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
中国股神目前持有哪些股票?八千炒成四亿中国股神高调现身自述创富...
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2万元,你够标准了吗
2015年11月27日举行的2015韩国—四川省西部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家庭金融研究部首席研究员李凤副教授带来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变动趋势的最新调研成果。
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水平为91.9万元,比2013年增长两成。
91.9万背后房产占比高并不好2015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69.2%,这比美国的两倍还多。
“这反映出我国的家庭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弱。
这和百姓对拥有房产的传统意识有关,同时也说明了大家的收入还不算高,没有更多的钱去配置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
”金字塔形财富分配中国的财富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形,而日本就是属于中等收入家庭比例很高的稳定橄榄形。
发布者认为,需要“扶持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中国的中等收入家庭才可能壮大。
”调查结果1国人家庭平均财富增加两成平均持股价值几乎翻倍李凤表示,统计上总资产按金融资产、房产、工商业和其他资产构成。
“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较2013年增长20.2%,金融资产增幅最大,高达 59.4%。
”她说,从调查结果看,家庭金融资产增长主要来自于风险资产的增长,尤其是股票和金融理财产品,与2013年比,股票增长了92.5%,而金融理财产品更是飙升至198.5%。
但李凤同时指出,“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增长主要源自价格具有波动性的金融资产和房产。
”“另一方面,家庭定期和活期储蓄资产占比分别为36.3%和34.4%,两者总和超过70%,这反映出中国家庭的理财意识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结果2房产占国人家庭总资产近7成说明没有更多钱配置金融资产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69.2%,这比美国的两倍还多。
“这反映出我国的家庭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弱。
这和百姓对拥有房产的传统意识有关,同时也说明了大家的收入还不算高,没有更多的钱去配置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还有就是中国百姓理财意识还不够。
”李凤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中国百姓的负债水平也远低于美国,说明金融服务还有待提高。
同时,李凤以美国、荷兰和中国三国的数据对比,美国和荷兰的家庭金融知识指数分别高达75.3和78.8,而中国的只有42,“在金融知识这块,就好像美国和荷兰等欧美发达国家家庭是大学水平,而我们就只有中小学水平一样。
”她对成都商报记者说,中国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 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一方面因为金融知识的缺乏,没有涉及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很多人虽然有贷款需求,但因为“估计贷款不会被批准、申请过程麻烦、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利息高,还款负担重”等原因而不去银行申请贷款。
调查结果3中等收入家庭平均财富12.7万美元看看你算不算?关于中等收入家庭,李凤指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界定的中等收入家庭是参照瑞信财富报告的标准,即个人净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即达到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标准。
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平均财富为12.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1万元),规模和财富总额均居世界首位。
“但我们的中等收入家庭人均财富还不及美日,成年人口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占比中国为21.4%,日本接近60%。
”“中国的财富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形,而日本就属于中等收入家庭比例很高的稳定橄榄形。
”李凤说,“我们要保持较高的增速,同时政府用转移支付的办法来扶持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中国的中等收入家庭才可能壮大。
”新闻资料这些调查数据从哪儿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
今年,西南财经大学和全国其他55所高校的 2500名学生,奔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3个区县共4万余户家庭,带回了全国第一手的家庭金融数据信息
中国家庭债务风险开始显现了吗?
