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股票风险溢价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权风险溢价的风险溢价

上证指数代表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深成指数代表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代表了我国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代表了我国商品价值的变动。

由计算得到上海股市普通股1992—200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9.681% ,深证股指的平均收益率为24.588%,而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仅有5.698% ,保值实物商品价值增长为5.92%。

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约14%,深成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约18.9%。

它们与通货膨胀率相比,也分别高出约14%和18.9%左右。

在这l3年间,由于通货膨胀率波动较大,平均银行存款收益率低于平均通胀率,因此在此期间把钱存入银行还不如购买实物资产进行保值的收益率高。

为了比较各种资产的收益和再次投入相同资产的条件下,一单位人民币的增长情况,计算了上证收益增长、深成收益增长、银行存款增长和通张增长数值。

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消费物价指数中商品购买成本上升了4.9倍,这意味着在1992年价值一元的商品在2004年的时候要花费2.04元才能购买到。

对于其它资产来说,投资在上证指数上1元的人民币会增长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资的平均收益会由1992年的1元人民币增长列2004年的3.18元,而将1元人民币存人银行的收入增长略低于通货膨胀增长,也在2.04元左右。

通过对各种资产收益进行比较,在上证交易所进行股票投资的收益比进行其它方式的投资收益更高。

通过计算各种资产几何平均收益增长率发现它要低于由算术平均收益增长率计算的ERP,上证指数的ERP约为5.38%,而深成指数的ERP约为3.1%。

可见在计算ERP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别很大。

从各种资产收益的标准差可以看出,我国股市的波动较大,上证指数收益的年平均波动达到52.24%,深成指数收益的波动更大,达到76.72%左右,银行存款的波动最小。

资产收益的波动性越大,其风险也就越大,收益率越高,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我国股市中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

银行存款相对其它资产来说风险较小,收益率也较低,但在样本观测期内也不是很好的投资保值资产,因为其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

从分析的期限看,在1997年到2004年间,随着期限的缩短,上证指数收益率、深成指数收益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以及通张率都减少了,而且它们的波动性减小了,所得到的ERP也减小了。

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的算术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72%和2.88%左右,其相应的ERP约为3.51%和-0.34%,而几何平均收益率更低,所得到的ERP为负值,分别约在-1.6%和-6.1%左右。

因此可以得出,随着观测期限的不同,风险溢价也不相同;我国的ERP有下降的趋势,而且观测的风险溢价偏低。

股票中股权风险溢价存在的理论前提是什么呢?

1.股票自身是一种风险性资产。

股票是具有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风险的再分配,发现资产的价格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作用,也能及时反馈宏观经济信息。

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为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时候,将会面临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种风险。

为了吸引投资者,让投资者乐于承担与此相关的风险,经营者对股票进行定价必须要使其预期收益超过安全性较高的政府债券,这部分风险补偿就是投资者的ERP。

2.根据风险收益平衡理论,资产的风险越大其预期收益越高。

在金融市场中,一般假定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理性经济人,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意味着他们承担的风险越大,所要求得到的风险补偿越高。

股票的风险要大于债券,更具体一点是普通股的风险要大于安全性高的政府债券,由效用与风险理论可知,为了补偿风险厌恶的投资者承担投资股票的风险,需要给予他们更高的收益予以补偿,这种补偿在股票市场上的直接表现就是 ERP。

3.根据时间偏好理论,经济个体偏好当前的消费甚于未来的消费。

投资者在跨期决策中要放弃当前的消费而对未来进行投资,这意味着理性的经济人将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各种风险。

因此,为了吸引投资者放弃眼前的消费而乐于进行投资,就必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利益来补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由于股票是投资者投资中具有代表性的资产,因此所得到的利益补偿就是他们获得的ERP。

4.根据“一价定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

如果投资者不存在风险厌恶,他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将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所有的金融资产(不论风险大小)和政府债券都应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此时市场上不存在ERP。

否则,一旦某种资产的预期收益高于这同一水平,市场上将存在“套利”机会,追求效用最大化(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必定会争相购买该种资产,致使该种资产的价格上升,预期收益下降,也就是说,在不存在套利机会时,市场机制会自动使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最终趋于一致??等于无风险资产的收益。

