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趣闻 动物趣闻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欺骗: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用嘴衔着一根小羽毛,在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不断扫视着浅浅的溪水……突然它停住脚步,有意把羽毛掉在水面上,小鱼误以为是饵料,就游近羽毛,苍鹭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了美味。

■分身:壁虎、蛇、蟹、虾、水螅等用分身法迷惑对方,从而保护自己。据观察,壁虎和蛇可通过断尾、蟹和虾可通过断足来逃脱强敌,然后再长出新尾、新足。水螅的分身术更高明,身体分成数段,每一段都能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

■装死:金龟子、狐狸等会用装死来保护自己。农作物上面的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它就会装死掉在地上,过会儿又活动起来。狐狸装死的技艺更高,它若被猎人击中,就会迅速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也不动,猎人以为它死了,就放在原处,到别处打猎去了。等猎人回来收集猎物时,狐狸早已跑掉了。

■变色:生活在我国大兴安岭森林中的雷鸟,冬季除了头顶和尾尖是黑色外,全身都换上白色的羽毛,连脚都变成了白色,为的是和四周的雪野相一致。春天,它的白羽毛上会长出棕黄色斑点;夏天又换成树皮色的羽毛;秋天则换成深棕色、上面带黑色圆点的羽毛。还有变色龙,它的学名叫避役,是一种蜥蜴,能在几分钟内就改变颜色。而章鱼的变色本领比变色龙还快,平时身体呈乳白色,受到惊吓时能变成褐色、暗红色、紫褐色或蓝灰色,忽明忽暗,变幻莫测。

■仿声:生活在草丛中的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能逼真地模仿油葫芦、蟋蟀、蝼蛄、金铃子等昆虫的叫声。这些昆虫听到这惟妙惟肖的叫声,以为是同伴的呼唤,很快地被引诱出来,正好上了红喉歌鸲和蓝喉歌鸲的当,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

■发光:萤火虫中的一些种类,有着高明的发光“骗术”。本来,许多萤火虫是用发光来招引异性、传递信息的,然而它们中的一些雌萤火虫,却不怀好意,模仿别的雌萤火虫的求爱闪光信号,用来引诱某些种类的雄萤火虫。当这些雄萤火虫高兴地飞来时,却被这些骗术高明的雌萤火虫残暴地吃掉了。

■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形态模拟周围的物体,全身长有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体,像马尾藻一样,在海里缓缓漂荡,使对手很难辨认。而竹节蝗和枯叶蝶,以它们的形态和所附着的茎叶酷似而叫绝。(邓绍彬)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弃权传染病

  1950年巴西世界杯的预选赛上,奥地利、土耳其和叙利亚同分在一个小组。但是比赛还没有开始,先是奥地利突然宣布弃权,接着叙利亚也退出比赛。按规定,该组的第一名参加进入世界杯16强。这样一来,土耳其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晋级。当两个月后决赛开始时,土耳其队也突然宣布弃权!人们说,土耳其是得了“弃权传染病”了。

  10比1的笑话

  同样是在1950年世界杯上,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以0比1负于无名小卒美国队。一位英国记者为了不使本国读者感到痛苦,竟将结果改为10比1发回国内去。球迷当时不难过,事后弄清真相后已是啼笑皆非。这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本场比赛也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冷门之一。

  引火烧身的记者

  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出人意料地栽倒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队脚下,只得提前回国。因为害怕球迷们的“惩罚”,他们选择了夜间在国内降落的班机。然而,当队员们刚一走下飞机,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有臭鸡蛋、西红柿、空罐头盒等等。一时间教练和队员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全身麻木。最后,连足球队领队的住宅和足协办公室的门窗也被捣毁了。

  这其中有一位记者,为阿根廷队的失败在报上辩护了一番。结果,他引火烧身——自己遭到袭击,挨了拳脚,照相机被砸坏,汽车被推翻并被点火烧毁。

  身价百倍的裁判

  1958年世界杯的法国裁判格依盖曾成为巴西的“一号国宾”,因为他担任主裁判的那场决赛结束之后,巴西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格依盖在世界杯比赛结束以后,被邀请到巴西进行了一个月的旅游,巴西方面支付了他此行的全部费用,在旅游期间,他得到巴西人民的隆重款待。之后有段时间,每当巴西境内有重大足球比赛,总是请他在比赛开始之前出场同数万观众见面,然后在场内独自绕场一周,接受万众的欢呼,这名裁判成为巴西报纸、广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 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 :1 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 月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 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 :1 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 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 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 :1 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 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 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 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 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 月30日,激情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 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 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 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 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 :1 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 :2 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游行,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 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 :1 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 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抗议!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 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 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 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 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 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 月3 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 个“种子队”,其余8 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 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 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 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 :3 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 :3 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世界杯趣闻录

