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票限制大不爽啊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为什么中国要持那么多的美债呀?

外汇制度使储备暴涨 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和复杂的结汇、换汇制度,这不但使中国绝大部分外汇流量控制在政府手中,还能对相当大部分非经营性外汇流入实行有效控制。

如果从绝对量来说,中国总体拥有的外汇总量并不十分惊人,但正因为外汇管制,大多数外汇集中于国有,中国政府便很容易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虽然许多人士不断呼吁进行外汇体制改革,但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要这种分配、管制体系一日不变,中国的货币和外汇积累速度,就会随着经济高增长率水涨船高。

做美国“头号债主”的巨大风险 2009年3月,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3000亿美元,直接购买次贷债券7000多亿美元。

美元若贬值,中国财富缩水 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掌握印钞权,如此庞大的美元投资,显然会令中国的外汇储备陷入身不由己的巨大风险:不论是投资者对美国债券丧失信心,或美国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大量发行新债,从而导致债券价值“稀释”,都会令中国财富缩水;而一旦美国祭起其屡试不爽的“印钞大法”,人为制造美元贬值,以转嫁自身经济和金融危机,最大债主中国自然首当其冲。

美国还在不断发新债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一趋势仍在扩大:一方面,美国为筹集救市资金,还在不断发行新债,相关资料显示,美国2009年和2010年发债规模将各达2.56万亿美元和1.14万亿美元,今年9月份前发债规模大约在7000亿左右;另一方面,中国虽抱怨不断,却仍然一再增持国债,而美国则在抱怨“借中国的钱太多”同时,又不断派出要员,游说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国债,从希拉里到佩洛西,再到盖特纳,他们此前对中国的态度、立场相去悬隔,但此番来华,却无不用温和的口吻重复同样的话:再买些美国国债吧,这是最安全、最实惠的投资。

6月1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北大发表演讲时称“中国所持美元资产非常安全”。

美债既不安全,也不实惠 美国国债恐怕是既不安全、也不实惠的投资。

这里并非要附和“阴谋论”者的论调,认为美国朝野处心积虑,要将全世界财富圈为己有,而是纯粹从事实出发所作的推论:美国政府已积累下11万亿美元的债务,还有四、五万亿的预算外债务承担,平均每一个美国人(包括初生的婴儿)负债18万美元,从某种意义上,美国政府早已“破产”,虽然其债券仍被美国评级机构评为AAA级,投资如此一个烂摊子,显然绝谈不上安全二字。

那么实惠呢?美国国债回报率不断下跌,今年一月份跌幅高达3.08%,为5年来首见,1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到2.5%,这一利率甚至不如国内普通定存。

不买美国国债,能买什么 外汇储备的投资无非有两个方向:一是具有保值增值可能的实物资产,如黄金、白银等,也包括房地产;二是证券类的虚拟资产,如股票、期货、债券等。

罗杰斯:中国应当停止购买美债,应把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购买棉花、小麦和原油等战略性资源。

抄底战略物资?势必炒高价格 以“股神”罗杰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主张,中国应“大胆抄底”,将外汇储备用于在国际市场购买战略物资,进行储备和投资。

然而如此庞大的资金流量,和如此明显的投资意图,势必造成市场价格的哄抬,和国际游资的蜂拥而至,回顾近几年来铁、铝、石油等价格走势的轨迹,便不难明白这一点。

此外,对一个国家来说,因为实物需要运输、储存,还会产生损耗和折旧,且流动性极差,因而投资实物的成本非常高。

作为游资的代言人,罗杰斯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难理解,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如此冒险,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日韩三国财政部长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就三方对筹建中的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出资份额达成共识。

向国际机构注资?恐受到他国抵制 有人提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用于向IMF等国际机构注资,并借机提升中国的发言权。

事实上中国也的确有所行动,日前中国外汇管理局表示,中国正“积极考虑”购买至多500亿美元的IMF债券。

然而这种注资本身受到相当限制,此次注资受到鼓励,是因为此系4月伦敦G20峰会各国承诺总额5000亿美元增资的一部分,即使如此,BBC财经仍然预计,中国扩大持股和发言权比例的努力,将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顽固抵制,因为中国发言权和控股比例的增加,势必意味着它们发言权和控股比例的下降。

中投公司入股黑石集团的30亿美元已大幅缩水,账面浮亏18亿美元。

购买...