然而投资者大部分是趋于规避风险的理性经济人,因此在他们进行资产选择时,必需提供相应的ERP。

投资于A公司股票的风险溢价为多少

1、最常见的投资股市的风险是市场风险,股票价格变化莫测,市场风险是由股票价格的涨落直接引起的,这个是不可控的因素;2、利率风险是与市场利率紧密相连的,股票的交易价格是按市场价格进行,所以是与利率紧密相连的,市场价格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3、购买力风险。

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购买力风险随着时间的变化时存在的,而且时间越长,这种风险越明显;4、政策风险。

国家一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也会影响股票价格。

我国股权风险溢价现状什么样?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高顿网校为您解答: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在1990年才开始建立,采用中国股票和资本市场的历史数据资料,计算中国各种资产的ERP,这些资产是:上证指数、深证指数、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消费物价指数(CPI)。

上证指数代表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深成指数代表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银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代表了中国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代表了中国商品价值的变动。

由计算得到上海股市普通股1992—200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l9.68l%,深证股指的平均收益率为24.588%,而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仅有5.698%,保值实物商品价值增长为5.92%。

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约14%,深成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约18.9%。

它们与通货膨胀率相比,也分别高出约14%和18.9%左右。

在这l3年间,由于通货膨胀率波动较大,平均银行存款收益率低于平均通胀率,因此在此期间把钱存入银行还不如购买实物资产进行保值的收益率高。

为了比较各种资产的收益和再次投入相同资产的条件下,一单位人民币的增长情况,计算了上证收益增长、深成收益增长、银行存款增长和通张增长数值。

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消费物价指数中商品购买成本上升了4.9倍,这意味着在1992年价值一元的商品在2004年的时候要花费2.04元才能购买到。

对于其它资产来说,投资在上证指数上1元的人民币会增长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资的平均收益会由1992年的1元人民币增长列2004年的3.18元,而将1元人民币存人银行的收入增长略低于通货膨胀增长,也在2.04元左右。

通过对各种资产收益进行比较,在上证交易所进行股票投资的收益比进行其它方式的投资收益更高。

通过计算各种资产几何平均收益增长率发现它要低于由算术平均收益增长率计算的ERP,上证指数的ERP约为5.38%,而深成指数的ERP约为3.1%。

可见在计算ERP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别很大。

从各种资产收益的标准差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波动较大,上证指数收益的年平均波动达到52.24%,深成指数收益的波动更大,达到76.72%左右,银行存款的波动最小。

资产收益的波动性越大,其风险也就越大,收益率越高,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中国股市中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

银行存款相对其它资产来说风险较小,收益率也较低,但在样本观测期内也不是很好的投资保值资产,因为其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其实际价值还会下降。

从分析的期限看,在1997年到2004年间,随着期限的缩短,上证指数收益率、深成指数收益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以及通张率都减少了,而且它们的波动性减小了,所得到的ERP也减小了。

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的算术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72%和2.88%左右,其相应的ERP约为3.51%和-0.34%,而几何平均收益率更低,所得到的ERP为负值,分别约在-1.6%和-6.1%左右。

因此可以得出,随着观测期限的不同,风险溢价也不相同;中国的ERP有下降的趋势,而且近期观测的风险溢价偏低。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的平台!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为什么2014年中国股市存在上行风险

我们对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转为乐观,因为在我们看来当前市场对经济增长、公司业绩和改革前景方面的预期过于悲观。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下面三种市场主流观点面临上行风险: 1.经济增长 市场主流观点: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的市场一致预期为7.4%,但多数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因此,市场对明年经济增长的一致预期低于今年预计的7.6%)。

但是,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仅仅是下行风险,社会总需求中的三驾马车均面临潜在的上行风险: 1)出口: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发达经济体同步复苏,中国出口有望搭上顺风车。

2)消费:虽然反腐倡廉导致公款消费大幅降低,但今年零售增速仍然突破13%。

政府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约占12%-13%,明年这一负基数效应将消失,消费同比增速有望出现攀升。

