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关系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关系?

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间,股票价格波动与债券价格波动基本呈现出同向的变化趋势;但是从2005年开始,两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反向变化。

在前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在后一个阶段两者的相关系数是-0.63。

因此,股市和债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时间里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这将近5年时间里,表现出较强烈的跷跷板效应。

对这种差别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前一段时期中,股市波动性相对不剧烈.计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间,上证指数的波动标准差是20.9,只有全样本波动性的三分之一。

这种股票市场的较低波动性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股票和债券的资产组合发生大规模的变化。

而这种协同效应主要由影响股市和债市的共同因素所致,比如利率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这两者的变化通常会带来股市和债市的协同波动。

因为股票和债券一样都是资产,资产的价格通常同其收益率呈正比,与其贴现率成反比。

经济增长使得股票和债券的收益率都上升,市场利率的提高使得股票和债券的贴现率同时上升。

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股市的大起大落的阶段作为参考期。

显示了在股市大涨大跌时期,债券市场价格的涨跌状况。

我们发现,除了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这段股市下跌时期中,债券市场出现同方向的下跌趋势外,其它5个股市大波动时期,债券市场都表现出与股市变化相反的变动趋势。

在同向变化的这个时期,股价的涨跌幅最小。

这组数据支持了股市与债市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表3的数据中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股市涨跌幅越大,债市相反方向的涨跌幅也越大;并且,股市下跌时债市涨幅更加明显。

前一个特征表现出投资者在资产组合选择中对于风险的敏感性较高。

后一个特征主要是由于股市通常上涨较慢,而下跌较快。

因此,在股市上涨时期,债市资金总是通过缓慢的方式撤离;而一旦股市出现大跌,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会快速从股市撤出资金,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入债市带来的债券需求的突然增长,通常会较快的拉高债券价格。

债券 股市 关系

1.通常稍有一点投资知识的人都知道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走向是相反的,债券是股票的避险工具,一旦股市有变,债券是最好的避险场所。

做为常识这种关系并没有错,但应该注意股票与债券要想保持这种关系,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的关系。

2.实际上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有时会保持相同走向,即一同涨跌。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认为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走向相反,主要是因为一旦经济不好,债券往往是最好的避险工具, 从而导致购买者众多,由于供需关系的原因,使债券价格上升,而股票价格和债券收益率下降。

然而,一旦了解到债券价格与股票的关系, 就会发现股票价格与债券价格走向相反的持续时间不会长久。

债券价格与其收益率(yield)是相反的,假如利率升高,要想在债券二级市场上卖掉已发行的债券,就必须降价,以便使该债券收益率与新发行的高利率债券相适应。

也就是说利率升高,债券价格下降。

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则要想在债券二级市场上卖掉已发行的债券,就要涨价,从而使债券收益率与新利率相当。

如何理解债券和股票的关系?

债券分国债,企业债。

国债和股票的关系主要是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的控制,国债发行,收回资本市场流动性,国债到期收回,释放流动性。

在中国,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

中国企业债券目前主要有地方企业债券、重点企业债券、附息票企业债券、利随本清的存单式企业债券、产品配额企业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

地方企业债券,是由中国全民所有制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重点企业债券,是由电力、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部门国家重点企业向企业、事业单位发行的债券;附息票企业债券,是附有息票,期限为5年左右的中期债券;利随本清的存单式企业债券,是平价发行,期限为1~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各地企业发行的大多为这种债券;产品配额企业债券,是由发行企业以本企业产品等价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期限为3~9个月的短期债券,面向社会发行,以缓和由于银根抽紧而造成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

这种债券发行后可以转让。

所以企业债是融资手段的一种补充,相对于股票融资来说,没有直接影响。

企业债要支付利息,股票支付股息。

相对有些铁公鸡企业来说,企业债成本还算高的。

当然有些发企业债的,确实资金流存在问题,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只能说明这个问题。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什么关联吗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

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电力、煤、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

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少、期限不合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一直是困扰债市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多为固定利率担保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无担保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出现较晚,发行量较少。

②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

在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两种,与股票市场相比,就显得品种单调。

债券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

③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

在发行环节,债券发行实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

同时,债券价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等也都受到管制。

④企业债券流通性差。

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场。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价格的迅速买卖债券的能力。

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重要标志。

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发债融资能力和筹资成本,也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保持市场充分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稳定的信心。

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市场分割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

原因:过严的管制,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卷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卷市场的发展。

同时,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中介机构存在缺陷。

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

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而我国的中介机构曾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并很多都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从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得潜在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望而却步。

5)多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

国债一级市场由财政部管理,二级市场一部分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间市场部分)。

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人民银行管理。

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由于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须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6)公司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权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在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发行总量中又只占很小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国债年发行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7. 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996亿元,金融债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852亿元。

但与国债和金融债发行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企业债券发展相对滞缓。

从1990年到2005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从100多亿变到650亿,仅增长了500多亿,而且其间发展极不稳定。

虽然我国从1998年以来发行了多只“企业债券”,但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政府分支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并且有财政性资金提供担保,所以这些债券本质上是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而它们却占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的40%以上。

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债券总的发行量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与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在二级市场明显偏低。

2001年沪深两市共有15只公司债券,总市值约30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

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

可见,投资者对公司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

无论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度还是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状况,都可明显地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公司债弱”的特征。

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

6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