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千元股票
A股有上千元的股票吗
它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不仅影响了中国股市早期的试点和后来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开了当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页,又预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发展。
中国股市,可以说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为抢眼的成果之一。
那些存留在人们记忆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队买股票、用麻袋装股票交易凭据、从纸质股票到今天的电子交易,从老八股到上千家企业上市,股市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开启中国股市发展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中国股市早期发展时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渐渐淡漠。
中国股市发展经历了18个年头,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问世与前身今生的故事却依然让人感怀。
从收藏品市场中传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纸质股票全套价值已经上升。
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点财富似乎并不算什么,但“老八股”的身价增值本身却说明了这是人们对一个逝去的股市早期发展阶段的一份记忆。
老八股的问世,这是一种历史遗产。
由于远去的时光,才让我们感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价值,曾经发挥过的作用,曾经留给我们尚未开化的市场经济的朦胧记忆。
这八只早期最令人关注的股票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八家企业有些比较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模不大、一是多是集体性质企业、还有的地处城市郊区。
譬如,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区的第一家发行股票企业,而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庙商场,是一家集体企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现必然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以后,如何搞活企业成了改革中的头等大事。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证券交易所曾于1950年重新开张,但天津和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继关门。
这表明,此后几十年中,我们的经济体在股权问题上只有两种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企业,另一是集体企业。
改革开放要搞活城市企业,第一道坎便是产权问题。
10年前,笔者曾采访过证券界老人龚浩成,他回忆说,当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从小到大展开是有历史原因的。
笔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股份制改造的全过程,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和北京市体改委对于天桥百货的设计方案中,争议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权的划分,是不是一定要设计国家股、企业股和职工股,这些股权又如何体现国有企业的性质。
天桥百货商场比那些集体企业又进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业。
但是,也还是一家比较靠北京城边的商业企业,规模也无法与王府井相比较。
如果说,北京的股份制企业为何会出现在那里,笔者只能用亲身感受的事实来说,当时那家企业的经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计想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做点事情,让天桥百货商场有个大发展。
中国改革初期的社会,有两个条件具备就会在起跑时领先。
一是机遇,一是能人。
也就是有想法敢于和传统体制叫板的人,机遇当然是际遇了改革的大好时光。
所以,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就成了我国股市的北方代表,继老八股之后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中国股市在不断试错中寻求快速发展 回顾解放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在解放之初关闭股票市场的。
此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股市远离了我们的经济生活。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都是改革的产物。
与其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国股市发展也带有很强的试探性。
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谈会上说,我们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不得已采取的一些方式。
由于这些方式都对旧有体制和规范形成了冲击,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时间里也最为明显。
当然,以现在的视角看,这必然也为后来我们经济与国际接轨留下了新的挑战。
老八股连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当时人们都很难用“规范”两个字去评价。
尽管我们在操作中总是要求企业按照规范去做,但实际我们手里并不没有规范的成功范式,因若只有依靠创造性思维和发明取寻求发展基于。
据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强纪英撰文回忆,当时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临时发动职工想办法设计出来的方案,从每日从用麻袋装交易票据,到后来的记账式交易,那个记账...
上世纪90年代初90元RMB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展开全部 日本泡沫经济 85年-95年日经平均股价变动简图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於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语中「平成景气」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后的经济萧条阶段。
[编辑本段]日本泡沫经济的时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
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於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於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於是开始倾向於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扬 由於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
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麽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
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
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於均衡。
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
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周边各国 苏联由於阿富汗战争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加之东欧诸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欧洲,由於严重的高失业率和东欧民主化,国际和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
美国: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逐渐走入低谷。
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
此外,经常性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中,政治经济都比较安定的日本出现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当时在世界各国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个普通发展中国家的日本,已经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
潜在问题 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
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
但可怕的不仅如此,一旦资产价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麽资产持有者将承受与其所有前手所获得的利润相当的亏损。
因此,缺乏持续性的资产价格逐渐进入平稳状态。
另一方面,对於推崇一户一屋的日本都市来说,地价上升带来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
对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
当时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
当时地价带来的住宅问题,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
之后政府采取平抑地价的政策,对...
