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过高的股票业绩好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为什么商誉太高的股票不能买

利息覆盖率又称利息覆盖倍数,是衡量公司产生的税前利润能否支付当期利息的指标。

公式为:EBITDA(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利息支出 利息覆盖率基本上是一个风险提示指标,特别是在公司经历业绩低谷,自由现金流脆弱的时期更为关键,它可以说明公司是否还有能力支付利息以避免偿债风险,以及是否还有融资能力来扭转困境。

显然,该比率低于1公司情况就已经很危急了,说明公司产生的利润连支付银行利息都不够。

事实上,当该比率低于1.5时,就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该指标中的利息支出可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财务费用明细中找到[1]。

盈利率是我们简化的称谓,实际是价格盈利率。

价格盈利率又称市价盈利率、股价盈利比率、市盈率、价盈比、盈利比、本益比,亦简称PAE值。

这一比率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比率越高,越表现出投资者对股票的预期越乐观,反之则不然。

其原因在于,正因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大,股价才会上升,这一比率才相应地增加。

一般说来,那些快速发展的公司,这一比率比较高,而平稳发展的公司这一比率则相应低。

根据这一比率,投资者也可预期公司盈利的增长状况。

商誉是计入资产

商誉和商标的区别

1.商誉 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三元论”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

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入账。

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阎德玉(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

不足之处在于:该观点对商誉科学定性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的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 务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

”此外,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

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商誉的计量方法,而不是定义商誉。

企业总体价值的估计误差、单项资产的高估或低估,都会被挤到商誉中, 因此,商誉容易成为一个“调节阀”,承受着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核心商誉论 核心商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认为,商誉可描述为由六个要素组成:(1)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2)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

(3)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going-concern)构件的公允价值。

(4)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

(5)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

尽管在所有现金交易中的收购价格不会出现计量错误,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换的交易,则很难说不会出现计量错误。

(6)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要素1和要素2都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都不是商誉。

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购企业未确认净资产的利得,要素2只不过是指那些能够单独辨认但由于不能完全符合确认标准而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要素5和要素6与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也不是商誉,要素5是一个计量误差,要素6代表的则是收购企业的损失(在多支付的情况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况 下)。

只有要素3和要素4从概念上讲是商誉的一部分。

要素3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反映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

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自创商誉或以前从企业兼并中收购的商誉。

要素4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结合有关,它反映了由合并而创造的“超 额组装价值”,即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FASB将要素3和要素4统称为“核心商誉”。

关于商誉本质的其他论点:有些学者为了使商誉的研究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于是抛开仅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阐述商誉的本质问题。

国内理解 董必荣(2003)以企业能力理论中的“核心能力论”为基础,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商誉的本质。

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高阳宗(2001)从生物学共生理论出发,认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微观共生体。

这一共生体其完善的共生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过去的发展 过程中共生出一个“新物种”——共生资源。

它客观地游离于共生单元之间,使共生单元之间互相作用和适应,共...

收购后上市公司商誉巨大是什么意思

商誉形成的原因在并购过程中,产生商誉是因为并购者比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比被并购公司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多付的成本,为什么商家会付出比公允价值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是巨额成本呢?首先,一个公司立足一个行业若干年,一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行业渠道、营销策略、品牌效应以及公司信誉、专利技术和客户群,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用精确的数字衡量出的。

收购企业之所以看中了被并购企业,一定是看中了该企业潜在的发展潜力,比如未来创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当期望收购被并购企业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时候,这时候众收购公司竞相标的价格,往往反应出企业对于该被并购公司有着自己的专业评估。

换个角度说,商誉也就是收购公司对于被并购公司将来发展前景的评估价值。

商誉被确认为资产的原因商誉主要分为:购买商誉和内部自创商誉。

购买商誉又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并确认为资本,而内部自创商誉则不确认为资本。

被并购企业的商誉值的评估实际上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

然而,企业对现有资源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作出的报告,为决策者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远远弥补了估计上的不精确性所造成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作为核算这部分能力的价值的商誉,对于衡量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从而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可谓至关重要,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誉确认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会远远弥补其估计的不精确性。

因此,商誉应该作为一项资产被确认。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本文的判断。

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报告的商誉资产价值与股价之间是相关的,并且在商誉已经摊销5年之后仍然相关。

同时相关的研究还显示:报告了商誉价值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比率比较低。

也就是说,帐面价值更接近于市场价值,这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商誉的确认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有价值。

