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溢出价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市中大宗交易的折价交易和溢价交易什么意思?

大宗交易的价格超过收盘价,叫溢价,低于收盘价叫折价。

通常低10%左右,甚至有的时候低20% 。

也就是说无论是折价率和溢价率都是基于股票当前的价格来表示的。

所谓折价也就是打折了,所以可以看成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股价要低。

溢价也就是满了溢出来了,所以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价格要高。

一般情况折价多的对股票本身不好,跌的居多;溢价则对股票走势有正面影响;但现在也有很多机构等通过大宗交易买入后在二级市场抛,达到砸盘的效果,从而达到其它目的。

资料拓展根据大宗交易规则,受让方(接盘者)在顺利过户后,即可随时在二级市场抛售。

今年以来八成多的股票以低于当日收盘价的价格廉价卖出,为接盘者在二级市场上提供了不菲的获利空间。

在目前没有更为完善的约束机制的条件下,接盘者会很快地将低价获得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抛售,从而增加了二级市场上的抛售压力。

在此过程中,大小非也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轻松抛出了手中廉价获得的股票。

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交易的双方都有获利,而吃亏的便是那些在二级市场上接盘的投资者。

...

发行股票的会计分录如何做?

1、 支付现金股利的分录:借:利润分配贷:应付股利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2、发行股票时:借:银行存款贷:股本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

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

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里的 大宗交易,溢价率为负数,和折价率为正数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的。

无论是折价率和溢价率都是基于股票当前的价格来表示的。

所谓折价也就是打折了,所以你可以看成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股价要低溢价也就是满了溢出来了,所以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价格要高。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有个表述问题。

比如折价率10%,也就是大宗交易的价格比目前价格低10%,但是折价率是-10%,这是要比目前价格高10%。

同样的,溢价率10%,就是大宗交易价格比目前的价格要高10%,-10%则是要低10%。

如果按一般情况来说,人们都是以折价率为10%,溢价率为10%,这种表述为准。

我从来就没见过有人说溢价率为-10%这种表述,我个人觉得这种表述很不专业,因为溢价,折价这两个词都有,为何要带负号呢?...

什么是波动溢出效应和均值溢出效应,为什么股市有均值溢出效应?

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都指可以被人们观察到的金融市场间(包括跨国间的同一类金融市场与一国内的不同金融市场,当然还包括跨国间的不同金融市场)的信息传导现象.按照金融市场的强有效市场假说,任何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信息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同时被所有金融市场所消化,并反映在价格水平上,也就是说每个金融市场的价格都会遵循随机游走的规律,而市场回报可表现出白噪声.金融市场间并不应存在溢出效应,因为所有信息会在同一时刻被所有市场吸收.但通过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信息是可以被观察出跨市场传导的.为了研究的方便,这种溢出效应被人为分解为两种类型: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均值溢出一般指一个市场价格或回报的变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负之分,例如利率上升会引致股票价格下降.而波动溢出则是指一个市场波动的变化(一般用方差来衡量波动)对其它市场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正负,而只有大小之分.很容易想象,当美国股票市场波动增加,或者说剧烈增加时,其它国家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会增加,这其实就是“金融传染”的表现.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一般喜欢用VAR和GARCH模型分别表示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即VAR系数反映了均值水平(或称做一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而GARCH系数反映了波动水平(或称二阶矩水平)的市场间相互作用.2009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德裔金融学教授Diebold与他的合作者在EconomicJournal杂志上提出了一种对均值溢出效应的可度量方法,被称作均值溢出指数.虽然这个指数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如对结构VAR的识别问题),但已被大量学者广泛应用.

股票里面qe是什么意思

1、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2、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当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被央行收购时,新发行的钱币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银行体系。

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

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港股窝轮和牛熊证的异同

最进香港引进了不久流行于欧洲的牛熊证。

股票交易所希望股民能在股市做期货, 但是又担心他们爆仓, 给交易所带来风险,于是发明了牛熊证。

牛证类似于看多窝轮, 熊证类似于看空窝伦。

不同的是,牛熊证都在价内交易(比如对于牛证,正股价高于认购行权价),存在溢出(knock-out)规定――当牛证在正股跌到溢出价时,交易就在当天或第二天停止。

如果溢出价等于行权价,则当天停止交易,牛证的价值就是0,从而作废; 如果溢出价大于行权价(参看下图), 则第二天就是最后交易日,持有人就得到残余价值――它将小于或等于溢出价减行权价。

小多少呢? 这取决于第二天正股最低价。

熊证类推。

不同的是正股跌了赚钱, 涨了亏钱。

牛熊证具有期货的特点,因而是介于窝轮和期货之间的品种。

但是和期货想比,作为买家,他不用担心亏完倒欠。

作为发行机构,它不用担心牛熊证像窝轮那样会死灰复燃。

但是,用牛熊证对冲持股风险就没有窝轮可靠, 因为它有溢出的可能。

溢出等于期货强行平仓, 让牛熊证买家止损。

但是,不幸的是,行权价不等于溢出价时,第二天最为不利的价格就是买家的止损价。

所以,买家很可能遭到发行权证机构的恶意做空(对于牛证)或逼空(对于熊证), 而且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由上图可见,在机构恶意做空的情况下,牛证的残余值在理论上可以达到0。