美国上世纪90年代怎么对待日本的经济
一、日美贸易摩擦战的回顾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表明内部因素是推动变化的决定性力量,外因只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日本在这场贸易摩擦博弈中铩羽而归,内因是缺少大局观,没有从战略角度处理当时的问题,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封闭的市场模式,“挤占”他国发展空间,严重违背了国际社会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
外因是美国利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导地位,对日采取了强硬措施,有人说这是“阴谋”,却没有依据,算是一种推测,但是确实是导致日本经济持续10年衰退与低迷的极其重要因素。
美国似乎扮演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美国却是在维护本国利益。
1.美国难容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
20世纪80年代,日本长期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不仅规模大,而且增长快,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这种繁荣是以对美欧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贸易顺差为代价,这虽不能说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客观上却也抑制他国经济发展,“挤压”了他国发展空间,严重违背了和谐共生的国际社会准则。
相比之下当时美国经济长期受到贸易、财政和消费三大赤字困扰,经济滞胀近10年而难以摆脱。
1987年,美国经济经历“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经济衰退,危机四伏。
随着洛克菲勒总部大楼落入日本人手中,多数媒体评论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正面临着与大不列颠相同的命运。
日本方面也有评论家称“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
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也叹息“冷战结束了,输的是苏联,赢得却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掀起的日本“威胁论”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同。
2.美国反复、强烈地要求日本开放封闭市场都无效,最后才采取外部封堵措施,痛下杀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贸易发生摩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双方开展纺织品贸易谈判开始,直至90年代前半期两国政府之间商谈结构性协议,就两国之间经济关系几乎所有领域的议题进行全面磋商。
美方前后提出:要求日本调控进出口增长速度,减少顺差;要求日本废除《大店法》,允许美国商业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要求日本改革固定的、具有排他性的企业合作关系等等。
由于日本对美国式西方经济理念非常熟悉,辩称按照市场经济理念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规则衡量,日本市场非常开放,无可指责。
然而事实是当外国产品和投资进入日本市场时会遇到各种障碍。
这些障碍有些是隐藏在政策实施细则里,直至遇到实际问题,精明的企业才可能意识到“这里存在障碍”,多数外资企业难以觉察;有些障碍是日本行会、商会的一些不成文规定在起作用;更加令人难以应对的障碍是在岛国意识主导下,日本国民价值观非常讲究团结。
民族团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是排斥外来竞争,就是不喜欢购买外国产品。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障碍美国非常恼火,既不能在关贸总协定诉讼日本,又不可能让日本国民洗脑,感到束手无策。
有时美国甚至对日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强迫日本政府让步。
如要求日本汽车出口实行自主限制;要求日本半导体出口设定目标等。
1992年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甚至亲自出马,访问日本,坐镇指挥对日磋商。
每逢这种情况,日本总能巧妙地想出对策,以一些表面让步与美国达成协议。
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会发现日本的让步不过是一种象征性意义,对扭转全局不过是“杯水车薪”。
总之,美国对日磋商,尽管软硬兼施,反复施压,可结果收效甚微。
美国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中已经无法收手,恰巧正值冷战结束,美国有能力、也具备条件,可以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二、日美贸易摩擦战日本失利的外部因素 1.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政府调控经济能力。
针对日本贸易从20世纪70年代起持续扩大的顺差和美国贸易严重失衡,逆差占到GDP的6%以上。
1985年美国主导西方五国签字“广场协议”。
五国同意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高估的美元实现软着陆,以及各国利用财政、金融政策维护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
此后我们看到日元对美元连续10年升值,从1:240升至l:79,升值幅度67%。
期间日本政府一直坚守广场协议,维护美元地位,明知美元资产在贬值,“黑色星期一”时也不得不指导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元资产;1988年明知经济有些过热,却不能收紧银根,结果刺激日本经济过度扩张。
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及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日本,内外资金大举进攻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疯涨,产生了大量泡沫。
显然遵守广场协议,捆住了日本政府手脚,导致经济有所失控。
2.广场协议堵住了日本经济复苏出路。
广场协议赋予美国政府主导各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走势的权力,而美元相对日元的贬值不仅一直在削弱日本出口产品竞争力,而且还可以隐含有为某种特殊目的服务,达到特殊目的的作用。
前面所述,美国对日谈判解决贸易摩擦问题持续多年没有结果已经无法收手,最终以逼日元升值为手段,在外部堵住日本出口。
人们仔细分析日元汇率走势会发现,1993和1995年分别是日元急剧升值的两个高峰期,而此时日本经济正值战后第12次循环上升周期(1993年10月—1997年5月),经历从谷底爬出、逐步上升、进入繁荣的阶段。
1993年日本...
有没有其他国家历史上的房价崩盘的记录?
●美国:1926年破碎,间接引发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日本:1991年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东南亚、香港:1997年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20世纪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100年,房地产业的兴盛无疑是刺激这10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过可怕的房地产泡沫,结果使无数投资者转瞬间一贫如洗,从而留下一幕幕悲剧。
美国房地产泡沫:7.5万人口的城市竟出现2.5万名地产经纪人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
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
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
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
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
尤其在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
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
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
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
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
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
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
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
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
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
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
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
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
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
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
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
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
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
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
我有一个网友想在网上教我买彩票,会是骗子吗?她说自己每天赚钱几...
虽然国家现在还木有正式颁发互联网卖彩票的牌照,但已经有许多彩票网做的很大了。
网上买的确很方便,充值、兑奖都能足不出户。
彩票市场产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从古罗马、古希腊开始,即有彩票开始发行。
发展到今天,世界上已经有139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彩票,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有美国、西班牙、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希腊、巴西、泰国、韩国、新加坡、印度、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俄罗斯、保加利亚等。
发行彩票集资可以说是现代彩票的共同目的。
各国、各地区的集资目的多种多样,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体育、文化是主要目标。
以合法形式、公平原则, 重新分配社会的闲散资金,协调社会的矛盾和关系,使彩票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目前,彩票的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不断追求提高彩票娱乐性的过程中,彩票类型已经从以传统型彩票为主发展到传统型彩票、即开型彩票和乐透彩票等多种彩票并存的局面。
时至今日,彩票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