媒体: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
有调查机构统计显示,我国家庭杠杆率近年来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达到50%上下,10年间增长3倍。
这一债务累积速度令人担忧。
1、从“怕欠债”到“高负债”爱存钱、怕欠债、谨慎消费,这是老一辈中国人的理财观念。
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资产增值速度过快,年轻人比从前更愿意消费和贷款了。
不知不觉,部分国人财务状态已经从“怕欠债”转变到“高负债”。
上海白领王小姐2016年在长风公园附近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改善性住房,总价近千万,夫妻俩月供超3万元,这接近家庭月收入,平时开销要蹭老人的退休金。
北京34岁的李先生感叹,夫妻俩“啃老”买了房子,一套自住房、一套学区房,每年房贷要还20万元。
家里6口人,俩娃上学,还要养车,合计每年支出超过40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压力大,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到以后孩子长大点开销会更大,总是很焦虑。
李先生和王小姐的生活现状代表了一批在城市打拼的中青年“群像”。
之前,在网络上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深圳中兴科技员工跳楼和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等事件,暴露出“中年危机”的现实。
在家庭负债压力过大背景下,中年人需要背负四座“大山”: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
很多家庭敢于高负债,是基于资产持续升值、收入不断提升,一旦出现资产估值水平下降、收入下降,家庭负债能力就不可持续。
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要二孩,成为当前不少家庭的真实想法。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国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
可见,美国居民部门在去杠杆的同时,中国的居民部门在加杠杆。
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负债程度和家庭债务风险。
家庭收入越低,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越高,消费倾向越容易受到债务影响。
从90%的数字不难看出,快速升高的居民部门杠杆,正在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
2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大头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现在中国家庭债务风险被忽视了,监管部门应该将它跟企业债和地方债风险放到同等重视的程度上来。
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都在敲响家庭债务风险的警钟。
2017年11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家庭债务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6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0.7%上升到44.4%,已经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家庭债务累积速度。
这还不包括公积金贷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债务,如果将这些因素均考虑其中,2016年底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60%。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家庭债务报告执笔者宁磊表示,2017年中国家庭短期贷款远远超过中长期贷款增速,说明一些家庭持有的现金、银行储蓄、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趋紧,需要借短期贷款补贴流动性。
与此同时,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消费贷款以及大量没有牌照的网络小贷迅猛增长,且尚未统计到银行短期贷款中,若将其都统计在内,家庭的债务杠杆会更高。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的大头。
近期,西南财经大学下属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报告调研了逾4万户家庭数据和12万家庭成员,发现工薪家庭平均总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其中房产信贷需求额为22.5万元。
工薪家庭平均实际信贷额为12.5万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贷。
可见,李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买房负债群体,成为居民杠杆率飙升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巨大的债务压力、疯涨的房价,并未让中青年群体的购房欲望得到遏制。
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子女教育无疑是重要推动力之一。
想到继续增加负债买房,在京城上班、已在燕郊购房的宋先生感到压力倍增。
“燕郊教育水平不高,公立学校教育水平还不如老家。
为了孩子上学,硬着头皮也得去城区买套房。
”2017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依然抑制不住居民买房的热情,甚至部分非住房贷款“暗度陈仓”流入房地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2017年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
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2017年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约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
显然,这种变相“短贷长用”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
在冲击业务的压力下,商业银行普遍通过给个人直接授信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居民贷款空间。
相比住房抵押贷款,披着“新马甲”流入房地产的短期消费贷,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3 、警惕由家庭债务风险引发“灰犀牛”事件虽然中国家庭债务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专家普遍认为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
如何获得上市公司年报?如何在不持有该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下获得年...
唯一办法是吧网络上的打印出来 如果你不持有者公司的股份,除非你是相关的主管部门或关联部门,比如税务、工商、银行等,否则人家是不会给你提供的,而且,即使你是持有公司的股份,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不会给每个股东一份的,很多都是在网上公布,大股东或关联公司除外。
如何查询某公司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票情况
1) (100-64)/2=18 这个是每年的汽车平均增长量;如题,如果每年增长量相同,则2013年底的汽车应是:100+18=118辆 2)150000/5000=30 150000/1000=150 比例是1:5 最多的方案就是室内20个 20*5000=100000 露天(150000-100000)/1000=50个 50/20=2.5倍 以此类推就是室内部能少于20个,露天不能多于50个,满足此条件的就两种方案,第一,就是室内20个,露天50个;第二种,室内21,露天45,其他条件因为经费问题都不能满足.满意望采纳!
