套牢、利益受损。
另外,增发后股票流通盘大幅增加也是诱发抛售的重要因素。
从附表五中,可以看到,增发后公司流通股本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加最小的东大阿派也有21 %以上,最早一批的,大都增加1到3、4倍,有的甚至增加了5倍多。
这对于一贯在意盘子大小的我国投资者来说,肯定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进一步观察,后期几只增发数量较少,其折扣也较少的公司股票,其股价的下迭幅度相对就要小一些。
此外,增发新股的程序及处理安排,对增发股票市场表现时间先后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可从附表六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