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股票期权的财务影响
1. 求一篇《股票期权会计初探》的论文
本文拟对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的产生、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和规范我国股票期权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票期权 内在价值法 公允价值 或有事项 美国对股票期权的传统会计处理 内在价值法(APB25) 1972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了25号意见书。
该意见书规定,公司采用“内在价值法”计算期权费用。具体规定为:股票期权的行权价超过股票期权授予当日公允价值的部分,确定为期权费用,如果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则期权费用为零。
固定型股票期权的计量日是授予日;业绩型股票期权的计量日为数量和价格双方都已知的第一日,因而在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而是在会计期末对行权价格和可购数量进行估计,得出报酬成本,以后每到会计期末对以前估计的数额进行修正,直至服务期满日。 公允价值法(SFASI123) 1973年,FASB发布了《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主张以基于员工股票期权或相似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来确定期权费用,但这一主张招致诸多批评。
FASB于1995年10月发布了一项妥协的准则:FASB第123号《股票薪酬会计处理方法》。该准则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企业若继续采用内在价值法,则必须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法下的预计净利润及每股收益。
这些披露将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更具可比性的信息。在公允价值法下,无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的股票期权,都要确认一定的补偿成本,这是与内在价值法的不同之处。
它对补偿成本的确认、计量要求较严格,计算出的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比APB25计算的同类指标低,使上市公司的业绩更接近其经营的实际状况。 从两种处理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出,后者对补偿费用的衡量和入账方式要求比较严格,计算出的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比前者的同类指标要低。
一些业绩较差上市公司便有机可乘,利用前者来隐瞒亏损,粉饰报表。这就是FASB要求实施公允价值入账法的内在原因。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主要问题及最新动向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主要问题 会计准则制定有失独立性和中立性 FASB本身承认,SFAS123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优于APB25,而且通过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实际上,很少企业采用SFAS123,因为该会计处理方法将导致企业的每股收益的大幅度下降。
SFAS规定企业可以在SFAS123和APB25之间进行选择,作为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准则制定机构,FASB应该保持其中立性,不能对相同的交易规定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的处理方法,不是出于会计上的考虑,而是屈服于政治压力,决定了固定股票期权和业绩股票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了企业可以选择固定股票期权激励方案,从而损害了准则的质量。 企业股票期权费用的可选择性 股票期权计划中的主要会计问题就是对期权费用的处理,对于固定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法”计算期权费用;对于业绩股票期权和其他变动计划,其计量日是当员工可以收到的股票数量及其行权价都是固定时的日期,由于计量日可能比授予日要晚得多,任何费用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则业绩股票期权计划的期权费用将比固定股票期权计划的要大,因而,公司往往会选择固定股票期权。
这种可选择性有可能造成应该确认的会计事项没有被确认,有损于财务报告的质量。 股票期权会计美国的最新动向 鉴于不断发生的公司财务丑闻和股票期权会计存在的上述问题,从2002年起,美国对此进行了较大变革。
如颁布《2002Sarbanes-Oxley法》,为股票期权会计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之后不久规定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确认股票期权费用,这种作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会计信息的用户的支持。同时,FASB和IASB主动达成谅解,共同商讨建立高质量、相互兼容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的协调上前进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现状 或有事项处理法。在授予日按照行权价确定债权和所有者权益,借记“长期应收款”等,贷记“预计股本”等。
行权时,将债权转为现金,借记“现金”,贷记“长期应收款”;将预计股本转为股本,借记“预计股本”,贷记“股本”。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将股价与行权价之间的差额支付给经理人,则作为公司的费用处理,借记“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现金”。
