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派现对股价有影响吗
1. 股票分红派现:10转10股;10送10股;10派10{现金}分别对股价有何
10派10,那是你实实在在的到账的现金,但这里面也有个问题,就是要收取10%的红利税,我举个例子,你比如有1000股某公司的股票,股价10元,你的市值是10000元;如果10派10元,你可以得到红利1000元,扣除10%的红利税,到账只有900元,而后第二天开盘除权后的股价为9元,你的市值9元*1000+900=9900元。比你之前的市值还少了100元。
总结之言:对于股票价值的判断,并不是他10转10,10送10,10派10,而是他今后的业绩能否实实在在的长期增长,就算10送100,除权后的股价下跌,还是一场空;
2. 派股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派发股利的确应该有时间限制的,但以上文字只能说明公司有派发现金股利的意向,还没做具体的时间安排.附:
股息、红利亦合称为股利。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终结算后,将盈利的一部分作为股息按股额分配给股东。股利的主要发放形式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建业股利。
现金股利亦称派现,是股份公司以货币形式发放给股东的股利;股票股利也称为送红股,是指股份公司以增发本公司股票的方式来代替现金向股东派息,通常是按股票的比例分发给股东。股东得到的股票股利,实际上是向公司增加投资;新建或正在扩展中的公司,往往会借助于分派股票股利而少发现金股利。财产股利是股份公司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的形式向股东发放的股利。建业股份公司是以公司筹集到的资金作为投资盈利分发给股东的股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那些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风险大的公司。因为建设时间长,一时不能赢利,但又要保证股利的发放吸引投资者。
股利的发放一般是在期末结算后,在股东大会通过结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之后进行。有些公司的股利一年派发两次,但是中期派息与年终派息有的不同,中期派息是以上半年的盈利为基础,而且要考虑到下半年不致于出现亏损的情况。公司董事会必须决定是将可动用作为判断标准。从根本上讲,看股东们考虑的是眼前利益还是将来公司的发展,从而所带来的更大利益。
股利的派发权是属于股东大会,但派发股利的具体方案则由董事会提出,一经股东大会认可,即可确定进行。公司股票是可以转让的。为了确定哪些人可以领到股利,必须在发放股利前确定一些日期界限。这里有4个重要日期需要注意,因为它们无论对于那些注重当前收入的人,或是对注重资本利得的人都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是:
⑴宣布股利日。即董事会宣布决定在某日发放股利的日期。
⑵除息日。除去股息日期。在除息日当天或其后购买股票者将无权领取最近一次股利。除息日一般在股权登记日后面若干天。
⑶股权登记日。凡此日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名字的人都可分享到最近一次股利。由于股票交易与股东是不断变化的,公司很难确定某期股息派发中股东有哪些人。因此,董事会必须决定某一天为股权登记日,让股东进行股权登记,以便公司确认股东并派发股息。
⑷股利发放日。将股利正式发放给股东的日期。
上述日期对股票交易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持股人在除息日前一天卖出股票,那么他将失去他享股利的权利,如果持股人在除息日当天或以后买进股票,那么他也无权他享即将分配的一次股利,这次股利仍将归原股东领取。很显然,股利的宣布日、发放日对股票交易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3. 股票分红派现,划算吗
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有投资者对分红派现存有疑问:股票分红派现金之后除权,可是要交纳10%的税金。换句话说,亏了10%的派现分红。派的越多,亏的越多? 真是这样吗?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投资股票,就是为了得到分红。而公司挣了钱回报股东,也属天经地义。想象一个极端,倘若一家公司永远都不分红,那股东投资它作什么?难道永远只能依靠在二级市场上低买高卖来从中获益? 实际上,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就取决于股东能从持有这只股票获得多少现金流回报,这其中包括现金红利和卖出股票的所得。而卖出股票所得,要看下一个买入者所支付的价格。下一个买入者支所付的价格,也必将是此后持有该股所能获得的红利和卖股所得——后者仍然要看下下个买入者的出价……,以此类推的最终结果,会得出“当前的股价取决于未来一连串的股利”这个结论,这就是财务学中有名的估计股价的“股利折现模型(DDM)”。
不纠缠于模型的细节,单说其中的思想:若一家公司现在不支付股利,至少将来总有一天会支付(如微软公司的所作所为)。而一只从来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相当于只圈钱不花钱的“黑洞”公司)。
其次,对于公司什么时候应该支付股利、以及应该支付多少,不要说许多人存在疑惑,这实际上也是财务学中的一个难题,也叫“股利之谜”。解释它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纷争:其中,支持支付股利的,有“鸟理论”,秉承“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古训,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红利,对该理论的拥护者来说,胜过遥远不定的资本利得。认为是否支付股利要看情况而定的,有“追随者效应”理论,若公司的投资者多属一些年纪大、需要现金支付的投资者(俗称“孤儿寡母”型投资者),公司应当多支付股利;反之,若公司的投资者是更看重长远收益的青壮年,则少支付股利。反对支付股利、如篇首的投资者那样思考的,有“税差学派”:若支付股利,投资者马上就要缴纳所得税;若拖延支付股利,则投资者相当于受到延期纳税的好处。另外,还有支不支付股利无所谓的“股利无关论”。
若公司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增长迅速而投资收益丰厚,显然把钱留在公司手里而不作为股利分发,对股东来说更加划算(股东虽然没有得到股利,但从股价上涨获益)。因为股东个人很难获得公司那样的投资机会。反之,当公司的投资效益很差,增长速度缓慢,则还不如把钱分给股东,让股东去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公司即使股价有增长,也是极其缓慢的)。
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一般推论是,新的、成长期的公司应当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而成熟、衰退阶段的公司,应当更多支付股利。
最后,考虑到若管理层掌握的“自由现金流”太多,有可能引发乱投资、或为私人牟利的“道德风险”,为降低这一“代理成本”,削减公司多余的现金流用于支付股利(或股票回购)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分红派现花不划算,要看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