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股改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证券市场发展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将证券市场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发挥证券市场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监管层、业界和投资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股改消除了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制度性屏障,为证券市场发展壮大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1、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多元化投资者和企业的多样化投融资需求与我国市场层次单一的矛盾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1)单一市场造成许多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2)现有的单一层次证券市场无法高效率地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提供股权流动服务;(3)现有的单一层次市场无法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4)上市公司分化,出现投资价值的明显落差,单一层次资本市场使得风险甄别机制不健全,风险揭示能力下降,市场风险加剧。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发行管理体制僵化、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落后、法治程度低下、退出机制不健全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主要根源。

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满足“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要求;(2)公司盈利能力不强,对投资者回报不高,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3)部分公司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4)公司日常运作不规范,甚至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损害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3、证券市场对外开放 金融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之间的矛盾是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问题产生的根源。

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不仅不会因为股改的基本完成而消除,反而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而显得尤为迫切。这一问题可具体分解为对外开放的时机和步骤、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外开放的经济安全、对外开放的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的风险控制、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关系、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等具体的问题。

4、发展机构投资者 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严重失衡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痼疾,股改并没有直接涉及投资者结构问题,因此发展机构投资者仍是股改后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需要具体解决如下一些问题:(1)如何继续发展壮大既有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社保基金、QFII等;(2)如何发展新的机构投资者主体,如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3)如何使国有资产管理者转变成为真正的机构投资者:(4)如何加强对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监控,有效防范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5)如何建立健全对机构投资者主要股东的有效约束机制,保持机构运行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二、证券市场创新问题 创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它贯穿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股改后我国证券市场将从计划垄断时代逐步过渡到市场化阶段,传统的发展运作模式与市场化内在需求之间会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有鉴于此,证券市场创新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1、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问题旨在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产品单一,缺乏对冲或避险机制的问题,具体包括权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金融衍生品、基金类产品的创新。

产品创新的主要症结表现为:(1)市场层次单一,产品结构雷同;(2)市场缺乏风险对冲机制;(3)市场主体创新动能不足;(4)产品创新客观上增加了市场风险放大的可能;(5)投资者对创新产品跟风炒作的现象比较突出,理性投资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可能由此滋生新的违规行为和市场风险。 2、制度创新 立法相对于实践的滞后性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根源。

制度创新所引发的问题突出体现在:(1)发行、交易、结算和信息披露等制度创新导致的市场运行机制变化,使原有的市场监管标准和监管机制不再适应新的市场形势;(2)两法颁布实施后,一些在原有制度框架下不被允许的制度有望突破并实施,如融资融券制度等,可能改变投资者盈利模式和行为方式,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新的特点;(3)少数市场参与者可能利用新制度漏洞和风险盲点进行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3、技术创新 证券市场技术相对于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的滞后性是技术创新的根源所在。

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1)在股改后全流通市场环境下,市场规模、投资者数量和交易量急剧提升,迫切需要支持证券业核心业务的信息系统进行扩容和升级换代;(2)网络技术在改善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引致证券市场的波动性的加大与可控性的恶化;(3)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违规者利用新技术进行反监控的能力不断增强,违法违规行为及其操作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和具有隐蔽性,将会展开监控与反监控的技术博弈。 三、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证券市场监管涵盖了对行为和市场主体的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创新的有力保障,也关。

2. 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五一”节后首个股市开盘日,证监会就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标志着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独有的现象,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的必经之路。

一、股权分置成为了我国股市发展的障碍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虽然股权分置在证券市场建立初期具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成熟,股权分置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而且,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成我国股市价格悬空,蕴涵系统性风险,影响投资者信心。

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包含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三分之二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对于单个公司来说,由于其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致使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易于受投资机构操纵,股价波动较大和定价机制扭曲。

