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票的影响
1. 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还有以下影响:
1、增加债券需求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债券利率会大幅下降。
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2、P2P理财收益长期将走低
当前,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一种重要形式。央行降准,会不会对P2P产生影响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降准对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P2P行业基本没有影响。
虽然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可能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也将对网贷平台收益率产生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短期内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预计仍将走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市场
2.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货币乘数效应能给国家金融和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性影响,今年3月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表明流动性仍在逐步释放过程。由于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必然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结合我国过去调整情况以及存款准备金作用于股市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当下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股票市场利好消息
一、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调整情况
2006-2008年6月,国内出现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国际贸易持续保持大额顺差,因此,央行为了抑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快增长,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在2008年9月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保持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平稳增长,提高国民就业率,又开始连续4次下调准备金率。当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国内却也出现一些问题,信贷规模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又开始过快,CPI指数也增长较快,央行继续采取9次上调准备金率政策,来以致过剩的流动性。
时隔三年,国家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存在缓慢增长现象,各个行业领域发展尤为艰苛,资本市场处于疲软阶段,应对这一现象,央行决定下调来放松货币政策。放松银根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希望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刺激资本市场的投资,来带动
3.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如下:1、理论上来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提高货币供给量,刺zhidao激实体投资,同时宏观经济的好转也会刺激股市上升。
2、但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其实是具体的问题具体来看,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备注: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央行还会下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因为现在的外汇占款增幅放缓,货币供给量不足,降准是提高货币供给的可行方法。
但是,从目前的经济周期来看,我国处在下滑期,即版使降准也不能短期扭转经济走势,所以股票市场在近些年都难以好转,从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股市大泡沫破灭后的表现和其他国家股市泡沫后的表现来看,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恢复,我国07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因为09年的四万亿刺权激计划才有所反弹,但只是昙花一现,不代表基本面的变化 。
4. 降低存款准备金对股市有影响吗
调准是应对宏观经济的,不是单为了股市,只能说,调准银行的可以贷款资金增加了是绝对的。
股票利好还是什么的,那要看股市的整体趋势,像现在的趋势就是向下,这点作用改变不了股市弱势的走势。记住一点,任何的消息都没有绝对的利好利空,股市的趋势还是原来的,股市是资金推动的市场,重点是人怎么看,基金,以及大资金怎么看,其实个人的话就分析好股票的基本面,学一点基本的技术买卖高低点就足够了。
现在市场总把那些宏观政策拿来说是,其实是无能的表现。现在都全民专家时代了。
谁都知道利率,存准的,但是对操作个股有意义嘛??、??。
5. 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有何影响,怎样起到影响的
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根据规定将其有关存款和负债按照一定比例交存到中央银行的部分。 存款准备金最初渊源于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提款进行支付,之后逐渐具备清算资金的功能,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
近二十多年来,在部分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的现象;但是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是一项基本的货币政策制度,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调控与金融稳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趋势如何,值得探讨。
近年来存款准备金在货币政策调控中作用的变化 (一)存款准备金由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转变为调控基础。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一是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机构经营震动较大,准备金率变化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这种震动会更大。
二是较高的准备金率会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渠道运用资金的比例。并且,如果法定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例。
三是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准备金作为一种税收,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及市场融资同行为逃避金融监管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中央银行陆续将利率指标确定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调控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动,通过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等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各种利率变化,从而对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趋向以价格调控为主,强调预调和微调的精细化操作,单纯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使用越来越少,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变化,更多是从配合其它金融制度实施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角度出发,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增长、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有效性和灵敏性的基础性制度。 采取利率调控的国家中央银行多是将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
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对银行准备金供给及短期同业资金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及同业资金有合理的预见性,然后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流动性和市场利率。保持稳定和可预计的法定准备金有利于保证公开市场操作顺利进行和避免货币市场急剧波动,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需求存在结构性缺口,以增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规定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用于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将准备金要求保持在足够水平上,使法定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要求,才会形成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
否则,如果清算需求经常超过准备金要求,准备金需求将会变动不定,增加预测准备金需求的难度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 (二)准备金存款利率变化及影响。
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资产,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范围、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以及是否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一些国家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另有许多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
对准备金存款不付利息会产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准备金的机会成本,银行大都以高息贷款或低息存款转嫁给了顾客,会促使资金融出融入者尽力避开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避开准备金要求,这将不利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也不利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效率。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包括美联储都在考虑对法定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但是由于涉及部门多,至今尚无进展。
绝大多数国家对超额准备金存款不支付利息,否则商业银行可能会主动在中央银行存有超额准备金,使基础货币供求变得难以预测,不利于中央银行准确地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在对超额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国家,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将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交易,增强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进和创新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8年前,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需要在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清算。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1999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至6%,2003和2004年,为对冲外汇占款,适度控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7.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一切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并发放贷款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