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有何特点?
所以我认为,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
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
这就如同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几只羊,应该说它们会吃的很饱。
但是某天吸引来了一大群羊,这时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
同时羊群越来越吃不饱了,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迁徙了,但是如果是只聪明的羊,那它就不应该跟着大部队,应该留在这里,这样等草长出来了就会变成肥羊了,当然剩下的草必须能够让它撑到草长出来。
所以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某件事是怎样的时候,其实事实可能正好相反。
股市的羊群效应有何利弊?对股市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人觉得在股市的羊群效应,楼上的说的原本不错,但是多少有点跑题。
个人看法:说白了,就是股市中广大股民的资金大于主力资金很多的时候,对股市的造成影响。
所谓羊群效应,是指羊没有统一的行动。
有一句话叫“有如放羊”。
意思就是形容没有组织,没有约束,一盘散沙。
既有一拥而上的冲动,又有一呼而散的现象。
更有一些冲进来的同时,还有一些在逃出去。
一个字就可以形容:乱。
而狼就不同,狼也是群居活动,相对于羊,它们有组织,有约束,统一行动。
在股市中,股民就是羊,主力资金就是狼。
一只狼的力量充其量也只有三、五只羊那么多,然而,一只狼就可以把一百只羊组成的羊群冲得七零八落,并且吃了其中一只羊。
道理再明白不过。
股市的羊群效应可以抬高大盘走势,可以增加股市的资金,从而加快了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
然而,股市的羊群效应又使得本来就千变万化的股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事股市技术分析的人会明显感到:如今的股市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股市羊群效应的明显特征就是:五卅惨案的没有理智的狂跌。
大家虽然不愿意,可还是拿刀在自己身上割肉。
怨天尤人的同时却忘记自己就是其中一个参与者。
股市的羊群效应利好的是国家和券商,以及主力资金。
宏观方面,对股民本身是相当不利的。
股票常识中“羊群效应”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其具体做法是: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人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 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
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 而不堪一击,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 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羊群效应致A股大跌谢国忠:股市还有两月震荡羊群效应导致A股大跌...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
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
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
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
这仅仅是个故事,但股市的盲从行为往往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恐怕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目前,不少投资者乐于短线跟风频繁操作,而血本无归的例子也不乏少数。
5·30大跌就让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许多人至今仍未解套。
这对今年新增的1000多万股民来说,无疑是“血淋淋”的警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显示,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短线操作、从众行为和处置效应。
而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2006年A股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盲目从众、短线投机所致。
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或从众行为,是行为金融学中比较典型的现象。
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必然成为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在“羊群效应”作用下,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投资心理学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
但在证券市场存在的“羊群效应”作用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并导致投资决策偏差。
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在这个“反馈循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则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