2、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公司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而非流通股股东对此并不热心,二级市场的股价对其经济利益而言并无直接关系,其真正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这样就使得二级市场的股价与企业的业绩不相称的现象时有发生。 3、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由于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所以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以国有股份为主的非流通股转让市场是一个参与者有限的协议定价市场,交易机制不透明,价格发现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和估值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只有让市场定价才是杜绝腐败,维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最有效方式。 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股市的影响 作为上市公司则应该把重点放在合理的配售方式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中小股民的利益,使广大投资者对市场有信心,只要有了信心市场就会稳定,良好的政策在稳定的市场上才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企业在最初用来补偿A股股东的部分利益,必定在今后的市场融资中得到补偿,只要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减小,投资者信心没有受挫,那么随之而来的牛市才会使仍然在上市公司手里的部分股票升值。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两个事实:一是对于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有必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掌握对其的绝对控股权,这也就是说,尽管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实现了国有股可以全流通,但大部分国有股不会进入市场买卖的,更不会给市场造成压力;二是,由于目前我国上证股指已经跌至1000点附近,比2000年的最高峰缩水50%以上,上市公司市盈率也有了大幅下降,所以股价下降空间已非常有限,相信本轮冲击将很快结束并且不会使市场造成动荡。 三、从长远看,将有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从微观上,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运营机制。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将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助于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促进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减少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成本。同时,有利于高成长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信心。

当然,要真正实现预期的公司治理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人员的诚信建设,积极发挥独立董事作用等诸多方面的有效配合,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从宏观上,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稳定市场预期,完善价格形成基础,为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谋求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评价改革得失要看其实施过程是不是符合“三公”原则,运行机制是不是体现了市场规律,改革成果是不是体现为资本市场功能的更有效发挥。赋予国有股、法人股流通性,使国有控股股东面临股权方面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改革国有资本的经营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效率,这对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价值有直接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提升二级市场的股价。

总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同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本文参考网址: http://www.cs.co。

3. 请问股改是怎么回事

股改其中的“股”是指股权分置,就是我国股改之前,股票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是不上市流通的,我们在股票市场上买入卖出的都是公众股,只占全部股票的三分之一,所以说我们的股票市场不是市场化的市场,不成熟。

你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股权分置”就可以了解相关的很多知识。股改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出股市的确会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是长期的,因为股改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有立杆见影的成果,不过相信坚持股改,维持其成果,中国的股票不久就会走向成熟和正常化。

4. 股改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什么

从目前大小非频频减持的行为来看,还没有被拆除。

而从表面看起来,向危险的上市公司进行倾向性的资源配置还在继续,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路径,股改改革。在专家眼中,中国股市在股改的十字架上究竟会有怎样的命运,股改之路又究竟该如何走下去呢?本期嘉宾:林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叶檀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博士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中心主任李曙光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股灾是否殃及实体经济林江:目前这种跌幅有悖常理,尽管有部分专家认为这是正常的,但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尽管面临经济增长趋缓的预期,但我们的问题并没有美国严重,更没有越南严重。结果是美国的股指调整远比我们小,原因是什么?从大的方面看,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但我要说的是,众多因素中最严重的恐怕还是大小非问题。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恐怕会影响到社会和谐,暴跌对大家心理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注意到,市值从30多万亿,到现在十几万亿,接近20万亿的市值蒸发了,财富的缩减非常巨大,以至于影响到了我们的实体经济。吴晓求:指数的点位应该说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理念。

如果说理念是不正确的,或者是非常落后的,那么出台的政策或许难以正确指导市场。 所以,我关注的是我们金融市场的理念是不是正确,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资本市场的理念问题。其实,我们还是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

不要看我们的股市已经有18年历史了,事实上,我们的确没有理解。 很多似是而非的结论表面上看似乎正确,实际上却是很荒谬的。

我认为,现在我们的确需要政府来校正市场的这种不理性行为。叶檀:中国股市的现状毫无疑问正处于严重的股灾阶段,股市大跌65%以上就意味着股灾的到来,它对实体经济和中国的货币体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所以,从资本市场上释放的风险已经向实体经济和中国整个金融市场蔓延开来。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加紧制定对策。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关方面其实并不认为资本市场的风险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他们认为,资本市场的风险只是资本市场的风险,并不会影响实体经济。

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股市下跌是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坏,或者是全球经济放缓,全球进入了经济下行周期,还有自然灾害等。

