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股票
美国华尔街是做什么的?跟中国的什么差不多?
相当于上北京金融街。
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经久不衰。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
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
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
“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华尔街股市为何突然下跌
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主要特点是,产能过剩,消费降低,经济极度萎缩。
请大家看一段资料“1930年春,福特汽车公司将每周工作日由6天减至5天,当年8月份,又减至3天。
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卖出了550万辆汽车,而1931年仅卖出50万辆。
在1929年至1933年间,工业生产缩减了一半多,国民收入减少了四分之三,批发价格下跌了三分之一。
失业人数从1929年的150万人增加到了1932年的1200万人,占工作人口的将近25%”。
缺乏调节机制的制度是危机的根本原因。
政府不对经济生活加以干预的社会体制虽然对于调动个人活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并可能产生消极后果。
个人在利用法律赋予的自由,获取个人幸福的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久而久之将导致财富和地位分配的两极分化。
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对这种分化进行调节的机制,社会呈现因没有对这种分化进行调节的机制,社会呈现严重的不和谐。
垄断便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它损害了工人利益和社会公平,阻碍了中小企业自由发展。
大批中小企业无法在垄断企业的阴影下生存,纷纷倒闭,城市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当时的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工伤致死率最高的国家。
工人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12到16小时挣取两美元的工资,与之相伴的是频繁的矿难和火灾。
纽约曼哈吨一家服装厂为限制工人外出大门紧锁,大火发生时,146名工人被活烧死。
繁荣的背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罪恶,并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负面后果,最终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政府对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不干预,直接导致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马克思指出,一方面工人是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即工资。
这样,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主要来自工人的有限需求和消费,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这一时期,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高度集中。
16家财阀控制着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
工业增长仅集中在少数部门,而其他老工业部门则开工不足,甚至出现了头疼危机,大批工人因此失业。
从1920年到1929年,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工资却只上升了2%,而占总人口1/5的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到1930年时,已低于30%,约60%的家庭还挣扎在每年200美元水平,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可见,固定不变的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内需乏力,与不断提高的生产效率共同构成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严重的国际经济不平衡也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一战后美国从债务国一举翻身为债权国,这种不平衡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战争债务的回收及巨额贸易顺差使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至1924年间从192,400万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由于支付款到期,债务国不得不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一些国家则拖欠大量欠款,这些都动摇了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部门。
美国日益增长的供应力大大超过国内外支付能力的需求。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另外一个因素。
印裔经济学家莱维.巴特拉指出,财富集中的结果实质就是对经济产生有害的影响,即:增加了有不可靠贷款的银行数目,助长了最终连银行也被卷入的投机狂热。
财富集中程度越高,易倒闭银行的数目越多,并助长投机,衰退便越严重。
马克思也提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身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这是因为信用使经营者都可以大超过他们的资本从事经营;信用使经营者都可以大大超过他们的资本从事经营;信用使资本形式上的回流速度因不以实际回流时间为转移而加快。
生产经营规模与信用相互作用,不断扩大。
同时,在繁荣阶段,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巨大增长和各种投机活动的大量兴趣,又为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信用的繁荣导致产业和商业的繁荣。
但是,如前所述,当国内外的消费市场都在日益萎缩的情况下,资本回流将减少并放缓,而当一些商号和银行都放弃正常的预防措施,却从事投机性质的冒险活动时,危机一触即发。
市场经济本身是风险经济,经济危机被称作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生理现象”。
由此之后,为避免经济危机,各国开始探索资本主义的改良之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作用逐步提高。
华尔街为什么出名?