其缺陷在于:一是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或有事项”一章的相关精神不符;二是容易导致企业资产的虚增,不符合谨慎的原则;三是如果股价与行权价格之间的差额比较大,会导致费用不均衡,由于这部分差额记做费用在行权日所在年度入账,没有均衡地摊销至授予日和行权日之间的年度,因此不符合配比原则,会出现行权日所在年度企业利润锐减的现象;四是如果期权持有人放弃行权,需要冲减以前的记录,有操纵资产的嫌疑。 共2页: 1 [2] 下一页 美国股票期权会计变革与借鉴(2) 三阶段处理法。
这种方法与或有事项处理法类似,只是设置的会计科目有所不。
2. 股票期权会计的特征及功能
由于内在价值法计算简单,便于操作,易于股东理解,并且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和竞争能力,因而被我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采纳。
但内在价值法也存在着固有的缺点:股票价格是不断波动的,会计部门需要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对股票期权的相关成本和费用进行调整,会计处理繁琐易出错,会计记录缺乏内在一致性,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该法下股票期权内在价值为零时企业无须确认相关成本,这样就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另外,运用内在价值法确定的股票期权价值忽略了期权本身的时间价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资料
中外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比较 作者:徐克英 中外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比较 股票期权(亦称认股权),是由企业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
通常做法是企业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一般5年-10年),按约定的价格(通常是该权利被授予时的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一般在10万元以上)。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出售。
由此,经营者就可以获得当日股票市场价格和行权价格之间的差价收入。如果在该奖励规定的期限到期之前,管理人员已离开公司或者管理人员不能达到约定的业绩指标,那么这些奖励股份将被收回。
这样就可以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以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积极性,延长其为企业服务的年限,推动企业的发展。 股票期权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到90年代,股票期权已经在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得到快速发展。
现在,股票期权的实施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也就摆在了会计工作的议事日程。本文就中外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和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国外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 目前,西方国家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规范既缺乏也不统一,仅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发布的54123号准则公告(以下简称FA123)“补偿性股票期权的会计”和FASB的前身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的第25号意见书(以下简称APB25)“向雇员发布股票的会计”两份综合性涉及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指南性文件,这两份文件提出了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 内在价值法是指企业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高;反之,其内在价值就越低。
在这种方法下,企业与经理人签订股票期权协议的日期(即授权日)是股票期权的计量日,会计按照当日内在价值借记递延报酬成本,贷记股票期权,以后在固定的服务期内逐渐摊销转为费用,待经理人行权后再将期权转为股本。由于股票市价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相应的内在价值也在随之变动,所以在每个会计期末要对报酬成本进行调整,直到经理人服务期满为止。
公允价值法是在期权的授予日,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确认公司的递延报酬成本,并将递延报酬成本在服务期内进行摊销。该法的关键是公允价值的确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公允价值往往采用“布莱克。斯考莱斯期权定价模型(简称B-S模型)”来计算,这个模型考虑的因素有:期权授权日的股票市价、预计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预计授权日到股票期权行使日的时间、行权价格和无风险利润等。
由于公允价值一经确定就不再改变,所以在公允价值法下不存在期末调整问题。 内在价值法导致的会计期末费用的经常调整,使其会计处理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也难以适应复杂的股票期权和其它衍生金融工具。
所以,FA123提出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它避免了内在价值法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股票期权进行不同处理的混乱状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发展角度看,适用范围广阔,不仅适用于股票期权,也适用于其它衍生金融工具。
但对于大规模的高科技公司来说,采用公允价值法往往要确认一大笔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公允价值法遭到了来自微软等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强烈反对。
