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对股票的影响
1. 新冠病毒突变会有什么影响
——————————————————————
2020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团队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它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
基于这份研究成果,李兰娟团队指出,在研发新冠疫情疫苗和药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尤其是始祖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缺陷。
可以说,这份研究成果是相当有分量的,它及时找出了新冠疫情病毒的隐藏特点,为疫苗研发指明了方向。
▲李兰娟团队
【相关拓展】
为了客观评估新冠病毒突变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李兰娟团队开展了体外感染试验。
他们选择了一种叫做Vero-E6的细胞系,这种细胞系具有与人体细胞非常相似的ACE2受体。他们用所有11个病人来源的病毒分别感染Vero-E6细胞,每隔一段时间采集细胞并检测细胞的病毒载量。
前4个小时内,这些细胞的病毒载量都保持平稳,这时病毒的复制还很少发生。
8个小时后,6号、7号、9号、10号、11号病人来源的病毒载量显著上升。
24小时后,除2号、7号外的所有病毒载量都显著上升,而10号和11号的上升速度比其他都要快很多。
接下来,研究人员检验了病毒载量增加是否会导致更多细胞死亡。在感染后48小时和72小时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系,CPE或细胞死亡率与病毒载量数据高度一致,表明病毒载量越高,细胞死亡率越高。
11号患者来源的病毒中,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三核苷酸突变,而这种突变在后续实验中表现“强劲”,大大提升了毒株的复制速率和致病力。事实上,这位患者的病毒检测阳性,维持了惊人的45天。这种三核苷酸突变的功能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最后,与近期报道的“粪便中没有分离出活病毒”相反,此项研究中的3份病毒分离株就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这表明新冠病毒的确有在粪便中复制的能力。
( 来源:科学网、前瞻网、观察者网 )
2. 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最长约为14天。
专家解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平均7天左右,曾出现过潜伏期长达24天的患者,这应该属于个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根据现有的病例判断潜伏期平均是7天左右,短的可以是2天-3天,长的可以是10天-14天。根据现有病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初期症状伴有发热,会出现低热甚至高热现象,另外病人会出现以干咳为主的症状,咳嗽、咳痰甚至咳脓痰的表现比较少。这些病人过了三五天之后逐渐会出现气短或者胸闷的症状,尤其是活动之后这些症状会加重。有些病人出现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休克等表现。如果病人出现低热、高热或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有些病人接触过类似症状的人群或者其他住院的患者,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出现这种症状,更应该及早就医。”
来源:央视网
3. 新冠病毒疫情最新状况
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症状?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人体早期的症状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状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肌肉酸痛,也有少数病人会表现为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痛和腹泻。
2.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发烧度数在37.3度以上。另外还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疼痛等。
3. 随着症状的加重,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等严重症状。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会发现肺部有磨玻璃一样的肺间质的改变。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4.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方法,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
1. 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
2. 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 多饮水、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4. 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多保持通风状态。
5. 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1. 怀疑自己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第一时间与家人和朋友隔离,不要外出,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2. 身体进一步出现发热(发烧度数>37.3度)、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时,要第一时间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3.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要保持医学观察14天,14天期间如果无其他症状发生,才可以解除隔离。
以下是其他关于冠状病毒的其他专题解读:
【预防知识】积极防护,保护自己
【科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常用口罩种类盘点
若您在疫情期间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使用: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询
查看各地实时交通封禁状况可关注:疫情出行管控消息速报
若您出现身体不适状况,可足不出户,在线免费问医生:阻击肺炎免费问医生
4. 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出现变化了吗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病毒相对稳定 传播能力未出现变化2020年27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世卫组织正与全球各地专家及实验室合作,研究各地新冠疫情病毒的基因序列。
目前至少有一万个完整的基因序列可供研究,世卫组织正在查看病毒的变化,确定病毒是否已变异,以及其传染性或感染人的能力或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是否有变化。玛丽亚·范·科霍夫指出,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病毒是相对稳定的,有一些预期中RNA病毒会有的变化,但在预期范围内。
此外不同国家发现的病毒,在传播能力或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差异。内容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内容延伸】世卫组织:尚无研究表明有抗体反应就代表有免疫力2020年4月27日,世卫组织表示,针对一些国家考虑向感染过新冠疫情的患者发放“免疫证书”,表明其已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一些国家在考虑使用不同类型的证明文件,有一种是发放给离开医院的患者,表明其已接受治疗并测试为阴性,对重返社区很有帮助。
按经验来说,如果一个健康的已把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并痊愈的个体,产生的抗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供一段时间的保护,但还不清楚多长时间。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大约一两周就会产生抗体反应,目前尚无评估抗体反应与免疫相关的研究结论,因此不能说有抗体反应就意味着拥有免疫力,但也不意味着抗体反应就一定不会产生免疫力,很多研究正在进行,将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新冠疫情感染者预期会发展出一定程度的自身保护能力,但现在不知道的是,这种保护强度有多大,是否每个感染者都会产生保护能力,以及会持续多久。世卫组织将与各国科学家合作,以真正了解抗体反应对于轻症和重症患者意味着什么。