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提起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在国际金融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它是梦想家的天堂,不知有多少暴发户一夜之间从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宝座;它也是企业家的地狱,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业家一夜之间也是从这里破产身亡。
这时是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处,这里是魔鬼与天使的聚集地。
巨大的诱惑,巨大的实力,使它无愧于国际金融业神经中枢的地位。
华尔街位于被誉为美国的象征、纽约的精华的曼哈顿岛最南端,与纽约世界艺术表演中心“百老汇”毗邻,同著名的纽约唐人街也仅一箭之遥。
“墙街”由来 当年,荷兰人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英国人的攻击,从哈得逊河列东河之间筑起一道木墙,华尔街“墙街”翻译的名称由此而来。
人造大峡谷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驻地,也曾是农产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却是大银行、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大金融机构的云集之地。
别看它全长不过1/3英里,中间却横过9条街道,从头到尾120个门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楼,这些高楼遮光蔽日使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昏暗、狭窄的“人造大峡谷”。
梦想家的殿堂 这是一条没有丝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诗情画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机器,分秒不差地运转着。
金融道高手在这里布阵斗法,梦想家在这里“一枕黄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个个表情漠然,严肃异常,令人望而生畏。
世界金融业的脉搏--股票交易所华尔街11号,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别看这座只有7层楼的大厦普普通通,而且夹在高耸入云的纽约摩根抵押信托大厦和欧文信托大厦中间,似有受压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如果说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业的心脏,那么股票交易所则是其脉搏,只要它轻轻一跳,国际经济与金融界立即就随其晃动。
华尔街今天的显赫,与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股票交易所纽约股票交易所建于1903年。
如果追源探渊,早在1792年它就已经初具规模。
1882年,来自罗得岛的查尔斯·道和爱德华·琼斯两人又创建了一整套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指数的情报系统--道琼斯指数,纽约股票交易所随之一天天壮大起来。
如今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只准佩带证件的会员出入。
每个会员每年要交纳一笔数目可观的会费,用以保住自己的会员身份。
在股票交易所的2楼,有一条狭长的公共走廊,从这里透过密封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股票开盘时交易大厅内那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喧嚣而紧张的场面。
这条公共走廊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对公众免费开放,虽然交易大厅里喧声如潮,可这里却安静无扰,一点也听不到吵杂之声。
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行情,牵动着世界亿万人的心,左右着美国及世界的经济形势。
而美国政局的演变,内外政策和世界经济形势也反过来影响着华尔街的股票行情,两者可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在与纽约股票交易所迎面而坐的饪家信托大厦西北处是一座纪念馆。
从前,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大厦。
1789年4月30日,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在这里宣誓就职,世界著名的人权法案在这里通过,同时它还是纽约股票市场的“发源地”。
纪念馆门前矗立着华盛顿的全身铜像,这位英姿飒爽、叱咤风云的将军双目炯炯地注视着华尔街上熙往攘来的人流,不知他是否已意识到,如今华尔街上每日进行的现代化的商业大战,其激烈与残酷的程度并不亚于当年的炮火硝烟。
华尔街上各公司、各银行大门口那一杆杆随风飞扬象征着自己的旗帜,那高高悬起的各自的店徽,莫不就是一座座固守着的阵地?商场如战场! 铜臭味之外的圣洁之地如果说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壕”中,还有一处能使人透出一口气的“圣洁之所”的话,那只能说是坐落在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了。
这座古远而庄严的教堂是美国第一座英国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300年来它犹如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看着这条街上为钱而疲于奔命的人们,定会感慨万千吧。
街道探奇以华尔街为中心的老市区,叫下曼哈顿,后来市区又向北发展到全岛。
除南端街道比较杂乱外,曼哈顿大部分街区像韭畦棋局,整齐划一。
南北向称大道(),从第一大道编号到第11大道(另有几条大道不以号码为名,如公园大道);东西向称等()。
街名也以阿拉伯数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
棋盘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汇大街,它横冲直撞,不守规矩,由东南斜插到西北,贯通全岛。
整个曼哈顿常住人口150万,每天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的人数高达300万。
18 座桥梁和4条水底隧道(其中布鲁克林大桥和林肯隧道最为有名)把曼哈顿岛与纽约市其他名区以及新泽西州连接起来,交通十分拥挤。
这些桥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强的蛇龙一样,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层,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从平面交通发展到立体交通,甚至直升飞机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停机坪就设在楼顶上。
金钱奴隶华尔街悲哀华尔街是一条高效率,高浓缩的金融“巨子”,全纽约50多万金融业员工,华尔街就占了10多万人。
这条又窄双短的街上竟容纳着10多万人,每天望...
