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同构
光大证券应为“乌龙指”事件赔偿股民损失吗?
证监会同时对相关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为证券史上最大罚单。
另外,证监会还停止了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责令光大证券整改并处分有关责任人。
证监会同时表示,光大证券异常交易事件,是我国市场建立以来首次发生的因交易软件产生的极端个别事件,对市场负面影响很大。
鉴于该案属于新型案件,证监会在深入调查基础上,组织外部专家对问题进行论证咨询,目前调查审理已终结,进入事先告知程序,下一步将作出处罚决定。
而光大证券事件导致投资者损失严重,投资者可以提起诉讼依法要求赔偿。
光大证券“8.16”事件发生之后,其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主承销业务也被暂停。
同时,原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也被停职,而总裁徐浩明也于8月22日辞任。
对于走势必完美怎样理解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注定要写入历史。
2013年8月16日,所有的股民小伙伴们毕生难忘,上午11时05分天量资金杀入,石化双雄和众多银行等众多权重股均出现大单成交,股价集体瞬间涨停,出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秒杀”行情。
上证综指几分钟内百点攀升,暴涨超5%。
正当所有人都打听是不是政府出台什么“超级利好”,传出光大证券“乌龙指”消息,简单地说,就是下单按键按错了,将“一股”按成了“一手”(100倍),原本7000万股按成了7000万手,增加了100倍的量。
国外有个词专门形容这种笨手笨脚,“fatfinger”。
当市场了解股市暴涨源自于“乌龙指”,市场开始迅速回落,打回原形。
但是很多投资者已经遭遇亏损,有一些人则在高位了结获利。
光大证券的“乌龙指”则引发无数的猜测和愤懑,“阴谋论”占了上风。
证监会也展开对光大证券的立案调查,光大证券辩解是因为交易策略系统的原因。
证监会也认可了这种说法,不过对光大证券的惩罚是无法逃脱的(暂停自营业务、巨额处罚),于是8月20日复盘的光大证券一开盘就跌停。
这期间,有意思的是,光大证券为了证明自己是乌龙,还弄出自己在国债交易上的笨手笨脚,高买低卖,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种几十万低金额的小纰漏只不过为了证明光大证券乌龙指没有所谓的“恶意操纵阴谋”,就像正常的人失态了一次,立即装成醉酒的样子,再失态第二次,好向别人解释第一次失态也是醉酒造成的。
“乌龙指”在国外也有,美国、日本和印度都出现过。
2010年美国骑士资本出乌龙,导致道指跌了1000多点,但很快就反弹恢复,除了骑士资本自己遭受损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市场里面的各种机构的各种交易策略,最终形成的是一种平衡性的生态。
它们的策略交易不是相同的,而是相互制衡的,很容易平衡掉这种错误。
光大“乌龙指”的问题在于,中国市场里面的交易策略是高度同构的,现在交易策略都是用电脑来执行,比如电脑发现某支股票短时间快速上涨,量价都突破了某个区间,那么该交易策略执行的是“立即跟随追涨”的策略,所有策略都这么做,那么就会触发集体性滚雪球效应,就像光大乌龙触发了跟随性做多。
因为大家都认可这一点,没有一种交易策略程序是差异辨别性的,比如它预先设定该支股票的未来合理估值,从而确定是否一旦上涨就立即跟随;或者它会在跟随之后,在获得一定的涨幅后,立即卖出一笔对应物来对冲。
实际上,不仅电脑是这样,普通的股民小散也是一样,“量在价先”、“价格产生消息”、“莫名的上涨代表着必然的立即到来的利好”,这些传统的陈谷子烂籽麻的理念依然主宰着现在的市场,形成了高度同构的市场策略。
把人的智力贬低到羊的水平,但一支羊疯狂奔跑的时候,无数只羊也疯狂地跟随。
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高度同构”的荒谬?因为统治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从来没有消除,就是政策对市场的巨大作用。
人们相信,政府总有能力来撬动市场或者打压市场,炒股要讲政治。
所以,人们一直等待着某种不确定性。
捕捉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随时保持疯狂的感觉,一旦市场异动,没有立即得到确切消息的人会认为不确定的利好已经出现了,不用辨明真假,立即跟随是正道。
当一只羊发狂的时候,其他羊不会觉得这是羊癫,它们会觉得是神明附体,必须跟随。
羊癫是市场内在的部分,这是非常可怕的。
光大“乌龙指”给出了一条暗示,完全可以通过所谓的失误来形成巨大的非理性机会,证监会认可交易,也觉得这仅仅是交易失误,也给出处罚。
