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资股票最近钱去哪里了
股票跌掉的钱都去哪了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
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
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
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
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
(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
(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
(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
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那些炒股票亏了钱的人都去哪里了
散户赔的钱去哪儿了?有人说不对呀,我买了股票赔了钱,如果真正的钱没有蒸发,我赔的钱到哪儿去了呢?确实赔钱的散户很多,大家都想搞清楚这个问题。
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想清楚,股价从低位上涨到高位,哪些人是赚钱的哪些人是赔钱的。
例如一只股票,从5元上涨到20元,最后再跌回到5元。
在上涨过程中,赚钱的有哪些人:1、5元买入,20元卖出的那些低位进场、高位离场的人;2、5元买入,8元卖出或10 元买入,15元卖出等中短线操作人士;3、高位减持的上市公司大股东;4、对每笔征收印花税的国家;5、对每笔交易收取佣金的证券公司。
在20元下跌到5元的过程中,赔钱的又有哪些人:1、20元买入,5元卖出的超级接盘侠;2、20元买入,18元卖出的人;3、18元买入,12元卖出的人;等等诸如此类(反正就是亏)。
上述之人,可以是散户、中户、大户等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赚钱的人1、2类也同样如此)。
所以呢,人们赔的钱一方面通过“乾坤大挪移”转移到了赚钱的人手中,一方面又通过人们频繁的进场离场(流动性)中被平摊掉了,只不过有的人摊得多,有的人摊得少。
这一点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一些,但也不是很难理解。
股秀才-股市行情分析,股票知识,炒股技巧分享!(至于有人会说:这不就是零和交易嘛,这不是本文讨论的焦点,咱们以后有机会再做讨论。
但确实,每一轮牛熊轮回,都是一个资产大转换的过程。
)看完上述假设,你就知道在股灾中,国家为什么要救市。
救市的目的不是让指数回升,更不是要让投资者不赔钱,而是为了救流动性,有了流动性,才有成交,人们即使赔钱,也不会连割肉都不行。
展开
买股票的钱去哪了
公司发行股票时,钱到了公司手里,然后股票在股票市场的交易,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运动,买者将钱给了卖者,并没有给公司.股票价格的涨跌主要影响公司下次的筹集资金,影响公司形象,若跌到面值以下,还会被折牌,彻底失去筹资的功能.还有就是,一部分钱交易时候作为税收给了国家和证券公司。
买股票亏的钱,到了另一部分赚钱的人的口袋里面,总体并没有亏损,这是零和游戏。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
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股民用钱买了股票,那些钱去哪里了?
买股票相当于把钱投资给上市公司。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
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的。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
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买股票的钱是去哪了,卖股票的钱又从哪里来?这中间资金的流动跟上...
一个公司融资上市发行后,那么,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就由股民或者机构就可以由持有者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有人卖,有人买,,只有人买没人卖那是买不到的,这中间流动的资金跟上市公司没有关系。
但是公司的经营情况会直接影响人对股票价值的判断。
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持有人觉得手中的股票价值不应该那么高,就会抛出手中的股票,相反就会买进,这只是一种理性的说法,实际市场上充满了各种炒作。
股票下跌了,哪钱到哪里去了?
股票下跌,钱被前期上涨时的股民赚走了, 还有一些是被政府、券商赚走了。
简介:股市,一般都是指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交易,股民寄希望买到股票后价格上涨再卖出套利,很少有人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公司的盈利能力才是股票的价值之所在。
炒股实际上并非“零和游戏”,而是“负和游戏”,如果把股市封闭起来,炒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因为股市里有政府和券商参与,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政府和券商要向股民收缴各种税费。
沪市和深市两市每天都较大,炒股成本大致是交易金额的0.4%,也就是说,股民每天要拿出几亿、几十亿元给政府和券商。
股票交易量大意味着炒股亏钱的股民为多数。
基金不都投入股票、证券或其它什么的里面去了,那分红的钱从哪里来...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
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
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
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
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
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
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
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股票的钱都去哪里了?
举个例子。
某人从市场上50元钱买来一袋梨,他转手55元卖了。
这5元钱不就是“凭空”生出来了吗。
如果他以45元卖了。
那5元钱没有进任何人的口袋,就是“蒸发”了。
股市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只是复杂多了。
如果有一天你赚了5000元,并不是说别人一定亏了5000元。
因此股市大跌的时候,钱就是“蒸发”了。