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股票影响
1. 国泰航空2017年亏损额达多少
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是国泰航空成立72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亏损。长此以往,国泰航空的前景不甚乐观。
据悉,2017年,国泰航空的客货运业务已经有所起色,尤其是货运业务,涨幅明显,但是国泰航空所处的竞争环境依旧制约着它的发展。据悉,近年来,来自内地的航空公司不断增加国际航线的开通,对国泰的业务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燃油对冲也对国泰的盈利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国泰航空的燃油对冲亏损32.37亿港元,虽然同比减少27.91%,但由于持续亏损,公司的发展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有业内专家分析,国泰去年全年的燃油对冲损失将会达到64.5亿港元,已经连续四年亏损。 实际上,虽然国泰已经减少了燃油对冲比例,但对冲的影响仍然存在,一旦油价跌幅较大,航空公司将不可避免地承担经济损失。
行业研究公司CrucialPerspective首席执行官CorrinePng表示,在国泰将燃油对冲合约期间从四年缩短至两年,油价预计会降低,国泰的对冲操作在2019年应当会扭亏为盈。 另外,国泰依旧面临着中国内地航空公司的挑战。
有统计数据显示,国航、东航、南航和海航去年运力的增加速度都要高于国泰,尤其是海航,去年开通了从成都和重庆前往纽约的航班。而除了这四巨头之外,四川航空订购了10架A350,并且也陆续开通了多条前往欧美的航线。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单位员工平均创收指标上,国泰也落后于亚洲主要竞争对手。其中,包括新加坡航空、澳洲航空、日本航空、维珍澳洲等。
对于国泰来说,高企的人力成本仍是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2. 国泰航空历史是怎样的
国泰航空于1946年9月成立。
最初,他们均以澳华出入口公司的名义在上海发展,后来才因保护主义问题迁往香港,并注册为国泰航空公司。初时以两架改装自C-47运输机的DC-3营运航班,开办往返马尼拉、曼谷、新加坡及上海的客运及货运包机航班。
国泰航空公司是香港第一所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1948年收购了当时国泰的四成半股权。
港英政府后来把香港以南的航线分予国泰经营,以北的则交予国泰唯一本地对手香港航空经营。直至1958年,国泰收购香港航空,正式雄霸本地航空业及进军东北亚市场。
1980年代,国泰航空由太古洋行持有70%股权,汇丰银行则持有30%股权。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首次招股获得56倍的超额认购,5月16日正式挂牌买卖。
1987年2月,太古集团与汇丰银行以23亿港元向香港中信集团出售12.5%国泰航空股权。中信成为国泰航空第三大股东,由荣智健及另一位中信高层加入国泰董事局。
1985年,香港一批华资商人合作创办港龙航空,试图改变国泰航空垄断香港航空业的局面。1990年1月17日,中信集团则把持股量增加至38.3%,并由国泰取得管理权。
1994年3月,国泰航空以2亿港元,收购以香港为基地,主要从事空运业务的华民航空75%股权。华民航空曾由信德集团经营。
同年,国泰航空全面更换企业形象,并把机身原本的绿白间条设计改变成展翅标志。1998年7月,启德机场关闭,航空运作搬迁至位于赤鱲角的香港国际机场,国泰亦同时把总部搬迁至位于东涌,新机场侧的国泰城,计划斥资6.25亿美元。
2001年9月,美国发生911事件,曾对国泰造成影响。2003年初,国泰曾经因香港及邻近地区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潮所影响,乘客锐减,曾有超过一半航班需要取消,幸好在SARS疫情受控后不久便全面恢复。
2006年6月9日,国泰航空发表声明,指有关在收购港龙航空一事上已与其它相关公司达成协议。国泰航空将以82亿2千万港元及发行新股(股份占九成),向港龙航空其它股东全面收购港龙。
另动用40亿7千万,增持中国国际航空股权,由10%增至20%。另国航则以53亿9千万,购入国泰10.16%的股权,使国航与国泰形成互控关系及需要遵守以下四点: 除非获太古事先书面同意,中资股东不得持有国泰四成股权或多于太古持股量。
2006年9月28日国泰航空正式完成收购港龙航空,并因此而正式取代日本航空,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就往北京及上海与港龙航空实施代码共享。
国泰航空于2003年,2005年,2009年皆获得Skytrax评估的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包括港龙航空及华民航空。
3. 为什么国泰要与国航交叉持股呢
增持国泰航空的股权,将有效规避两者的竞争,促进业务层面的合作。国航和国泰航空分属于星空联盟和寰宇一家两个不同的国际航空联盟。国航与国泰航空通过交叉持股,有效规避了两者之间的业内竞争,并且此次增资将促进国航与国泰航空构建更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强化北京和香港作为区域内主要航空枢纽的地位,为两公司实现进一步的合作与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提供平台。
国航与国泰将在航线代码共享、双方互为销售代表、上海合资货运公司等其他业务层面加强合作。由英国的SKYTRAX公司透过国际旅行社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而评选出的每年一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奖”,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广为人知的国际航空公司评选奖项。近些年来,国泰航空以其优秀的服务名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前三甲。国航通过与国泰航空的战略合作,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4. 国泰航空公司