证券投资选修课期末论文 关于股票的分析报告
工商银行6月走势,技术分析报告: 八大因素印象后市走势,因素1 基本面宏观经济能否出“拐点” 因素2 政策面 监管层是否放弃“维稳” 因素3 技术面 近期调整是否“中场休息” 因素4 流动性 流动性会否突然衰竭 因素5 大小非 解禁低潮会否迎来减持高潮 因素6 IPO重启 会否催生一波IPO行情 因素7 A股估值 业绩增速能否支撑44倍市盈率 因素8 外围市场 “六绝”行情能否避免 【A股牛熊史全景回顾】: 第一波大牛市 1991年5月 大牛市见底 股市从此起步 第二波大牛市 1997年5月 大牛市见顶 终结于亚洲金融危机 第三波大牛市 1999年5、6月 大熊市见底 “5.19行情”接龙网络股泡沫 第四波大牛市 2005年5、6月 大熊市见底 股改催生空前大牛市 第一波大熊市 1995年5月 大熊市见顶 政策市下上演“过山车” 第二波大熊市 1998年5月 反弹见顶 政策催生熊市小阳春 第三波大熊市 2001年5、6月 大牛市见顶 泡沫破灭国有股减持袭来 第四波大熊市 2008年5、6月 反弹见顶 印花税下调撞上大地震 因素1 基本面宏观经济能否出“拐点” 机构早在年初就对中国经济上半年探底反转的预期颇高,可是4月份的多项经济数据给“乐观派”泼了一盆冷水。
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出口形势继续恶化。
广发证券据此认为,伴随着CPI与PPI数据的继续为负,经济层面是否能保持稳健复苏仍须时间考验。
因素3 技术面 近期调整是否“中场休息” 广发证券认为,6月行情再创新高可能不大,调整将是6月行情的主旋律,期间沪指有可能在2450点至2650点的区间展开振荡。
第一技术支撑位应为前期次高点2579附近,但考虑到周K线上该区域的累计成交仅为1.3万亿,换手不足20%,这一规模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相比之下,2450点左右的密集成交区今年以来已累计超过3.3万亿成交,换手超40%,规模足以形成阶段性有效支撑。
因素4 流动性 流动性会否突然衰竭 因素5 大小非 解禁低潮会否迎来减持高潮 统计显示,在即将到来的6月份,大小非限售股解禁将迎来年内的低谷,当月解禁股份总量为135.46亿股,有45家公司实现全流通。
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1500亿元,较5月份环比下降53.05%。
今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年,因此尽管6月份相对的解禁规模较小,但此后随着中行、工行等大盘蓝筹限售股解禁,今年7月和10月将迎来全年解禁的高峰。
在今年股市持续上涨过程中,大小非的减持规模不断扩大,5月份这一现象更加愈演愈烈,共有86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减持市值约为50.58亿元,与4月份67家公司合计减持37.22亿元相比,5月大小非出逃规模环比增加了35%。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1664点以来的解禁低潮往往伴随着减持高潮,在下半年行情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上涨行情可能终结的担忧下,6月份大小非加速出逃的意愿可能更加强烈,对市场的冲击也会显著增强。
因素6 IPO重启 会否催生一波IPO行情 因素7 A股估值 业绩增速能否支撑44倍市盈率 在国泰君安最新的策略报告中,对于A股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判断显得十分谨慎。
报告认为,目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较高的位置,除去银行、石化外所有A股的市盈率估值已经高达44倍,当前的业绩增速很难支撑这样的高估值。
因此股市近期出现的持续调整被认为是构筑中期头部,尽管大盘权重股仍在挣扎,市场上多数投资机会已经消失。
报告认为,由于当前的估值已经充分反映宏观复苏的预期,在回调过程中,前期涨幅巨大的中盘股和小盘股将面临更大的下跌,在最为悲观的预期下,沪指可能回到1800点附近。
不过这样的观点并未得到中原证券的认同,该机构表示,小盘股在经过近半年的炒作之后,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但是大盘蓝筹股表现则较为稳定,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为合理,后市投资风格或将发生转换。
申银万国则表示,大盘将在2600点附近继续展开争夺,在政策面的平淡中,股市将静待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的陆续发布,那些因业绩提前反转的行业和公司将获得市场额外的估值回报。
因素8 外围市场 “六绝”行情能否避免 香港股市早就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
过去几十年来,香港股市每逢5月就开始下跌,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便起死回生。
美国等西方国家股市也有类似现象。
其中原因是,香港的公司大多数在3月31日出完年报,之后便会分红派息,股票就会受到追捧;到了5月,由于大多数的公司都已经派息,股价除息,自然出现下跌;到了7月,股民又开始期待中期分红,市场随之活跃起来,股价回升。
今年5月以来,恒生指数一反常态出现较大升幅,但5月下旬以来恒指也开始出现高位振荡行情。
加之甲型流感继续蔓延,美股出现反复,投资者对6月可能大跌的忧虑情绪再次抬头。
跟大部分券商的谨慎与反复不同,野村证券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则是坚定的“看多派”,他从4月初就断言中国经济已经探底走向复苏。
在最新一篇的研究报告中,他强调年初至今中国家庭支出同比增长了9%,孙博士认为投资者低估了今年刺激政策对消费的正面刺激作用,高估了中国经济不平衡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很可能低估了消费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势头。
因素2 政策面 监管层是否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