内容延伸源自: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半岛新闻、央视新闻等。
5. 新冠病毒和SARS是两回事吗
2月9日晚间,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的观点,钟南山院士接受第一财经电话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二者是同一类(病毒),但不是同一种。
钟南山表示,SARS冠状病毒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专门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它(与新型冠状病毒)不是一回事,这两个(病毒)是两回事,“2019(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另外一种病毒,都是属于冠状病毒。”
来源:第一财经
6. 新冠病毒最早在2019年在多个国家同时传播吗
英国研究:新冠最早始于2019年十月,“所有国家几乎同时传播”近日,英国一项新的基因研究发现,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SARS-CoV-2)或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并且仍在反复发生突变以不断适应其人类宿主。
这项研究名为“Emergence of genomic diversity and recurrent mutations in SARS-CoV-2”,于当地时间5月5日以预校稿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感染、遗传学和进化》(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研究团队主要来自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通讯作者为该所研究员弗朗索瓦·鲍卢克斯(Franois Balloux)。
近日,鲍卢克斯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其研究团队对超过7600名全球新冠疫情患者身上提取的新冠病毒进行基因分析后发现,该病毒从2019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鲍卢克斯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的突变展开研究并发现了其迅速传播的证据,但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变得更容易传播或更可能导致严重疾病。
团队研究了病毒全球数据库中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采集的样本,并发现这些病毒样本都显示出多个突变,且这些突变相似。研究指出,从系统进化估计来看,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的时间大概在2019年10月6日至2019年12月11日之间,这也大概是其从自然宿主进入人类社会的时间。
“这一研究排除了新冠病毒可能早在被发现很长时间之前就已经在传播、进而已经感染了大部分人口的任何假设。” 鲍卢克斯对CNN说。
研究团队表示,这意味着不存在一部分人已经对病毒形成了某种免疫的情况,全球人口中最多只有10%已经接触过新冠病毒。同时,团队检测到的病毒反复发生的同源性突变可能表明新冠病毒仍在不断适应其新宿主——人类。
研究结果还意味着,该病毒早在第一例官方病例报道之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就开始在欧洲、美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传播了,几乎是同时在所有国家被引入和传播。鲍卢克斯表示,“所有试图找到‘零号患者’的想法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存在太多的‘零号患者’。”
这一研究从新冠病毒进化和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它是如何适应其人类宿主的,将为直接设计相关药物和疫苗提供信息。新冠病毒基因组多样性分析:最近的共同祖先病毒出现于2019年底第一个新冠病毒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于2020年1月5日发布,随后数千个病毒基因被测序并被公布、用于流行病学等研究。
RNA病毒每次复制自身都会犯错,使其产生突变,而这些突变可用作所谓的“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帮助科研人员通过时间和地理位置等信息追踪病毒的传播情况。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基因组的一部分区域经过多次突变后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而其他区域则已经积累了基因多样性。
研究人员借助“全球流感数据共享计划(GISAID)”的数据库,创建了一个包含7666个新冠病毒公共基因组的数据集,并分析了随时间变化新冠病毒基因组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这7666个 SARS-CoV-2基因组对COVID-19大流行进行了极好的地理和时间覆盖,研究人员将基因组数据的采集时间与其进化过程之间的关系用遗传进化树表达,并进而制作了放射状图和线性布局图。
(▲▲▲7666个全球测序的 SARS-CoV-2基因组采样时间与病毒进化的关系,图c为放射状图)研究人员称,在收集数据的时间范围内,如果存在可衡量的进化过程,则采样时间与进化过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会出现。具体而言,与最近的共同祖先病毒相比,越新分离出的病毒株在基因组中积累的变异就越多。
对采样日期与病毒进化过程之间的回归原点分析显示,病毒基因组最近的共同祖先(the 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MRCA)大约在2019年底左右出现。通过进化模型“分子钟”估算软件TreeDater等,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个病毒基因组最近的共同祖先,其出现时间大概在2019年10月6日至2019年12月11日,这与新冠疫情流行的开始时间相对应。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时间区间与此前使用各种计算方法在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的较小子集上进行的估计大致相同,但由于数据集规模庞大、一些更复杂的推理方法无法使用,这一结果仍应谨慎采信。研究团队还发现,在当前阶段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中,SARS-CoV-2基因组仅积累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任意两个基因组之间的平均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成对差异为9.6。
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基因组的共同祖先出现的时间不长、相对较新。几乎同时在所有国家被引入和传播,在首例感染后快速地扩散研究人员用“一切无处不在(Everything is everywhere)”来形容在多个国家发现的新冠病毒基因组的特征。
事实上,英国、美国、冰岛、澳大利亚等大多数国家中发现的SARS-CoV-2基因组多样性基本概括了7666个基因组数据集中COVID-19的全球多样性。(▲▲▲英国、美国、冰岛和中国发现的SARS-CoV-2基因组全球遗传多样性的比例)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在这些国家成为本地流行病都是通过大量独立的病毒基因组进入并传播造成的,几乎是同时在所有国家被引入和传播,且在首例感染后快速地扩散。
中国是一个例外,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新冠疫情的最初暴发地,但实际上中国的新冠。
7. 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该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如咳嗽、干咳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障碍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该病除了以上症状,还有可能出现不典型,如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见轻度食欲不振、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头痛为首发症状;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充血、眼部分泌物增多等;或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同时该病症状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其他抑制病毒导致的肺炎症状相似,因而需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