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ipo发行过低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公司向骨干人员发行股票价格为什么比IPO的价格还低

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第 一种方式。

询价方式主要步骤为: (1) 主承销商披露询价及推介公告; (2) 主承销商及发行人向投资者进行现场和互联网的路 演推介; (3) 投资者通过研读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文件、参与路演 等,对公司进行估值,并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提交报价单, 包括申购价格和申购数量; (4) 主承销商和发行人根据投资者的报价情况.,剔除部 分无效报价和高报价,确定一个发行价格或价格区间; (5) 如确定的是价格区间,投资者正式申购时还需填报价格,主承销商和发行人根据申购情况确定最终价格。

为什么IPO股票发行价格不是越高越好?

1、一是原始股东。

他们肯定希望发行价越高越好啊。

将来股票上市后,卖个好价钱,一夜暴富。

2、二是投行。

投行辅导企业上市是按募集资金总额提成的。

发行价越高,募集的资金越多,他们的提成越高。

3、三是风投。

这些机构和原始股东一样,老早就通过入股潜伏在预备上市的企业里,肯定希望企业发行价越高越好。

更何况很多投行的关联公司本身就是风投。

正是这些利益方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不择手段的提高发行价。

例如:选在牛市里发行;买通会计师、审计师制造虚假报表;通过媒体制作虚假的宣传资料,夸大企业的成长性。

等等,手段多了。

这中间官商勾结的黑幕更多(何况中国IPO是审批制,不勾结官员,不通过潜规则,上市很难的)。

而中国股市是以大量非专业的散户群体为主,喜欢投机炒做。

新股价格再高,那些敢死队仍然敢买,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

新股上市的时候,机构联手用一笔较大资金迅速拉高股价,然后长期的慢慢的卖给这些自以为自己聪明的敢死队就行了。

IPO抑价现象及其解释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我国IPO抑价发行原因:1.流通股比例低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新股抑价与流通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流通股在企业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越大.IPO抑价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影响新股上市抑价程度:一是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资者持股比例小.难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自己的权利,也难以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在二级市场上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需要较高的发行抑价来补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话,容易引起市场的操纵行为发生.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观上迫使中小投资者以投机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增加了股票抑价程度 2.新股发行存在体制缺陷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比较短.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股市仍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 自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将取消沿用了十年的审批制,实施核准制。

核准制对监管机构、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规范运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的审批制相比.核准制的行政色彩要少一些 但是核准制在实质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种.仍然需要管理层又“核”又“准”.与先进的注册制还有很大的差距。

体制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严重的供求矛盾,引起TiPO严重抑价现象 3.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定价率更高.价格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更少.波幅更小。

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3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总数~16017.84万户(包括A股、B股和基金账户).其中个人投资者15962.49万户,占99.65%,机构者55-35万户.仅0.35%。

由于投资知识结构以及投资理念的差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投资心理不成熟.投机心理较重.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我国股市的换手率过高.意味着市场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风、投机气氛较浓。

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首日换手率为8.2%,而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约为33.32%。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首只新股“中工国际”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最高涨幅达576%.换手率高达75.24%。

新股发行过程中如此高的换手率.说明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严重.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目的在于谋取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投资。

如何查询股票发行价,IPO第一天价格和发行市盈率?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我国IPO抑价发行原因:1.流通股比例低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新股抑价与流通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流通股在企业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越大.IPO抑价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影响新股上市抑价程度:一是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资者持股比例小.难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自己的权利,也难以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在二级市场上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需要较高的发行抑价来补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话,容易引起市场的操纵行为发生.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观上迫使中小投资者以投机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增加了股票抑价程度 2.新股发行存在体制缺陷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比较短.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股市仍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 自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将取消沿用了十年的审批制,实施核准制。

核准制对监管机构、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规范运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的审批制相比.核准制的行政色彩要少一些 但是核准制在实质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种.仍然需要管理层又“核”又“准”.与先进的注册制还有很大的差距。

体制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严重的供求矛盾,引起TiPO严重抑价现象 3.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定价率更高.价格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更少.波幅更小。

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3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总数~16017.84万户(包括A股、B股和基金账户).其中个人投资者15962.49万户,占99.65%,机构者55-35万户.仅0.35%。

由于投资知识结构以及投资理念的差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投资心理不成熟.投机心理较重.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我国股市的换手率过高.意味着市场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风、投机气氛较浓。

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首日换手率为8.2%,而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约为33.32%。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首只新股“中工国际”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最高涨幅达576%.换手率高达75.24%。

新股发行过程中如此高的换手率.说明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严重.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目的在于谋取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投资。

IPO破发是什么意思

IPO新股破发中的发,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

新股破发是指股票发行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在一级市场申购中签的股民也是要赔钱的。

在股市中,当股价跌破发行价时即为破发。

而普遍情况,特别在牛市行情中比较少见,在市场徘徊期常见到。

对于IPO新股频频破发 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市场低迷并不是主因,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偏高才是祸首。

在新股的发行中,投行可以同时兼任多重角色,既可以是企业上市的保荐人、承销商,财务顾问,同时也可能是股东,这种直投、保荐、承销的多重角色意味着利益的直接相关。

募集资金额越高,意味着可以获得的承销费更高,而如果有直投的话,其所获得的回报更为丰厚。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