直接引发1929
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29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由此引发了1929-1993年美国经济危机,也是席卷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均是经济大危机爆发时带来的严重危害的表现,这场危机也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背景。
点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
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③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华尔街是什么,为什么很多股票大师都在那里?
华尔街是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 提起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在国际金融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它是梦想家的天堂,不知有多少暴发户一夜之间从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宝座;它也是企业家的地狱,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业家一夜之间也是从这里破产身亡。
这时是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处,这里是魔鬼与天使的聚集地。
巨大的诱惑,巨大的实力,使它无愧于国际金融业神经中枢的地位。
华尔街位于被誉为美国的象征、纽约的精华的曼哈顿岛最南端,与纽约世界艺术表演中心“百老汇”毗邻,同著名的纽约唐人街也仅一箭之遥。
“墙街”由来 当年,荷兰人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英国人的攻击,从哈得逊河列东河之间筑起一道木墙,华尔街“墙街”翻译的名称由此而来。
人造大峡谷 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驻地,也曾是农产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却是大银行、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大金融机构的云集之地。
别看它全长不过1/3英里,中间却横过9条街道,从头到尾120个门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楼,这些高楼遮光蔽日使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昏暗、狭窄的“人造大峡谷”。
梦想家的殿堂 这是一条没有丝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诗情画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机器,分秒不差地运转着。
金融道高手在这里布阵斗法,梦想家在这里“一枕黄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个个表情漠然,严肃异常,令人望而生畏。
世界金融业的脉搏--股票交易所 华尔街11号,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
别看这座只有7层楼的大厦普普通通,而且夹在高耸入云的纽约摩根抵押信托大厦和欧文信托大厦中间,似有受压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如果说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业的心脏,那么股票交易所则是其脉搏,只要它轻轻一跳,国际经济与金融界立即就随其晃动。
华尔街今天的显赫,与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股票交易所 纽约股票交易所建于1903年。
如果追源探渊,早在1792年它就已经初具规模。
1882年,来自罗得岛的查尔斯·道和爱德华·琼斯两人又创建了一整套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指数的情报系统--道琼斯指数,纽约股票交易所随之一天天壮大起来。
如今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只准佩带证件的会员出入。
每个会员每年要交纳一笔数目可观的会费,用以保住自己的会员身份。
在股票交易所的2楼,有一条狭长的公共走廊,从这里透过密封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股票开盘时交易大厅内那人声鼎沸、万头攒动,喧嚣而紧张的场面。
这条公共走廊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对公众免费开放,虽然交易大厅里喧声如潮,可这里却安静无扰,一点也听不到吵杂之声。
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行情,牵动着世界亿万人的心,左右着美国及世界的经济形势。
而美国政局的演变,内外政策和世界经济形势也反过来影响着华尔街的股票行情,两者可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在与纽约股票交易所迎面而坐的饪家信托大厦西北处是一座纪念馆。
从前,它是美国联邦政府大厦。
1789年4月30日,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在这里宣誓就职,世界著名的人权法案在这里通过,同时它还是纽约股票市场的“发源地”。
纪念馆门前矗立着华盛顿的全身铜像,这位英姿飒爽、叱咤风云的将军双目炯炯地注视着华尔街上熙往攘来的人流,不知他是否已意识到,如今华尔街上每日进行的现代化的商业大战,其激烈与残酷的程度并不亚于当年的炮火硝烟。
华尔街上各公司、各银行大门口那一杆杆随风飞扬象征着自己的旗帜,那高高悬起的各自的店徽,莫不就是一座座固守着的阵地?商场如战场! 铜臭味之外的圣洁之地 如果说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壕”中,还有一处能使人透出一口气的“圣洁之所”的话,那只能说是坐落在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了。
这座古远而庄严的教堂是美国第一座英国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300年来它犹如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看着这条街上为钱而疲于奔命的人们,定会感慨万千吧。
街道探奇 以华尔街为中心的老市区,叫下曼哈顿,后来市区又向北发展到全岛。
除南端街道比较杂乱外,曼哈顿大部分街区像韭畦棋局,整齐划一。
南北向称大道(),从第一大道编号到第11大道(另有几条大道不以号码为名,如公园大道);东西向称等()。
街名也以阿拉伯数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
棋盘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汇大街,它横冲直撞,不守规矩,由东南斜插到西北,贯通全岛。
整个曼哈顿常住人口150万,每天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的人数高达300万。
