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少对股票有影响吗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问,减资对股票是大利好吗

很难说。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和市场心理。

公司原股东减资,一般会导致公司资产的减少,削弱公司承担责任的基础,同时也减少了公司股东的权益。如果该持股人对该公司形象影响较大,利空情绪是较大的。

但有的时候,原股东减资可以改善财务结构,提升现股东每股权益,吸引新资金,那么减资也可能构成利多。

减资对不同的公司股票价格影响不同,一般公司宣布减资时,多半是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这时股价会大幅下降;如果公司为收缩规模、调整主业而减资,则有提高业绩,刺激股价上涨的效果。

2. 上市公司总资产缩水对股价有多少影响

总资产缩水的话,净资产未必缩水。总资产-总负债 = 净资产。

所以要看公司的负债情况是否也改观。

说到底,公司的股价受公司的发展前景的影响,包括行业政策,公司的自身发展情况比如市场竞争力,利润增长情况,净资产收益率等影响;另外短期股价上涨的动力还来自于股价短期内是否低估,以及是否有适合资金炒作的题材,有庄家介入等因素。

如果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都缩水的话,说明了企业的发展中可能遇到了一些瓶颈,或是资产折旧快及负债大量增加,或是利润下降较快,企业成本较高等。具体分析下,如果是这些情况的话,是否对基本面的增长形成不好的影响,是的话,长期看,个股的形势会收到影响。

3. 央行缩表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

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小号开张,客官来存银子,存白银一百两,掌柜给开具一张银票,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

此时,地窖里多了一百两银子,这就是票号的资产,而开具出的银票就是票号对客官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大量银两,可以直接支付银票即可。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银票销毁,此时资产减少白银,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

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这叫资产负债表缩小,故而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

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所谓的央行缩表,既可指资产方的收缩,也可指负债方的收缩。

虽然从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说,资产和负债两边永远相等。但资产或负债中不同分项的变化,其政策含义却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缩表”未必总是等于货币政策收紧;反之,“扩表”也未必总是对应于货币政策转松。除黄金和其他资产外,央行资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外资产,二是对政府的债权(包括对政府的贷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三是对银行的债权。

这三类资产的减少均可能导致央行资产规模的收缩。在中国,外汇资产是央行的主要资产。

在2014年以前,受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影响,央行外汇资产不断积累。然而,在2014年后,随着金融账户逆差的扩大,央行外汇资产规模出现了下降。

面对外汇资产的下降,中国央行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负债规模可能随之下降,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出现收缩,即出现“缩表”;二是通过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来弥补外汇资产下降,也就是更多通过逆回购、PSL、MLF、SLF、SLO等方式来注入流动性。

考虑到流动性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扩张而自然增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幅可能超过外汇资产的降幅,此时往往表现为央行的“扩表”。第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出现在2015年。

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资产端,外汇占款累计下降近1.4万亿元。为应对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于2015年4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总资产共计下降约1.6万亿元。在此期间,尽管央行资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但准备金率的两次下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这种情况下的“缩表”显然无法与货币政策的紧缩对应上。第二种情况则是2014年之后更为常见的情况。

随着2014年后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货币。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汇资产累计下降4.8万亿元,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累计增长接近6.8万亿元,此时,央行是“扩表”的。

然而,与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缩表”行为相比,以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所进行的“扩表”,其显然具有更强的紧缩意味,因为公开市场、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动性不仅期限较短、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总资产从4.5万亿上升到了33.7万亿,上涨6.4倍;而上证指数仅仅从1491点上涨到3222点,仅1倍多的增幅。

总体上看,两者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就央行总资产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2015年以前,基本稳定上升,2015年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升和震荡。这基本上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储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显放缓直接相关。

2015年起,央行的资产规模似乎和股市呈现了更加明显的关系(如果计入今年4月份的数据,应该看得更明显,但央行暂未公布)。而若没有股灾以来的国家队救市干扰指数,两者关系可能更为直接。

这两年,两者在总体上涨跌态势接近,而股市的变化基本滞后央行的资产规模变化1-2个月。这种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严重!今年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 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总资产约33.7万亿元,相比于1月的34.8万亿元,下降了1.1万亿,降幅3.13%。

这可不是小数。因为央行印出的钞票都属于高能货币,在现实中流通起来会有个乘数效应。

按目前的5.4倍乘数估计,相当于缩减了近6万亿人民币。可能有人认为是这是外储下降的结果。

外储下降当然是事实。1月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约21.7万亿,3月份约21.6万亿,下降约0.1万亿。

相比于总体资产规模的下降占比10%都不到。因此,从年初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外汇占款并无直接关系。

(理论上,即使外汇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发货币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从资产负债表的明细科目上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1月的9.1万亿下降到3月8万亿,恰好下降1.1万亿。看起来整体的规模缩减主要来自于借给银行的钱少了。

这和近几个月连续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及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房价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讨论过:2、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手段,屡屡调高。

17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