明天股市开盘吗?

1、元旦: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至2008年1月1日(星期二)休市,1月2日(星期三)起照常开始。

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2、春节:2008年2月6日(星期三)至2月12日(星期二)休市,2月13日(星期三)起照常开市,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3、清明节:2008年4月4日(星期五)至4月6日(星期日)休市,4月7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4、“五一”国际劳动节:2008年5月1日(星期四)至5月3日(星期六)休市,5月5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5、端午节:2008年6月7日(星期六)至6月9日(星期一)休市,6月10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6、中秋节: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至9月15日(星期一)休市,9月16(星期二)起照常开始。

7、国庆节: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至10月5日(星期日)休市,10月6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

9月27日(星期六)、9月28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首先开户须知 1.去离家附近或者方便去的证券交易所申请开户 注意:90块钱开银行户头,至于开那个银行交易所的人会跟你说的 注意:银行户头是为了以后转帐领钱,证券交易所拿不到钱的,只能转帐到银行去领钱,所以才要开银行帐户!! 2.想在网上交易股票的话,证券所的人会给你网址你回家下载的就可以了. 注意:要安装杀毒软件,交易时打开监控,放火墙软件升级! 交易过程怎么交易的?本人不是在网上交易的,所以我也不太清楚! 另外在说点,近期因印花税上调使股市大跌,个人看法的话,可能还会跌个几天,问题不大! 可以继续逢底买入!!! 买卖股票最重要的是怎么选股来投资(炒)!!! 但因为印花税上调使股市大跌从本来的“行情大好”的牛市改变成了下跌的牛市,所以选股就更难了!以前还只要跟着选升的赚了点就抛也是一种办法! 现在大多数股票都在跌,而且还有的连续跌停。

其实也可以买个价位在跌的股票(这叫逢底买进 当然也有别的加法意思一样)心理承受力要强别跌了一会就要抛了,对新手来说这有点没底, 呵呵! 反正牛市还没结束,现在股市大跌只是暂时性的别慌! 还有实在选不来股的随便买个在跌的100股 1000股玩玩就好了!! 总的一句话慢慢累积经验是最重要的!!! 对了 1手即等于100股. 购买股票最少要1手.或者是1手的倍数!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农民玩的扑克赌局中输的身无分文 不是农民的技巧有多高,一切只因为乔不了解当地扑克的游戏规则 那么,做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首先要充分了解整个股票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 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怎么买入怎么卖出怎么参与配股,st和非st有什么区别,代星号的st又代表什么意思,具体的成交顺序,交易时间,买入最小单位是1手,卖出可以零碎,1手表示多少股,怎么参与新股配售,各项交易费用,交易者的权利,证券公司对你应尽的义务。

还有很多很多的必备知识,我不再一一举例 反正个人认为 最好能做到象营业部大厅里的咨询小姐那样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股票交易知识的资料可以问问自己开户的营业部有没有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下 新华书店应该也有这样子的书 不过可能不容易找到 印象里,《炒股就这么几招》的前面几册曾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适合新股民看看 呵呵,其实有些老股民也应该补补课 (二) 在掌握了基本的交易知识以后,下面就可以开始交易技能的学习 第一本书很重要 因为到此为止,你或许还是一张白纸 白纸上落的第一笔,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考虑了许久 决定推荐《股市操练大全》 这一推荐可能会引起争议 因为多数读过书的交易老手都不建议看国内的书 甚至把国内书定为糟粕 但我不这么认为 国内书总体格局小,却也不乏好书 在入门书上一下子就去读国外书容易发生断层 《股市操练大全》共有4册,外加一本习题集 这套书非常本土化,使人产生很强的亲切感 尤其是新颖的写作模式让人有不忍释卷的冲动 我不打算用自己的语言来多介绍这套书 想偷个懒,贴这套书的目录和简介 《股市操练大全》作者自述: 参与股市的人都知道,股市如战场,输赢全在一瞬间。