18座桥梁和4条水底隧道(其中布鲁克林大桥和林肯隧道最为有名)把曼哈顿岛与纽约市其他名区以及新泽西州连接起来,交通十分拥挤。
这些桥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强的蛇龙一样,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层,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从平面交通发展到立体交通,甚至直升飞机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停机坪就设在楼顶上。
金钱奴隶华尔街悲哀 华尔街是一条高效率,高浓缩的金融“巨子”,全纽约50多万金融业员工,华尔街就占了10多万人。
这条又窄双短的街上竟容纳着10多...
美国华尔街主要有哪些企业总部?
体重6300公斤的铜牛塑像、鼻孔发光的庞然大物时,都被它浑身透着的“牛”气震住、街面非常狭窄的小马路上、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棉花。
这种氛围不禁使人联想到这里的股市每天上演的激烈博弈,街道如同峡谷,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
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金融行业的象征,人们的衣着都非常时髦光鲜,只要看到他们的穿戴,就能捕捉到这个季节的流行脉搏了。
众所周知,它已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似乎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事件发生后,整条街都拥堵不堪。
华尔街的快节奏生活使这里的人们步履匆匆,无暇顾及身边事。
不过由于是白领和顶级富豪的聚集地。
华尔街是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在纽约的华尔街这条全长仅有500多米,长不超过一英里。
因此,每天的上下班时间。
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
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以纪念那些不幸的亡灵。
金融业的象征 华尔街是英语“WallStreet”的音译,但这个名称并非源于街道两旁大墙似的高楼。
根据华尔街街口大厦墙上镶嵌着的铜匾记载,1653年,荷兰人统治时期,这里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的驻地、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
据统计,可见其地位已经深入人心,在纽约从事金融业的职员中,有10万在华尔街工作,就连一些并非在此办公的金融大公司,也被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是华尔街公司,宽仅11米。
原来,它的正门并不在华尔街主道上,而是“藏”在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支道上,总督下令用木头做围墙,筑起一条街,就地取名“墙街”。
设计者迪莫迪卡最早为它挑选的立足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的人行道。
18世纪,24个商人代表聚集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
不过,铜牛还是被搬到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安了家。
如今,云集着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联邦储备银行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正是这些呼风唤雨的知名机构,使其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神经中枢”。
不过有趣的是,交易所的地理位置和名气有点不成正比:许多初来乍到的人都要在华尔街上转一圈才能找到交易所的入口,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失去控制,最终导致几百万人破产。
“牛”气冲天 华尔街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座建筑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来争取最大的收益。
由于建筑的间距非常小。
只要一提股票,人们便会联想到华尔街,华尔街的标志是一座身长5米,当时的遇难者大多数是活跃在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的精英,规定在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证券交易,走在街上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
为方便警卫通行,这就是最早的华尔街。
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
证券交易所大门难寻 大名鼎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坐落于华尔街11号,引发了那场美国著名的经济大萧条,拆墙建街,因而得名,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经久不衰。
华尔街两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楼竖立,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华尔街设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美国纽约华尔街简介华尔街(wall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人们用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包裹住证券交易所门前的石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
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
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驻足。
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领阶级涌到这里上班。
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
当时,为了保证铜牛的安全,警察每晚8时在铜牛周围巡逻察看。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身体健硕。
在占地3700平方英尺的交易所大厅里,每天的股票交易高达25亿股,而每笔交易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华尔街制造着一夜暴富的神话,但也不乏令人心酸的回忆。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许多家最有名望的企业股票突然急剧下跌。
此外,“9·11”事件也给华尔街繁荣的金融生活带来沉重打击,签订了梧桐协议。
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
为什么大公司都要到美国华尔街上市呀?