国泰航空公司伴随着香港的崛起而崛起,创造了共存共荣的典范。
在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最富有城市之一的过程中,是这家航空公司为奠定香港全球运输枢纽和商业中心的地位立下了大功。 打击后的复苏 国泰航空公司1947年成立,但公司历史还可追溯到两年前,由美国人罗·法雷尔与一位澳大利亚人用DC-3从澳洲运送羊毛到中国的事。
1997年香港回归后,国泰航空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但是,前行的道路上总是免不了坎坷。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亚洲的旅行市场,也使国泰航空受到打击,即便如此,2000年的国泰航空还是出现了复苏。随后,复苏中的国泰航空被突发的“9·11”事件打断进程,2002年,国泰航空又一次出现复苏迹象。
2003年非典爆发,国泰航空密集的亚太地区航线受到了很大影响,在4个月的非典高峰期内,国泰航空平均每天损失700万美元,公司虽然减少了每日或每周航班,但所飞目的地一个都没有减少,与此同时,公司鼓励员工不带薪休假并适当延长假期。4个月后,公司客运又逐渐复苏。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强劲发展,三起三落的国泰航空走上了持续增长的坦途。2004年,公司的客运量达到1366万人次,货运量达到972416吨,全年盈利44.17亿港币(约合5.68亿美元),如果扣除燃油涨价因素,盈利水平是国泰航空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同时,国泰航空与中国其他航空公司的共存战略也得到健康发展。国泰航空拥有港龙航空公司16%的股份,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合作经营,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也有特别的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内地的联系,2004年底,国泰航空购买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0%的IPO股份,2005年5月,双方签署了联合销售与市场开发理解备忘录,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国航与国泰航空将在双方香港—北京的航班上实行代码共享。 此外,双方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到常旅客计划的伙伴关系上,即互相承认对方的常旅客优惠。
航线网络的完善与合理化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泰航空破冰之旅,开辟了香港至北京和上海的航线,后来,由于内地与香港之间航空运输协议的限制,国泰航空把这一航权转授给了港龙航空。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泰航空意识到,自身庞大的航线网络中不能没有中国内地的航点,因此,2003年12月,国泰航空恢复了香港—北京航线,并逐步将航班班次增加到每日2班。
国泰航空还相继开通了每周3班香港—厦门航线,上海浦东机场也加入了国泰航空的货运网络,每周有12个往返香港的货运航班。 国泰航空高层表示,正在调研开辟其他内地航线的可行性,未来国泰航空将可能开辟更多的内地航点。
一直以来,国泰航空都以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在全球著称,近年来,国泰航空的国际航线理得更顺,不断向更为理性化发展。现在,许多像曼彻斯特、苏黎世这样的城市国泰航空都不飞了,以利于公司增加至大型航空枢纽城市的航班密度,增加现有飞往各城市直飞航班的数量。
国泰航空合作发展部经理表示,把飞关键城市的每日航班数量增加到现在的2倍甚至3倍,是国泰航空利润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航线实力将有利于提升香港作为全球交通枢纽和中国内地门户的地位。 现在,国泰航空至伦敦希思罗、澳大利亚悉尼、美国洛杉矶等全球重要城市的航班数量为每天3班,至纽约、旧金山、温哥华等城市的航班为每天2班,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为每周10班,香港至阿姆斯特丹、约翰内斯堡、名古屋、澳大利亚珀斯的连接航线也相应地增加了航班密度。
国泰航空业务的主要增长地区是澳大利亚和北美市场。除了中国外,印度也是其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但目前国泰航空在印度只有孟买和德里两个航点。
对于南美洲航空市场,国泰航空充分利用了其与寰宇一家合作伙伴LAN航空公司的合作,开通了由洛杉矶和纽约至南美洲的中转航班。 为了适应航线网络的发展,未来两年内,预计国泰航空的机队将达到104架飞机。
懂得发挥优势 国泰航空的基础收入是货运,公司现有13架专用货机,香港又是中国巨大市场的联运枢纽,目前全球对中国各地生产的商品需求旺盛,特别是欧洲、日本、美国对“中国制造”货物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国泰航空的货运航班载运率不断高升。 2004年,国泰航空创下了货运收入105亿港币(约合14亿美元)的新纪录。
国泰航空进入中国内地货运市场的力度也越来越强,2005年1月,公司开通了香港—上海每日1个货运航班,现在已增加到每日2班,使用机型为B747或A300-600GF货机。 为满足美国对来自东亚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2005年5月,国泰航空开通了一个新的联合货运航班飞往达拉斯和亚特兰大。
截至目前,国泰航空运营着每周21个固定货运航班,到达美国的6个城市。 2005年4月底,国泰航空首次将3架B747-400客机改装为货机,改后的货机名为B747-400SF。
国泰航空货运部经理坦言,公司的远期目标是拥有超过10架改装的B747-400SF货机。 一个成功的公司,不言而喻,人是重要因素。
国泰航空一直以来都在热心培育和打造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团队精神。上个世纪80年代,国泰航空提出“取两个世界之精华”口号,在这一理念推。
