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利润下降对股票的影响
1. 年报披露对该股票价值的影响
在股票市场建设和发展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至关重要,其中盈余信息的披露往往被认为是最富有信息含量的信息。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利用均值调整收益模型对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度年报盈余信息披露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
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年报盈余信息的披露不能较完全地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这一结论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累积正常收益图 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在股票市场中处于枢纽和核心地位。
股票价格的形成及发挥作用是以股票市场的各种信息为基础的。股票价格的运行需要大量的信息参与是股票价格的特殊性所在,为了使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引导资本的有效流动,就需要为股票价格提供一个强大、合理的信息基础,这也是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的基础。
1967年罗伯茨根据信息的不同层次提出了市场有效性的三种形式:弱式、半强式及强式。有效市场理论成功地将信息与股价运行相结合,揭示了股票价格的运动特征。
然而,信息本身是非实体的,必须依附于一定形式的物质作为载体,在证券市场中信息的载体主要是说明书、报告、公告等有关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过程就叫做信息披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公司股票信息披露实行细则(试行)》第四条规定“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
这些会计信息中,会计盈余信息是最主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盈余信息的披露往往被市场认为是最富有信息含量的信息。
自 1968 年 Ball 和 Brown 关于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的经典之作问世以来,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性与验证就成为证券界的一大研究课题。为此,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中的均值调整收益模型,检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年报盈余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值得关注。
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方法说明 1969年Fama等人在分析股票拆细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时,提出了“事件研究法”的构想,如今已被应用到了小到公司、大到整个经济的各种经济事件研究中,如兼并与收购、收益公告、新发行的债券或股票以及关于贸易赤字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在证券研究中,事件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事件对上市公司证券价格的影响。
事件研究法的突出特点是,其研究过程具有简单、明了的逻辑线索,即某事件的发生是否影响了时序性价格数据的产生。这种影响的程度是用非正常收益来体现的。
(二)数据说明 按照事件研究法的要求,结合中国股市的现实情况,对研究中数据方面选择和处理说明如下: 1、选取的研究事件是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4年度年报盈余信息披露。 2、样本和数据选取。
对深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样本的选择,采取如下标准: (1)如期披露了2004年年度报告。 (2)上市日期应该位于2000年1月1日之前。
这主要考虑到公众对该公司合理预期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此外,在计算正常收益率时估计窗口的选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 (3)样本计算区间内不存在配股与增发股票行为,这主要是为了计算方便。
(4)样本计算区间内数据无缺失。 按此要求对2004年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共获得250份有效年报。
3、组合分类及相应参数处理 根据年报披露盈余情况的不同,我们将年报分为3种类别:好消息,无消息与坏消息。判别的标准取决于本年度年报与上一年度年报净资产收益率的离差。
如果前者高于后者2.5%以上,就界定为好消息;在5%范围内波动,属于无消息;如果低于2.5%以上,那么当年年报就是坏消息。①在250份年报中,根据我们的统计检验,确认41份属于好消息,113份属于无消息,96份属于坏消息。
我们根据好坏消息对所有的公司年报进行分组。年报进行分类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取样区间、事件窗与估计窗。
我们令取样区间为一天,计算每日收益率。选择41天作为事件窗,包括事件前的20天,事件发生日以及事件后的20天;对每份年报使用事件窗前12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窗。
我们基于收盘价格计算日收益率,并且利用每日对数收益率作为传统方式定义的实际收益率的近似度量,其中为t日收盘价, 为t-1日收盘价。此外,如果年报公布日为非交易日,则将下一交易日确认为公告日。
上市公司年报盈余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根据事件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数据,我们计算了250家深圳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引起的非正常收益和累积非正常收益,得出三类消息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如上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出,盈利公告确实传递了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有用信息,对股票价格产生了相应的冲击。
上图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年度盈利信息公布的前20天到前十天,年报几乎对公司股票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好消息组的累积非正常收益已经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坏消息组呈现出下降的势头。
第二,在年报公布前10天到公布日,坏消息组的CAR开始持续下降,好消息组的CAR继续缓慢上升,而无消息组的CAR继续保持平稳水平。这表明,年报盈余信息已经提前。
2. 营业利润率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上升对股票的影响
希望采纳
中信证券成长来自于并购、上市与融资,来自于股东背景、王东明带领下的企业家团队与技术人才团队支持,来自于战略、管理、研究以及投行、投资、国际化等业务能力的大幅提高。
转让中信建投导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市场地位显著下滑,未来若没有并购支持份额将难以快速恢复;未向中小企业承销转型、错过中小板与创业板机遇,导致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市场地位逐年下降,未来债券承销增长将难以弥补股票承销下降。
市场大幅波动、做空机制推出后,中信证券自营投资规模不再增长,自营/净资产比例不再提高,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断压缩可能预示着中信证券对自营投资乐观态度有所转向;直投业务监管加强将显著影响中信证券未来直投业务的规模与收益率。
两融制度完善有利于中信证券两融业务发展与收入结构改善,但政策严格管制决定了这一过程将较为漫长,对经纪收入的替代效应不明显;H股融资的短期收益有限,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导致未来公司收入稳定性降低,传统业务收入占比重新抬头。
中信证券总资产持续下降,但净资产持续增长,经营杠杆大幅降低,公司营业收入顶峰已过,费用率上升,营业利润率下降,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更大,未来费用控制、大比例分红将是中信证券经营管理的重要选择。
更重要的是,中信证券作为行业唯一的股权激励已于2011下半年全部到期,未来继续实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届高管尤其是王东明董事长的任期也将在2012年中结束,这对中信证券未来的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人才积极性、团队稳定性都将构成重大考验。
根据彭罗斯理论的资源——能力——成长分析框架,在中国资本市场现有制度下,中信证券似乎已将自身资源与能力发挥至极致,并达到成长极限,3500亿元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市值天花板,要突破除非中国资本市场制度重大变革以及公司资源与能力重整。
中信证券的投资机会将主要来自于系统性估值提升或相对估值洼地。
假设公司分红政策不变,预计2011-2013年公司EPS为0.80元、0.46元、0.54元,对应PE为13、23和20倍,不过ROE逐步回升,同时考虑到行业龙头随时可能被政策再次眷顾,维持“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