为了把握股市胜机,很多人忙着听股评,参加股市沙龙,钻研股票操作书,可谓乐此不疲。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一场股市风暴来临,大多数人仍然免不了被套的结局。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我们以为,其真正的原因是股民在学习股票操作技巧时缺少了“强化训练”这一环节。

从现代教学理论来说,人们要掌握一门知识和技巧,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譬如,要掌握开车技术,就先要在练车场接受一套严格的驾驶技术的训练,只有在练车场过关后,才能正式到马路上开车;又如,学生参加高考,事先都要有针对性复习,做大量练习题,并进行反复多次的模拟考试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

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在现代教育中屡试不爽的强化训练,一到股市就被人遗忘...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子呢? 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 10 年前开始, 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 3 %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 24 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 再付! 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 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 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 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 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 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 -- 阿?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 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 -- 投资银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 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 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 copula 差不多是此时炼出)之后, 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 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 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 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债务抵押债券), 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 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 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 6 ,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 CDO 两个部分 (tranche) , 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 CDO 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 ,总风险不变, 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 " 金 " 舌, 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 送精美制作的 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 ,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 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对冲基金, 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 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 CDO 债券, 2006 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 1.5 %; 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 所以光靠利差对冲基金就赚得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 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 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 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 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 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对冲基金的, 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 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 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 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 手里有 1 块钱,就能想办法借 10 块钱来玩的土匪啊, 现在拿着抢手的 CDO 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 换得 10 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 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 CDO 。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对冲基金之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 CDS (注: 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交换) 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 那我弄个保险好了...

股票入门书籍推荐

一)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农民玩的扑克赌局中输的身无分文。

不是农民的技巧有多高,一切只因为乔不了解当地扑克的游戏规则 。

那么,做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

你首先要充分了解整个股票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越详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怎么买入怎么卖出怎么参与配股,st和非st有什么区别,代星号的st又代表什么意思,具体的成交顺序,交易时间,买入最小单位是1手,卖出可以零碎,1手表示多少股,怎么参与新股配售,各项交易费用,交易者的权利,证券公司对你应尽的义务。

还有很多很多的必备知识,我不再一一举例 。

反正个人认为最好能做到象营业部大厅里的咨询小姐那样的了解程度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股票交易知识的资料可以问问自己开户的营业部有没有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下 ,新华书店应该也有这样子的书 ,不过可能不容易找到 。

印象里,《炒股就这么几招》的前面几册曾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适合新股民看看,呵呵,其实有些老股民也应该补补课。

(二)在掌握了基本的交易知识以后,下面就可以开始交易技能的学习。

第一本书很重要 ,因为到此为止,你或许还是一张白纸 ,白纸上落的第一笔,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考虑了许久 ,决定推荐《股市操练大全》。

这一推荐可能会引起争议,因为多数读过书的交易老手都不建议看国内的书,甚至把国内书定为糟粕 ,但我不这么认为, 国内书总体格局小,却也不乏好书 。

在入门书上一下子就去读国外书容易发生断层。

也可以在网上找 纵横实战操盘团队 里面对新手教程很全面,边练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在股市中生存。

祝投资顺利!《股市操练大全》共有4册,外加一本习题集,这套书非常本土化,使人产生很强的亲切感, 尤其是新颖的写作模式让人有不忍释卷的冲动,我不打算用自己的语言来多介绍这套书,想偷个懒,贴这套书的目录和简介; 《股市操练大全》作者自述:参与股市的人都知道,股市如战场,输赢全在一瞬间。

为了把握股市胜机,很多人忙着听股评,参加股市沙龙,钻研股票操作书,可谓乐此不疲。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一场股市风暴来临,大多数人仍然免不了被套的结局。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我们以为,其真正的原因是股民在学习股票操作技巧时缺少了“强化训练”这一环节。