5. 请问我国股市涨势最好的五支股票是哪几只
工商银行:金融业巨头买入(维持)目标价:10.57元近期,工行加快了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10月,工行决议收购南非最大的标准银行20%的股权。新兴市场的投资有望为工行带来高额的回报,也有利于工行分散区域经营风险,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万科A:最具投资价值地产股 买入(上调)目标价:50.80元公司三季度新增项目13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269万平方米,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建筑面积合计约199万平方米。10月以来,公司又新获取项目9个,权益建筑面积合计约166万平方米。
目前,公司权益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为1818万平方米,可以满足未来2-3年的开发需求。战略上,管理层重视企业的成长质量和财务稳健性。
压缩开发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实现稳健而非盲目的扩张。从风险方面估计,宏观调控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房价回落,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资本市场融资风险。
中国石化:最具成长性石化股 增持(维持)目标价:30元由于中国石化炼油板块需要外购石油,在国家对成品油管控的情况下,炼油板块业绩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比较大。但随着国家逐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改革,公司将成为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大受益企业。
中国联通:追赶移动步伐增持(维持)目标价:11.20元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用户数增长加快,走出了2006年的增长低谷。并且中国联通通过双网经营,运营效率得到了提高,成本费用得到了良好控制,双网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差距缩小。2005年中国联通的EBITDA率为37.5%,与中国移动相差17.4个百分点,2006年联通EBITDA率提高到了39.4%,而移动却下降了9个百分点,通过这样的此消彼长,使联通缩小了与中国移动的差距。
今年若剔除可转换债券换股的影响,EBITDA率将继续得到改善。中信证券:券商龙头增长不息 买入(维持)目标价:120元-135元股市快速扩容以及交易量急剧放大后,传统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将影响公司未来估值。
在我国宏观环境继续向好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承销和经纪业务将继续增长。公司刚完成增发,充裕的资金为公司开展权证创设、券商直投、QDII等创新业务提供了保障。
2007年以来,公司已创设权证35.43亿份(全是认沽权证),浮盈已达61亿元。另外,公司已控股了华夏期货、金牛期货,以及通过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控股中信建投期货,股指期货业务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毕。
武钢股份:资产注入增持(维持)目标价:21.10元公司是我国钢铁龙头企业之一。预计今年可产钢材1100万吨,三热轧、三冷轧、三硅钢、高速重轨万能轧机等陆续达产后2009年产能将达1800万吨左右,规模和产品优势更为明显。
大股东武钢集团作为整合我国钢铁行业的央企之一,其优质资产的分步注入预期强烈,将确保公司持续增长。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使高收入高利润的硅钢、中厚板等产品超过产量的80%,将大幅提升公司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
中国国航:借助“盟友”加快国际化增持(维持) 目标价:30元公司在2006年完成与国泰航空联手的“星辰计划”后,2007年底公司将加入全球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以借助“盟友”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目前公司航班通航全球26个国家,公司占有中国飞国际航线市场份额的40%以上,是中国航空公司参与国际航空运输竞争的排头兵。
风险方面,投资者要注意油价波动、机场收费政策改革、意外事件等风险。上海汽车:自主品牌+产业整合 买入(维持)目标价:30.3元自主品牌将成为公司未来利润新的增长点。
公司拟在5年内打造5个平台,形成全系列的乘用车体系。到2010年公司自主品牌车销量达到25万辆,发动机达到30万台,除荣威车型外,未来还将有30多款车型上市。
公司技术和资本的先天优势使其善于利用产业整合快速发展,该模式难被竞争对手复制,一旦与南汽整合成功,上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将极大提升。南汽有中、轻型商用车,可以丰富公司的产业链。
提醒投资者注意燃油税及与南汽合作项目不确定性风险。五矿发展:黑色资源贸易龙头 增持(维持)目标价:49.20元公司收购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61.87%的股权议案已经通过公司股东大会,目前正等待证监会的审批。
收购后持股比例合计达到85.88%,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惟一的A股上市公司,是五矿集团黑色资产的整合平台,在国家做大做强央企上市公司的政策引导下,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资产注入及整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