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门票降价对股票的影响
1. 门票降价对旅游业发展有何影响
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面对旅游市场的井喷式发展,降低门票价格、提升其他配套服务、吸引流量才是第一要务。
2. 旅游景点门票上涨的利弊
国内多个景点门票上调,如敦煌景点首次实行淡旺季价格,由120元上调到160元,新疆千佛洞的价格上涨25元。泰山景区的门票上涨了35元,孔庙等三孔景点联票上涨了近60元,崂山景区门票全线上调20元。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新版“限价令”,票价50元以下的景区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价35%,50元至100元涨幅不得超过30%,100元至200元不得超过25%,200元以上不得超过15%。尽管这些涨价景区的票价涨幅大都在限涨范围内,但对消费者来说,还是要多掏钱。
记者日内走访多家旅行社,负责人普遍表示五一前门票上调,对旅行社影响不大。广东国旅国内部总经理高惠英表示,“此次门票上调从总体上来说,对国内线路的团队客人影响不大,线路涨价基本在50元以下,涨幅很微。许多市民来连锁店报名的时候,对门票有疑问的,销售人员都会详细解释,市民也表示理解。不过对于景区频频涨价,怨言也不少。”
对于不少自助游旅客,本来旅行预算已经很紧,每个景区再增加三五十块,实在很吃力。而且加价的都是平日最常规、最热门的景点,也促使一部分自助游旅客,远离常规路线和热门景点,找寻一片更自由、更低价的乐土。
日前,黄山等一批知名景点发布消息称,从6月1日起,提高门票价格(5月4日《新京报》)。此消息一公布,立刻招致一片反对之声,很多市民表示,当前许多景点的价格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力。
然而,与此同时,全国假日办发布消息,称全国不少景点出现“爆满”,如故宫日接待游客10万多人,超过最大容量的两倍。如此超负荷的“接客”,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对景点本身也存在使用过度的危险。
假如仅仅站在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客流出现“爆满”的大好形势下,提高票价,不啻为价值规律的基本走向。假如再加上保护景点这样的环保理由,通过涨价来限制客流,从而给景点一点调养生息的时间,更显得涨价有理。
可是反对涨价的理由也同样充分―――和很多国家旅游中的门票花费仅占旅游消费30%相比,我们国家的门票花费比例已经达到旅游消费的70%.也就是说,我国景点的相对价格已然不菲,还要往上涨,不合常理。况且,景点大多是国家的公共资源,既然是公共的,就不能纯粹以谋取利润为目的。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征收合理的旅游资源税。因为,景点是国家资源,你占用了,获利了,就应该对国家有所回报―――向国家纳税。而国家将这部分收益用来提高公共福祉。如此,那些因为这样那样原因没有欣赏到这些景点的人,也通过公共福祉的提高间接获利,体现出公共资源的公益性。事实上,从景点资源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权益,本身就不应局限在旅游参观一个方面。
如果能征收合理的旅游资源税,涨价就能很好地发挥其合理的作用,并化解其不合理的效果。因为涨价必然可以调控参观人数,杜绝“爆满”的负面问题。同时,景点因为“涨价”而升值,可以使相应的旅游资源税收增加。不仅主管景点的相关部门获利,大家还可以利益共享。
3. 旅游景点门票涨价的利弊讨论
有利亦有弊,要具体的景点具体分析。
我试举两例:一、杭州西湖,不仅没有涨价,反而把西湖周边的不少原来不开发的公园现在都免费开放了,目的就是希望留住外地人在杭州住上一晚上,加上新西湖的开发以及西溪湿地公园的建成,今年杭州市的旅游收入暴涨(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是免费公园开放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有作用应该是肯定的)。 二、黄山,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景点都有其游客接待容量,黄山也不例外,如果超过接待容量,则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接待质量大幅度下降;2、游客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主要是一些可能危及游客安全的景点,象黄山等自然景观、一些游乐场所等);三、景点的自然景观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那么如果限制游客的数量呢?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市场调节机制:涨价,一个就是配额制。 到底哪个办法更好?从追求景点经营部门的经济效益来看,当然是涨价。
但景点资源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资产,经营景点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经营企业,还必须比一般地企业经营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 先来说说景点门票的定价,如果仅仅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当然是包括两部分:成本+利润,考虑到景点运作的特殊性,我们在定价时还必须考虑普通老百姓承受水平、国家的经济实力,前面两个因素都是与景点门票的价格正相关,成本越高、利润越高,则门票价格越贵;老百姓承受能力越差,则门票就应越低,国家经济实力越强,则门票可以越低。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限制游客数量的办法所带来的影响: 涨价,不管对谁都有影响,但对高收入者影响甚微,对低收入者影响可能就是去或者不去的问题;对景点管理部门(也就是经营部门)大有好处;对国家财政有可能能减轻一部分负担; 配额制:也就是强行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 从表面上看,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对部分低收入者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要看如何实现配额。
九寨沟的办法是网上申请,试想那些低收入的人有很大的比例是不大上网的,如何申请?那就只有被拒之门外了。 所以我赞成适当的涨价,不管应当加强对这些景点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而且如果涨价了就应当适当减少国家或地方财政投入。
4. 景区门票降价会成常态吗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31日表示,截至8月29日,全国已有157个景区出台了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十一”黄金周前,还有157个景区将出台措施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开放。
长期以来,景区门票价格“逢节必涨”“旺季涨价”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一次,不仅不涨,反而下降,重点国有景区带了一个好头。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有可能衍生更多景区门票的“降价潮”,形成国有景区与非国有景区间的“正和博弈”,而降价的红利将直接让旅客分享。