从现代教学理论来说,人们要掌握一门知识和技巧,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譬如,要掌握开车技术,就先要在练车场接受一套严格的驾驶技术的训练,只有在练车场过关后,才能正式到马路上开车;又如,学生参加高考,事先都要有针对性复习,做大量练习题,并进行反复多次的模拟考试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

但是,奇怪的是,这种在现代教育中屡试不爽的强化训练,一到股市就被人遗忘了,丢弃在一边。

谓子不信,请看:有的人买卖股票只凭自己的感觉,有的人买卖股票完全依赖于股评,有的人买卖股票跟着市场消息转,等等。

这里面不要说什么强化训练,恐怕连基本的操作原则都没有。

虽然也有人买卖股票时,阅读了不少股票操作技巧方面的书,但那也只是理论上的学习,自己并没有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也就谈不上接受了股市操作的强化训练。

于是乎,作为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强化训练,在股市中完全没有了踪影。

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买卖股票时失去了方向,陷入了屡买屡套,屡战屡败的怪圈。

可见,缺少股市操作强化训练,对投资者,尤其是对广大中小散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

股市操作强化训练的重要性这里不再多说了。

但是如何开展股市操作强化训练呢?首先要有这方面的参考书籍,否则一切就无从谈起。

而迄今为止,图书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书出现。

别看现在的股票书如汗牛充栋,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如你要想找一本用于股市操练的书,踏破铁鞋无觅处。

有鉴于此,我们在上海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有关专家和股市操盘手按照现代教育强化训练的理论,并根据沪深股市实际情况,设计编写了中国股市第一本强化训练习题集。

该习题集采用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反复比较,集中做题”的方式,对股民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帮助投资者真正掌握股市操作技巧,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这本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习题集时,注意到很多投资者是新入市不久的股民,他们对股市操作技巧知之甚少。

因此本书编写的格调又有别于类似学生复习迎考习题集那种编写方式,在指导读者做习题的同时,兼顾了股市操作知识的介绍,并把它系统化、条理化。

读者如果把书中习题与参考答案连起来阅读,它就成了一本浅近易懂,专事介绍股市操作技巧的科普读物。

所以,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兼有股市知识、技巧学习和股市操作强化训练两方面用途的实用性操盘工具书。

作为用于强化训练类的书,最大特点是:案例多、习题多。

本书也不例外。

本书的图形就有...

英大证券提示外挂或远程控制不安全因素是什么原因

当然是有大量对接VC经验的人写出的商业计划书,才最符合投资口味,一般负责这个的专业机构对接经验丰富,可以找这方面机构代写,如前瞻研究院。

VC的诉求点创业者苦于融资无门,那边VC着急银行里的钱花不出去。

创业者和VC互相找啊找也没交集,也擦不出什么火花来,关键在于各自的诉求点不一样。

VC从来不在乎你的企业估值是怎么样的。

投资人关心的和创业者讨论的其实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资本的本性就是钱,你给钱就好了,整天整那么多玄乎的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因为风险投资的制度就是如此,制度决定思考方向,跟法律一样,没有哪个人的主观臆想能凌驾于制度和法律之上,所以投资人关心的就是风险分析,看你会不会把钱打水漂了;看财务规划,看今天投你一块钱,明天能不能赚两块钱,年底能不能赚一车金砖回来。

突出重点,内容为王刚开始我和大多数创业朋友一样,对商业计划书没有详略得当的概念,即使有的话也是头重脚轻,在项目介绍、公司战略这些虚无的地方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然而往往自认为重要的东西反而是别人最不看重的,投资人重视的是数据这些比较实在的地方。

其实,投资人每天要看很多份商业计划书,不可能每一份都去仔仔细细审查,对其中的每个条目都去认真研究,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对项目比较关键的几个问题认真看一下,通常看一份计划书的时间也就两三分钟。

有些创业者为了能更加吸引投资人关注,把商业计划书打扮得像新娘一样,虽然这样做可以在第一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内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项目不够有前景,内容表述不够清晰,光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很容易让人把你理解为一个浮夸的创业者。