因此,商誉资产应该被确认。

会计分期的本身就隐含了会计核算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不确定性是会计实务随时都在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预期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与物理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进一步减弱,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计将会更为困难,但是固定资产却不会因为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而不计提折旧,那么商誉也没有理由因为计量问题而不予确认。

论文:浅析商誉会计理论

目 录 内容摘要 1 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 1 (一)商誉的性质 1 (二)商誉的构成因素 2 (三)商誉的特性 2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 3 (一)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3 (二)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 4 1.购买商誉的确认 4 2.购买商誉的计量 5 3.购买商誉的摊销 6 二、负商誉 7 (一)对负商誉的存在问题的思考 7 (二)对负商誉性质的思考 9 (三)对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 10 参考资料 11 浅析商誉会计理论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性质、确认和计量以及负商誉等问题,已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商誉、负商誉 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 (一)商誉的性质 关于商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 1、超额收益能力观点 该观点认为,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

在企业联合中,购受企业支付的买价高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因为预计所取得的净资产能获取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利润,即有商誉存在。

美国学者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盈利能力,即从企业购受者的观点计算,在现有有形资源的基础上有能力获取正常的或代表性报酬率以上的盈利,而且,这种优越的营利能力不是由诸如专利或专营权等专有的权利所确立,可以认为该企业拥有商誉或一般无形价值。

2、总计价帐户观点 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帐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各项资产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

”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企业拥有许多未入帐的资产,如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忠实的客户和有利的地点等等。

而商誉就代表了企业上述各种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并无冲突,超额收益能力观点说明了商誉的基本性质,总计价帐户观点则是对超额收益能力观点的补充和充实。

商誉是企业的一种超额收益能力,但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求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有一些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商誉作为总计价帐户,它所代表的各种无形资源已登记入帐,按此基础计算的企业收益,是一种平均利润。

(二)商誉的构成因素 如上所述,商誉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帐无形资源的总计价帐户,因此,各种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未入帐的优越条件和因素,都可归入商誉这个帐户中。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因素作了各种研究。

有学者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以下15项:(1)杰出的管理队伍;(2)优秀的销售组织;(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效的广告;(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6)良好的劳资关系;(7)优秀的资信级别;(8)领先的员工培训计划;(9)在社会中较商的地位;(10)才能或资源的发现;(11)优惠的纳税条件;(12)有利的政府政策;(13)与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14)占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15)竞争对手的不利发展。

事实上,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构成商誉的因素多种多样,很难一一穷举,上述研究也只列出构成商誉的主要因素。

但是,商誉最本质的构成因素是杰出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销售组织等人力资源,舍其,便没有商誉存在的基础。

企业良好的劳资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在社会中较同的地位以及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关系等等,无不是依靠企业杰出管理人员特长的充分发挥,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优秀的销售组织的诚实守信,真诚待客等实现的。

只有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商誉最本质的构成因素,人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说到底,丰裕的人力资源是商誉存在的前提。

(三)商誉的特性 商誉是企业各种未入帐的不可单独确认的无形资源的混合,即是一种综合优势,这决定了商誉的主要特性:商誉是与企业联为一体不可分的。

它不能独立存在,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环境紧密相连。

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所以,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商誉的其他特性包括:(1)商誉的价值和任何发生的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关系;(2)难以对构成商誉的无形因素计价;(3)商誉的价值在相对短的时期会随内部或外部环境产生较大的波动;(4)商誉价值评估是非常主观的。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有自创商誉和购买商誉之分,前者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后者是企业联合时,购并企业预期被购企业因其存在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能在未来时期猎取正常水平以上的超额利润,而对被购企业确认的商誉。

英国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22《商誉会计》中指出:“购买商誉与自创商誉的特性没有差别,然而,由于在特定时点发生企业...

风暴中心的华谊兄弟为何需警惕“商誉风险”?