旅游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现象,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无论是从促进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来说,还是从景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门票经济都在起着负面作用。
门票降一点,门槛低一点,不仅“天塌不下来”,而且景区的天空会更蔚蓝。门票价格“做减法”,旅游活力“做加法”,甚至可望“做乘法”。
文化是旅游的附加值,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动力不足,长此以往,民众也会产生“只有远方没有诗”的旅游体验。
相比较起来,故宫博物院在对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一直走在前列,不仅赚得盆满钵满,也收获了大批拥趸,最近更是紧跟社会热点,“蹭”大热宫廷剧的流量,凭借一套乾隆印章,在电商平台上有不俗的销售成绩。而其夏季60元、冬季30元的票价,在全国范围来看并不算高。
希望各大景区以此次降价为契机,让景区门票价格走进“下降通道”,敞开大门,以满足更多人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做好做足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大文章,劲吹文化风、时尚风,“春风化雨”,滋润景区景点的高质量发展。
5. 门票降价对周边游带动作用明显吗
近年来,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些年,我国部分景区门票价格高,有的甚至高于其他国家同等级景点的平均水平,更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降低景区门票价格,让更多居民感受旅游发展带来的幸福,国内不少景区都有尝试,比如每到冬季,全国百余家景区执行淡季价格,包含黄山、莫高窟、故宫、布达拉宫、青海湖等5A级景区,少数降幅更高达50%。驴妈妈旅游网大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执行淡季价格的高级别景区,景区门票、景区门票+酒店组合线路同比预订人次增幅达30%,门票降价对周边游带动作用明显。
据中国旅游电子门票研究中心《中国旅游电子门票2017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消费频次,较2015年和2016年的2次/人和3次/人,上升到3.6次/人,周边游整体呈现出高频化、轻奢化特点。景域旅游智慧经济研究院也认为,未来周边游的发展方向是全域旅游,而非景点旅游。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引起大众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的关注,使得游客更倾向于提前在线上对景区门票进行比价与预订,提前知晓景区人流情况等,有利于推动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目的地建设。
6. 景区门票对景区发展有何影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6%的受访者表示门票价格是自己外出旅游选目的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对于公共景区经营过度依赖卖门票的情况,58.4%的受访者认为这影响了游客的体验,50.4%的受访者认为这会降低游客到景区旅游的意愿。68.6%的受访者建议完善公共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60.6%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监管。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系主任杨勇表示,目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总体比较高,尤其一些5A级景区门票价格高,而且大多数景区收入主要依靠门票,这也导致了景区门票价格持续上涨。关于景区门票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查中,67.4%的受访者指出公共景区门票存在节假日随意涨价的情况,60.6%的受访者觉得公共景区门票价格过高,其他问题还有:只出售联票套票、不单独售票(56.0%),景区门票捆绑观光票、保险等(44.1%)以及优惠门票使用受限制(27.7%)等。来源:中国青年报
7. 门票价格降低对景区而言一定是坏事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29日宣布,将通过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景区门票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门票价格降低了,广大游客自然会点一个大大的“赞”。
可是,对于景区而言,门票价格降低一定是坏事吗?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其消费体验。
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受调查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六成游客把门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影响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部分景区票价偏高,其实是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外在表现。一些地方发展思路不活,缺乏大视野,把发展旅游业简单地理解为“办景区卖门票”;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把许多“额外负担”强加在门票的票价中;还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以调节客流量为借口,越是在旺季时,越随意调高景区票价。
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围绕解决门票价格“额外负担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对地方、景区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将有利于引导一些国有景点降低门票价格,给广大游客带来红利。 对于地方和景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降低了,门票收入会减少,而是要算大账,看长远。
过去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与其“额外负担重”紧密相关。随着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成本监审会更加严格,一些过去强加在景区票价中的“额外负担”将被逐步剥离,这能让景区轻装上阵,更好体现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能让景区门票价格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游客的数量或许会增加,景区的门票收入也可能增加。另外,有了消费者的信任,景区的人气自然会更旺,发展各种相关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会更牢靠。
景区运营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加速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走出一条景区与旅游相关行业协调发展的路子,更好地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