这些都是理由,所有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来印证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在一年内下跌65%以上。所以,中国的股市下跌一定有其自身的理由的,我认为,既有天灾的部分,也有人祸的部分存在。

刘纪鹏:股市如此下跌是不正常的。今天在这个时期讨论股市问题,不管悲愤也罢、悲壮也罢,首先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

结论就是,这次股市下跌是不正常的,是危害极大的。不仅仅是对我们现在的经济破坏极大,而且还将给我们的明天铺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资本市场发展一旦停滞下来,那么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克服中国的金融矛盾问题,甚至是解决整个国民经济战略性重组的主战场地位的确立问题,以及相关的配套改革都将被迫停滞。股改还要继续吗林江:对于股改,首先方向是对的。

毕竟是股改建立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从而把公司做好,但股改同样留下了巨大隐患。 我认为,股改有功亦有过。

既然这样,我们的监管层对股改应该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学术界和众多中小投资者对股改进行评判,监管部门至少应该有决心、信心及耐心去听取,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郭田勇:中国股市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应该说有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涨幅非常大,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会涨这么多,如果我们看上市公司的业绩。 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与2005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如果我们按照“业绩支撑股价”的观点,股价为什么会涨那么多?这主要还是归功于股权分置改革。很多投资者认为它解决了中国股市全流通的一个问题,所以能够从制度上对中国股市加以完善。

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大家产生了良好的预期,所以推动股市走出了一波很大的行情。但当股市跌下来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股权分置改革搞了,但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的各项制度建设是否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似乎没有,当股市涨了又跌回来之后,股市的各种欺诈交易,做庄、内部交易、老鼠仓……这种情况仍然比比皆是。

所以说,中国股市仍然要治市。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解决资本市场制度上的缺陷。

治市,给大家一个真正的“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给大家一个这样的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叶檀:每一次改革都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有一次改革、二次改革,一直到最终大功告成为止。 所以,股改有股改的成就。

当我们出现偏差时,必须要进行二次股改。这应该是需要坚持的原则,并不是现在出台一些纠正政策。

5. 股改之后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股改的全称是“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 那么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了? 什么是股权分置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翻看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一句话概括,股权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股权被分置的状况却由来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

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总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另外,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

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股减持不同。

减持不等于全流通;获得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

此次改革试点启动后,有很多投资者问,流通与减持有什幺不同?对此,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减持不等于全流通,减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被减持的股份并不必然获得流通权;而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什么要改革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

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

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大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

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

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

我们该做些什么 -不要以为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股东应当通过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有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此次改革采取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做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即由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解决方案。

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权(所谓对价,指一方得到权利、权益、益处或是另一方换取对方承诺,所做的或所承诺的损失、所担负的责任或是牺牲。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对价”概念。

这次改革实践中,“对价”往往指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可以采用股票、现金等共同认可的形式)。首批试点大都选择了送股或加送现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数流通股东的肯定。

目前,第二批试点公司的方案正在陆续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现了创新的方案,如缩股、权证等。 首家改革试点公司三一重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时,投资者李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

6.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我简单说一下吧,如果追根究底,可能会涉及很多zheng zhi方面敏感的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股市独特的流通与非流通现象,05年开始改革时,股市开始由熊变牛,这主要是因为:01-05年的5年熊市就是由全流通引起的,05年给出了一个解决的原则,市场上不明朗的因素消失了,利空出尽变利好!而且当时大小非只是获得流通权,真正流通要等两年后,加上0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开始大幅增长,这给牛市创造了条件。

现在大小非开始流通了,市场才真正感觉到了压力!大小非的成本太低,大部分都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股权分置改革从头到尾都是不公平的,但没有办法,散户最终是拧不过国有大股东的。当时散户也参与了投票,在当时的环境下,为了眼前利益,散户也不得不投赞成票,除非是条件的确很差的。

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除了国家想通过减持不想持有的股票获得真金白银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消除国有股一股独大这个毒瘤,但事实上,现在改完了,乌鸦仍然是黑的,并没变白!

其实用5个字来形容就足够了:治标不治本。

--------------------------

如果想听假话,书城里很多书里都写得有!长篇大论,这里不够写啊!

17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