据了解,一些券商对IPO项目超募资金部分收取5%至8%的承销费,这明显要高于正常的标准。

在投行与企业利益趋同的情况下,投行无疑更有动力将发行价定高。

“三高”现象频现的主要症结在投行。

在她看来,投行对于估值判断并不准确,其原因主要出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能力,二是缺乏自律。

其实自新股发行频现“三高”以来,投行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就一直备受质疑。

很多人认为,保荐机构或主承销商与发行人同属利益共同体。

所以保荐机构与承销商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性。

一般来讲,新股定价通常可分为四个步骤:主承销商给出估值范围——研究员根据主承销报告出具定价报告——机构根据研究员报告向主承销商出具报价范围和申购数量——主承销商和企业确定新股发行价。

而机构研究员主要就是根据主承销商出具的这份投资价值报告来了解。

据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主承销商给出的估值会高于行业平均估值,而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融资额度还会刻意提高估值范围,以此来提高在路演时研究员心中的目标价。

此外,对机构研究员来说,如果给公司的报价过低,那么以后去上市公司调研或许就不会被接待,因此给出的估值范围都会和主承销商给出的范围相差无几。

展开

公司为什么IPO?

白云之乡:谈点看法:1)任何商品的存在,都是满足一部分社会的需求。

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一种商品销售的形式,这种商品是满足社会资金的需求。

2)如同任何商品的销售,都是为了盈利一样。

公司股票上市,也是为了盈利。

股票上市的盈利模式,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

所以通常,IPO的股票价格,都是溢价的。

这不关道德,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商业规律。

3)公司上市的招股书,就是公司高溢价卖股票的广告和宣传材料。

为了顺利实现高溢价卖股票,公司要路演,要把公司最美好的前景展现在客户面前。

如同其它商品的宣传存在虚假一样,总有一些不诚实的人,把一些虚假的东西也写进招股书。

4)如同销售任何其它的商品一样,公司股票上市要实现高溢价卖股票,也要选择地点和时间。

如果选择的不好,就会得不偿失。

通常在IPO时,绝大多数公司的原始股东,就把高溢价卖股票的钱赚到手了。

例如,卖20%的股票,赚到80%的公司净资产。

所以,以后即使公司的业务发展不顺利,或者市场不认可,价格过低。

即使私有化退市,公司原始股东也是赚的。

5)作为证券的投资者,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公司股票上市。

理解公司股票上市这种商业模式的盈利原理。

不要用道德的标准,来要求上市公司。

不要希望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

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商业市场的客观情况的。

6)由于公司上市高溢价卖股票这种商业模式,所以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盈利是不容易的。

不然就不会有1赚2平7亏的股市规律了。

其实,这个规律与社会的贫富分布规律是差不多的。

只是由于大家每个月都发工资,不太感觉亏而已。

只有与社会其他人的财富比较时,才会感觉到,7)证券投资,是一项需要专业投资能力的事情,需要花比做实业更多的时间,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能力。

如同其它的行业一样,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的,永远是属于肯于付出,坚持不懈,客观对待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的人。

网友西湖涛:写的如下: 公司为什么IPO 投资就要买好公司这是大家一惯的想法,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称的上好公司的往往是沧海一粟,大多数的公司基本都是打酱油的。

好公司基本都是不差钱的,所以IPO对公司来说基本没什么作用。

因此投资者在挑选公司时如果从公司为什么IPO的方向来分析公司往往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IPO原因:2.一些国有企业,老总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年薪才10w。

发现自己亏大了,于是准备让公司上市,美其名曰市场化,暗地里准备做低业绩准备mbo. 其他变形,国企准备市场化上市,改变公司经营业绩。

3.公司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以后的再投入,靠自己的本钱基本不可能壮大,例如银行,地产,保险,所以上市基本是必然的选择。

4.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上市,一方面可以打响公司的名声,一方面以后可以方便老总的集团公司融资或进行资本运作做准备。

5.一些少数不差钱的公司不上市。

娃哈哈说上市就要给股东带来收益,信心不足所以不上市。

个人觉得是借口,先解决和达能的股权纠纷,然后做大企业让女儿接班,傻子才上市。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大多数公司基本上市就是为了圈钱,由此可见上市前的业绩往往注水,所以尽量不碰上市未满3年的公司。

由于大多数公司基本不可能基业长青所以在购买时往往要采取捡烟蒂的方法来购买,然后到适当价格卖出。

公司的发展往往是不确定的一些公司往往会发展到CEO也想不到的情况,因此这些公司往往是投资者选择长期投资理想标的,例如腾讯和格力,但笔者还没有想到如何在早期发现并判断它门,这些公司早期估值一般较低,所以这类公司往往是10倍股的集中地,需要投资者用心的发现。

分析一个股票的招股说明书,针对这只股票分析IPO是如何发行的,如...

现行的新股定价方法,是先在一级市场由发行人和承销商通过向部分机构的询价来确定发行价格。

这种询价方式,中小投资者这一沪深股市最大的投资群体是无缘参与的,同时政策又对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定价有诸多限制。

比如,定价要和持有原始股的股东在上市之后的解禁期和减持价格挂钩,要求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等等。

还有,对参加询价机构的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要剔除,而剔除的申购量不低于申购总量的10%;另外,还规定对定价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要连续三周刊登风险提示公告。

5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