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 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这1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工作,足以证明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多年来,党中央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一号文件”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既需要从高处着眼,从进入新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也更需要从细节入手,着重解决好当前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

从高处着眼,就是要切实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我们对抓“三农”工作换了一个新说法。

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和顶层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它既与过去一些年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衔接,也更是放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大棋局中定位未来的中国农村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还是在农村。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还有不少短板,农民总体富裕程度还不够高,城乡差距、地域差距拉得还比较大,依然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可以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七大战略之一,把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放在振兴乡村,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是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从细处着力,就是要重点解决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今年的“一号文件”按照发展新理念,立足国情农情,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从十二个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路径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以摆脱贫困为前提,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着力点。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要解决的还是“地、钱、人”的问题,这也是束缚农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号文件”阐释的比较清晰,就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一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强化乡村振兴的土地供给和制度性供给。

二是加大力度破解农村人才瓶颈制约,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汇聚全社会力量,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三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政策,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书写好新时代“三农”新篇章。

怎样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

其一,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持。

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光有这一点还远远不行。

现代农业产业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产量以外,还要形成产业经济。

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资源支持。

其二,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对农业商品的销售方式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进一步运用,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将是农业现代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其三,数字农业是未来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农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监控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力求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均衡,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将有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是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上狠下功夫。

一方面,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法治思想建设,提高村民法治认识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学法、懂法、爱法、护法、用法的思想观念,增强个体法治意识,厚植法治文化,奠定坚实的农民法律保护基础。

四是实现乡风建设文明化。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和体现。

必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需要注意的是,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必须在营造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上下大力气。

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热情,凝聚起新时代亿万农民群众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强大力量,还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农民吃苦耐劳、勤劳善良等优良传统,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此外,充分挖掘并发挥当地优秀乡土文化、创造新型的乡村文明风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之中,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组织和文明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乡村文明建设合力。

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据报道,日前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

报道称,该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另一手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核心理念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路径上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从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转化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成了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的短板,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全面现代化是要“四化同步”,不平衡就表现在农业现代化与总体现代化不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共20个字,实质与“五位一体”是高度契合的,经济发展上要产业兴旺,生态建设上要生态宜居,文化弘扬上要乡风文明,民主政治上要治理有效。

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发展过程要平等,发展成果要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希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早日实现!...

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和判断,之前是城乡统筹,基本上是统筹城乡。

因为是统筹城乡,城和乡是并列的,同等重要。

同时,城乡统筹是谁在统筹呢?是政府在统筹。

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

那就是说,这次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概念,原来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城乡融合机制,但没有提出一个政策体系。

在这里城乡统筹是政府主导,城乡融合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推动作用。

因为,有了一个政策体系,要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市场的原动力和政府的推动力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我的理解,这一点很明显,从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的历史性转变。

过去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开始城乡统筹,以及城乡一体化。

城乡融合的概念是马克思提出来的,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

什么叫融合发展?城市有城市的特点,乡村有乡村的特点,两者并存共荣共生,而不是扩张城市减少农村减少农民。

我认为,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关系的第三次飞跃。

...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经发布了吗?

据报道,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到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举措,科学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报道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2018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此外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希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早日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什么问题是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 “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有了新定调。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是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之一。

习近平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二者均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相互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未来或有针对乡村振兴的系列政策出台。

李国祥同时表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意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农业投资预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 《21世纪》: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时代背景?李国祥:这确实是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在城市化进程下,农村同时需要振兴,这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化的问题。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标准,大部分国家都在进行城市扩张,资料显示,世界各地的城市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54%。

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也很快,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6%左右,至2016年末已攀升到57.4%,但随之而来的乡村衰落已不容忽视。

在一些地区,即使乡村的人口在缓慢增长,但活力越来越小。

每年都有上亿农村人口,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

事实上,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二者均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相互支撑。

中央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因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1世纪》:乡村振兴战略与现在的城镇化战略,将是什么关系?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极大提高了农村发展的标准,有利于在未来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的双轮驱动。

预计未来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衰落、农村凋敝会有新的针对性政策。

报告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1世纪》:乡村振兴,需要哪些制度设计?李国祥:18日的报告提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比较看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政策,也是2017年相关文件提到的重点,未来这方面应该会有更多突破。

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 《21世纪》:在乡村振兴战略部分,还明确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李国祥: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二轮承包后的土地承包年限。

我国1998年开始新一轮土地承包,期限是到2028年。

此前,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土地承包关系要长久不变,但长久不变的具体政策一直没出来,关于土地2028年承包到期后该怎么办的各种讨论很多。

此次报告定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保持了现有制度的稳定和延续性。

《21世纪》:这对农村土地市场有哪些影响?李国祥:中央再次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并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同时促进农村土地市场有序流转,给农业投资者进一步吃定心丸。

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此前对第二轮土地承包2028到期后怎么办不明确,有些农业企业不敢轻易加大对投资,现在应该没有担忧了。

《21世纪》: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也一直受关注,目前进展如何?李国祥: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是2003年实施的,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

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实施14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修改土地承包法,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决策,把这些决策转化为法律规范。

土地承包法的修改一直在讨论中,关于2028年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提法,在立法方面肯定会有体现,预计会加速相关的进程。

文章转自www.dameixc.com

5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