但会计准则历来就是各方利益的协调产物,FASB最终采用了一个折中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企业若继续采用内在价值法,则必须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公允价值法下的预计净利润及每股收益。 另外,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有不少会计专家学者认为,股票期权实际上是企业给予经理人的一种或有报酬,期权持有者将来有可能行权所支付的款项在授权日只是一种或有股款,因而也就形成企业的一种或有资产,企业在将来交付给期权持有者的普通股项目也就应当是企业的一项或有负债。
收取认股款的权利与交付普通股的义务是否能够发生,取决于未来公司的股价变动情况。因此,应当将股票期权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或有负债,并按照或有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ASC)在其发表的第37号会计准则《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指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经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和约,行权以前并没有发生现金和股票的实际收付,不能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应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也无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否则就违背了谨慎性原则。 二、我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现状 股票期权进入我国并开始实施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左右,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可循,所以,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还比较随意。
当前,实行股票期权制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或有报酬法和内在价值法。 或有报酬法将股票期权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会计处理:①在期权授权日确认股票的或有认股权和或有普通股,将或有认股权与或有普通股。
4. 怎样发挥期权在财务管理中作用
一、直接作为企业理财的工具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几个显着特点:第一,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第二,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即自动失效;第三,期权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期权合约的买者和卖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买者拥有履约权利而不负担义务以及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上。
对买者来说,他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期权可能取得无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担的最大风险只是为购买期权所支付的权利金,对卖者则相反。这意味着期权投资能以支付有限的权利金为代价,而购买到无限盈利的机会。
上述特点使得期权很适宜成为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的手段。企业可以把经营中闲置的资金投入期权市场,或者同时投资于股票和期权,在投资时即可预知风险(最大损失权利金),却有成倍获取回报的可能性。
一旦行情不好,还可以反向操作以补偿损失。效果比传统的交易工具理想。
这也是期权衍生物二十年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国家,由于收益税和资本利得税的负担不,一些投资者倾向于连续不断的持有期权,直到其短期收益转化为长期的资本利得为止,这样可以起到免缴短期收益税金的目的。
期权有时也被用于接管策略。兼并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买权。
当购买了足够的买权且拥有的股票数额已达到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声明时,就执行这些期权,从而取得这些股票。这一策略降低了兼并公司的接管成本。
这些都是直接利用期权作为理财手段的例子,事实上任何资产,不管有形或无形,都可以成为期权的标的物,甚至期权本身也可以成为标的物,从而形成复式期权。期权的不断创新使交易更加灵活、功能更齐全,满足企业多种多样的避险和投机需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成熟,也应该考虑建立期权交易市场,给企业更大的理财空间。 二、期权理论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企业所发行的许多证券都带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如购股权书(WARRANTS)、认股权(RIGHTS)、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S)等。
它们规定持有人有权利(但无义务)在特定条件下以协议价格买进或转换为企业股票,这就形成了一种买权,也具有时效性。企业股价上涨楚大,则持有人行使买权获取收益越多。
如果忽略它们的期权特性,显然会低估这些证券的成本,高估了企业的利润,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利于财务决策,因此必须考虑其中含有的期权价格。例如,可以把可转换低券看作是一般债券附加了期权。
只要能得到股票收益率年度标准差(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就可以套用\"布莱克--斯克尔斯\"OPM,很方便的计算出债券期权价格,再加上债券的利息费用,才是可转换债券的真正融资成本。上述儿种证券可以看成是股票期权的特例。
