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氰胺事件影响的股票
1. 黑天鹅事件的股市影响
2、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均有2%以上的上市公司发生“黑天鹅”事件,三者数量之比为44:15:8。创业板市场的“黑天鹅”集中发生在2012年。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有色金属行业为“黑天鹅”高发地。
3、“黑天鹅”事件三分之二为上市公司自身原因造成,治理不当是最主要诱因,且数量呈每年扩大之势。产品安全、财务造假、信批不实、业绩变脸、污染事故最为典型。
4、环境污染事故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刻。虽然上市公司股价对环境事故的反应明显具有滞后性,且10天左右能消除负面影响。但此类破坏其实更具隐藏性,且后续“伤害”不容小觑。
5、随着泡沫不断的破灭,投资者谨慎性有所增强,2012年由“投资者预期骤变”引发的“黑天鹅”急剧下降至1件。但“黑天鹅”赌局却远未结束。过度炒作的泡沫破灭后带来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值得警惕。
6、公司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对市场表现起着关键作用。但即使同在危机处理方面做得比较出色,股价受冲击的程度却不同,这与其所处行业和事件关键词密切相关。此外部分黑天鹅短期对资本市场冲击不大,但“后遗症”难消。
7、2015年1月19日,大盘遭遇融资融券黑天鹅事件,股指大幅下挫,券商板块集体跌停,创业板成为周一较为活跃的板块,但是也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板块来看,小盘、低价药、送转预期和医疗器械等板块维持红盘,而券商、银行和基金重仓板块领跌市场。对于此次周末对融资融券的黑天鹅事件,部分深圳活跃的私募认为,此次下跌只是上涨过程中的一次快速下跌,跌幅不会很深,调整时间也不会很长,本周有可能调整就会过去,只是上轮牛市中5.30的重演,不会改变上涨趋势。对于后市,遇到黑天鹅事件,市场会有恐慌盘的出现,大盘回调在所难免,惯性下挫还会继续,投资者可对手中个股进行波段操作,尤其是融资融券标的股和前期涨幅较大个股,空仓的则建议投资者保持观望,等明后天股指企稳,新股申购资金解禁之前进场也不迟。
2. 那些深陷丑闻的股票怎样了:行业巨头反而会出现买点
闪牛分析:转载,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三聚氰胺事件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团破产,资产被北京三元收购。
再来看9月16日晚上新闻联播爆出蒙牛、伊利产品同样含有三聚氰胺后,两家巨头企业的反应。 9月17日凌晨,蒙牛董事会召开电话会议,牛根生、杨文俊以及焦震(鼎晖合伙人)等资本方代表最终同意,为了不让股价暴跌,蒙牛股票暂时停牌。
同时蒙牛开始停售、回购产品并致歉。 9月23日,蒙牛乳业的股票在港交所复牌当天暴跌60.25%。
而伊利方面则没有选择停牌,股价也开启了连续暴跌之路,从14多块开始,到10月28日最低跌倒了6.45元,市值甚至不到50亿元。 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伊利同样道歉、收回产品,并向经销商承诺由伊利承担全部损失。
而蒙牛则要求经销商与其共担损失,五五开。伊利的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赢得了经销商的人心,在随后恢复期取得了关键作用。
同时网民对两巨头的口诛笔伐愈演愈烈。牛根生的博客下面,数万网友留言对其痛骂。
然而,三聚氰胺反而帮助了行业整合,小奶场纷纷退出市场,行业壁垒提高,标准越来越严格。伊利蒙牛的优势反而越来越大。
随后几年,中国人对乳制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也使得整个行业经过短暂调整后,迅速收复失地并持续高速增长。 行业危机之下,当事企业破产,剩下的大公司活了,小公司死了。
有趣的是老大伊利和老二蒙牛之间的差距也拉开了,2016年底,伊利的利润达56亿,蒙牛则因外延收购效果不佳亏损7个多亿,2017年才开始恢复。 时至今日伊利几乎一家独大。
二、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下午,双汇发展(26.140, -0.89, -3.29%)股票突然跌停。 当天晚上,央视曝光双汇发展子公司收购的生猪当中,有部分使用了国家严令禁止的“瘦肉精”进行喂养,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
3月16日双汇发展紧急停牌一个月,复牌后再遭遇连续两日跌停,随后一个月同样震荡下跌。 双汇发展是当时最大白马股之一,众多基金重仓,三个月前才刚刚拉了6个涨停,一度气势如虹。
经此打击,双汇集团发布的2011年业绩报告表示:受瘦肉精事件影响,企业损失惨重。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降51.3%,营业额损失了近200亿元。
双汇品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不过双汇发展没有被打趴下。
2012年,双汇发展实现净利润28.85亿元,同比增长116%,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当年度,双汇发展销售毛利率高达17.99%,创其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股价也在2013年走出新高。 实际上瘦肉精问题并非双汇独有,雨润、金锣等企业也多次被曝瘦肉精问题,只不过在央视315晚会级别曝光双汇这样的行业老大杀伤力更猛。
肉制品是老百姓(77.080, -3.35, -4.17%)的刚需,行业老大爆出这样的事情后,反倒是那些没被爆出来的小厂家,更加不被信任了。老大的地方反而被巩固。
这也是一个很神奇的逻辑。 三、白酒塑化剂事件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记者购买4瓶438元/瓶的酒鬼酒(23.290,-0.14, -0.60%),送往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出塑化剂超标。
随后白酒板块暴跌,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一直有质疑是有人“故意做空”。当时酒鬼酒股价正处于历史最高位。
而酒鬼酒则承认了塑化剂问题。 12月9日,ID为“水晶皇”的个人博主宣布送检茅台酒塑化剂超标,茅台股价受到重创。
不过贵州茅台(732.070, -9.06, -1.22%)方面一直坚称没有问题,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说明会,同时大股东还对股票进行了增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下旬,中央军委下发通知,印发《中央军委增强本身作风树立十项规则》,要求在接待任务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官兵列队迎送等讲排场的活动。
而作为政府、军队宴请的主要用酒的茅台被认为受影响最大。 整个2013年,白酒行业的股价都很低迷,茅台最低跌倒了118元,不到现在的六分之一。
当时对于贵州茅台的纷争实在太多,也催生了一批坚守茅台的网红投资人,他们坚定的认为茅台酒以后消费靠大众,不靠官家。 回头看,出事的酒鬼酒的确受到打击一蹶不振,而行业老大贵州茅台则在涅槃之后开启了开挂之路,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神九。
行业小弟出事,牵连了老大,但最终小弟奄奄一息,老大活得更好了。
3. 散户应该买几只股票 想投个一两万 伊利股份怎么样
我从97 年开始入市,以我的经验来说:
庄家用上亿资金炒1-2支股票,散户却总是用几万元做10--20个股票,怎么能不败给机构?