3)投资:许多投资者对未来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下滑忧心忡忡。

虽然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现在企业盈利增长复苏,加上政府对民间开放更多投资领域的努力,可能会带动私人投资的加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仅为5.3%,而今年1-9月份增速达到13.5%,而且环比增长趋势进一步改善(A股上市公司今年3季度利润同比增长21.5%,其中非金融行业同比增速为24.5%)。

2.改革 市场主流观点:如果不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减速。

但是,由于触及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改革虽有必要但难以推行。

因此,改革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上述观点看似有理,却无法解释中国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和新一届政府过去12个月来表现出的改革决心与魄力相悖。

我们在近期的一份报告(请见附录)中指出投资方向顺应中国的改革潮流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发生意义深远的变革: 1)居民由于城乡户籍不同而带来的财产和收入的“生而不平等”有望逐步缩小并最终消失。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理清和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支出关系,使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和住房/土地权利。

中国13亿人口中有65%是户籍意义上的农民,随着城乡差距的消失,将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跻身中产阶级消费者的行列。

2)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化约束,包括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财务约束(如资金成本的提高)及有效的股东问责制度等等。

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将享有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可望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上述两个方面的改变不仅将改善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前景,而且还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体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收入分配的改善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3.投资价值还是成长?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尽管许多成长股估值高企,但大型国有企业近几年来已成为投资者的“价值陷阱”。

由于缺乏实现价值的制度催化剂,投资这些企业仍难有回报。

我们认为,许多帮助价值实现的制度性(包括周期性)催化剂正在悄然发生,它们使得很多蓝筹国企成为价值投资,甚至成长投资的理想标的。

1)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我们看到很多国有企业今年采取了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因此取得了超出预期的业绩表现。

2)出售非核心资产:有些亏损国企已经开始出售部分资产降低负债率,我们预期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交易发生。

3)关停过剩产能,治理环境问题:我们的分析师认为此次整治行动是“动了真格”,政府点名的九个过剩行业不断传出产能关停淘汰的消息。

4)鼓励企业“走出去”承接境外工程,参与其他新兴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我们认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5)一些周期性行业的需求,如航运、造船乃至钢铁等,有望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逐步恢复。

6)国有企业重组:我们认为一些地方国企和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重组机会较大。

银行业 尽管中国的银行业仍将面临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降等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效率的不断提升,无疑能够降低银行体系爆发不良贷款危机的风险。

从中期角度来看,随着增长前景的改善,银行业也更有可能通过自身盈利的增长解决现存不良贷款问题。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们对银行业前景的判断是否过于乐观,换个角度思考可能有助于衡量中短期内这种风险的高低:当欧洲银行体系摇摇欲坠之时,欧洲央行仅凭“全力以赴救助银行体系”这样一句承诺,便成功避免了危机的爆发。

那么中国政府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深化结构改革的承诺(还有行动),应该会更有效地降低市场对银行体系危机的担心。

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也许不需要太多政策刺激就能够保持10%的名义增速。

如果未来宏观数据继续支持这一判断,市场对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健康状况将作何判断?众多国内银行股的市场估值是否还会维持在一倍市净率以下? 总结 我们对投资中国股市转为乐观,因为我们看到市场基本面有所改善,短期与中期盈利前景得到提升,而盈利改善的驱动因素并非杠杆率的大幅提高,而是成本的降低(大宗商品成本、税收与浪费支出等的下降)、效率的提高、以...

2015年中国改革哪个板块的股票最受益

2014年最大的投资指导方针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而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改革主题将是2014年当之无愧的第一主题,改革受益股也将是明年资金最为关注的股票。

国企改革和航天军工最值得关注 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申开去,大致可以推测2014年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首先关注航天军工板块。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还专门提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明确提出要“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以及“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

虽然军工股已经上涨了一轮,近期有所回落,但考虑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未来围绕国防安全的相关主题,仍然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关注。

申万预计未来五年,军工资产证券化率可从目前的30%提升至70%;信息安全投入未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20%以上。

平安证券也认为,2014年的国防军工股将受益于政策、行业发展周期与地缘政治事件的三重利好。

根据平安军工行业分析师推算,国内新型高技术武器装备订货量未来3-5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0%,尤其是卫星制造、应用与服务产业、海空军核心武器制造等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未来几年将获得可观的订单;同时,未来的军事之争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太空领域,且中国的航天技术相对较强,也最受政府支持,民用空间也最大,航天领域要比其他军工领域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投资配置上建议抓住军工行业基本面持续向上的周期,重点配置研发能力强的军工类上市公司;首选航天军工领域。