针对近日出现的华谊兄弟大股东王氏兄弟质押几乎全部股权的消息,华谊兄弟方面于6月11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股权质押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筹资形态,不是抛售股票,不代表王忠军、王忠磊不看好公司未来,也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客观地讲,企业根据发展需要,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取资金,确实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融资形态。

关键在于,所取得的资金如何使用,如何才能确保资金不因为使用不当而出现损失,甚至出现暗箱操作、内幕交易、利益转移、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股权质押融资会引起外界质疑,值得华谊兄弟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思考。

客观来看,王忠军、王忠磊将手中的股权几乎全部质押,这样的行为在传媒股乃至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

如北京文化,其2018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持有约1.14亿股份、持股比例为15.74%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已经将手中99.999%的股份全部质押。

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将手中股权全部质押的现象。

不然,也不会出现股指持续下挫、股价下跌时,有那么多企业需要通过增加抵押物甚至临时停牌的方式来避免质押风险,防止股权被“平盘”。

但真正需要我们关注的是,股权质押获得的资金如何使用,是用于填补此前已经挖下的“洞”,还是用于弥补流动资金不足,抑或是用于项目收购、新项目投资等。

怎么使用,不仅对企业十分重要,对广大投资者也十分重要。

此前,华谊兄弟曾有一笔收购行为受到市场的广泛质疑。

2015年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

而此时,浩瀚影视仅成立了一天,注册资本也只有1000万。

这样的收购行为,可能就难以用“正常”二字来表达了。

当时的华谊兄弟以“商誉”来作的回应。

我们不禁要问,“商誉”究竟有多值钱?投资者的钱,以这样的方式去使用是否值得? 针对收购的两家颇受争议公司,日前华谊兄弟董秘高辉公开表示,这两家公司既是对华谊兄弟内容版图的扩充和完善,也为公司做出了稳定的业绩贡献。

然而,正因为有前车之鉴,投资者依旧对王忠军和王忠磊的股权质押的资金用途存在担忧。

是否会被滥用,会不会像乐视一样,只剩下“商誉”的公司。

而眼下的市场,谁还认为贾跃亭有“商誉”。

因而,今天的华谊兄弟,在收购项目或股权投资过程中,考虑被收购项目或股权的商誉,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

同时,给股权质押提供资金的相关机构,也要充分考虑这个问题。

否则,一旦后期出现类似乐视一样的资金链问题,谁来担责,王忠军、王忠磊兄弟,还是提供资金的机构呢?给乐视提供资金的角色,不希望出现在华谊兄弟身上。

来源:新京报

如果并购企业完成业绩承诺以后,还会有商誉减值吗

商誉减值测算的原理原本就是用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与目前商誉的账面价值做比较的,本身就是一个预期的概念。

如果2017测算2018年业绩承诺能够达成,但实际未达成,2018年末也不会对过去的2017期间补提商誉减值,只会站在2018年末看未来业绩预测与目前的商誉做比较,是否是要提减值。

如果2017测算业绩不能够达成,然后提了商誉减值,但2018年末实际业绩达成,已计提的商誉减值也不能转回,2018年末仍然要进行业绩预测、折现、比较,确认是不是需要计提商誉减值。

以上期间只为举例,实际做商誉减值测试不会只用未来一年的数据。

...

732733股票是创业股吗

创业板市场也即人们通常所称的二板市场,即股票第二交易市场,这里的“第二”是相对于主版市场而言。

在国外,二板市场又叫另类股票市场,也就是针对中小型公司、新兴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市场。

二板市场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型创业企业,特别是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服务,一般来说它的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有所区别。

开设创业板市场是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

因此,它的建立将大大促进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关于融资: 创办股票市场的宗旨之一是为上市公司融资。

事实上,在股票市场正常运行的2000年就创造了年融资2109.31亿元人民币的最高佳绩。

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

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最后借款人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如企业向银行、信托公司进行融资等等。

*酝酿了多年的创业板有望明年(2008年)落地深圳。

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表示,深圳设立创业板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预计明年深圳将正式开设创业板。

方案获批后,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具体条件、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规则将陆续制定发布。

但创业板推出的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目前,准备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

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步伐在加快。

有关专家介绍,主板目前和将来会在上海,而深圳则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主。

而且证监会将会制订统一监管的OTC规则。

B、中国创业板 一、创业板主要的特征 正在筹备的中国创业板市场,至今已有多家已提出和将提出上市申请,正准备提出的企业就更多了,预计首批上市企业会在50家以上。

从不同渠道已透露信息及国外创业板市场特征综合分析,可以预测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特征相近或相似。

1、门槛比较低 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比较低,这是所有已建立创业市场的一个共同特征。

但是,即将开设的创业板“低”到什么程度呢?尽管创业板上市方案没有最终审定,不少专家预计它的一些核心内容:有形资产8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就可以上市;发行股东人数至少有300人,每人至少有1000股,不需要主板市场千人千股。