但处罚远远低于这种非理性机会的好处,那么用一个小小的替罪羊来获得巨大的暴利,这是值得的。
证监会对“乌龙指”的态度是令人不安的,因为一条巨大的黑色暴利道路已经被认可,已经被完全认可。
韩非子怎么死的?求解
(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
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自杀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
韩非据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
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
韩非之死的争议韩非之死,史籍有两种说法。
一是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也是迄今为止韩非之死的母本说法和主流说法:“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
不如以过法杀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 另种说法,较少为人提及,见于《战国策 秦五 四国为一》(以下单列篇名),原文较长,兹概述其意。
四国联兵进攻秦国,姚贾毛遂自荐,出使四国,消除了这次兵灾。
“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得知此事,到秦王面前说了一通,意思是姚贾这人怎么有问题。
秦王责问姚贾,姚贾对答如流,一番说话,比韩非说的漂亮多了。
结果,“秦王曰:‘然’。
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姚贾没事,韩非被杀。
(诛在先秦,并非只有杀死的意思,还有责问、谴责、惩罚之意,在此都通,但有人认为,诛韩非,就是把韩非杀了。
) 这两种说法的相同处,是韩非之死,跟姚贾有关,也跟秦王有关。
不同处,是司马迁笔下的韩非,是个无辜受害者,而《战国策》里的韩非,则有引火上身,咎由自取的味道。
但这两种说法,都有让人无法释疑的地方。
《战国策》的那篇文字,除了事由,只有三段对话,然后,秦王就把韩非给杀了,——假如那个诛字,真的是杀死的意思(《秦五 四国为一》注有“韩非,韩公子也,著刑名之书十余万言。
是时在秦,故知之也。
终死于谮姚贾也。
”此即解诛为杀)——生硬,突兀,一点说明没有。
况且,此事的背景也让人生疑。
韩非、姚贾、秦王的同时之间,有没有过一次所谓“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五 四国为一》)的事件?还造成“‘寡人屈于内,…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同上)的局面?众所周知,韩非、秦王见面后的第三年,秦国就正式灭了韩国,之后九年,陆续扫来其余五国。
在此前夕的大秦王朝,竟然还有过一次难以想象、匪夷所思的“群臣莫对”的场面?再说,此事的注释,——历史上《战国策》注屡经人手,此注未标明何人所作,——也让人费神迷惑,“四国,燕、赵、吴、楚也”(齐鲁书社版《战国策》86页)——吴国早于春秋末年灭于勾践的越国,怎么到了战国末期,又联兵燕赵楚进攻秦国?(《秦五 四国为一》正文引韩非语:“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或许注文的燕赵吴楚四国,来源于此。
但一则,这里所谓荆吴燕代,也许更多是指地名而非国名;二则,代,能即是指赵国么?)今年辞世的前复旦大学教授扬宽,在其所著《战国史》中,采用这段史料,但把吴国改成魏国,却未加以任何说明(见扬宽著《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52页) 再说《史记》。
司马迁写韩非之死,写得简练、生动、传奇,前后相连,看上去有理有据,然若仔细推究,同样让人疑心难释。
韩非从韩国到秦国,按司马迁的说法,是“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死不恨矣”、“因急攻韩”八个字,惊心动魄、排山倒海,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被千古一帝秦始皇引为知己,以这种方式引为知己,不是空前绝后,也是绝无仅有了。
——然而,费尽如此心机,为着李斯一句话,秦王就把韩非杀了? 杀韩非,具体操作者是李斯。
按某种流行的理解看法,李斯是杀害韩非祸起萧墙的煽风点火者。
李斯为何要杀韩非?照理说,韩非是李斯向秦王介绍的,韩、李二人还有同窗之谊,——但有人说,正因为俩人是同窗,李斯嫉妒韩非,所以杀了韩非。
何以证明李斯嫉妒韩非呢?《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斯自以为不如非”,就一定是嫉妒...
