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缩减对股票什么有影响
1. 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降准属股市重大利好,沪深两市不出意外将大幅高开。考虑到200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上证均高开低走甚至大跌,投资者需提防重复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剧。
例如今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准消息后,第二天沪深股市反而双双收跌。
扩展资料:
下调存款准备金之后还有以下影响:
1、增加债券需求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债券利率会大幅下降。
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2、P2P理财收益长期将走低
当前,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一种重要形式。央行降准,会不会对P2P产生影响呢?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降准对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P2P行业基本没有影响。
虽然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可能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也将对网贷平台收益率产生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短期内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预计仍将走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股票市场
2. 央行缩表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
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小号开张,客官来存银子,存白银一百两,掌柜给开具一张银票,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
此时,地窖里多了一百两银子,这就是票号的资产,而开具出的银票就是票号对客官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大量银两,可以直接支付银票即可。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银票销毁,此时资产减少白银,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
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这叫资产负债表缩小,故而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
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所谓的央行缩表,既可指资产方的收缩,也可指负债方的收缩。
虽然从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说,资产和负债两边永远相等。但资产或负债中不同分项的变化,其政策含义却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缩表”未必总是等于货币政策收紧;反之,“扩表”也未必总是对应于货币政策转松。除黄金和其他资产外,央行资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外资产,二是对政府的债权(包括对政府的贷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三是对银行的债权。
这三类资产的减少均可能导致央行资产规模的收缩。在中国,外汇资产是央行的主要资产。
在2014年以前,受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影响,央行外汇资产不断积累。然而,在2014年后,随着金融账户逆差的扩大,央行外汇资产规模出现了下降。
面对外汇资产的下降,中国央行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负债规模可能随之下降,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出现收缩,即出现“缩表”;二是通过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来弥补外汇资产下降,也就是更多通过逆回购、PSL、MLF、SLF、SLO等方式来注入流动性。
考虑到流动性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扩张而自然增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幅可能超过外汇资产的降幅,此时往往表现为央行的“扩表”。第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出现在2015年。
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资产端,外汇占款累计下降近1.4万亿元。为应对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于2015年4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总资产共计下降约1.6万亿元。在此期间,尽管央行资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但准备金率的两次下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这种情况下的“缩表”显然无法与货币政策的紧缩对应上。第二种情况则是2014年之后更为常见的情况。
随着2014年后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货币。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汇资产累计下降4.8万亿元,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累计增长接近6.8万亿元,此时,央行是“扩表”的。
然而,与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缩表”行为相比,以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所进行的“扩表”,其显然具有更强的紧缩意味,因为公开市场、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动性不仅期限较短、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总资产从4.5万亿上升到了33.7万亿,上涨6.4倍;而上证指数仅仅从1491点上涨到3222点,仅1倍多的增幅。
总体上看,两者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就央行总资产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2015年以前,基本稳定上升,2015年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升和震荡。这基本上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储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显放缓直接相关。
2015年起,央行的资产规模似乎和股市呈现了更加明显的关系(如果计入今年4月份的数据,应该看得更明显,但央行暂未公布)。而若没有股灾以来的国家队救市干扰指数,两者关系可能更为直接。
这两年,两者在总体上涨跌态势接近,而股市的变化基本滞后央行的资产规模变化1-2个月。这种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严重!今年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 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总资产约33.7万亿元,相比于1月的34.8万亿元,下降了1.1万亿,降幅3.13%。
这可不是小数。因为央行印出的钞票都属于高能货币,在现实中流通起来会有个乘数效应。
按目前的5.4倍乘数估计,相当于缩减了近6万亿人民币。可能有人认为是这是外储下降的结果。
外储下降当然是事实。1月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约21.7万亿,3月份约21.6万亿,下降约0.1万亿。
相比于总体资产规模的下降占比10%都不到。因此,从年初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外汇占款并无直接关系。
(理论上,即使外汇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发货币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从资产负债表的明细科目上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1月的9.1万亿下降到3月8万亿,恰好下降1.1万亿。看起来整体的规模缩减主要来自于借给银行的钱少了。
这和近几个月连续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及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房价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讨论过:2、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手段,屡屡调高。
3. 银行降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对于板块而言,由于各个行业对于银行利率的敏感度不同,影响自然就千差万别。从此次降息的细分项目来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为1.98%,下调0.27个百分点,下调幅度似乎并不大。但是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了0.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由5.85%下调为5.31%,下调了0.54个百分点,这说明存贷差再次缩小。这对于银行类个股不是一个好消息,故我们建议投资者对于银行业个股的短期走势要予以谨慎对待,但是对于一向以高负债率经营的地产业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地产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一般均在60%以上,所以贷款利率的下调有助于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的降低。由于目前不少居民购买房地产也大多采取了贷款形式,所以,较大幅度贷款利率的调低也有利于刺激居民购买地产的兴趣,这从两方面提升了投资者对于地产板块业绩的预期。另外,对于贷款依赖较大的汽车等大宗耐用品类的上市公司也是一个福音。当然,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债券,包括可转债,此板块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4. 央行缩表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
