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艇股票
中国潜艇是如何发展的?
据外电报道,我国在常规动力潜艇的研制上走了一条引进、仿制、自行 研制的道路。
1954年6月19日,当时我国接收了苏联4艘M型和C型潜艇, 在青岛组建了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根据苏联有偿转让W级(613型)常规鱼雷潜艇 建造权开始建造03型潜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苏联R级潜艇的 基础上自行仿制建造了 33型潜艇。
1967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我国的第一代 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即035型潜艇。
20世纪末,在035型潜艇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改装,035G及035B型潜艇陆续加入海军序列,但是从本质上看 这两型潜艇都未摆脱035型潜艇的设计思路,属于我国第一代常规动力潜艇。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 第二代常规动力鱼雷潜艇的研制,即039型潜艇。
从1997年开始逐步取代33 和035型潜艇,成为21世纪初人民海军常规潜艇编队的主力。
为提高潜艇执 行主要作战任务期间通气管航行充电暴露问题,在039型潜艇的基础上,我 国在21世纪初开始研制、建造AIP潜艇,该型潜艇安装了 AIP动力装置,潜 艇的战斗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潜艇如何下潜上浮?
潜艇的艇体构造独特。
坚硬的外壳下面是巨大的压载水舱,压载水舱 包围着它的操纵系统。
水舱可以装满也可以排空,从而帮助潜艇下潜与 上浮。
当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它的压载水舱装满空气,使得潜艇的密度小于它 所排空的海水的密度,潜艇便漂浮起来。
但是,当潜艇需要下沉到水底时,它 的压载水舱就会装满海水。
水舱装满水以后,潜艇下沉;潜艇的密度与周围水 的密度相同时,它就能在水底行驶。
螺旋桨在发动机的驱动下推动潜艇的航行 (艇体呈流线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的阻力)潜艇两侧的旋转鳍(叫作水平 舵)控制着它的上浮下沉。
当潜艇需要回到水面上时,舱内的压缩空气就被吹 输进压载水舱中。
空气排空海水,潜艇在水平舵的帮助下开始上升。
一旦它的重量小于所排空的水的重量潜艇便能在水面漂浮。
国产航母概念股有哪些?
1、航母建造概念股: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股份、广船国际、闽东电力。
2、航母材料概念股: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钛股份、中航三鑫、方大特钢。
3、航母武器装备概念股:航天通信(防空导弹系统)、航天晨光(介入卫星导航产业)、航天长峰(红外成像设备)、广陆数测(精密校准)、新海宜(报警+视屏监控)、航天电器(遥测遥控+伺服装置)、中信国安(卫星通讯工程)、号百控股(图像,无线通信)、航天电子(卫星导航+卫星应用)、北斗星通、大恒科技(光机电+仪器仪表+导航+期货)、歌尔声学(声学多媒体)。
4、航母普通动力概念股:中国船舶、上柴股份。
5、航母核动力概念股:中成股份、振华科技(核电+航天)、宝光股份(真空开关)、中核科技、轴研科技(特种轴承,传动装置)。
6、航母飞机弹射器概念股:智光电气、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特变电工(变压器)、长城电工(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西部地区受益)、东方电气、东源电器。
7、航母弹射传动装置概念股:百利电气(液压缸)。
8、航母动力传动概念股:东安动力、云内动力、全柴动力、潍柴动力、中航重机(液压装置)。
潜艇一般划分为几个舱室,各舱室功能如何?
大家都知道墙壁是来分隔房间的,那么潜艇上面的舱室是用什么来分隔的 呢?潜艇上的舱室是由横隔壁划分艇上的空间而形成的,是潜艇配置武器装备 以及人员活动的主要空间。
因为潜艇的空间非常狭小,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这 有限的空间,合理地进行分舱就成了人们在设计潜艇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潜艇设计师对于潜艇强度和潜艇生命力的考虑角度不同,因 此导致了潜艇舱室划分有着很大的区别。
苏联和俄罗斯的潜艇设计师们一向主 张在潜艇上划分较多的舱室。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建造的Z级、 W级、Q级常规潜艇,均划分为7个舱室。
苏联的第一代核潜艇一一N级攻击 型核潜艇划分为9个舱室。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潜艇设计师则倾向于在潜 艇上划分较少数量的舱室。
美国海军早期的典型攻击型核潜艇如鲤鱼级、长尾 鲨级和鲟鱼级、法国典型的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潜艇以及阿戈斯塔级常规潜艇都 划分为5个舱室。
日本的夕潮级常规潜艇也划分为5个舱室。
潜艇如何实施要港反潜?
潜艇实施要港反潜,就是根据敌潜艇部署情况及其活动规律,将反潜潜艇部 署到敌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外侧附近,侦察敌潜艇进出港活动情况及其规律,以 获得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第一手资料,为实施反潜作战提供依据;也可以将反潜 潜艇部署在己方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重要海军基地外侧附近,以期防御是否有 敌方反潜潜艇实施侦察活动情况,为驱除敌潜艇对己方战略导弹核潜艇及重要海 军基地港口的威胁。
通常,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适宜深人敌港口附近实施反潜作 战行动,常规潜艇适宜在己方潜艇基地及海军重要基地、港口周边实施反潜作战 行动。
为什么潜艇装有“翅膀”和“尾巴”?