切忌谈平台现在“平台”这个词成了创业者口中一个高频率词汇。

很多投资人都非常讨厌创业者在商业计划书里谈平台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平台不是炼出来的,不是搭出来,平台得有上下游各个行业的兄弟给你当柱子,他们凭什么愿意给你当柱子,让你在台上风光啊?给个理由先。

平台要稳,台下的每个柱子都得有好处,不然今天你要唱戏了,某个柱子不爽了请个病假你的戏就没法唱了。

很多投资人也是从创业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有的也犯过建平台的毛病,当你跟他们提建平台的时候,他们脑袋就大了,你就等着受到他们的思想鞭挞吧。

平台刚开始其实就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等于邀请人来家里开Party,结束了碗筷得自己洗,水电费得自己出。

当你公司大了,你不说自己是平台别人都会说你虚伪,都争着喊着说要给创业者开放你们家的平台。

切忌谈只缺钱钱!钱!钱!创业者的不可承受之轻。

VC,你若需要什么要钱的理由,一万个够不够? 这是你的角度,创业者忘同理心。

融资也一样,卖的是公司的股份,但这个不是定价来卖,而是溢价卖出去。

你跟VC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股份,然后顺带来点儿赠品,期许一下未来,憧憬一下美好的明天。

同理,你在商业计划书里谈的都是钱,商业规则里虽然谈钱不伤感情,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你的项目就差钱,差多少,百度市值500亿,给你500亿能再造一个百度吗?苹果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你要多少钱能再造一个苹果? VC都是很精明的人,他们中有很多都是成功的创业者转身成为VC的,他们的操盘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很多成功的企业家。

如果项目有钱就可以干,凭什么溢价买你的股份?! 干销售之前得卖理念,理念卖好了,东西自然就卖出去了,对方也就把钱打到账户上来了。

要钱自然不能这么赤裸裸,得先讲点有内涵的东西,比如说,你自身的能力多么强,你的团队里有技术多么牛的人,你的客户多么忠诚。

手里的“大学生创业标兵”之类的伪荣誉就别拿出来晒了,两个字—丢人!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要让对方觉得这件事非你干不可,给多少钱让别人干都够悬,自己干更是死路一条。

切忌谈市场大有幸看到某些商业计划书的开头都是这么写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必然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更牛的还会加上国务院*号文件表明,要加大力度发展此行业(这是国家的意思,你们VC看着办吧),国家的支持加上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都会接触这个行业,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个服务和产品,我们公司只要取得其中哪怕万分之一,也是躺着可以收钱的,你们VC估摸着看吧,机会就一次,然后再从网上找一堆艾瑞的、易观的调查数据作为自己描述没问题的证明。

其实当你明白每一个创业者都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都认为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每个都会在商业计划书里大书特书。

但是你的目的是要告诫他们热爱祖国呢,还是让他们来投你项目的。

不管从哪方面看,说这些假大空的话都对创业者不利,创业是细节的较量,宏观方面的留给那些经济学家去预测。

古往今来,在最不受人认可的行业走出一片康庄大道的不大有人在吗?有些人身处时代浪潮尖端,形势一片大好,摔的跟头也不轻啊。

马云说:“企业家听经济学家的话会死掉一半,创业的人不要拿着望远镜看山的那头,要低头看自己脚下的路,没有一条创业路是平坦的,别还没走到山脚下还在憧憬山那头的时候就死掉了...

美股为什么要打贸易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者用贸易战达到什...