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小号开张,客官来存银子,存白银一百两,掌柜给开具一张银票,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
此时,地窖里多了一百两银子,这就是票号的资产,而开具出的银票就是票号对客官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大量银两,可以直接支付银票即可。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银票销毁,此时资产减少白银,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
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这叫资产负债表缩小,故而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
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所谓的央行缩表,既可指资产方的收缩,也可指负债方的收缩。
虽然从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说,资产和负债两边永远相等。但资产或负债中不同分项的变化,其政策含义却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缩表”未必总是等于货币政策收紧;反之,“扩表”也未必总是对应于货币政策转松。除黄金和其他资产外,央行资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外资产,二是对政府的债权(包括对政府的贷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三是对银行的债权。
这三类资产的减少均可能导致央行资产规模的收缩。在中国,外汇资产是央行的主要资产。
在2014年以前,受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影响,央行外汇资产不断积累。然而,在2014年后,随着金融账户逆差的扩大,央行外汇资产规模出现了下降。
面对外汇资产的下降,中国央行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负债规模可能随之下降,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出现收缩,即出现“缩表”;二是通过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来弥补外汇资产下降,也就是更多通过逆回购、PSL、MLF、SLF、SLO等方式来注入流动性。
考虑到流动性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扩张而自然增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幅可能超过外汇资产的降幅,此时往往表现为央行的“扩表”。第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出现在2015年。
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资产端,外汇占款累计下降近1.4万亿元。为应对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于2015年4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总资产共计下降约1.6万亿元。在此期间,尽管央行资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但准备金率的两次下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这种情况下的“缩表”显然无法与货币政策的紧缩对应上。第二种情况则是2014年之后更为常见的情况。
随着2014年后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货币。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汇资产累计下降4.8万亿元,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累计增长接近6.8万亿元,此时,央行是“扩表”的。
然而,与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缩表”行为相比,以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所进行的“扩表”,其显然具有更强的紧缩意味,因为公开市场、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动性不仅期限较短、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总资产从4.5万亿上升到了33.7万亿,上涨6.4倍;而上证指数仅仅从1491点上涨到3222点,仅1倍多的增幅。
总体上看,两者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就央行总资产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2015年以前,基本稳定上升,2015年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升和震荡。这基本上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储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显放缓直接相关。
2015年起,央行的资产规模似乎和股市呈现了更加明显的关系(如果计入今年4月份的数据,应该看得更明显,但央行暂未公布)。而若没有股灾以来的国家队救市干扰指数,两者关系可能更为直接。
这两年,两者在总体上涨跌态势接近,而股市的变化基本滞后央行的资产规模变化1-2个月。这种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严重!今年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总资产约33.7万亿元,相比于1月的34.8万亿元,下降了1.1万亿,降幅3.13%。
这可不是小数。因为央行印出的钞票都属于高能货币,在现实中流通起来会有个乘数效应。
按目前的5.4倍乘数估计,相当于缩减了近6万亿人民币。可能有人认为是这是外储下降的结果。
外储下降当然是事实。1月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约21.7万亿,3月份约21.6万亿,下降约0.1万亿。
相比于总体资产规模的下降占比10%都不到。因此,从年初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外汇占款并无直接关系。
(理论上,即使外汇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发货币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资产负债表的明细科目上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1月的9.1万亿下降到3月8万亿,恰好下降1.1万亿。看起来整体的规模缩减主要来自于借给银行的钱少了。
这和近几个月连续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及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房价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讨论过:2、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手段,屡屡调高逆。
5. 央行降准对什么利好
意外降准对于股市来说,确实是利好消息,但是这一利好影响有限。
降息和降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降低资金成本,而后者是释放流动性。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主要是在银行系统,也会有部分资金流到股市,增加股市的增量资金。
此外,如果经济持续表现不佳,央行宽松的节奏可能会加快,不排除再次降息降准的可能。
降准对银行而言,降准最大的利好在于可贷规模比例。
降准的话会形成释放流动性的预期,股市就会流进资金,形成利好。降准长期效用比短期作用更明显。 降准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宽松的预期。A股市的上涨大多是资金推动型的,资金面的宽松给股市的上涨提供弹药充足的预期,货币宽松会扶持或者刺激实体经济,改善人们对未来股市的预期。降准对银行股是利好直接。
6. 银行降息会影响股票走低吗
影响股市的因素是多方面,单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来看,历次降息都刺激股市走高。
原因如下: 具体来看,银行利率的下调,首先会加速资金向证券市场的流动。降低利率,无疑会使人们对除储蓄以外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品种更感兴趣。
其次,利率的下调会降低社会整体的报酬预期水平,因而直接改变了整体股市的相对高低。因为银行利率提供了一个简单直观的无风险利率的近似参照,实际上真正的无风险利率没有人能够精确给出(本人倾向参考国债利率,银行利率比国债利率略有偏低时因为银行收取了我们的服务费),因此才选择子银行利率。
降息使储蓄分流一部分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这必然会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直接的利润增长。如上市公司中的商业板块、家电行业等。
简而言之:利率低了,尤其是低于CPI后,人们不愿意将钱存在银行,大大加强了资金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资金就流入股市和个人消费市场,所以对股市有积极作用。作为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之一的利率调整建议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消费指数(通货膨胀)。
谢谢你看完我的回答!以及对我们团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