微信红包埋雷10个包控制尾数出什么数字技巧
辅助——CWGL168————控制————软件—苹果现金储备太高是好还是坏?文/王新喜当前苹果的现金储备突破了2500亿美元!苹果手中的现金可以买下通用电气,比德国外汇储备还多。
当然,苹果的现金储备不仅仅是账上的钱,是更广义的现金,包括流通性很高、可以迅速变现的债券或现金等价物、短期(或长期)的市场债券,长期和短期证券,包括美债、企业债以及货币市场基金(MMF)等等。
苹果拥有巨额现金流的基础是源于其以iPhone为核心建构的软硬件模式的不可替代性(iPhone/iOS/App Store),具备垄断性的单边定价权,以及在产业链中的绝对强势与主导地位,使得其不断地积蓄起现金。
换句话说,苹果公司当前的商业模式就是摇钱树。
对于苹果投资人与苹果公司本身来说,现金储备高有很多好处,也有多重焦虑我们知道,在财务会计中,上市公司现金流的意义毋庸置疑。
高水平而充沛的现金持有,说明公司运营状况良好,财务健康。
而反之现金流常年紧张,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危机重重,某种程度上,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的生命线。
高的现金储备固然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拥有足够的现金进行并购、产品升级、以及新业务扩展等等运作。
也意味着苹果有着足够多钱可以用来收购一些公司,补足在一些领域的短板。
此外,这些钱还可能用来降低公司杠杆率,或是拉动自身在供应链组件上的自主权,投入更多钱在关键元器件的开发,打造更多的内部组件和较少的供应商来激发其创新体系并控制成本,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将部分供应商迁回美国。
另一方面,苹果财务报表上惊人的现金储备,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也可以视为苹果的资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公司决策层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或者说能力有限美有把足够的钱用在研发上以及无法推出新的革新产品、找不到新的商业增长点导致有钱没处花。
毕竟,乔布斯之后,库克这么多年唯一推出的新产品就是一款手表。
而且这么些年来苹果的研发费用一直偏少,2014年没进全球前20,15年研发费用不到微软一半,16财年研发费用勉强超过100亿。
投资人可能也会担忧,苹果管理层或者决策层是不是找不到投资花钱的地方,难免也会质疑苹果的未来前景。
从这个层面上讲,高现金储备也可能是个消极信号。
高的现金储备固然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但是对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有没有足够的钱去清偿债务应对未知的风险不是苹果这种层面的科技巨头应该优先考虑的,苹果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账上的钱要用于哪些创新技术的研发、新项目的收购或布局找到新的增长点。
但苹果也有自身的考虑与逻辑,尽管苹果现金储备高而研发、投资、新品研发等诸多投入太少,这并不符合一般性的投资逻辑,从一般性的投资逻辑来看,一大笔钱放着吃利息肯定比不过变成生产线上畅销的产品来的赚。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苹果也看到,全球市场接近饱和,苹果用户疲态显露,苹果在开发下一代交互,开发智能家居,智能汽车、AR、VR等产品上都比较保守,一方面在这些领域投资周期较长,难以短期见到投入产出与回报,另一方面市场并未被验证过,苹果不会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因此,苹果知道不断投入资金在产品研发上,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依然可能卖不掉,与其转化成难变现的存货,还不如存着现金吃利息风险比较好。
苹果的现金储备高,更多是一种基于美国税收政策的被动从另一个方面看,苹果的现金储备高,更多是一种基于美国税收政策的被动。
美国税法规定,一旦跨国公司要把海外盈利和经营累积的现金拿回美国使用,就需要对这部分利润按照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向美国政府缴税纳税35%。
为了规避美国高额税收,苹果公司便利用爱尔兰低税收区来发展业务。
当然并不是苹果一家公司这么干,微软,思科,谷歌和甲骨文等科技公司基本上也这么干,包括苹果在内的这几家巨头加起来的海外资产早就超过了1万亿。
因此,为了避税以及廉价的借贷成本使得公司不愿动用海外现金。
所以就导致海外现金越堆越高,因为将这些现金转回美国比在美国发行债券的成本更高。
在许多硅谷巨头正是因为寻求避税,不愿动用海外现金。
反而通过发行债券用户回购股票护着派息等用途。
比如不久前,投资者为应对美联储(Fed)加息、国债市场大幅下跌,甲骨文(Oracle)、微软等公司发行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
苹果去年就发行120亿美元债券,为未来股票回购和分红筹集资金。
苹果现金储备太高,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回报股东的压力当年的比尔盖茨也是非常注重现金储备,但在2011年微软帝国的现金储备达到了一个高峰:750亿美元,远远超出了盖茨指定的标准,当时微软也很有压力,因为如果有巨额现金储备又不向股东的返还以及分红的话,公司的性质有可能会划定为投资公司行业,后来迫于压力,微软拿出了320亿美元巨额分红,并将年度分红总额上调35亿美元,并且回购了30多亿股票来变相将现金返还投资者。
所以微软花掉现金储备的方式是包括大幅度的分红以及股票回购行动以及收购,而回报股东成了最核心的目标。
作为上市公司,现金储备不可避免会被要求用于给大小股东们分红或者回购股票...