熊证类似。

2009年6月初, 一个又一个恒生指数熊证被打爆(溢出),残余值远小于理论上的止损值=溢出价-行权价。

窝轮和牛熊证的正常用法是用来对冲风险的。

比如你看好个股, 看空大势,你就可以在买进个股的同时买进指数的看空窝轮或者熊证。

如果你看好股市,但是资金一时不能到位,你就可以买进看多窝轮或牛证, 从而避免踏空风险。

买窝轮和牛熊证最重要的教训是:千万不要重仓。

窝轮和牛熊证就是敢死队。

作为一个将军, 你决不能让你的大多数士兵一战呜呼。

保存实力、稳定增值才是长久之计。

香港窝轮每年造就许多百万富翁,但同时使5-10倍的人破产。

投资前后多看炎黄财经直播,股民们一定小心再小心!

美元走强对股市影响

中国证券和证券市场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40多年的萌芽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

中国最早出观的证券是外国在华企业发行的外资证券,最早的证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间的外资证券的买卖,稍后才出现华商证券和华商证券交易。

尽管如此,中国证券市场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证券产生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国家向大户的举贷和王侯给平民的放债,形成了最早的债券。

汉唐以后,国家因军事需要临时向富商举借巨款的事已不再是偶然现象。

随着商业的发展,飞钱、会票、当票等商业票据出现,证券的品种更加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后清前,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广东矿冶业和山西金融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明显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特征,而"集资合股"的参与者之间签订的载明权利责任的契约,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当然,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的出现,在中国则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有价证券及其交易,就跟着第一批最先进入所开商埠的外国洋行在中国出现。

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

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证券组织近代企业公司的活动始于19世纪70年代。

与此同时,清政府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起,举办旨在"自强"的军事工业。

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经费难以为继,70年代后,为借重民间私人资本,解决国家财力不足,洋务派仿效西方股份制,采用"官督商办"和"商办"等形式,兴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国近代民用企业。

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

随着该局的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认定和筹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

继航运业后,股份制公司形式又在保险业、矿业、纺织业和通讯电报业等方面得到普遍运用,于是又有一批华商股票应运而生。

如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都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华商股票。

原先附股于外资企业公司的中国人,此时也纷纷移资或投资洋务民用企业,或自立门户举办近代工矿企业公司。

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创办的新式工矿企业就有十五六家,这些矿业公司都发行了股票。

至此,华商证券的发行已小有气候。

证券一经产生,证券交易不久也随之出现。

据史料记载,1861年以前,上海等地就已有证券买卖交易活动,但仅局限在外商之间,买卖并不兴隆。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上海殖民经济的初步"繁荣",外商证券交易在上海非常活跃。

6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棉业投机热潮席卷上海,在华外资银行获得丰厚利润,其股票普遍大幅升水。

如1864年利华银行面值10英镑的股票,市价曾高达25英镑;(注:《字林西报》,1866年7月5日。

)此外,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外资航运公司获利也很丰厚,航运公司股票成为银行股票以外的另一买卖热点,以致市场上证券交易额"日以百万计,投机交易有时延至深夜"。

有了外商企业股票的交易,也就有了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

1869年上海四川路二洋泾桥北,出现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有价证券的英商长利公司,后来又有几家这样的公司相继设立。

"店多成市,该业始发达"。

(注:《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之略史》,载《银行周报》第3卷总第116期,1919年9月16日。

)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外资又开始进入租界公用事业和其他实业,市面上又出现了上海自来水公司、上海电灯公司等十几种新股票。

西商各证券掮客为谋本业前途的发展,于1891年联络同业,组织上海证券掮客公会即上海股份公所,以买卖外商在华所设各事业公司的股票。

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市场初步形成。

至于中国华商进行的证券交易,若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商附股外资企业公司的证券活动除外,至少在70年代初就零散出现。

五六十年代由于上海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社会资金大量聚集上海租界;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新办的近代企业不久便获厚利,加上个别企业发放优厚股息的刺激,各色商人在地产、银洋买卖投机之外,又热衷于对新式企业的股票、债券的追逐。

1882年前后,先前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厂矿企业经营成功,获利很高,股票价格成倍增长,如轮船招商局面值100两的股票,1882年却涨到了200两以上;(注:《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报告书》下册,第31页。

)1881年年底,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前夕,其面值100两的股票在上海市场上的价格就涨至150两左右,到1882年6月,竟还有人愿以每股237两的价格收进。

(注:《申报》1882年6月13日。

)受此影响,人们争相购买荆门煤铁矿、长乐铜矿及鹤峰铜矿等十几种刚上市不久的矿业股票,这些股票的价格很快超过其面值。

如长乐铜矿和鹤峰铜矿的股票面值均为100两,1882年最高价分...

6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