事实上,对于有负债的企业来说,权益和企业债券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复式期权。公司债券由企业发行并代表企业的责任,股东对债券负有责任。
假如按期付息,在每期末,股东可以履行必要的偿付或违约。如果他们选择偿付,就得到一个新的期权,否则\"偿付的选择权\"作废,其损失为其投人企业的资本(即权利金)。
这样,就形成了若干期以期权为标的物的复式期权。这一类期权虽不够明晰,但提供了对市场的估值过程的重要深入理解。
1974年罗伯特,莫顿发表的《企业债务的定价》一文,利用OPM解决了企业的定价问题。1977年他又发表了对贷款担保分析的文章,为大型项目成功的实施融资提供了帮助。
可见期权在定价中应用前景广阔,凡具有\"或有索偿权\"、\"选择权\"特征的问题,都可以考虑纳入期权理论的框架来定价。 三、以期权作为激励手段,解决代理冲突 在财务管理中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二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往往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
原则上,股东可以监督经营者,但监督成本高、缺乏效率,而且许多行为也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激励 \"就成为解决代理冲突的主要手段,而\"经理股票期权\"(EXER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
它授予经理人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其激励逻辑是: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股价上升--经理人员行使期权获得利益。
反之,经理人员利益受损。这就便经理人员的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的增函数,使他们象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矫证了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
据统计,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己向其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E5O报酬制度。同时股票期权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70年代只占3%左右,到90年代总体达到10%.股权收入已成为一些经营者的主要收人方式,如lNTER公司安德鲁。
葛洛夫,1997年股权收人为9459万美元,占其全部收人的96%.我国的上海、广东等地区已经开始有期股的试点。目前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于其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实行的企业法人代表年薪期权制,又成。
5. 股票期权对股市的影响是什么
股指期货推出的主要影响在于:
1、改变市场的游戏规则,市场走势也将更加理性和稳定。
股指期货将改变以前的游戏规则,单边市的格局将被改变,而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机构投资人显然具有散户难以比拟的优势,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虽然并不阻隔散户的投资和参与。然而,无论从投机买卖还是套期保值的角度上来说,机构投资者都具备小散户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说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更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品种。另外,股指期货将结束单边市才能获利的状况,市场的博弈规则将更为合理。由于以上的情况,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必然会改变目前的游戏规则,而市场走势也更加趋于稳定和合理。
2、加速股票价格结构的调整,权重蓝筹股将成稀缺资源。
按照国外市场的经验,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发展,必然逐渐地受到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交易量逐渐提升。而能够对股指施加影响力、基本面较好、流动性高的权重蓝筹股将愈发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抢夺。而质地较差的公司除了基本面不理想外,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指数的影响力较差,从而导致逐渐被机构放弃,活跃程度日渐萎缩。股市的结构将逐步两极分化,主要的蓝筹股群体决定了大盘的方向,流动性和交易活跃程度将提高。形象不好、基本面差的小盘股逐渐沦落为乏人问津的仙股,进而丧失流动性,慢慢被边缘化。
3、加速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
随着股指期货交易的问世,资本市场中的大量交易者将涌入,这中间既有套保者也有投机者,现今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其他证券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将加入期货市场的博弈。
正如我们在第一条所提到的,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选择以及规避风险的工具。而大机构群体完全可以通过集体控制大蓝筹股板块来“携天子以令诸侯”。这些无疑将进一步确定主流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腾挪空间。而在此情况下,中小资金的交易优势则进一步丧失。
4、加速资本市场的融合,促使股票走势更快地反应基本面信息。
股指期货引入后,还会增强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联系,期货市场与主流金融市场间的制度隔断会自然消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个市场资金之间的相互流动,目前参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投资者群体有很大的差异。然而,随着股指期货的出现,无疑为两个市场的参与者相互流动提供了一条通道。