推荐个股如中国重工(行情,问诊)、中航飞机(行情,问诊)、航天通信(行情,问诊)、中国卫星(行情,问诊)、航天电子(行情,问诊)等。

再看国企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

上海国企改革步伐已经迈开,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已经有所表现,未来机会应该还有很多。

国泰君安认为,国企改革主题投资逻辑分别是公司股权变化形成的公司治理改善红利,重点关注上海地区国企市场化激励和考核机制改革;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形成新利润空间,重点关注银行、电信、石油天然气、医疗服务、装备科技等领域民资进入放宽;以及垄断性行业改革形成新投资冲动。

申银万国进一步给出了该主题的具体筛选标准。

财务标准上,选市销率低、净利率明显低于同业民企的消费品行业公司;从边际变化上来看,现金流量持续改善但利润表还没有体现出来的上市公司。

区域上,重点关注东南沿海,尤其上海、珠海等地管理效率较高的国企及北京央企。

行为特征上,重点关注做过二级市场高管或者公司增持的国企,及可能受益于工业地改性的国企一旦激励机制完善后重估价值;相关地方财政紧张,可能需要减持套现的国企。

转型新经济成长股依旧可看好 转型新经济成长股在明年依旧被看好,其中互联网依旧是各家券商重点推荐的板块。

中金公司认为,互联网及无线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2013年的资本市场得到追捧,包括手游、O2O、互联网金融等主题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但中金公司认为,这只是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对日常生活、传统行业改造和融合的开始。

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可能仍将进一步改变我们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等多方面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只不过,一方面,目前这种改变和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商业模式尚处于萌芽状态,标的找寻比较困难,需要持续关注;第二,中国市场中比较好的标的都在离岸市场,A股能够直接受益的标的并不多。

A股中的苏宁云商(行情,问诊)是潜在的标的之一。

此外,环保产业、新能源、医药等行业成长股也受到多家推荐。

银河证券指出,2014年要看国内的环保安全,医药是更加重视的一个投资线索。

从国际产业来看,美国新能源等科技方向,对于2014年的整体看法是安全至上,资产配置安全,行业选择和成长股投资也要注重安全。

国信证券对于科技热点认为应重点关注虚拟现实、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测序诊断等四大主题。

国海证券(行情,问诊)提出,新兴产业关注重点在环保、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生物制药和新能源领域 。

申银万国提出,新能源全面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环保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高层重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导致成本下行。

国内政策出台政策扶持光伏、风电的发展,国外的技术创新带来新一轮的电动车产业革命,新能源各领域形成景气共振。

周期性板块也有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提出“屌丝逆袭”概念,典型代表就是过去几年中大部分周期性板块。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屌丝股”估值和前景预期都已很低,若出现大力度的产能整合以及国企改革,股价会有上冲反应,再加上环保节能的压力...

目前无风险利率为1%,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3%,A股票的B系数为1....

第一,股权风险溢价是一种幻觉,经验数据是错误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消费基础上的资产定价模型,而是错在夏普比率的经验估计上,历史数据高估了实际的风险溢价。

第二,高风险厌恶指投资者比经济学家估计的更厌恶风险,如果风险厌恶的相关系数是100,那么风险溢价之谜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非标准的效用函数,以消费为基础的标准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各期的效用只取决于当期的消费量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这一假设将模型过分简单化了,为了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经济学家建议使用非标准的效用函数,但是Cochrane(1997)认为,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低风险模型,能够使股权风险溢价、真实利率稳定性和几乎不可预测的消费增长率保持一致。

第四,投资者的差异,在传统的经济分析中,我们一般假设:典型投资者,即在未来证券投资收益的问题上,所有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相同,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也相同,而且市场也是按投资者完全相同来进行定价的。

这一假设抹杀了投资者之间的差异,包括:教育背景、资金数量、投资者心态等因素。

投资者无差异这一假设不符合现实,那么或许正是投资者之间的差异造成了过高的股权风险溢价。

6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