一点忠告:1-2万元资金炒1-2支股票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3个股票。
600887伊利股份从97年开始,最低就一直在14元左右,在我的印象中它就没低于10元的时候。当然,这次三聚晴胺事件是例外。
我认为这支个股还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以它现在的价格,投资、投机两相宜。
祝你在股市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4. 600429三元股票5月有什么好消息
三元股份(600429)
投资亮点:
1、竞购三鹿破产财产包:公司联合三元集团竞得拍体以6.16亿元竞得破产财产部分资产包部分资产。整合竞的部分破产包资产,公司控制着北京周边国有奶牛场99%的奶源,并拟投入15亿在河北自建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奶源基地,公司跨入奶粉行业。
2、品牌:公司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奶制品生产企业,“三元液体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三元乳制品是“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公司作为我国四大液体奶品牌企业之一,在业内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公司还持有北京麦当劳公司50%股权(参股金额1.8亿元,08年实现净利润11173.4万元)。同时间接持有广东三元麦当劳公司25%股权。08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在北京地区的营收达8.7亿元,同比增长63.11%,而北京以外同比减少了3.24%。
3、股东背景: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三元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3.31%股份,另通过控股北企食品实际控制公司55.17%股份),系国有独资公司,下辖13个国有农场、18家内资公司、41家中外合资企业。依据北京市政府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三元集团将打造和完善奶牛育种、饲养、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在资源和资金、优良种源和优质奶源等方面进一步支持公司,使公司摆脱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逐步发展成为绩优的乳业上市公司。
负面因素:
1、三聚氰胺影响:三聚氰胺事件涉及多家知名奶制品企业,对奶制品行业影响较大,行业整理影响对公司也造成一定影响。
2、资金情况:三鹿企业资产规模远远大于三元股份,公司收购三鹿部分资产并完成配套建设对资金需求较大,公司资金面较紧张。
综合评价:三元通过收购三鹿部分资产,公司从原有液态奶行业拓展到奶粉系列产业中,完成了产业链的拓展,公司销售规模迅速扩大,中期持有。
5. 对网友波子:关于为什么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买伊利股份的回复
我说实话,我自己思考过~我是因为那时间之后由经常喝伊利蒙牛,变为从此没再喝过~~现在伊利,蒙牛,光明等酸奶也大行其道,超市看到很多新包装新产品,,我也还没建立回信心,可以说自那黑天鹅后,我是对这些品牌失去信心,,反而三聚青安事件~媒体反而报道了我们广州一些本土奶企没有任何污染(燕塘,风行,香满楼)从此我就只认这几个牌子的奶喝了~~~
---------------------------------------------------下面是我的回复: 首先我本来投资伊利之前就经常买伊利的牛奶喝,喝牛奶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这在日本得到验证。而外国人每日消费奶制品是当初中国的十倍(好像是,记不大清)。这说明在中国奶制品消费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中国乳制品经过这些年的竞争,伊利和蒙牛优势特别突出。而伊利当时靠赞助奥运会,效果肯定会显现出来,后来10年又赞助上海世博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品牌。后来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主要是三鹿含量很高,伊利和蒙牛虽然受到影响,但含量低,对成年人根本没影响,而且事件曝光后,问题奶制品都下架了。这时各个乳制品都在打折促销,我还去买了几箱。在中国,我们知道只要是吃的总有点问题,只是可能没曝光,你不知道。牛奶因为这件事件后可能更安全了。所以我现在买来喝一点都不担心,况且以前就一直喝,没啥问题。 其次投资伊利,是因为经济上的双寡头现象,一个行业竞争到最后剩下一般是两家大的企业。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我觉得未来中国乳制品肯定会被伊利和蒙牛垄断,因为他们都来自草原,有先天的基因。就像伊利有三大牧场资源,不是其他公司能比的。 买伊利还有就是伊利市值是蒙牛的一半,而两者销售量差不多。这是因为伊利的市净率很低,而且我统计了下,它的市净率处于历史低位,只有2%,而蒙牛是4%多,只要伊利未来稍微提高下,那就是很大的利润。当时我也怀疑公司是不是故意做低利润,因为管理层要股权激励,股份还没拿到手,是不是未来利润释放出来。后来,这几年伊利的利润率确实提高了,现在应该有4%了,再加上销售量的提升,股价也逐步上涨,回升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我的想象,所以我在2010年和2011年把伊利股份都卖掉了,稍微卖早了点。 其实说到最初原因,还因为哪位投资大师的一句话:当一个好公司遭遇一次黑天鹅事件打击,而这事件不足以致命,最终能恢复过来,那就是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我当时买伊利股份的一点想法,时间仓促写得不是很详细,和你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