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跌了对房价又什么影响
1. 房价下跌到底会怎样影响股市
不过最近银监会领导的一席话还是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惊恐。该领导表示,商业银行的房贷风险可控,即便在重度压力测试下房地产抵押品价格下跌40%,仍然可以承受。
当然,这首先是一个正面的信息,让广大投资者相信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很好的。但是房价下跌40%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在投资者看来是不寒而栗的,毕竟这相当于房价快要腰斩了。
现在,人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真的房价出现大跌(譬如跌去30%),那么会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呢?先看银行,当然了,现在分析下来银行的风险还是比较有限的,不至于发生太多的坏账。但是,毫无疑问坏账肯定是会增加的,而且此刻很容易导致贷款客户的“断供”,因为如果房价跌去30%,就存在有些贷款买房者所持房产的价值还不如房贷高的状况,这个时候他就会铤而走险选择停止还贷。
届时,银行的坏账率恐怕就不是上升一点点了,而且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远非现在提高房贷利率所能够弥补。所以,到时候银行股也会下跌,并且对其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带来更大的困难。
再看原材料行业,房价大幅度下跌以后,显然会进一步抑制需求,因为更多的潜在买房者会进入观望状态。这样一来,房地产投资会进一步降温,这就导致对建筑钢材和水泥等需求的直线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对家庭卫浴和厨房设备需求的下降,再演化下去是对家居装潢和家用电器以及床上用品等需求的下降——一句话,因为大家先不考虑买房了,那么凡是与房有关的消费都会减少。
无疑,这根产业链条太长了,其影响所及,至少是20多个行业。那么,这么多行业都有条件把生产能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去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么随着主营业务量的减少,这些行业的景气度一定会下降,所以股价也必然会下跌。
还有建筑行业,房地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在中国,它也是吸收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而房价大跌以后,房地产的开工规模自然会下降,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行业生产任务不足(发展下去就是家庭装潢行业市场任务不足)。是否会因此而出现城市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量返乡,现在还真不好说,但是肯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企业与个人的生计。
建筑公司业务量少了,相关公司的股票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表现。 所以,应该看到,房价下跌虽然本身只是房地产一个行业的事情,但是影响太大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能因为你不持有房地产股票就可以觉得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冲击,其实可以说绝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拖累,对股市而言将是一个整体性的下跌。当然了,投资者还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现在房价刚出现松动的迹象,接下去有可能下跌,但是股市上的房地产股票,早就下跌了,而且包括其它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股票,都在下跌。
像钢铁板块的走势已经疲弱了很久,前期水泥板块还不错,但最近也不行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房价出现了比较大的下跌,那么股市上相关板块的提前下跌,是否能够对此予以消化。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些股票再大跌的空间就不会太大,否则就难说了。
2. 房价下降对股市有何影响
由于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独特的地位和与其关联的行业众多,房价和股价自然成为了一对孪生的姊妹。作为经济晴雨表,面对不断高涨的房价,股市也会随之上涨,反之亦然。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股市上涨都是不健康的。
凡是靠房地产支撑起来的经济繁荣,最终结果一定是泡沫破裂。因此,在当前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背景下,A股地产公司,多少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也会从短期影响股市重心的下移,近期股指连续回调就已说明了这一切。
但是,这种影响应该是短暂的,股市真正的上涨动因并不会因为房价的回归而停止,真正决定股市走势的应该是整个经济的回暖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3. 股市的涨跌对房价的影响
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
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
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
但这些个人资产收益小而稳定,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
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
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 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
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
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