另外,目前期货市场上很多大宗交易品种的价格走势往往相比股票市场上相应股票的走势更加领先反映宏观基本面的情况,一旦两个市场之间的投资者和资金相互流动,投资讯息的传递和投资手法必将趋同,则股票市场的走势将受到期货市场的影响对基本面的反应更加灵敏。
6. 怎样发挥期权在财务管理中作用
一、直接作为企业理财的工具 期权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几个显着特点:第一,期权的交易对象是一种权利,即买进或卖出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并不承担一定要买进或卖出的义务;第二,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即自动失效;第三,期权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
期权合约的买者和卖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买者拥有履约权利而不负担义务以及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上。
对买者来说,他在价格有利的情况下行使期权可能取得无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担的最大风险只是为购买期权所支付的权利金,对卖者则相反。这意味着期权投资能以支付有限的权利金为代价,而购买到无限盈利的机会。
上述特点使得期权很适宜成为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的手段。企业可以把经营中闲置的资金投入期权市场,或者同时投资于股票和期权,在投资时即可预知风险(最大损失权利金),却有成倍获取回报的可能性。
一旦行情不好,还可以反向操作以补偿损失。效果比传统的交易工具理想。
这也是期权衍生物二十年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国家,由于收益税和资本利得税的负担不,一些投资者倾向于连续不断的持有期权,直到其短期收益转化为长期的资本利得为止,这样可以起到免缴短期收益税金的目的。
期权有时也被用于接管策略。兼并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买权。
当购买了足够的买权且拥有的股票数额已达到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声明时,就执行这些期权,从而取得这些股票。这一策略降低了兼并公司的接管成本。
这些都是直接利用期权作为理财手段的例子,事实上任何资产,不管有形或无形,都可以成为期权的标的物,甚至期权本身也可以成为标的物,从而形成复式期权。期权的不断创新使交易更加灵活、功能更齐全,满足企业多种多样的避险和投机需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成熟,也应该考虑建立期权交易市场,给企业更大的理财空间。 二、期权理论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企业所发行的许多证券都带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如购股权书(WARRANTS)、认股权(RIGHTS)、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S)等。
它们规定持有人有权利(但无义务)在特定条件下以协议价格买进或转换为企业股票,这就形成了一种买权,也具有时效性。企业股价上涨楚大,则持有人行使买权获取收益越多。
如果忽略它们的期权特性,显然会低估这些证券的成本,高估了企业的利润,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利于财务决策,因此必须考虑其中含有的期权价格。例如,可以把可转换低券看作是一般债券附加了期权。
只要能得到股票收益率年度标准差(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就可以套用\"布莱克--斯克尔斯\"OPM,很方便的计算出债券期权价格,再加上债券的利息费用,才是可转换债券的真正融资成本。上述儿种证券可以看成是股票期权的特例。
事实上,对于有负债的企业来说,权益和企业债券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复式期权。公司债券由企业发行并代表企业的责任,股东对债券负有责任。
假如按期付息,在每期末,股东可以履行必要的偿付或违约。如果他们选择偿付,就得到一个新的期权,否则\"偿付的选择权\"作废,其损失为其投人企业的资本(即权利金)。
这样,就形成了若干期以期权为标的物的复式期权。这一类期权虽不够明晰,但提供了对市场的估值过程的重要深入理解。
1974年罗伯特,莫顿发表的《企业债务的定价》一文,利用OPM解决了企业的定价问题。1977年他又发表了对贷款担保分析的文章,为大型项目成功的实施融资提供了帮助。
可见期权在定价中应用前景广阔,凡具有\"或有索偿权\"、\"选择权\"特征的问题,都可以考虑纳入期权理论的框架来定价。 三、以期权作为激励手段,解决代理冲突 在财务管理中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总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二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往往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
原则上,股东可以监督经营者,但监督成本高、缺乏效率,而且许多行为也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激励 \"就成为解决代理冲突的主要手段,而\"经理股票期权\"(EXER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正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
它授予经理人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其激励逻辑是: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股价上升--经理人员行使期权获得利益。
反之,经理人员利益受损。这就便经理人员的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的增函数,使他们象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矫证了经理人员的短视行为。