潜艇的“翅膀”就是舵翼,又称升降舵、水平舵。
它能操纵潜艇上下起伏,保持或改变潜艇在水中的深度。
潜艇的艇尾还有一个尾巴--方向舵,因为是垂直安装的,所以人们又称为垂直舵。
潜艇的方向舵如果鱼儿的尾巴一样,可以用来改变或保持潜艇的运动方向。
所以,“翅膀”和“尾巴”对潜艇来说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中国不适合造大型潜艇吗中国因周围是大陆架,对于大型潜艇不时于作...
大排水量的潜艇一般都是弹道导弹核潜艇,就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基本能够建造排水量在7000-8000吨(092型),之所以没有超过万吨是因为该级核潜艇只装备了12个巨浪1型弹道导弹,而美俄基本都在16-24个.排水量当然不能和他们比了. 常规潜艇一般排水量在3000吨左右,不宜造得太大,他们主要活动于近海和大陆架海域,造得太大反而不利于战斗力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海军活动区域和控制范围依然是在大陆架海域,常规潜艇依然是主角,不可能象美国那样搞全核化.
关于潜艇观光的问题
对于雷达,大家并不感到神秘,从电影、电视、报纸上已见得不少,有的 像一口大铁锅,有的像一张蜘蛛网,有的像几排鱼骨,形状各异。
雷达是英文 "Radar"的译音,是取用"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开头字母构成的个专业名词,其原意是"无线电探测与测距"。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 射或目标的电磁辐射以发现目标的。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而发现目标的雷 达,称为主动雷达;利用目标的电磁辐射来发现目标的雷达,称为被动雷达。
此外,通过电磁询问与应答识别目标属性的雷达称为识别雷达。
雷达除了能发 现目标以外,还能测量目标的坐标和运动要素、识别目标的类型、判别目标的 属性、对目标进行跟踪、进行威胁告警和碰撞告警等。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 雷达的类型日益增多。
如由最初的连续波雷达发展到脉冲雷达,由米波雷达发 展到毫米波雷达等。
现代雷达无论在性能方面还是在体制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所以雷达的类型和用途也就更加繁多而复杂。
核潜艇的特点是什么?
1945年世界上有了核武器。
美国有位科学家在报告中预言:原子能有可能 成为驱动舰船汽轮机的动力。
美国海军机电部的工程师里克弗上校得知后非常 兴奋。
他想原子能燃烧时不要空气助燃,潜水艇上如果用它代替柴油机,这样 潜艇在水下逗留时间不就不受限制,那个最易暴露目标的通气管不就取掉了吗? 第二天一早,他兴致勃勃地去找原子能专家交谈,探讨自己想法的可能性。
1945年的10月,他给美国国防部作战部长和海军部长写信,建议试制船用核 动力。
1946年,国防部批准了里克弗上校的建议,并成立了专门研制核潜艇的小 组。
他们到橡树岭原子能中心学习,开始拟定“原子反应堆研制计划”。
但是, 原子能中心对他们的设想不感兴趣,不少人认为不可能成功。
里克弗看到自己 计划有可能落空,万分焦急。
他亲自闯进国防部,找作战部长和海军部长汇报, 要求海军成立专门机构来领导此项工作。
他的建议终于被采纳,成立了军用原 子反应堆部,里克弗被任命为部长。
从此,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以惊人毅力 和巨大热情投入这项创造性的工作。
原子弹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起杀伤破坏作用。
原 子弹爆炸时,在裂变反应区里的温度高达几万度,压力高达几百万个大气压。
原子反应堆裂变产生的热量,和中子撞击核子的速度,都需要人工进行控制和 调节;而且裂变要连锁不能中断;放出来有害生物的射线,更要设置保护层以 防伤害人体;而裂变产生的热能要把它引导出来推动汽轮机,转动推进器。
里 克弗面对诸多难题毫不退缩,他集思广益,终于,第一台潜艇用的原子反应堆 研制成功了,而其耗时仅短短4年。
原子反应堆要试运行,里克弗面临最后考验。
原子爆炸的威力,非同小 可。
“胖子”和“瘦子”在日本瞬间把两座城市炸为废墟,10多万人死于非命。
原子反应堆会不会爆炸?对这个可怕的怪物谁也心中无底。
为了安全,不致发 生大伤亡,里克弗下令无关人员撤离试验场。
他带着一群技术人员留下试车, 低速、中速运转基本正常,即使出现几个小故障很快就被排除了。
试运行进入 最危险阶段。
反应堆要高速运转,而且要侧身摇晃,连续运转96个小时。
这相 当于潜艇在水下以25〜30节的航速穿越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