从免费服务到旱涝保收 1900 年,当约翰·穆迪以自己的姓氏创建了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时,他只是想通过对铁路证券(这些证券往往复杂多变到让投资者头疼)提供评级服务,在华尔街混口饭吃。
和其他评级机构一样,穆迪在发展初期实行免费评级,不过穆迪的工作确实做得很出色,特别是在1929 年市场崩溃时,穆迪公司所给予高评级的股票没有一支出现价格大幅下滑,在投资市场赚足了眼球。
投资者们相信穆迪公司的分析和评级是客观而有水准的,穆迪也逐渐开始向投资者收钱。
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穆迪和它的竞争者们,包括标准普尔(这家公司比穆迪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成立于1913 年的惠誉国际,开始调整经营方式,它们不仅向投资者收费,还伸手向被评级的公司要钱,道德隐患就此埋下。
1975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这三家评级公司为首批全国认证评级组织(NRSRO),它们从此被贴上了半官方的标签,更厉害的是,NRSRO 随后发展成了一个垄断组织,再也没有其他评级公司能够真正打进这个组织。
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们对三大评级机构奉若神明,市场上没有经过它们认证的债券几乎无人问津。
无数融资公司向它们挥舞手中的美元,希望为自己的债券获得一张“3A”级标签。
在这种背景下,评级机构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向融资企业收取评级费成为主要利润来源,并且偶然误判也没关系,没有企业敢向它们索赔。
在评级行业,至少30% 的利润是很常见的,2006 年,标普税后收入高达12 亿美元,穆迪则赚到13 亿美元。
“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当一个“+”、“-”的调整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评级机构被推上神坛,华尔街贪婪的传统也入侵了这一领域。
曾几何时,被视为安全投资黄金标签的“3A”级评级,变成了评级公司手中的盈利工具。
“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来换取金钱”,在2008 年美国国会调查“金融海啸”举行的听证会上,穆迪一位经理级人士这样说道。
在业内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汉诺威是德国再保险业巨头,原先不是穆迪的客户。
穆迪曾电函汉诺威称愿意为其初期提供免费的评级服务,并在未来建立收费服务关系。
当时汉诺威已经是另外两家评级公司的客户了,就拒绝了穆迪。
穆迪还是开始为汉诺威评级,2003年在其他评级公司都认为汉诺威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穆迪却把汉诺威的债券级别降至垃圾级,结果引起抛售,汉诺威在几小时内就损失了近两亿美元,最终不得不向穆迪投降。
2002 年到2007 年间,三大评级机构将华尔街制造出的数千种创新债券评为“3A”级,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次级债。
就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穆迪和标普还给予了11 个随后陷入重大困境的金融机构以高评级级别,其中就包括危机的导火索——雷曼兄弟银行。
主权评级只手遮天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标普和穆迪。
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标普和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这样评价。
在美国国家机器的护航下,三大评级机构不仅对普通的公司,甚至对主权国家的信用都能产生杀伤力。
虽说它们的确会考虑到GDP增长趋势、外汇储备等客观因素,但事实上,三大评级机构担任着美国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幕后推手。
例如,穆迪和标普直到2003 年依然只给中国的主权信用打出很低的“3B”级别。
2009 年12 月8 日,惠誉率先将债台高筑的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3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
标普和穆迪也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
希腊债务危机就此爆发。
此后,三大评级机构对于希腊以及其他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的每一次表态都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
今年4月,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连遭到信用评级降级,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甚至被标普定为垃圾级,希腊债务危机由此上升为欧洲债务危机。
三大评级机构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指责。
安盛公司投资战略主任帕里斯-奥尔维茨甚至怀疑它们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级时机是经过精心预谋的,“当希腊与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我看不出为何迫切宣布对上述国家降级”。
他认为评级机构代表美国国家利益制衡欧元的用心昭然若揭。
标普降级美债: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金融交易日益复杂的今天,评级机构掌握着极大的金融话语权,如何规范和监管评级机构的行为,如何重新构建一个透明高效的评级行业,值得各国深思。
我国也应该借鉴国际上的改革经验,加快现有信用评级机构的质量提升和整合重组,建立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金融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最大程度地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
全球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与信用评级角逐的博弈。
8月5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立刻引来轩然大波,尽管奥巴马称“美国一直而且将始终是3A国家”,但国际股市就此大跌,国内A股也一度失守2500点,标准普尔凭借评级就能刺痛全球市场的神经。
事实...