  作者:季一德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 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 :1 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 月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 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 :1 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 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 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 :1 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 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 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 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 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 月30日,激情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 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 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 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 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 :1 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 :2 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游行,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 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 :1 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 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抗议!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 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 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 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 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 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 月3 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 个“种子队”,其余8 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 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 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 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 :3 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 :3 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股票中530啥意思?

2007年5月30日因突然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导致股市连续六天大跌,从4200点跌倒3410点,股市一片狼藉,新入市的散户割肉不已。至今还有好多股票没有翻身。这就是股市“5.30”的来历。

动物呼吸空气的趣闻到底有哪些?

有些动物可以闻到人闻不到的,所以人可以闻到的动物也可以

已发现嗅觉最灵敏的动物是狗

动物界中,犬鼻子确实是最灵敏的,据生物学家研究,犬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的一百万倍,它能闻出上千种物质的气味。军犬凭嗅觉能识别路途,判断敌情,跟踪追击。猎犬闻到野兽气味时,会屏住呼吸停下来,用鼻子判断野兽的方位,协助猎人捕获。1976年唐山地震前,当地至少发生了十几起这样的事情:狗向天狂吠乱叫,不听主人指挥;嗅地扒坑,头也不抬;叼着狗崽乱窜,刨门撞窗,一刻也不停止。地震当晚,有个社员家的一只狼犬,狂吠不止,影响主人睡觉,主人把它打跑,刚躺下,犬又来乱吠,他再起身追打,刚出大门,地震就发生了。地震前,空气中会产生一种带电粒子,在地下的化学元素也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地气味”,犬凭着灵敏的嗅觉闻到这种特殊气味以后,就会产生异常反应,无意中挽救了人的生命。

关于立体几何或概率的五则趣闻

1. 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2.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後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後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後,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後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3.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4.数学王子高斯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上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5.蜜蜂与数学家

达尔文说:“蜂房的精巧构造十分符合需要,如果一个人所致蜂房而不倍加赞扬,那他一定是个糊涂虫。”

人们把蜂房誉为自然界的奇异的建筑。

华罗庚对蜂房作过十分形象的描绘:“如果把蜜峰放大为人体的大小,蜂箱就成为一个二十公顷的密集市镇。当一道微弱的光线从这个市镇的一边射来时,人们可以看到是一排排五十层高的建筑物。在每一排建筑物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簿墙围成的成千上万个正六角形的蜂房。”

大约在公元30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帕波斯在其编写的《数学汇编》一书中对蜂房的结构,作过精彩的描写:蜂房是由许许多多的正六棱柱,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地排列,蹭没有一点空隙……蜜蜂凭着自己本能的智慧选择了正六边形,因为使用同样多的原材料,正六边形具有最大的面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

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每个正六角形的蜂房的底部,都是由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的。十八世纪初的法国学者马拉尔迪指出蜂房底部菱形的钝角是,锐角是。另一位法国科学家雷奥米尔作出一个猜想,他认为用这样的角度来建造蜂房,在相同的容积下最节省材料。后来他向一位瑞士数学家柯尼希请教,他证实了其猜测。但计算的结果是,与猜想的数值只有两分之差。人们觉得蜜蜂的这一小点误差是完全可以原谅的,对于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学难题啊。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结。颇具戏剧性的是,在1743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劳林,用初等几何方法,得到最省材料的来得蜂房底部菱形钝角为,锐角为。与猜想值完全相同。那两分的误差,竟然不是蜜蜂不准,而是数学家柯尼希算错了。于是“蜜蜂正确而数学家错误”的说法便不胫而走。后来才发现也不是柯尼希的错,原来是他所用的对数表印错了。

用初等数学可以证明,蜂房那样的尖顶六棱柱是在相同容积下,最省原材料的结构。这样构成的整体,“刚性”较好。这恰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统一性。

蜜蜂是怎样会造出这样的角度来的呢?

帕波斯认为是出于一种“几何的深谋远虑”,其实这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对于蜜蜂的数学才华,不由得我们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来几条稍微短点的 拜托

1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