启动一条美国国内法律,绕开WTO争端解决机制,美国为什么单方面,在贸易问题上突然对中国发难? 商务部发言人 高峰:美方无视世贸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是不负责任的,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实施中美合作百日计划,明确未来两国经济合作方向,中国在积极解决问题,美国却掀开了贸易战序幕。

外交部发言人 华春莹: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

《新闻1+1》今日关注:美国,真的想打贸易战吗? 王宁:观众朋友晚上好,走进正在直播的《新闻1+1》,这两天有一个数字把中美两国捆在了一块,只不过这个数字变成了一根刺扎着对方,那这个数字就是301,我们看到就在几天之前,美国的贸易代表办公室特别的宣布要对中国的贸易行为展开所谓的301调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调查,这个调查有什么样的来头呢,我们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这个调查的依据主要是来自于美国1974年的贸易法的第301条,所以就叫301调查,它主要所说的是条款授权了美国贸易代表可以对他国的不合理或者是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来发起调查,而且可以在调查之后建议美国总统来施加加征关税等等单边的制裁,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美国要挥起这个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向中国动手了,这两天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

我们特别搜索了一些媒体的要点,看到了很多的标题,比如说有很多媒体都锁定在他背后的意图上。

比如说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背后有几个意思?到底会不会引发中美贸易战呢?到底这个调查是纸老虎还是杀手锏呢?无论什么规则都必须对美国有利才对吗?应该说现在美国301调查的正式启动已经开始了,怎么样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变成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我们手中有没有筹码我们得算一算,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制约和应对现在面对“301调查”我们该怎么办,这都是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关注这个调查。

继一周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要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之后,北京时间8月19号,莱特希泽正式宣布,对中国发起“301调查”。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一份声明中称,经过咨询企业界及其他政府机构,他决定发起相关调查,将调查中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创新等领域的实践、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视性,以及是否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

所谓的“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简称。

这项条款,使美国可以对它认为是“不公平”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可与有关国家政府协商,最后由总统决定是否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有关协定等措施进行报复。

就在今天下午,对于美方这样的行为,中国商务部,做出了最新回应。

美方无视世贸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是不负责任的,对中方的指责是不客观的。

中方对美方这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

“310”调查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这样一项调查,完全是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的一套法律和程序。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白宫贸易顾问查德·鲍恩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形象的指出:所谓的“301调查”,美国政府实际上充当了多重角色:充当警察,确定外国政府的罪行;充当检察官,提出法律论据;充当陪审团,裁决证据;充当法官,判处外国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处罚。

但是,谁都清楚,眼前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拥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世界。

美国这样调查,不管结果如何,在程序上,首先就缺乏公正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华春莹:任何世贸组织的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

那么之前我们也多次说过,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下,打贸易战没有前途、没有赢家,只会双输。

按照美方说法,他们调查的重点,会放在中国企业是否“涉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和强制美国企业作技术转让,以及美国企业是否被迫与中方合作伙伴分享先进技术”等议题。

在调查程序结束后,美国很可能做出对中国进行制裁或者给中国商品增加关税的措施。

面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专家认为,这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举动,美国单方面打响中美贸易战,不仅没有赢家,反而会给地区甚至全球贸易造成不良影响。

美国前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也警告说,过去数十年,历届美国政府都要求其他国家遵守全球贸易规则,如果特朗普政府开始绕开世贸组织而采取过时的单边制裁措施,其他国家将可对美国展开合法报复,甚至效仿美国采取单边举措。

而正是这项既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又给全球贸易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的调查,却是一项已经在美国沉寂了将近20年、甚至基本被前几届政府弃用的法律机制。

美国著名商业网站《商业内参》指出,301调查的使用已经过时,美国历任领导者都一致认为,世贸组织的框架更具合法性,而不应再继续动辄发起301调查,就连美国的盟友都反对美国发起301调查。

既不具有合法性,又为世界各国普遍发对,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在此时,强硬地要对中国单边发起“301调查”呢?它又...

利用宏观经济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一定要用书本上知识哦...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

)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里面骗吃骗喝的主儿,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风险没?用脚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搞吧!于是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老三样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行三寸不烂“金”舌,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于是投行找到了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又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小意思!于是凭借着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息差对冲基金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行,到各个银行,到对冲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行却不太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扔给对冲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一个劲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行也开始买入对冲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老黑”家里有馊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把,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老黑”这下可蒙了,难道馊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对冲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还能老实?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CDO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追着投行买普通CDO。

嘿,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CDO都归我们的!!!投行心里那个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对冲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投保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金,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干了! 对冲基金想,不错啊,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干了!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也...

5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