对上市企业不追求其赢利指标,只需至少有两年的经营记录,充分反映两年的高成长性,主营业务要占销售收入的70%以上,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利润的递增额必须超30%。

2、提高信息披露 中国创业板市场预计将大大提高信息披露密度。

定期报告每季度一次。

同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非财务信息还得定期披露。

所谓非财务信息,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获得的成果、专利、获奖状况、违法违纪行为等。

另外,对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处置情况也要及时报告。

为了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所有情况披露将在网上进行,投资者也可以随时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

3、实行全流通 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份实行全流通,为风险投资的全面退出提供渠道。

发起人股份的流通时间,自公开发行一年后可以流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自上市一年起可以流通。

4、涨跌幅度较宽 为了保证交易活跃,创业板市场预计将放宽股价的涨跌幅度至30%,在交易活跃同时,为了提高股民在创业板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创业板提高了入市标准,平均入市水准提高到30万元,每一笔交易至少要在5万元以上,这有利于散户更好地规避风险。

此外,创业板市场大多数采用高效率的电脑交易系统,无须交易场地,交易费用低、效率高等特征,同时创业板市场还将建立严格的保荐人计划及严格公司管理。

二 建立创业板市场将给中国市场带来的机会 中国主板市场在筹集建设资金、转换企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国家税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成绩十分显著。

1999年11月,香港创业板市场正式出台,对中国影响很大,建立创业板市场将是中国市场的又一次机遇: 1、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 效的、规范的退出机制。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可以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规范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基金发展。

2、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中国目前投资渠道不多,品种...

商誉是什么?

商誉 trade credit 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目录 1 商誉的本质 2 商誉的特性 3 商誉的分类 4 商誉的评估 5 商誉的会计处理 6 中国会计准则的帐务处理 7 参考文献 商誉的本质 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 “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

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商誉是与企业整体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单独辨认,但企业一旦拥有它,就具有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潜力.因此,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作为整体所创造的超额收益才能集中表现出来。

总计价账户论,也称剩余价值论。

这一论点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是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其个别价值的总和;而未入账资产指的是诸如优秀的管理、忠诚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

“三元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商誉的本质。

好感价值观是从资产的角度定义商誉的,但它仅仅列举商誉的种种特质而难以解决其计价问题。

另外,这一观点笼统地认为商誉是一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是不够妥当的,因为,按照现行惯例只是自创商誉不入账,而外购商誉(合并商誉)则入账。

超额收益论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

阎德玉(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

不足之处在于:该观点对商誉科学定性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个观点同时作用的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 务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

”此外,商誉一定会产生超额收益,但企业的“超额收益”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营业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誉的价值。

总计价账户论是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商誉的计量方法,而不是定义商誉。

企业总体价值的估计误差、单项资产的高估或低估,都会被挤到商誉中, 因此,商誉容易成为一个“调节阀”,承受着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

核心商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项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认为,商誉可描述为由六个要素组成:(1)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市价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2)被收购企业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市价。

(3)被收购企业存续业务“持续经营”(going-concern)构件的公允价值。

(4)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和业务结合的预期协同效应的公允市价。

(5)收购企业由于计量收购报价的错误而多计量的金额。

尽管在所有现金交易中的收购价格不会出现计量错误,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换的交易,则很难说不会出现计量错误。

(6)收购企业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

要素1和要素2都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都不是商誉。

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购企业未确认净资产的利得,要素2只不过是指那些能够单独辨认但由于不能完全符合确认标准而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要素5和要素6与收购企业有关,它们从概念上讲也不是商誉,要素5是一个计量误差,要素6代表的则是收购企业的损失(在多支付的情况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况 下)。

只有要素3和要素4从概念上讲是商誉的一部分。

要素3与被收购企业有关,它反映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超额组装价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

它表示被收购企业事先存在的自创商誉或以前从企业兼并中收购的商誉。

要素4与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结合有关,它反映了由合并而创造的“超 额组装价值”,即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经营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FASB将要素3和要素4统称为“核心商誉”。

关于商誉本质的其他论点:有些学者为了使商誉的研究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于是抛开仅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阐述商誉的本质问题。

董必荣(2003)以企 业能力理论中的“核心能力论”为基础,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是商誉的本质。

商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高阳宗(2001)从生物学...

5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