美国股神是谁,,叫什么名字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创下天价,每股价格超过10万美元。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
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
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
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
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
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
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
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
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
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
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
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
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
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
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
2004年《富布斯》杂志全球...
对华尔街评价
过去一年多来,全球交易所的并购风暴和上市趋势使得“世界金融中心”的力量对比出现微妙的改变。
而有关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的报告也是版本迭出,争议不断。
存在于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事实是:世界各经济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愈演愈烈。
纽约“一哥”地位岌岌可危二战以后,纽约就一直是全世界公认的金融中心,华尔街更是集中了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莱曼兄弟、花旗等几乎所有金融界响当当的名字。
而如今,纽约的地位正面临被取代的危机。
以2006年为例,全球前三大新股筹资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俄罗斯国营石油公司Rosneft。
工行和中行在香港上市,Rosneft则选择了伦敦。
据麦肯锡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按目前的趋势,纽约可能在未来5年内丢掉7%的金融市场份额,相当于6万个工作岗位。
在接受麦肯锡调查的50名华尔街首席执行官中,有40%的人认为,纽约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将在未来5年内逐渐减弱。
业内人士指出,纽约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有太多的监管机构;二是有关证券的集体诉讼大幅增加;三是美国公司并没有准备采用欧亚广泛采用的国际会计标准。
据称,2007年初美国财政部召开过一个主题为“资本市场和经济竞争力”的研讨会。
此举意味着,不仅是华尔街,就连美国政府也已意识到美国资本市场竞争力流失的危机。
而与此同时,伦敦金融城的表现令人吃惊。
这块位于伦敦东面、面积仅有1.4平方英里的土地,已经成为全球20%的国际贷款、30%的外汇交易、40%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和70%的二级债券市场交易的发生地。
今年各组织有关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的报告版本迭出,虽然在评价标准上各有不同,上榜城市也大相径庭,但都毫无例外地将伦敦的名字放在纽约之前。
今年以来,俄罗斯银行业、挪威石油和天然气产业以及英国不动产业掀起的IPO潮,令欧洲银行业获利颇丰。
截至5月底,在华尔街承销商收取超过其欧洲同行2倍IPO佣金的情况下,欧洲IPO吸金378亿美元,是美国212亿美元IPO规模的178%。
业界预期,今年余下的时间,企业在欧洲的IPO潮流仍会风起云涌。
这种情况在二战结束以来尚属首次,欧美历来存在的银行收益鸿沟因此近乎于无。
面对挑战,美国金融界不遗余力地强化自身竞争力。
不久前,纽交所集团以140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巴黎的泛欧证交所,以此获得了对4个欧洲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控制。
而规模较小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也宣布以37亿美元收购拥有北欧7个证券交易所的瑞典斯德哥尔摩期权交易所,以联合组建一个跨大西洋交易平台。
近日还传出消息说,全球最大的能源期货交易所NYMEX正在寻求买家,而纽交所最有可能胜出。
伦敦方面亦有大动作。
日前,伦敦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以16亿欧元、收购位于米兰的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如果交易成功,合并后的新集团将成为欧洲第一大证券交易所。
可以预见,一场新的竞争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