据统计,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己向其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E5O报酬制度。同时股票期权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70年代只占3%左右,到90年代总体达到10%.股权收入已成为一些经营者的主要收人方式,如lNTER公司安德鲁。
葛洛夫,1997年股权收人为9459万美元,占其全部收人的96%.我国的上海、广东等地区已经开始有期股的试点。目前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于其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实行的企业法人代表年薪期权制,又成。
7.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内在价值法认为,应以赠与日股价与行权价的差额确认股票期权,其隐含之意是确认期权价值时只有当行权价低于赠与日的股价时,经理人拥有的股票期权才有内在价值,并确认报酬成本。
这样,如果公司发行股票期权时行权价等于或高于赠与日的股价,就可以确认股票报酬的零成本,这是这种方法的一大缺陷。 因为按此推理,只要公司发行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等于或高于股价,那就表明这一股票期权没有价值。
这是不符合股票期权内在涵义的。因为股票期权表现为一种权利,能够让持有期权的经理人在未来以一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如果经理人行权,那这种权利肯定就有价值,即使经理人最后没有行权,也只是表明经理人放弃了一项价值为负的权利。 这种选择权是实实在在的,拥有这一权利与没有拥有这一权利肯定不一样。
虽然它规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要根据股价对期权价值进行调整,但不能掩盖刚开始时的不公允,并有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怀疑。这一方法的另一缺点就是,由于每一会计期末要对期权价值进行调整,造成会计处理的程序比较繁琐。
这种处理方法产生的经济后果,能对各个信息使用人产生不同的后果。对于公司内部人,由于其有能力知晓股票期权的实质,对其决策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它能够最大化利润,这样就能维护企业本身与经理人员的利益。而对公司外部人,他们可能不知晓或没有能力解读其实质,不知道股票期权的价值具体为何,不了解零成本的期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误导其决策行为。
只有在以后的会计期间根据股价对期权价值进行调整,才会逐渐显露出其价值,造成信息披露不及时,这有悖于会计处理要及时反映经济内容的原则,也侵犯了外部人能够及时获取信息的权益。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种方法也是有失会计信息充分、真实、及时、有效的原则,不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决策的需要。
公允价值法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如布莱克——斯克尔斯模型对期权进行定价,以此作为计量股票期权的基础。采用这种方法,克服了内在价值法的缺陷,能够公允地反映股票期权的经济本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操纵的可能,保证各利益主体获得公允信息。在开始时就确认期权价值,符合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原则。
这些,对企业的外部人是明显有利的。 然而,它对企业内部人却是长处小于短处。
很多反对这一方法的公司认为,那些大量使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财务报表就会出现大额费用,会计利润就会减少,而实际上公司业绩要比利润表反映的好,这样会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动摇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公司股价下跌,这样,虽然公司经理人实际上应该为企业业绩变好而获得报酬,却因为股价下跌无法行使期权购买股票获得应有的收益,将不利于公司留住关键人才,从而违背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初衷。 采用利润分配方法,它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法对股票期权进行计价,在初始会计确认日按照计量出来的公允价值计入未分配利润账户和经理人股票期权账户。
这样,就可以体现公允价值法的优点并消除内在价值法的缺陷。表现为,对于企业的外部人而言,能够给其以充分、及时、公平的信息,让其知道股票期权的真正价值,及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便于其决策,提高其决策效率;能够消除内部人相对与他们的信息优势,保证他们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
而对于内部人而言,由于现在期权不再影响净利润,则公允价值法的缺陷消失,并能达到采用内在价值法的结果。这时,由于无论确认多少期权价值,公司的净利润都是最大的,可以为公司及经理人员所 接受。
公司可以放心地以期权作为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的手段,提高其经营业绩。 经理人员可以在行权时获得足够的利益,而不会承受由于会计原因造成的股价低迷、无法行权的后果。
8. 股票期权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股票期权买卖不同与股票买卖,不是全款交易,属于保证金交易。
你买卖1万元的股票就是支付或得到1万元,但如果是期权交易,就不是了,如果交易所要求10%的保证金,那么1万元的期权交易,你只需存入保证金账户1千元,就可以交易了。换句话说,你手头的1万元,可以进行10万元的期权交易,收益和风险都放大了10倍,即有10倍的杠杆。
跟期货交易性质相同,期权交易都是远期交割的,然后根据市场波动,决定你的得失,和是否需要补充保证金。你可以选择到期交割,还是中途随时平仓。不说太多了,你主要把财务杠杆理解了,我就完成任务了,其他的想玩的话,还需要学习,摸清其中的风险。
祝你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