如何判断缠论中MACD
一、使用MACD的注意事项1.1震荡中,MACD红绿柱子没有意义。
在震荡中,MACD的红绿柱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缠师在教你炒股票文章中特地强调过的,什么地方都去比较红绿柱子是不对的。
任何的指标首先都要用对地方,其次才可以说管用不管用。
所以用MACD指标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震荡中不要去比较红绿柱子。
震荡中的红绿柱没有意义,要参与震荡行情,只有在更小的级别上去考察构成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内部背驰。
上图是一分钟的线段构成的中枢,那么再考察线段级别的走势类型就可以明显通过MACD指标发现线段背驰到破坏的过程。
1.2使用MACD辅助判断背驰时,黄白线必须先回抽0轴。
MACD指标在缠论中,主要是用来辅助判断背驰。
背驰,是针对趋势行情而言的,没有趋势没有背驰。
而趋势中一定是包含至少两个缠中说禅中枢,这些都是缠论中基本的知识是要明确的。
所以,背驰的比较是中枢前后两段的比较(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段可以同向也可以相反,一般不特别说都是指同向的两段走势),这种情况下MACD都会在形成中枢的过程中回抽0轴,或者围绕0轴震荡。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也就无所谓MACD辅助判断背驰;背驰,黄白线肯定会先回抽0轴。
所以如果黄白线没有回抽0轴而力度减少或者背离,那么肯定不是本级别的背驰。
1.3使用MACD考察逆势行情更加可靠MACD用来判断逆势行情的走势的结束准确率更加的高,逆势行情走势延伸的情况出现的比较少。
用MACD来考察逆势行情,在其力度背驰时介入,这样的操作才是顺势而为。
很多介绍MACD用法的书都会提到背离,而现实中会出现很多的背了又背的情况。
这样的用法反而导致经常的抄底逃顶的逆势操作习惯,这主要是走势的延伸引起的。
而逆势行情延伸的情况就少的多,用MACD判断逆势行情的结束的准确性就更高了。
而且,一般用MACD判断背离和缠论中的背驰还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有背道而驰的意思,但是背离之后还可以再背离。
而背驰首先就意味着前面的走势结束了,并且缠师对背驰后的走势类型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其次,使用MACD辅助判断背驰时候,要求MACD黄白线回抽0轴,是结合中枢来判断的。
(缠师在文中也特别说明:由于MACD本事的局限性,要精确的判断背驰和盘整背驰,还要从中枢出发,但利用MACD,对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点,而这已经足够好了。
光用MACD,即使对中枢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确率也应该在90%以上。
而配合中枢,那是100%绝对的1.4使用MACD时要大小周期结合使用。
使用MACD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周期走势和小周期走势不同步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求对大小周期的关系有充分的聊几句。
一般大级别的走势耗尽之前,小级别的逆势行情都不可持续。
以上涨为例,如果5分钟图是MACD黄白线金叉红柱放长的上涨,一分钟图是一个黄白线死叉绿柱放长的下跌,那么在一分钟下跌力时反而是多单加仓的好时机。
这也就是用MACD考察逆势行情的方法,不同周期的走势结合分析更能对走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需要多多看图练习才能形成直观的感觉,各个周期结合分析是一个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术,在使用MACD作为介入信号的时候再讲这指标的详细用法。
综上,在操作中要注意:一、盘整尽量不参与,更不要说是用MACD去辅助判断了,除非是大级别的盘整;二、在使用MACD辅助判断的时候要关注一下黄白线有没有回抽0轴,如果没有,只是背了又背,那么最多也就是次级别以下的背驰;三、在使用MACD去判断走势结束的时候,用于考察逆势行情准确性更高,在抄底逃顶接刀子使用的时候千万要小心走势的延伸,防止走势延伸被套里面了;四、使用MACD的时候不仅要看本级别的走势,还要变换周期看其他级别走势的力度情况。
二、MACD辅助判断走势级别2.1 缠论级别的重要性级别是缠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中枢、走势类型和级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级别点,而中枢和走势类型也都是有级别的。
所以,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而且要明确缠论的几分钟级别和通常的k线周期不是一个概念。
级别是缠论中的重点和难点,原因是好多种的,一个是因为缠论的级别以及采用的几分钟级别和K线的几分钟周期容易混淆;第二是缠论级别扩张、生长结束的方式这些理论上的理解;第三,缠师在示例讲解时候所使用的级别称呼时前后的标准矛盾。
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缠论中的级别和时间周期没有关系,缠论中的级别也和走势的涨跌幅度没有任何关系。
缠论中的级别是根据走势的同构性的特征,按照缠论的规则要求自然衍生出来的,可以看缠论原文深刻领会一下,这是缠论的重点、难点。
2.2 缠博中级别的前后矛盾留心的缠友可以发现缠论前后级别的称呼是有矛盾的,2007年6月之前即57课为分界,之前的文章把一分钟形成的笔中枢称为一分钟中枢,后面把一分钟线段构成的中枢才成为一分钟的中枢。
很明显前后级别标准是矛盾有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