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旗下上市公司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万达股票下月上市后在哪里买卖

万达集团已在全国开业212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规模全球第一,所建之处,往往都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万达广场内容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写字楼、公寓等,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

万达广场并没有总店。

拓展资料:万达广场分布: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物业持有及管理运营企业,也是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为452,734.76万元。

本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2009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3699.HK),2016年9月27日,万达商业自香港联交所退市。

作为率先实现全国布局的大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商,本公司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内居于绝对领先地位,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截止2017 年,已在全国开业北京CBD、上海五角场、成都金牛、昆明西山等235 座万达广场,持有物业面积3151 万平方米,年客流31.9 亿人次。

万达广场是全球商业领先品牌,集社交、娱乐、美食、零售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大型商圈,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

万达广场官网

万达商业为什么选择从港股退市 回归a股是大势所趋

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

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导致万达商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股价过低。

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这是一场失败的闪婚。

一位美女和意中人相恋多年未果后,转投第三者的怀抱。

然而结婚仅15个月之后,这位美女又声称要离婚和初恋情人再续前缘。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要从港交所退市的万达商业。

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

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导致万达商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股价过低,港交所和海外投资者也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指责:我们万达商业多漂亮的美女啊,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段有身段,怎么就不受你们待见呢?你们眼睛瞎了么? 他们的眼睛没有瞎。

只不过,内地和海外是两种市场,遵循的是两套不同的审美标准,内地投资者眼中的绝世美女,在海外投资者看来可能只是庸脂俗粉。

傲慢 万达商业私有化的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从2013年起就开始担任万达商业独立董事,今年年初才刚刚因为任期届满而离任。

就是这样一位对万达商业知根知底业内专家,也对其私有化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称之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从万达的表态和业界的分析来看,股价被严重低估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地产中的王者,万达商业目前的股价是其管理团队及实际控制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

在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私有化公告的当天,其每股股价只有38.8港元,远远低于其4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和47.6港元的每股净资产。

即使在私有化公告发布之后的第二天,万达商业大涨18.43%,报收45.95元/股,但仍在发行价之下,折合市盈率仅4.62倍,而万达集团旗下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同期市盈率高达79.52倍。

好吧,万达院线的行业毕竟不同,可比性不强,那我们就来和A股上的同行业上市公司比——A股上市的万科、绿地的市盈率可也分别高达16.7倍和33.7倍,万达哪里比不上万科、绿地? “从万达股东角度出发,无论是万达的大股东和小股东,无论是从感情和理性上恐怕都难以接受。

”刘纪鹏在撰文中这样说。

确实难以接受。

要知道万达商业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西蒙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每股收益高达6.62元。

在内地,我万达商业无论到哪个城市都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客,当初也是港交所敲锣打鼓把我迎过来的,怎么现在就看不上我了?为什么?凭什么?不说了,掀桌子,不玩了! 偏见 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因为海外对房地产认可的模式每一样都与万达商业背道而驰。

”对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海外投资者最认可的是类似喜达屋这种高度依靠运营而不依靠资产来产生价值的模式,甚至是戴德梁行、仲量行这样基本不持有任何资产,仅仅依靠管理和运营来赚钱的模式。

显然,万达商业的运营模式和上述这两种模式相去甚远。

万达商业的模式相对而言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其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以售养租’的模式在维持,即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地维持“只租不售”的物业。

根据王健林年初所作的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报告,万达商业2015年的收入为1904.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合同收入1640.8亿元,租赁收入只有144亿元,也就是说销售收入占到了八成以上,而租赁收入占比还不到一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重资产模式。

在这种总资产模式之下,万达商业的盈利在海外投资者的眼中就显得很可疑,因为万达商业的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资产的价值重估。

在内地投资者看来这不算是什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路向上,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下跌,所以开发商捏在手里的土地和房子都是金疙瘩,当然是越来越值钱。

但是,海外的投资者并不这样看。

在他们看来,资产的增值可能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顷刻间消失。

香港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SARS期间,香港的物业估值相对于1997年下跌60%,而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企业物业估值普遍下跌30%-85%不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企业一年巨亏过百亿元。

万达商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尝试实施轻资产战略,即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商业负责,但投资全部由合作者承担,资产归合作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从净租金收益中分成。

为了配合这种战略转型转型,王健林已经将2016年的地产销售收入目标进行了大幅下调,从2015年的1640.8亿元下调到1000亿元左右,可谓壮士断腕。

然而,这种决绝依然没有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可,万达商业的股价也依然萎靡。

花旗银行、美银美林、野村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在此之后相继下调万达商业的目标价位。

其中,美银美林研报称,万达商业轻资产模式的转型过程将十分颠簸。

黄立冲表示,在目前中国内地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需求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再加上万达商业轻资产战略未见实效,海外投资者是不会给予其高估值的,现在香港市场只愿意给这样的企业3-8倍的市...

1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